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22篇
  免费   35篇
  国内免费   247篇
医药卫生   1404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14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18篇
  2011年   20篇
  2010年   32篇
  2009年   47篇
  2008年   48篇
  2007年   54篇
  2006年   57篇
  2005年   81篇
  2004年   82篇
  2003年   91篇
  2002年   120篇
  2001年   98篇
  2000年   62篇
  1999年   67篇
  1998年   57篇
  1997年   57篇
  1996年   53篇
  1995年   24篇
  1994年   29篇
  1993年   21篇
  1992年   17篇
  1991年   38篇
  1990年   41篇
  1989年   35篇
  1988年   16篇
  1987年   11篇
  1986年   29篇
  1985年   8篇
  1984年   10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7篇
  1980年   8篇
  1979年   6篇
  1977年   1篇
  1976年   1篇
  1975年   3篇
  1965年   2篇
  1964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0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比较肝脾联合切除术与单纯肝癌切除术在治疗原发性肝癌合并脾功能亢进的围手术期并发症发生率和死亡率、术后生存率方面有无明显差异.方法 计算机检索PubMed、Embase、Cochrane Library、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数字化期刊全文数据库以及中文科技期刊全文数据库,同时根据以上检索所得文献的参考文献进行扩大检索.使用改良Sackett's分级法进行质量评价,采用Cochrane协作网提供的RevMan5.2.7统计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 共纳入8项研究,共计772例患者.结果显示,肝脾联合切除组(HS)与单纯肝癌切除组(H)相比,在围手术期并发症发生率(OR合并=0.90,95% CI-0.63~1.29,P-0.56)、围手术期死亡率(OR合并=1.04,95%CI=0.3~3.58,P=0.96)、以及5年生存率(OR合并=1.53,95% CI =0.99~2.36,P=0.05)上差异并无统计学意义.然而,HS组在术后白细胞计数(MD =5.47,95%CI=5.13~5.82,P<0.01)及血小板计数(MD=174.89,95%CI=116.61~233.18,P<0.01)方面,较H组有显著上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相对于单纯肝切除而言,肝脾联合切除治疗肝癌合并脾功能亢进在围手术期并发症发生率、死亡率,以及术后5年生存率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然而HS组在术后白细胞及血小板得到显著回升,这可能有利于患者术后免疫功能的恢复和后续的化疗.  相似文献   
2.
目的 对于小肝癌(直径<5 cm)而言,经皮肝穿刺射频消融可取的与手术相似的效果.我们期望了解其对复发性小肝细胞肝癌的疗效.方法 将我院2009.01-2011.11月收治的61例患者根据入组标准:复发性肝细胞癌,单发,直径<5 cm.随机分为两组,26例行经皮肝穿刺射频消融(Percutaneous radiofrequency ablation,PRFA)35例再次肝切除治疗.结果 再次手术组和PRFA组的复发间隔时间分别为(1239.60±1017.00)和(903.42±975.11)天(P =0.066).两组的无瘤时间分别为(310.23±159.50)和(278.27±123.29)天(P=0.584).再次肝切除组和PRFA组的肿瘤的大小分别为(7.34±3.16)及(5.59 ±-3.40)cm2(P=0.215),两组总费用分别为(26150.66±7923.60)和(21135±1156.76)元(人民币),两组的住院时间分别为(15.29 ±4.28)和(7.46±2.20)天(P <0.001).结论 对于复发的小肝细胞肝癌PRFA治疗是有效的,且优于重复肝切除术,具有创伤小恢复快.  相似文献   
3.
4.
