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2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6篇
医药卫生   110篇
  2023年   4篇
  2021年   3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11篇
  2000年   10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65 毫秒
81.
近20年来,治疗性单克隆抗体已经成为重要的生物技术药物,具有极大的开发应用价值.目前治疗性单克隆抗体的研发技术主要有转基因小鼠、鼠源抗体改造、抗体库、杂交瘤、B细胞永生化,以及B细胞移植等平台.这些技术平台发展迅速、各具特色,为治疗性单克隆抗体的开发提供了丰富多样的研究策略.  相似文献   
82.
目的了解TIMP2基因转染对胃癌细胞侵袭行为的影响,进行阻断肿瘤细胞侵袭转移的筛选尝试。方法采取脂质体将外源基因TIMP2导入人胃癌细胞系SGC7901,经体外Boyden小室测定肿瘤细胞侵袭能力与体内肾包膜下瘤组织种植侵袭模型对比分析,观察Ⅳ型胶原酶前体(MTMMP)与基底膜Ⅳ型胶原免疫组化改变。结果发现转染TIMP2基因的胃癌细胞其表达MTMMP的能力降低,成瘤时间延长,成瘤率降低,体外与体内的侵袭能力受到抑制。结论TIMP2基因转染可使胃癌细胞的侵袭表型得到下调。  相似文献   
83.
目的 探讨前交通动脉瘤血管内治疗患者手术情况、影像学特点及术后恢复情况.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7年7月至2020年6月安徽医科大学附属阜阳医院神经外科行血管内治疗的19例前交通动脉瘤(破裂动脉瘤16例,未破裂动脉瘤3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6例采用支架辅助栓塞治疗,13例采用单纯弹簧圈栓塞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手术情况及影像学特点.术后随访2~18个月,观察两组动脉瘤栓塞情况及术后恢复情况.结果 19例患者手术均成功,两组病例均未发生术中动脉瘤出血事件,术中动脉瘤均完全栓塞、载瘤动脉保护良好,术后均无再出血、无死亡病例,5例(26%)患者并发脑梗死(均为出血性动脉瘤患者).两组患者平均随访时间(10±8)个月,18例(95%)复查动脉瘤致密栓塞,1例(5%)动脉瘤复发,再次行血管内治疗,后未出现并发症,随访无复发.随访过程中,患者一般状态平稳,未发生再出血及梗死情况.19例患者均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证实为前交通动脉瘤,其中16例出血患者均行CT确诊为蛛网膜下腔出血.10例患者行头颈CT血管造影(CTA)发现动脉瘤,并与DSA检查结果一致.结论 血管内治疗前交通动脉瘤安全可行,复发少,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可降低前交通动脉瘤血管内治疗后患者复发情况.  相似文献   
84.
传统中医思维方式指在“天人相应”理论指导下,运用“取类比象”方法去研究、思考人的生理现象、疾病的发生发展变化等,并指导临床用药的一种思维方式,所谓“取类比象”即对自然界(包括人类社会)的各种事物现象的性质、形态及其变化发展过程作一系统地观察、了解和总结,以此为依据,作为一种线索指导人们解释、解决与之相类似、相关联的各种事物现象,是一种观察、比较、  相似文献   
85.
目的:构建p27^kip1真核表达载体并进行基因转染,研究其对人胆管癌细胞生长特性的影响。方法:将人p27^kip1 cNDA克隆至真核表达载体pClneo的No1 1酶切位点中,然后应用DOTAP脂质体将重组质粒转染人胆管癌QBC939细胞中,用G418筛选抗性细胞克隆,采用PCR、RT-PCR和Western印迹法检测外源性目的基因在靶细胞基因组中的整合及表达,以及转基因细胞对裸鼠致瘤性能力的改变。结果:成功构建p27^kip1基因真核表达载体,并将其导入QBC939细胞中。经G418筛选得到稳定表达p27^kip1基因的细胞株,p27^kip1基因转染细胞生长速度明显减慢,并出现分化的迹象,其裸鼠致瘤性能力明显降低。结论:p27^kip1基因具有抑癌基因的作用,在未来胆管癌的基因治疗中可能具有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86.
