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29篇
  免费   28篇
  国内免费   254篇
医药卫生   141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14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19篇
  2011年   20篇
  2010年   35篇
  2009年   47篇
  2008年   48篇
  2007年   54篇
  2006年   57篇
  2005年   81篇
  2004年   82篇
  2003年   91篇
  2002年   120篇
  2001年   98篇
  2000年   62篇
  1999年   67篇
  1998年   57篇
  1997年   57篇
  1996年   53篇
  1995年   24篇
  1994年   29篇
  1993年   21篇
  1992年   17篇
  1991年   38篇
  1990年   41篇
  1989年   35篇
  1988年   16篇
  1987年   11篇
  1986年   29篇
  1985年   8篇
  1984年   10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7篇
  1980年   8篇
  1979年   6篇
  1977年   1篇
  1976年   1篇
  1975年   3篇
  1965年   2篇
  1964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7 毫秒
31.
HCCA1在原发性肝癌中的表达及其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对近期克隆的新基因HCCA1与肝癌的相关性进行研究。方法 采用Northern杂交分析HCCA1 mRNA在肝癌中的表达,应用制备的特异性抗体检测其蛋白水平的表达,结合临床及病理学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65例HCC患者在其癌组织中HCCA1 mRNA表达的检出率为90.8%(59/65),其中91.5%(54/59)患者HCCA1 mRNA在肝癌组织中的表达水平明显高于癌旁组织,有13.8%(9/65)患者在癌旁组织中检测到较弱的HCCA1 mRNA的表达,86.2%(56/65)患者在癌旁组织中未检测到HCCA1 mRNA的,与病理指标的相关性分析表明,HCCA1 mRNA在Ⅲ-Ⅳ级肝癌中的表达水平明显高于Ⅰ-Ⅱ级肝癌,有门脉癌栓形成者的表达水平明显高于无癌栓形成者。免疫组织化学在蛋白水平上证实HCCA1在肝癌中的高表达。结论 HCCA1是一个新的肝癌相关基因,可能在肝癌的浸润和转移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32.
PCR辅助转录滴定系统定量检测AFP mRNA方法的建立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建立PCR辅助转录滴定系统(PATTY)定量检测AFP mRNA的方法。方法:采用RT-PCR定点替代突变及体外转录技术合成单碱基突变AFP mRNA内竞争模板,以竞争性RT-PCR定量检测各肝癌细胞株AFP mRNA,结果:成功制备引入HindⅢ酶切位上为的单碱基突变AFP mRNA内竞争模板,建立PATTY定量检测AFP mRNA的方法;检测1μgHepG2和Huh7两株肝癌细胞总RNA  相似文献   
33.
一、医学教育的发展我国传统的医学教育,可以一直追溯到2000年前,在我国最早的文书《周礼》上即有记载。可是这种教育的教学方式在新中国成立前几乎一直是家族式或师徒式的。西方传统的正式医学教育,历世纪起源于荷兰,荷兰著名画家伦勃朗留下许多以此为题材的传世名画。其教育方式只要小学程度便可受训,学习4个学期即可开业。1910年,Fie。er对美国和加拿大的医学院校进行考察,写下医学教育史上的著名报告,在世界范围掀起医学教育改革风潮,从而引起医学教育的根本改变。Flexner设计了一个精密细致的医学教育模式,即我们今天的医学…  相似文献   
34.
OBJECTIVETo investigate sustained release tested in vitro FMC SeaKem HGT Agarose-carbplatin mixture for the local intra-live. METHODTo establish the mode of the dissolution rate testing for the drug implanting in the local intra-liver. Improved the Flo  相似文献   
35.
