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56篇
  免费   46篇
  国内免费   17篇
医药卫生   519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8篇
  2022年   17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21篇
  2019年   18篇
  2018年   24篇
  2017年   17篇
  2016年   11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28篇
  2013年   31篇
  2012年   30篇
  2011年   40篇
  2010年   35篇
  2009年   43篇
  2008年   25篇
  2007年   21篇
  2006年   19篇
  2005年   29篇
  2004年   15篇
  2003年   19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3篇
  1987年   1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周庆  谢波  徐玲芬  韩书文   《护理与康复》2018,17(8):81-83
自行设计除颤仪日常功能检测核查单并应用于临床实践中。由当班护士每日根据核查单项目检查除颤仪功能及辅助物品完整情况,并填写核查单。使用除颤仪日常功能检测核查单后,提高了除颤仪及辅助物品的完善率及护士每日规范检查除颤仪的执行率,缩短了除颤准备时间。  相似文献   
12.
目的:系统性评价铜绿假单胞菌制剂应用于乳腺癌治疗中的效果。方法:检索国内外数据库,检索时间为各数据库建库至2014年11月。纳入在乳腺癌治疗中应用铜绿假单胞菌制剂的随机对照试验(RCT),筛选文献、提取数据和文献质量评价后,用Rev Man 5.1.2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9篇RCT研究,Meta分析结果显示,常规处理方案联合铜绿假单胞菌制剂明显升高患者完全缓解率(OR=2.22)、总有效率(OR=6.73)、患者Karnofsky评分(MD=9.79)及IL-2水平(SMD=1.56),明显降低患者疾病稳定率(OR=0.36)、疾病进展率(OR=0.18)以及缩短患者术后积液消失时间(MD=-7.52)。结论:联合铜绿假单胞菌制剂可明显提高乳腺癌患者放化疗效果,但该结论仍需要高质量的研究进一步证实。  相似文献   
13.
周庆  张久亮  王奕 《骨科》2015,34(4):467-470
目的研究新型化合物鹅去氧胆酸浙贝乙素酯(CDCA-Ver)对H22荷瘤小鼠体内肿瘤细胞生长和免疫器官的影响。方法采用鼠系肝癌细胞H22造荷瘤模型,将H22荷瘤小鼠40只,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成4组,每组10只,分别为模型对照组、环磷酰胺(CTX)组、CDCA-Ver腹腔注射组和CDCA-Ver静脉注射组。模型对照组按每日10 mL·kg-1无菌0.9%氯化钠溶液腹腔注射1次,CTX组按每日20 mg·kg-1剂量腹腔注射1次,CDCA-Ver腹腔注射组每日按20 mg·kg-1剂量腹腔注射1次,CDCA-Ver静脉注射组每日按20 mg·kg-1剂量小鼠尾静脉注射1次。接种24 h后给药,给药量为0.1 mL·(10 g)-1,连续给药10 d。以CTX为阳性对照药,考察CDCA-Ver(静脉注射和腹腔注射)对荷瘤小鼠肿瘤的生长抑制作用,评价CDCA-Ver对荷瘤小鼠的免疫脏器指数(胸腺指数和脾指数)的影响,采用组织病理学切片法研究CDCA-Ver对荷瘤小鼠瘤块组织病理学形态的影响。结果CDCA-Ver静脉注射和腹腔注射两种给药方式对荷瘤小鼠的肿瘤生长均具有良好的抑制作用,腹腔注射20 mg·kg-1剂量CDCA-Ver抑瘤率达48.3%,与模型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CTX组作用相当。与模型对照组相比,CDCA-Ver腹腔注射组脾指数和胸腺指数没有显著变化(P>0.05),而CTX组脾指数和胸腺指数均显著降低(P<0.01),表明CDCA-Ver发挥体内抗肿瘤作用不会降低荷瘤小鼠的免疫功能。组织病理学结果也证实CDCA-Ver具有体内抗肿瘤作用。结论CDCA-Ver对H22荷瘤小鼠肿瘤生长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4.
