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34篇
  免费   104篇
  国内免费   58篇
医药卫生   1796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26篇
  2022年   32篇
  2021年   25篇
  2020年   40篇
  2019年   44篇
  2018年   53篇
  2017年   31篇
  2016年   44篇
  2015年   54篇
  2014年   102篇
  2013年   93篇
  2012年   128篇
  2011年   154篇
  2010年   130篇
  2009年   135篇
  2008年   125篇
  2007年   101篇
  2006年   97篇
  2005年   73篇
  2004年   69篇
  2003年   60篇
  2002年   42篇
  2001年   26篇
  2000年   25篇
  1999年   11篇
  1998年   15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8篇
  1991年   9篇
  1990年   7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9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6 毫秒
151.
目的探讨表现为低钠血症的老年腺垂体功能减退症的诊断。方法对2例以低钠血症的老年腺垂体功能减退症患者的病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对相关文献进行复习。结果 2例病例均有明确头颈部放射治疗史,起病隐匿,以低钠血症等不典型症状为主要表现,在明确诊断后经糖皮质替代治疗低钠血症纠正,乏力、纳差等症状缓解。结论老年腺垂体功能减退患者,可表现为低钠血症等不典型症状,需要临床医师提高对低钠血症的认识,重视头颈部放射治疗病史及可能病因的采集,早诊断、早治疗,使患者受益。  相似文献   
152.
强直性脊柱炎(ankylosing spondylitis简称AS)又名类风湿脊柱炎。早期表现以肌腱末端炎为特征性病变,80%的强直性脊柱炎患者在病程中有此表现,以下肢大关节如:髋、膝、踝关节为多见,表现为肿、痛和活动受限,5%~10%的患者发病时伴发热、乏力、食欲低下、消瘦、肌肉萎缩、贫血、发育障碍等全身症状。  相似文献   
153.
目的探讨预防和减少腹腔镜脾切除术出血的措施。方法选取2008年1月—2010年3月我院行腹腔镜脾切除术患者40例,超声刀离断脾周韧带,胰腺上缘结扎脾动脉,离断脾门血管,切除脾脏。结果本组40例患者均采用腹腔镜完成手术。术中发现3例副脾,一并切除。手术时间90~210 min,平均130 min。出血50~800 ml,平均160 ml。术后12~24 h胃肠蠕动恢复,术后24 h拔胃管并进流质饮食,术后住院5~9 d。全组无手术死亡,无术后出血、门静脉血栓形成、脏器意外损伤患者。结论结扎脾动脉,避免脾包膜撕裂,妥善处理脾蒂血管可减少腹腔镜脾切除术出血。  相似文献   
154.
目的:观察高乌甲素联合小剂量丙泊酚静脉麻醉在老年患者无痛肠镜检查中的临床效果。方法:120例患者随机分为单纯丙泊酚组(A组)和高乌甲素联合小剂量丙泊酚组(B组),每组60例。A组静脉血浆靶控输注丙泊酚2.5μg/ml,B组输注丙泊酚前5 min予静脉滴注4 mg高乌甲素注射液,静脉血浆靶控输注丙泊酚1.5μg/ml。所有病例均待受术者睫毛反射消失,开始肠镜检查操作。进镜至回盲袢时停止输注丙泊酚。各组均记录术前、置镜时、手术结束时的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呼吸(RR)、血氧饱和度(SPO2)值,以及手术时间、术中呼吸抑制的发生率,术中需用麻黄素或阿托品控制血压和心率的例数,术中体动例数,丙泊酚用量,停止输注丙泊酚至呼叫睁眼的时间等。结果:A组术中MAP、HR、RR下降,与麻醉前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B组与麻醉前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术中体动、手术时间比较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A组丙泊酚用量、苏醒所需时间与B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患者术中出现不良反应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高乌甲素联合小剂量丙泊酚静脉麻醉在老年患者无痛肠镜检查中的应用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55.