目的:探讨人血管生成素-1(angiopoietin-1,Ang-1)对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man umbilican vein endothelia cell,HUVEC)增殖和凋亡的影响,以进一步研究其生物学作用及其在肿瘤发生中的作用机制.方法:构建pcDNA3.1-V5-HisC-Ang-1真核表达载体,并瞬时转染293细胞;取新生儿脐带经胶原酶消化等方法分离培养HUVEC;分别通过MTT比色和细胞计数法,分析Ang-1瞬时转染上清对HUVEC增殖的影响;通过流式细胞仪分析在血浆饥饿实验条件下,Ang-1对HUVEC凋亡的影响.结果:成功克隆了Ang-1基因,构建了其正义真核表达载体,并在293细胞中瞬时表达;成功进行了HUVEC的原代分离及传代培养;MTT法检测HUVEC增殖结果:只加培养液组、加空载体转染上清组、加Ang-1转染上清组HUVEC OD490值分别为0.36±0.11,0.40±0.03,0.68±0.10(P<0.05);细胞计数法检测结果依次为:(10.13±2.06)×104,(8.7±1.73)×104,(15.03±1.98)×104(P<0.05).流式细胞仪检测HUVEC凋亡率依次为:21%,19%和6%.结论:Ang-1能显著促进血管内皮细胞体外增殖,抑制血浆饥饿时HUVEC的凋亡.  相似文献   
36.
目的:以增殖缺陷型腺病毒载体介导p16基因感染人肺腺癌细胞系,观察并鉴定该基因在细胞中的表达及其对细胞周期和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采用293细胞内同源重组的方法,制备重组腺病毒Ad5-p16,感染肺腺癌细胞SPC-A1;免疫组化方法鉴定P16蛋白的表达;台盼蓝染色计数活细胞数,绘制细胞生长曲线;流式细胞术(FCM)分析细胞周期及细胞凋亡的变化.结果:以M0I=10的重组增殖缺陷型腺病毒Ad5-p16感染SPC-A1细胞48 h后,P16蛋白表达的阳性细胞比率为71%;以MOI=100感染SPC-A1细胞后第2天,细胞开始出现生长抑制及细胞病变;FCM分析发现细胞在感染腺病毒后出现细胞周期阻滞和细胞凋亡.结论:以腺病毒为载体介导p16基因在SPC-A1细胞内表达,可发挥抑制细胞生长、诱发细胞凋亡的作用.本项基因治疗策略以直接调控细胞周期的抑癌基因为靶向治疗基因,为肺癌基因治疗提供了可靠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37.
表达FasL的肝癌细胞通过Fas/FasL诱导T淋巴细胞发生凋亡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王平  张柏和  卫立辛  吴孟超 《肿瘤》2004,24(5):437-439
目的研究发现肿瘤组织中FasL阳性表达区肿瘤浸润淋巴细胞的凋亡率比FasL阴性区高,推测肿瘤细胞可通过增加FasL表达来促使肿瘤浸润淋巴细胞凋亡.本实验在体外验证肝癌细胞是否可以诱导T淋巴细胞发生凋亡.方法选择FasL表达阳性的肝癌细胞(效应细胞)与对Fas介导凋亡敏感的活化T淋巴细胞共培养,取3种效靶比20:1,10:1,5:1.生长曲线法,流式细胞术,荧光显微镜观察分别检测T淋巴细胞的凋亡情况.结果流式细胞仪检测结果显示,肝癌细胞接种浓度为0(对照),0.5×105/ml,1×105/ml,2×105/ml时,T淋巴细胞凋亡率为1.80±0.21%,5.49±0.17%,11.18±0.14%,18.22±0.11%.荧光显微镜观察结果表明,肝癌细胞接种浓度为0(对照),0.5×105/m1,1×105/ml,2×105/ml时,T淋巴细胞凋亡率为1.58±0.12%,5.22±0.13%,9.74±0.21%,19.33±0.18%.3种效靶比条件下,肝癌均能诱导T淋巴细胞发生凋亡.随着肝癌接种浓度的升高及培养时间的延长,T淋巴细胞凋亡率逐渐增加,每个实验组与对照组比较P值均<0.01.结论肝癌细胞可以通过Fas系统诱导淋巴细胞发生凋亡,这为肝癌的免疫逃逸和反攻击提供了证据.  相似文献   
38.
