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篇
  免费   9篇
医药卫生   24篇
  2024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目的:探讨脊髓血管母细胞瘤的MRI表现,提高对该病的影像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经临床诊断及术后病理证实的24例脊髓血管母细胞瘤患者的MRI表现.结果:24例肿瘤主要表现为颈胸段脊髓内类圆形病灶,大囊结节型19例,实性结节型5例;单发20例,多发4例;3例肿瘤的最大径≥5 cm,其余病灶均<5 cm;病灶在T1 WI上呈低信号或等信号,T2 WI上呈高信号;注射对比剂后囊性结节型肿瘤表现为壁结节明显强化而边缘不强化,实性结节型肿瘤表现为显著均匀强化.病理检查显示手术切除组织呈典型的血管母细胞瘤表现,CD31、CD34血管免疫标记阳性,Vim和S-100阳性.结论:MRI平扫及增强扫描在脊髓血管母细胞瘤的影像诊断中具有良好的诊断及鉴别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脉络丛肿瘤(CPTs)的CT和 MRI表现特征,提高影像诊断的准确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8例经病理证实的CPTs患者的影像学资料,其中脉络丛乳头状瘤(CPP)22例,非典型性脉络丛乳头状瘤(ACPP)2例,脉络丛癌(CPC)4例。全部病例均行CT平扫、MRI平扫及增强扫描。结果:28例CPTs患者中男16例,女12例,年龄5个月~66岁,中位年龄30岁。发病部位包括侧脑室(12例)、第四脑室(8例)、桥脑小脑角区(6例)、三脑室(1例)和小脑蚓部(1例)。CPPs CT平扫多表现为较均匀等密度或稍高密度,其中6例伴有钙化;肿瘤实性部分在T1 WI 上呈等或稍低信号, T2 WI上呈等或稍高信号;MRI 增强扫描示肿瘤实性部分及囊壁呈明显强化。CPPs 内可见肿瘤血管,出血和囊变少见;APCCs更易发生囊变,可侵犯周围脑实质,易出现瘤周水肿;CPCs 可见瘤内出血、囊变、脑实质浸润、沿脑脊液播散等改变。结论:脉络丛肿瘤的CT和 MRI表现具有一定的特征性,MRI 能清晰显示肿瘤的形态学改变,为手术方案的制定及预后判断提供可靠的依据。  相似文献   
13.
14.
正胶质瘤是中枢神经系统最常见的原发性肿瘤,具有高度血管化、侵袭性强、中位生存期短和复发率高等特点。胶质瘤的血管生成是其生长及转移的重要基础,并与肿瘤的恶性程度及病理分级密切相关。动态对比增强(dynamic contrast enhanced,DCE)MRI利用匹配的数学或药物代谢模型分析造影剂在组织内分布的动态参数,来反映组织血流灌注及微血管渗透情况。一、DCE-MRI的基本原理及常用参数  相似文献   
15.