全反式维甲酸诱导对胃癌细胞株端粒酶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端粒酶(Telomerase)是近年来发现的人体内唯一由RNA和蛋白质组成的具有逆转录酶活性的核糖核蛋白酶(Ribonucleoprotein)。在正常人体细胞中端粒酶一般不表达或活性极低,而在肿瘤组织中则明显增高,肿瘤组织中端粒酶的活化可以维持染色体端粒长度的动态平衡,因此,端粒酶活化作为肿瘤细胞无限制增殖的一个重要条件有可能是肿瘤发生过程中的一条必经通路[1]。维甲酸具有逆转肿瘤细胞的作用。本研究以维甲酸体外诱导的SGC-7901细胞为模型,研究诱导后肿瘤细胞端粒酶活性的变化,并拟从端粒酶亚…  相似文献   
87.
正反义人端粒酶RNA组分(hTR)基因真核表达载体的构建   总被引:10,自引:9,他引:1  
目的构建正义和反义端粒酶RNA组分((human telomerase RNA components,hTR)基因真核表达载体.方法用MluⅠ和SalⅠ从pGRN83质粒上切下约579bp的hTR cDNA片段,分别定向连入pcl-neo的Mlu Ⅰ/Sal Ⅰ和MluⅠ/Xho Ⅰ酶切位点上,即构建成了hTR的正反义表达载体,并经酶切鉴定和测序确认.结果经酶切鉴定和测序证明,所构建的正反义hTR真核表达载体与设计完全一致.结论成功构建了人端粒酶RNA的正反义真核表达载体,为进一步研究正反义hTR基因转染对胃癌细胞端粒酶及生物学行为的影响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88.
失眠是以入睡困难或睡眠维持困难或早醒为主诉的一类临床常见病。中医学认为,失眠的总病机是营卫失调,阳不入阴。对于失眠的辨证,历代医家多从"阴虚阳亢,邪火亢盛,神不内守"立论,治疗上常以滋阴敛阳、祛邪定惊、宁心安神为主,遣方用药也多用寒凉之品。但临床观察发现,阳虚失眠的病人亦不在少数,且阳虚失眠患者中以中老年人为主,以男性居多。笔者从阳虚角度来初步探讨对阳虚失眠病机的认识。  相似文献   
89.
目的 开发一种新的培养人胚胎干细胞(hESCs)的包被基质,使hESCs的培养更加简便.方法 用甲醇固定的小鼠胚胎成纤维细胞(MEF)作为包被基质,人胚胎干细胞系X-01在该基质上生长,每隔5~6 d传代一次,培养10代后,对人胚胎干细胞特性进行检测,包括细胞形态、碱性磷酸酶染色、相关多能性基因的表达和分化能力.结果 hESCs在新的基质上生长良好,经10次传代后仍能保持典型的hESCs克隆形态.碱性磷酸酶染色阳性,免疫荧光染色 Oct4、SSEA4、Tra-1-60 为阳性,体外分化可形成拟胚体.结论 此种固定的基质可以大量制备,长期保存,并可以长期维持hESCs的未分化状态,为人胚胎干细胞的体外扩增探索出了一个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90.
目的比较电针"远心"穴与乌灵胶囊治疗心肾不交型失眠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2例失眠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采用电针百会、神庭、神门、太溪等6组"远心"穴治疗;对照组口服乌灵胶囊0.99g/次治疗,2组疗程均为4周。观察2组疗效及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总评分治疗前后对照。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1.7%,对照组为86.1%,两者相比较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2组间治疗后PSQI总评分降低治疗组优于对照组。结论电针"远心"穴治疗心肾不交型失眠疗效优于乌灵胶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