目的:探讨含奥沙利铂(oxaliplatin,OXA)化疗方案联合树突状细胞-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dendritic cells-cytokine-induced killer,DC-CIK)细胞治疗中晚期原发性肝癌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15年6月上海东方肝胆外科医院肿瘤生物治疗科收治的11例中晚期原发性肝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均接受以OXA为主的方案化疗,包括FOLFOX 4方案,即OXA+亚叶酸钙(calcium folinatc,CF)+5-氟尿嘧啶(5-fluorouracil,5-FU),或GEMOX方案化疗,即吉西他滨(gemcitabine,GEM)+OXA,化疗结束后2~3 d回输DC-CIK细胞。观察指标包括疾病控制率(disease control rate,DCR)、中位肿瘤进展时间(median time to tumor progression,mTTP)、中位生存期(median overall survival,mOS)和不良反应。结果:11例患者中,获得完全缓解(CR)0例,部分缓解(PR)2例,疾病稳定(SD)5例,疾病进展(PD)4例,总有效2/11例,DCR 7/11例;mTTP为4.1个月;mOS为11.3月;主要的不良反应为轻、中度消化道反应、骨髓抑制和轻度周围神经毒性等化疗毒性反应,经对症治疗后均恢复正常。结论:含奥沙利铂化疗方案联合DC-CIK细胞治疗中晚期原发性肝癌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不良反应较轻,患者耐受性较好,值得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5.
精准医疗(precision medicine)作为一种全新的医学概念与医疗模式,已日益在恶性肿瘤临床治疗中显示其价值。精准细胞免疫治疗(precision cell immunotherapy,PCIT)是基于肿瘤患者基因检测,筛选可引起强烈免疫反应的新抗原(neoantigen),进而寻找并富集针对新抗原的精准T细胞(precision T cell for neo-antigen,PNA-T),扩增后回输患者的治疗新策略。相对于其他精准医学治疗方式,精准细胞免疫治疗具有比较独特的优势,有望成为中国肿瘤精准医学治疗的重要突破口。本文围绕肿瘤精准细胞免疫治疗面临的机遇与挑战,从概念、特点、流程、技术难点等方面进行了详细阐述,并对比了其与转基因嵌合抗原受体T细胞(chimeric antigen recepor T cell,CAR-T)的异同,勾勒出肿瘤精准细胞免疫治疗的美好前景。  相似文献   
6.
7.
背景:胆汁淤积是肝移植后的常见并发症之一,严重胆汁淤积可能伴随着不可逆性的肝功能损害.肝移植后早期应用重组人生长激素,能促进移植肝功能的恢复.目的:拟验证重组人生长激素对大鼠肝移植后胆汁淤积的调节作用.设计、时间及地点:细胞分子水平的随机对照动物实验,于2005-12/2006-12在东方肝胆外科医院及解放军第二军医大学动物实验中心完成.材料:选用Wistar大鼠105只,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3组,假手术组21只;其余大鼠配对建立大鼠肝移植模型后,分为生长激素组和肝移植组(n=21).方法:生长激素组大鼠肝移植后即予皮下注射重组人生长激素2U/(kg·d)至处死日;其他组同时皮下注射等量生理盐水.假手术组仅做开腹和关腹,游离肝脏并不行肝移植.主要观察指标:各组分别于移植后1,3,7 d处死取材(n=7),采集血清样本检测碱性磷酸酶、谷氨酰转肽酶、谷丙转氨酶活性及总胆汁酸、总胆红素含量等肝功能指标;应用放射免疫法检测生长激素:取肝组织样本,应用免疫组织化学和聚合酶链反应方法分析毛细胆管膜面上多耐药相关蛋白2和胆盐输出泵表达水平,并对以上指标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1]肝移植组人鼠在移植后早期出现胆汁淤积,移植后1,3 d的各项肝功能指标均高于假手术组(p<0.05),术后7 d呈下降趋势.[2]生长激素组与肝移植组同期比较,胆汁淤积程度降低,恢复迅速.[3]肝移植组肝脏多耐药相关蛋白2在毛细胆管膜上定位减少、向胞浆内分布,表达亦明显下调;生长激素组大鼠的肝脏多耐约相关蛋白2表达水平明显增高,恢复加快.