分析不同手术入路途径对胸中段老年食管癌患者的综合疗效,将160例患者按照不同治疗方法分为左胸路径组70例和右胸路径组90例。左胸路径组患者行左胸两切口入路手术,右胸路径组患者行右胸三切口手术入路。结果显示:与左胸路径组相比,右胸路径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VAS评分明显升高(P<0.05),淋巴结清扫率明显升高(P<0.05),1年转移率、3年转移率明显降低而1年生存率和3年生存率明显升高(P<0.05),而术后引流时间及住院时间无明显差异性;两组患者治疗后血清中VEGF、VEGFR、HIFα水平均明显降低而PTEN水平明显升高(P<0.05),且右胸路径组患者的上述指标变化更显著(P<0.05)。因此,不同手术入路途径对胸中段老年食管癌患者的临床效果及血清中VEGF-HIFα-PTEN表达水平和肿瘤转移有不同影响,临床上应合理选择。  相似文献   
15.
目的评估腔镜筋膜下静脉交通支离断术(subfascial endoscopic perforator surgery,SEPS)联合大隐静脉高位结扎剥脱术治疗中度慢性下肢静脉功能不全(chronic venous insufficiency,CVI)的疗效。方法对34例患者共48条中度CVI患肢实施SEPS联合大隐静脉高位结扎剥脱手术(联合手术组),以同期单纯实施大隐静脉高位结扎剥脱手术的34例患者共49条中度CVI患肢(单纯手术组)作为对照,观察比较两组术后3月和12月的疗效。结果术后3月联合组和单纯组患肢症状改善和皮肤营养不良改善情况相似,组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95.83%vs.93.88%,χ2=0.19,P>0.05;83.33%vs.79.59%,χ2=0.23,P>0.05),近期均无静脉曲张复发和溃疡形成。术后12月联合手术组和单纯手术组患肢症状改善者分别占97.92%和89.80%,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2.76,P>0.05);但皮肤营养不良改善者分别占87.50%和67.35%,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62,P<0.05);下肢静脉复发率分别为0%和10.20%,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P<0.05);下肢溃疡形成,两组分别为0%和4.08%,组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26,P>0.05)。结论 SEPS联合大隐静脉高位结扎剥脱手术治疗中度CVI患者,较单纯大隐静脉高位结扎剥脱手术的远期效果更佳,能显著改善患者皮肤营养状况,预防静脉曲张的复发,更适合中度CVI患者。  相似文献   
16.
去骨瓣减压术(decompressive craniectomy,DC)是救治不能控制的顽固性颅内压增高患者的急救措施[1-3].虽然DC能降低患者的病死率,但由于术后巨大的颅骨缺损导致颅内病理生理发生了变化,由此产生了诸多并发症,一些并发症的出现甚至会出现致死性的结局[4].因此,积极有效地处理术后并发症对改善患者预后至关重要.本研究收集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10年6月至2011年12月收治的64例行外伤去骨瓣减压术的患者,分析DC术后并发症的出现时间、发生机制,探讨不同时期并发症的有效处理方法.  相似文献   
17.
18.
通过对近年收集的358例颈椎病患者进行疗效分析,认为电针疗法的总体疗效显著优于牵引治疗,特别是在颈项肩背僵痛、眩晕症状的改善方面。  相似文献   
19.
周庆九 《淮海医药》2014,(3):276-277
目的观察硬膜外麻醉时血凝酶对硬膜外腔出血的作用。方法本组10例均采用硬膜外麻醉,ASA I~Ⅱ级,根据硬膜外腔出血的出血量于硬膜外腔注射血凝酶0.3~1.0 U,观察止血效果和副作用。结果血凝酶小剂量分次注入硬膜外腔,对治疗硬膜外腔出血有较好止血效果。结论硬膜外腔出血小剂量分次注入血凝酶疗效果显著,且无副作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中央回区矢状窦旁脑膜瘤的手术方法和治疗效果.方法 应用显微手术治疗中央回区矢状窦旁脑膜瘤36例.对36例患者的影像学资料、手术入路、显微手术方法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Simpson Ⅰ级切除4例,Ⅱ级切除15例,Ⅳ级切除17例,无手术死亡.术后出现脑水肿及梗死2例,行去骨瓣减压术,术后3个月行颅骨修补术,均恢复工作和生活;术后5例肢体肌力有所改善;10例术后肢体活动障碍新发或加重,其中7例1~8周逐渐恢复,3例一侧肢体不全瘫痪.17例(Ⅳ级切除)术后1个月内行放射治疗.术后随访25例,随访时间3个月~3年.3例SimpsonⅣ级切除的患者术后1~3年复发,均再次手术.结论 充分的术前评估、术中避免脑皮质的损伤、中央沟静脉及引流静脉的保护和上矢状窦的合理处理均可保证和提高手术疗效.术中不应过分追求肿瘤全切除而损伤功能区脑组织、引流静脉及上矢状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