目的 使用动态血糖监测系统观察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的黎明现象及盐酸二甲双胍治疗后黎明现象的改善状况.方法 对6例临床判断有黎明现象的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佩戴实时动态血糖监测系统(Guardian RT CGMS),给予盐酸二甲双胍治疗,观察黎明现象的改善情况.结果 动态血糖监测显示6例患者均存在黎明现象.给予盐酸二甲双胍0.5g,2/d治疗,黎明现象得到明显改善,平均血糖水平从8.1±1.5 mmol/L降至6.6±1.0 mmol/L(P<0.01);日内平均血糖波动幅度从2.7±2.0 mmoL/L降至1.0±0.6 mmol/L(P<0.01).血糖≥8.0 mmol/L所占的时间百分比由59.2%降至25.5%(P<0.05),3.9 mmol/L<血糖<8.0 mmol/L所占的时间百分比由39.7%增至73.2%(P<0.05).结论 盐酸二甲双胍可以有效地改善部分老年糖尿病患者的黎明现象,实时动态血糖监测有助于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黎明现象的诊断和治疗效果的观察.  相似文献   
156.
公交司机付出-获得不平衡与抑郁症状关系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研究公交司机付出-获得不平衡与抑郁症状之间的关系.方法 付出-获得不平衡采用付出-获得不平衡(Effort-Reward imbalance,ERI)量表进行测量;抑郁情绪调查采用美国流调中心的抑郁自评量表(Center for Epidemiologic Studies Depression Scale,CES-D)对浙江省307名公交司机进行横断面调查.采用单因素和多元Lo-gistic回归进行抑郁症状的影响因素分析.结果 公交司机抑郁症状阳性率为67.10%,其抑郁症状与工作中付出-获得不平衡、超负荷、性别、喜欢旅游和球类运动等因素有关(P<0.05).结论 公交司机工作中付出-获得不平衡对其抑郁症状有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157.
 目的 研究分析行冠脉造影检查患者中估计的肾小球滤过率(estimated glomerular filtration rate,eGFR)与冠心病传统危险因素的相关性。方法 根据简化MDRD公式计算eGFR,将初次行选择性冠脉造影的657例患者分成3组,肾功能正常组:eGFR≥90 mI·min-1·1.73 m-2 301例;肾功能轻度减退组:eGFR 60~89 mI·min-1·1.73 m-2 303例;肾功能中重度减退组:eGFR 15~59 mI·min-1·1.73 m-2 53例。比较各组中eGFR与冠心病各传统危险因素的相关程度。结果 肾功能中、重度减退组年龄显著高于肾功能轻度减退组(75岁 vs 69岁,P<0.001),肾功能轻度减退组年龄显著高于肾功能正常组(69岁 vs 61岁,P<0.001)。肾功能中、重度减退组,冠心病的患病率显著高于肾功能正常组(77.4% vs 56.8%,P=0.004)收缩压与eGFR直线负相关,相关系数r=-0.082,P=0.036,在收缩压≥125 mmHg时,eGFR<88 mI·min-1·1.73 m-2组冠心病患者百分比高于eCGFR≥88 mI·min-1·1.73 m-2组(70.2% vs 57.2%,P=0.011)。HDL-C与eCGFR呈直线相关,相关系数r=0.095,P=0.016。HDL-C<1.1 mmol/L时,eGFR<88 mI·min-1·1.73 m-2组冠心病患病率高于eGFR≥88 mI·min-1·1.73 m-2组(74.0% vs 62.9%,P=0.037)。在高血压亚组中的Logistic回归分析中,轻度肾功能减退的比值比为1.563(P=0.044),肾功能中重度减退的比值比为2.350(P=0.040)与eGFR<60 mI·min-1·1.73 m-2相比,eGFR<60 mI·min-1·1.73 m-2时冠心病的关联强度,肾功能中、重度减退的冠心病危险度是肾功能正常或轻度减退的2.176倍,高血压、吸烟、糖尿病、老年对冠心病的危险度分别为1.515、1.566、2.404、3.420。结论 慢性肾功能减退与危险因素老年、高血压、HDL-C显著相关,在高血压亚组中,肾功能减退明显是冠心病的独立危险因素。在进行冠心病的预防时需加强对肾功能减退患者的关注。  相似文献   
158.
目的 探讨暂时低位腹主动脉阻断技术用丁骨盆、骶骨肿瘤切除术的安全性.方法 选择27具尸体标本,测量第三、四腰横动脉的距离,第四腰横动脉全骶正中动脉的距离.选择暂时低位腹主动脉阻断行骨盆、骶骨肿瘤切除术患者14例,男9例,女5例;年龄20~56岁,平均39.6岁;骨盆肿瘤5例,骶尾部肿瘤7例,股骨近端骨肉瘤行半骨盆离断2例.测定手术前、后小同时间点静脉血浆总超氧化物歧化酶(T-SOD)活力及血浆丙二醛(MDA)含量.记录阻断时间、手术出血量、术后神经、血管症状及体征.结果 第三、四腰横动脉的半均距离为(2.18±0.48)cm,第四腰横动脉到骶正中动脉的距离为(1.09±0.62)cm.患者单次阻断时间最短52 min,最长84 min,平均(68.16±16.23)min.患者术中总出血最为1000~4000ml,平均2600ml.再灌注后0.5 h和2 h与缺血期比较,血中T-SOD活力均有不同程度降低,再灌注后2 h降低最明显.解除阻断后双下肢皮温偏低、皮肤苍白,约6~8 h后缓解,下肢轻度肿胀,感觉、运动正常.结论 第三、四腰横动脉间隙为最佳阻断部位.低位腹主动脉阻断可明显减少骨盆、骶骨手术中出血量,阻断后形成的缺血一再灌注损伤轻微.  相似文献   
159.

