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8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4篇
医药卫生   44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9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1 毫秒
31.
目的:探讨TAT-tCNTF、TAT48-58、rhCNTF对Aβ损伤/非损伤SH-SY5Y细胞模型的GSH水平和SOD酶活性的影响,以分别评价其抗氧化应激效应。方法:采用析因设计研究经TAT-tCNTF、TAT48-58和rhCNTF处理后,Aβ损伤/不损伤的SH-SY5Y细胞模型的GSH水平和SOD酶活性;采用单因素多水平设计五个浓度水平的TAT48-58对SH-SY5Y细胞的GSH水平和SOD酶活性。结果:不同蛋白类型对GSH水平和SOD活性影响的结果分别为F=11.13,P<0.000 1和F=10.18,P<0.000 1。TAT-tCNTF与SH-SY5Y共孵育后损伤和非损伤模型的SOD活性和GSH水平分别为(0.57±0.01)%,(0.61±0.02)%和(5283±578)U.L-1,(6394±173)U.L-1。加入不同TAT48-58浓度对SH-SY5Y细胞的SOD活性和GSH含量影响方差分析FSOD=1.86,P=0.156 6,FGSH=1.55,P=0.261 7。结论:TAT-tCNTF能提高Aβ损伤的SH-SY5Y细胞模型的GSH水平和SOD活性的效应,TAT48-58不能引起细胞内氧化应激作用。  相似文献   
32.
目的:建立LC-MS/MS法测定人血浆中替利定和去甲替利定的质量浓度。方法:选用Agilent-Zorbax-Eclipse-XDB-C18色谱柱,以甲醇-1 mmol·L-1醋酸铵(75∶25)为流动相,采用正离子,多反应监测方式测定样品质量浓度。用于定量分析的离子对分别为[M+H]+m/z 274.3→m/z 155.1(替利定),[M+H]+m/z 260.2→m/z 155.1(去甲替利定)和[M+H]+m/z 284.8→m/z 192.9(地西泮)。结果:血浆样品中,替利定在0.5~250 ng·mL-1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36),最低定量质量浓度为0.5 ng·mL-1;去甲替利定在1~500 ng·mL-1范围线性关系良好(r=0.9948),最低定量质量浓度为1 ng·mL-1。二者日内与日间RSD均小于15%,平均回收率高,且稳定性均较好。结论:本方法简便快速、灵敏准确、特异性强,适用于盐酸替利定和去甲替利定的体内药代动力学研究。  相似文献   
33.
目的研究一甲基肼(MMH)跨血脑屏障转运的动力学特征,为阐明其血脑屏障转运机制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原位脑灌流技术对雄性Wistar大鼠进行MMH双侧脑灌流。MMH灌流浓度分别为145,290和580mg·L-1,灌流时间为2,5,8及10min;采用对-二甲氨基苯甲醛比色法进行脑组织中的MMH浓度测定。结果MMH可以跨过血脑屏障进入脑实质,脑中MMH浓度随着灌流浓度和灌流时间的增加而呈上升趋势;而MMH在各灌流浓度下跨血脑屏障转运速度常数kin并不随灌流浓度的升高而改变,分别为(0.0240±0.0015),(0.0308±0.0041)和(0.0300±0.0041)mL·min-1·g-1。结论MMH跨血脑屏障转运属于被动扩散的膜限速模型。  相似文献   
34.
 目的 通过比较研究上海天汇化学制药有限公司研制的注射用紫杉醇脂质体和市售紫杉醇注射液的单次静脉滴注人体药动学特征,了解注射用紫杉醇脂质体在人体内的吸收、分布、消除规律,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采用单周期设计与双周期自身交叉设计相结合的单剂量给药方式,分别静脉滴注175 mg·m-2注射用紫杉醇脂质体或市售紫杉醇注射液,采集受试者血样,采用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HPLC-MS/MS)测定其血药浓度。 结果 患者单次静脉滴注175 mg·m-2剂量注射用紫杉醇脂质体和市售紫杉醇注射液后,平均ρmax分别为(883.11±353.69)和(6 250.00±1 635.12)μg·L-1,tmax分别为(1.94±1.01)和(3.00±0)h,t1/2分别为(5.00±1.87)和(3.37±0.61)h,AUC0-tn分别为(2 828.40±1 113.36)和(17 304.28±5 064.30)μg·h·L-1,AUC0-∞分别为(3 077.96±1 195.39)和(17 400.43±5 053.15)μg·h·L-1。4例完成注射用紫杉醇脂质体与市售紫杉醇注射液双周期自身交叉药代试验患者的平均药动学参数如下, ρmax分别为(767.75±182.94)和(6 805.00±881.38)μg·L-1,tmax分别为(2.50±1.0)和(3.00±0)h,t1/2分别为(5.16±2.42)和(3.30±0.88)h,AUC0-tn分别为(2 675.39±385.24)和(18 036.51±5 239.99)μg·h·L-1,AUC0-∞分别为(2 913.80±238.66)和(18 186.84±5187.37)μg·h·L-1。 结论 在给予相同剂量下,注射用紫杉醇脂质体ρmax和AUC0-tn明显低于市售紫杉醇注射液,t1/2高于紫杉醇注射液。对比于市售紫杉醇注射液,注射用紫杉醇脂质体具有明显缓释效果。  相似文献   
35.