[4]胆盐输出泵的表达在各组问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5]肝组织多药耐药相关蛋白2表达与血清生长激素呈正相关(r=0.8592,P<0.05);与血清胆红素呈负相关(r=0.777 2,P<0.05).结论:多耐约相关蛋白2的表达减少以及定位异常可能是肝移植后胆汁淤积发生的主要分子途径之一,重组人生长激素促进胆红素的转运可能是通过直接上调多耐药相关蛋白2表达来实现,胆盐输出泵不参与肝移植后早期胆汁淤积.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肝癌伴胆管癌栓术后肝功能衰竭的危险因素,建立术后肝功能衰竭的风险评估模型.方法 回顾性分析第二军医大学附属东方肝胆外科医院2002年3月至2011年2月收治的107例接受肝癌切除术的肝癌伴胆管癌栓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术后是否发生肝功能衰竭,将患者分为无肝功能衰竭组(98例)和肝功能衰竭组(9例)进行队列研究.对围手术期可能与肝功能衰竭发生相关的多种因素进行分析,筛选肝癌伴胆管癌栓术后肝功能衰竭的危险因素,并建立肝功能衰竭的风险预测模型.单因素分析采用Logistic二元回归模型,筛选获得有统计学意义的指标纳入Logistic多元回归模型进行多因素分析.结果 107例患者中105例行肝癌切除+胆总管切开取栓术,2例行肝癌切除+肝外胆管切除+胆肠吻合术;手术时间为2.0~5.5 h;术中出血量为200 ~ 3500 ml.无肝功能衰竭组患者中,胸、腹腔积液5例,胆道出血3例,切口感染2例,胆道感染、胆汁漏、上消化道应激性溃疡、胸椎硬膜外血肿各1例.胸椎硬膜外血肿患者经胸椎减压止血治疗后出血停止,但遗留截瘫;其余患者经过对症、支持治疗后痊愈.肝功能衰竭组患者中,2例因术后急性肝功能衰竭抢救无效死亡,7例因术后亚急性肝功能衰竭死亡(排除因肿瘤复发或药物因素死亡).单因素分析结果表明:术前TBil、Alb、Pre-Alb、白球比值(A/G),癌栓分布及术中出血量和术后剩余肝脏体积占全肝体积比与肝癌伴胆管癌栓患者术后发生肝功能衰竭相关(OR=3.017,0.191,0.248,2.681,9.048,4.759,13.714,P<0.0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术前TBil> 256.5 μmol./L、术前A/G≤1.3和术后剩余肝脏体积占全肝体积比<50%是肝癌伴胆管癌栓患者术后发生肝功能衰竭的独立危险因素(OR=5.537,11.107,172.450,P<0.05).术后肝功能衰竭风险预测模型为Z=1.711 ×(术前TBil)+2.408×(术前A/G)+5.150×(术后剩余肝脏体积占全肝体积比)-17.288,Z值越大,术后发生肝功能衰竭的预期风险越高;Z值>0时,术后发生肝功能衰竭的预期风险>50%.结论 术前TBil>256.5 μmol/L、术前A/G≤1.3、术后剩余肝脏体积占全肝体积比<50%是肝癌伴胆管癌栓患者术后发生肝功能衰竭的独立危险因素.采用肝功能衰竭风险预测模型对肝癌伴胆管癌栓患者进行有效的筛选,可降低术后肝功能衰竭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9.
细胞获得永生化,具有了无限增殖的能力,主要依赖于细胞内端粒酶的激活。自1994年Kim等[1]创立了端粒酶活性检测的端粒重复聚合酶链反应(TRAP鄄PCR)方法及在肿瘤组织中发现端粒酶活性以来,端粒酶已成为生命科学领域里研究热点。大量研究表明,各种类型的恶性肿瘤中都有不同程度地表达端粒酶的活性[2]。由于肿瘤诊断和治疗最理想的靶点就是找到一种肿瘤细胞所具有、在正常细胞中不存在的物质基础,而端粒酶在肿瘤细胞中的激活并维持细胞的无限增殖能力,是恶性肿瘤细胞区别于正常细胞的重要特征之一,具备了作为肿瘤诊断和治疗物质基础的条件…  相似文献   
10.
1989年4月至1997年10月我院采用超声普通探头引导下肝穿刺抽吸囊液后注射无水酒精治疗非寄生虫性肝囊肿102例,共147个囊肿病灶,其中多发性肝囊肿72例,单发性肝囊肿30例,最大囊肿直径20.0cm,平均每例治疗3~4次,一次抽液量最多为1370ml,累计抽液量最多为4270ml,治疗结果:69个囊肿治愈(占46.9%),78个囊肿显著缩小(占53.1%),共治疗506次,未发生严重并发症。本法具有适应症广,创伤小,副作用少,疗效好,经济负担少,患者易于接受等优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