【摘要】目的:探讨磁共振动态对比增强扫描(DCE-MRI)定量参数预测脑胶质瘤细胞增殖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的40例脑胶质瘤患者的病例资料,其中WHO Ⅱ~Ⅳ级胶质分别为18、7和15例。所有肿瘤术后均行Ki-67指数免疫组化检测,所有患者在术前行常规平扫及DCE-MRI扫描,经后处理软件分析获得肿瘤的DCE-MRI定量参数值,包括容积转运常数(Ktrans)、血管外细胞外容积分数(Ve)、速率常数(Kep)和血浆容积分数(Vp)共四项渗透相关参数,及脑血流量(CBF)和脑血容量(CBV)两项灌注参数,计算相对脑血流量(rCBF)和相对脑血容量(rCBV)。采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比较各参数在高级别和低级别胶质瘤之间的差异,并对各参数与Ki-67指数进行Spearman相关性分析。结果:高级别胶质瘤组的各项DCE-MRI参数值及Ki-67指数均高于低级别胶质瘤组,差异在两组间有统计学意义(P<0.05);Ktrans、Ve、rCBV和rCBF值与Ki-67指数呈正相关(r=0.742、0.636、0.642、0.633,P<0.001),Kep值与Ki-67指数亦呈正相关(r=0.490,P=0.002),Vp值与Ki-67指数间无显著相关性(r=0.238,P=0.145)。结论:DCE-MRI定量参数均可评估胶质瘤的病理分级,其中Ktrans、Ve、Kep、rCBV和rCBF值与Ki-67指数呈正相关,可作为术前评估胶质瘤细胞增殖程度的指标。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泡型脑包虫病的MRI表现特征,提高影像诊断的准确性。方法回顾性分析8例经病理证实的泡型脑包虫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对其MRI特点进行分析。结果 MRI显示2例为单发病灶,6例为多发病灶;其中7例病灶均位于幕上脑实质内,1例病灶脑内弥漫分布,且大多分布于大脑中动脉供血区。病灶在T_1WI呈蜂窝状或类圆形等、略高信号,T_2WI呈明显低信号,其内信号不均,见多发小囊泡状高信号影。增强扫描病灶呈明显环形强化,内无明显强化,壁厚薄较均匀,表面欠光滑。病灶周围见明显不规则水肿。结论泡型脑包虫病的MRI表现具有一定的特征,加深对本病MRI表现的认识,可提高诊断符合率,为术前明确诊断提供可靠的依据。  相似文献   
17.
【摘要】少突胶质细胞及髓鞘形成异常对脑白质的完整性有极大影响,在精神分裂症的发病机制中发挥重要作用。同时,脑白质改变与认知功能损害的关联已被多项研究证实,而认知损害已被认为是精神分裂症具有特异性的核心症状。因此,通过神经影像学方法从精神分裂症患者中得到一系列在体的影像数据,用于定量研究髓鞘及脑白质在精神分裂症中结构和功能的变化情况,可以增加对精神分裂症病理机制的理解。本文对脑白质在精神分裂症中的相关机制及脑白质成像研究进行综述,涉及扩散张量成像(DTI)、扩散峰度成像(DKI)、磁化传递成像(MTI)及定量磁化率成像(QSM)技术等。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观察胼胝体纤维束随年龄增长的变化和血管性轻度认知障碍(vMCI)患者胼胝体异常与认知功能改变的关系.方法 通过对vMCI患者(32例)、正常年老组(25例,年龄≥60岁)和年轻组(30例,年龄20~39岁)胼胝体的扩散张量成像(DTI),获得胼胝体的平均扩散(ADC)图及部分各向异性(FA)图,分别测量压部和膝部的ADC值及FA值,并对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vMCI组在胼胝体膝部、压部的ADC值较年老组高,而FA值较年老组低.年老组胼胝体膝部、压部FA值均低于年轻组相应部位的FA值(P<0.05),而胼胝体膝部、压部ADC值均大于年轻组(P<0.05).vMCI组胼胝体压部的FA值与MMSE评分呈正相关(r=0.796,P<0.05),而ADC值与MMSE评分呈负相关(r=-0.803,P<0.05).结论 vMCI病人胼胝体完整性受到破坏,故胼胝体DTI的各参数变化有助于其的早期诊断.  相似文献   
19.
目的 研究精神分裂幻听患者的全脑白质细微结构的改变情况.方法 应用西门子3.0T MR对A组32例精神分裂幻听患者及B组32例正常对照者进行扩散张量成像(DTI)扫描,采用基于纤维骨架的空间统计(TBSS)方法分析2组全脑DTI的各向异性分数(FA)图,并使用基于非参数的随机排列检验(RPT)对2组FA数据进行统计学比较.结果 与正常对照组相比,精神分裂幻听组左侧钩束、下额-枕束及左侧丘脑前辐射区的左侧额叶白质、左侧内囊前肢及左侧外囊FA值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FCE-corrected).结论 本研究结果表明,左侧钩束、下枕-枕束及左侧丘脑前辐射区的白质纤维损伤,提示左侧额叶与左侧丘脑、左枕颞区的白质纤维连接异常导致了精神分裂幻听的发生.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