目的:对西安市同一行政区域不同学段学生进行视力筛查,了解该区域不同学段学生近视率的差异,并进行原因分析。

方法:采用随机抽样法,选取小学21所、初中和普通高中各3所及职业高中1所共28所学校13 707人进行裸眼远视力和电脑屈光检测。

结果:西安市同区域小学、初中、高中和职业高中近视检出率分别为32.27%、72.07%、81.22%、65.12%; 总近视率为47.81%; 各年级女生近视率均高于男生; 小学和初中近视率随年级升高而升高; 随着学段的升高,高度近视占比由小学的2.40%升高至高中的16.51%。

结论:西安市同区域不同学段学生近视率具有差异性,随着学段的上升,近视率呈一定升高趋势; 女生近视率高于男生; 与2018年全国不同学段儿童青少年近视调查结果对比,2021年西安市同区域小学阶段近视率下降显著,初中及高中阶段近视率虽没有上升,但降幅不明显。  相似文献   

160.
目的:使用CT血肿体积测量软件探讨脑出血在不同治疗方法下血肿吸收率的动态演变及对比,为临床治疗方案的制订提供依据。方法:CT血肿体积测量软件对脑出血保守治疗及锥颅引流术前、后不同时间点的血肿体积分别进行测量、计算血肿吸收率并对比分析。结果:保守治疗组在脑出血后第1、3、7天复查,出血量大于30ml组血肿平均吸收比率分别为8.12%,15.04%,26.17%;首次出血量分别为<10ml、10~20ml、20~30ml者血肿吸收比率依次减小。引流组于引流术后第1、3、7天复查CT血肿吸收率逐渐增大:30.19%、34.11%、58.38%。引流组与保守治疗组第3、7天复查血肿体积减小比率有显著差异(P<0.0001)。结论:脑出血保守治疗后血肿体积变化特点:初始出血量小吸收快,出血量大则吸收慢;脑出血量大于30ml的病人,在能耐受手术的情况下行锥颅引流术残余血吸收速度加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