目的 构建针对端粒酶阳性肿瘤的特异性腺病毒载体 ,研究其介导目的基因在肿瘤细胞内的定向表达能力。方法 将端粒酶逆转录酶 (hTERT )启动子克隆入质粒 pDC3 12的多克隆位点构成外源基因表达盒 ,在基因表达盒上下游分别插入 1个绝缘子序列 ,构建针对端粒酶阳性肿瘤的特异性腺病毒载体pSG TPE ;采用Luciferase报告基因进行hTERT启动子的活性分析 ;以pSG TPE携带绿色荧光蛋白 (EGFP)报告基因 ,重组腺病毒AdTPE EGFP ,观察其介导EGFP在肿瘤细胞内的定向表达能力 ,并与CMV启动子控制的腺病毒AdCMV EGFP作对照。结果 hTERT启动子在正常细胞内几乎没有活性 ,而在肿瘤细胞内的活性与SV 40启动子相近。腺病毒AdTPE EGFP能介导EGFP在肿瘤细胞内定向而稳定表达 ,在正常细胞内不表达 ,而对照腺病毒AdCMV EGFP在肿瘤和正常细胞内均表达EGFP。结论 靶向端粒酶阳性肿瘤的腺病毒载体 pSG TPE ,不但提高了对基因表达调控的特异性 ,而且降低了对正常细胞毒性作用。绝缘子的应用隔断了外源基因表达盒和病毒基因表达调控序列之间的互相干扰 ,进一步提高目的基因的表达效率。该载体对肿瘤的靶向基因治疗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39.
目的评价增殖腺病毒 CNHK500对肝癌细胞的治疗效果。方法利用病毒增殖实验、细胞活力实验(MTT)、蛋白印迹分析来检测增殖病毒 CNHK500在端粒酶阳性的肝癌细胞株 HepGⅡ、Hep3B、SMMC7721及正常细胞中选择性增殖和溶解细胞的特性。结果 CNHK500感染人肝癌细胞株 HepGⅡ、Hep3B、SMMC7721细胞后大量增殖,在感染后96小时增殖倍数分别为52000、396984.9和632911.3倍,同野生型5型腺病毒(wtAd5)类似。然而在正常细胞中,CNHK500的增殖能力较 wtAd5大大减弱,感染96小时后仅增殖3.1~100倍,而 wtAd5却高达3160~17357倍。MTT 实验观察到在肝癌细胞 HepGⅡ和 Hep3B 中,感染后第7天达到半数杀伤的 MOI 值(IC50)分别为2和0.01,而在正常成纤维细胞 BJ 细胞中却高达1000。在常氧情况下,用蛋白印迹可在肿瘤细胞中检测到腺病毒 E1A 蛋白的表达,但在正常细胞却检测不到。E1B 蛋白仅在缺氧条件下(0.1%O_2)的肿瘤细胞中表达。结论实验结果表明 CNHK500能有效地选择性在肝癌细胞中增殖、复制、杀伤,而在正常细胞中增殖和溶解细胞能力却大大减弱。联合治疗基因,CNHK500可能为肝癌的治疗提供一种新的策略。  相似文献   
40.
E2F转录因子与肿瘤基因治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E2F转录因子与细胞增殖、凋亡及癌变密切相关。各种与E2F转录因子相关的肿瘤基因治疗已在动物实验中取得良好效果。早期基因1A区的2保守区(E1A-CR2)缺失和携带E2F1启动子的增殖型腺病毒载体,可选择性在多种肿瘤细胞中增殖,其增殖能力甚至超过了野生腺病毒,是非常有潜力的肿瘤基因治疗手段。现对E2F转录因子在细胞周期调控、凋亡、肿瘤发生及相关肿瘤基因治疗等方面的研究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