临床试验机构能力评估系列标准包括临床试验机构能力评估标准、伦理委员会审查能力评估标准、临床试验专业组能力评估标准、Ⅰ期临床试验能力评估标准、生物样本分析检测能力评估标准。既可以综合对临床试验机构进行整体评估,也可以独立进行单项评估。标准中同时规定了评估结果判定方式。以期能够切实促进临床试验机构的规范化运行与监管,促进临床试验机构及临床试验从业人员自律,加速我国临床试验研究国际化进程,提升临床试验研究与管理水平。  相似文献   
36.
目的评价2种恩替卡韦制剂在健康人体的生物等效性。方法采用随机、双周期、自身交叉的试验设计。24例健康男性志愿者单次口服试验制剂(恩替卡韦分散片)或参比制剂(恩替卡韦片)1 mg,血浆样品采用HPLC-MS/MS法测定,计算两者的主要药物动力学参数,进行生物等效性评价。结果恩替卡韦血药浓度在0.0520 mg·L-1与峰面积线性关系良好(r2=0.999 8),最低定量浓度为0.05μg·m L-1,批内及批间精密度RSD<15%;服用试验制剂或参比制剂后血浆中恩替卡韦的Cmax分别为(10.51±3.11)和(10.25±2.98)μg·L-1;tmax分别为(0.63±0.21)和(0.62±0.40)h;t1/2分别为(62.35±30.26)和(60.48±26.54)h;AUC020 mg·L-1与峰面积线性关系良好(r2=0.999 8),最低定量浓度为0.05μg·m L-1,批内及批间精密度RSD<15%;服用试验制剂或参比制剂后血浆中恩替卡韦的Cmax分别为(10.51±3.11)和(10.25±2.98)μg·L-1;tmax分别为(0.63±0.21)和(0.62±0.40)h;t1/2分别为(62.35±30.26)和(60.48±26.54)h;AUC0分别为(35.22±9.50)和(34.61±7.90)μg·h·L-1;AUC0∞分别为(35.22±9.50)和(34.61±7.90)μg·h·L-1;AUC0tn分别(28.91±6.63)和(28.58±5.73)μg·h·L-1;试验制剂的相对生物利用度F0tn分别(28.91±6.63)和(28.58±5.73)μg·h·L-1;试验制剂的相对生物利用度F0tn、F0tn、F0分别为(101.25±12.02)%和(102.99±20.40)%。结论试验制剂和参比制剂具有生物等效性。  相似文献   
37.
目的建立HPLC-MS/MS法测定人血浆中氢吗啡酮-3-葡萄糖苷酸的质量浓度。方法用固相萃取法处理血浆,色谱柱:XTerra MS C18柱(2.1 mm×50 mm,5μm),流动相:95%乙腈-5 mmol·L-1碳酸氢铵,梯度洗脱,流速:0.3 mL·min-1,柱温:20℃,用正离子扫描,多反应监测方式测定样品中药物的质量浓度。考察该方法的专属性、标准曲线与定量下限、精密度及回收率、基质效应和稳定性。结果血浆样品中,氢吗啡酮-3-葡萄糖苷酸在0.5100.0 ng·mL-1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9 5),定量下限为0.5ng·mL-1。血样日内与日间RSD均<15%,平均回收率>60%,且稳定性均较好。结论本方法简便快速、灵敏准确、特异性强,适用于测定人血浆中氢吗啡酮-3-葡萄糖苷酸的浓度。  相似文献   
38.
[摘要]细胞色素氧化酶CYP3A5亚家族是近年来药物代谢研究领域较受关注的热点之一。该酶具有高度的个体间差异,并参与多种临床药物及环境致癌物质的代谢,与移植后免疫抑制药用药效果、精神疾病用药后血药浓度变化、癌症发病易感性相关。对CYP3A5进行基因多态性和表型差异的研究,可用于评价临床药物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39.
药物基因多态性与个体化用药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摘要]药物的安全性、有效性和可控性是评价药物是否为好药的评判标准.但是,传统的药物使用模式是一种基于某一种族、某一地区的统计学意义上的判断.随着新理论、新技术的出现,使人们认识到了需要有更新颖的模式来评判药物.该文讨论了传统模式缺陷机制,分析了目前的研究现状,并且探讨了新的基因为导向的个体化临床用药模式,以及就此模式所产生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40.
乳腺癌合并肾功能不全患者的化疗经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探讨伴肾功能不全乳腺癌患者的化疗方案。方法 对1例需定期血液透析的肾衰竭乳腺癌患者给予单药吡柔比星100mgd,21天为1个周期;监测血药浓度,观察疗效及安全性。结果 治疗4个周期后疗效评价为稳定,血液透析不影响吡柔比星的治疗,其安全性较高。结论 肾功能不全并非是化疗的绝对禁忌症,在充分评估患者的不良反应及耐受性后,合理安排血液透析与给药的时机,可以做到安全、有效地化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