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4篇
  免费   11篇
  国内免费   33篇
医药卫生   128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12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13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4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89年   1篇
  197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06 毫秒
71.
目的 :研究环磷酰胺 (CTX)诱发的血虚证小鼠骨髓中干祖细胞的数量和骨髓细胞周期的动态变化。方法 :采用CTX大小两个剂量分别对两组小鼠进行腹腔注射制作小鼠血虚证模型。在不同时相点 ,双荧光标记测定CD34 细胞在骨髓有核细胞中的比例 ,骨髓细胞固定后PI染色测定细胞周期。结果 :①注射CTX后CD34 细胞在骨髓有核细胞中的比例下降后迅速上升 ,然后又下降。②注射CTX后骨髓细胞增殖受抑 ,然后动员骨髓细胞增殖 ,但药后 10d细胞增殖又受抑。与CD34 细胞在骨髓有核细胞中比例的变化规律有一致性。结论 :CTX可以动员骨髓造血干祖细胞进入细胞周期而增殖 ,增加了骨髓中造血干祖细胞的数量 ,但此过程加速了干祖细胞池的耗竭 ,从而对骨髓造成更大损伤 ,这可能是CTX诱发小鼠血虚证的机理之一。  相似文献   
72.
目的合成5个新型甘氨酸类降血糖药物,并对其对PPARs的作用进行研究。方法以3-[(4-苯氧基)苯氧基]丙醇,2-[(4-苯氧基)苯氧基]乙醇,苯并咪唑的衍生物等为起始原料,先与对羟基苯甲醛反应,再经过醛氨缩合,接着与氯甲酸对甲氧苯酯反应,最后水解四步反应得到最终目标物,随后我们测定目标物对PPARs的激活作用。结果合成了5个未见文献报道的新化合物,并利用^1H NMR确证了结构;目标物显示不同程度的激活PPARs的作用。结论5个目标化合物(6a、6b、6c、6’a、6'b)均有激活PPARs的作用,其中6a,6b,6c对PPARα/γ的作用尤其明显,可做为改善胰岛素抵抗及降血糖的良好候选药物。  相似文献   
73.
目的:建立糖尿病性肾病(diabetic nephropathy,DN)大鼠模型,观察DN发生发展过程中大鼠肾脏相关功能及结构的变化特点。方法:二级Wistar雄性大鼠60只,体质量180~220g,分为2组:正常对照组和模型组各30只。模型组大鼠一次性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STZ,65mg/kg),正常对照组注射等量的枸橼酸缓冲溶液。在注射后第6、10、12、16和32周,分别动态监测大鼠的体质量、血糖、24h尿蛋白和肌酐、肾脏质量及病理改变等。结果:随着病程的发展,模型组大鼠持续高血糖,体质量明显降低,24h尿蛋白、尿蛋白/尿肌酐比值则逐渐升高,肾脏明显肥大,而且肾小球和肾小管病变在第10周开始出现,之后病变程度逐渐加重、病变范围不断扩大,表现出较为典型的DN变化特点,诸如肾小球系膜增厚、细胞外基质增生及肾小管间质损伤等。结论:STZ可成功诱导大鼠持续性高糖血症,后者的进一步发展,又可引起大鼠肾脏功能受损和形态改变。高糖血症持续12周后,DN大鼠模型的明显特征开始显现。  相似文献   
74.
目的 研究γ射线照射后C5 7小鼠骨髓中CD34 细胞的数量变化规律及其意义。方法 流式细胞仪测定CD34 细胞在骨髓有核细胞中的比例 ;AnnexinV FITC试剂盒检测骨髓细胞的凋亡 ;细胞固定后PI染色测定细胞周期。结果 ①CD34 细胞在骨髓有核细胞中的比例随照射剂量的加大而降低 ,在 5 5Gy照射后 14d内小鼠CD34 细胞的减少表现为持续性 ;②小鼠照射后6h骨髓细胞凋亡率最高 ,以 5 5Gy照射组最为明显 ;③ 5 5Gy照射后小鼠骨髓细胞周期紊乱。 结论 γ射线损伤骨髓中的干祖细胞 ,造成骨髓中干祖细胞的数量减少 ,其途径之一是诱导骨髓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75.
2007年1月-2008年6月我们应用归芪消白胶囊治疗自癜风1241例取得较好疗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6.
目的 观察藤黄霖对微波辐照诱发的大鼠学习记忆能力及精子损伤的防护作用.方法 清洁级雄性SD大鼠40只,随机分为正常对照(CON)组,辐照(RAD)组、安多霖(ADL)组和藤黄霖(THL)组,每组10只.照射前灌胃给药(安多霖12g·kg-1·d-1,藤黄霖1g·kg-1·d-1,正常对照组和辐照组给予等体积蒸馏水),1次/d,连续给药7d,而RAD组、ADL组和THL组大鼠经功率密度为30mW/cm2的微波全身辐照15min,正常组行假照射.辐照后1~6d采用Morris水迷宫检测大鼠学习记忆功能,辐照后7d检测大鼠精子活动度的变化.结果 Morris水迷宫结果显示,停药后2~6d,ADL组和THL组逃避潜伏期时间明显短于RAD组(P<0.05);停药后6d,THL组逃避潜伏期时间明显短于ADL组(P<0.05).精子活动度检测结果显示,辐照后7d,与CON组比较,RAD组大鼠精子活动度明显减弱,其中A级精子比例明显降低(P<0.05),而C级和D级的精子比例明显增高(P<0.05);与RAD组和ADL组比较,THL组A级精子比例明显增高(p<0.05),而C级和D级的精子比例明显降低(P<0.05).结论 微波辐照可导致大鼠学习记忆能力下降,精子活动度降低,而中药复方藤黄霖预防治疗能够显著改善微波辐照所致的大鼠学习记忆能力下降和精子活动度降低.  相似文献   
77.
目的:通过建立结肠炎相关的结肠癌小鼠动物模型,观察白三烯 B4受体2(leukotriene B4 receptor 2,BLT2)在结肠炎向结肠癌转变过程中 mRNA 和蛋白表达的变化。方法建立 ICR 小鼠结肠炎相关的结肠癌模型,实验分为正常组和模型组,其中模型组以第1次给诱导剂作为 d0,分别于给药后2、3、5、7、9、13和18周不同时间点处死小鼠,取结肠组织,HE 染色观察结肠组织病理学变化,免疫组化法检测小鼠结肠组织 BLT2蛋白的表达,实时定量 PCR 检测小鼠结肠组织 BLT2 mRNA 的表达。结果组织病理学观察发现随着时间的增长,小鼠结肠由轻度炎症逐渐加重,向异型增生转变,最后转变为结肠癌。免疫组化结果显示 BLT2蛋白在正常结肠组织中表达很少,而在炎性病变部位高表达,炎细胞颜色深染;在异型性增生与癌细胞中表达不明显,但在癌组织的间充质及管腔中表达极高。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建模后2、13和18周小鼠结肠组织中 BLT2 mRNA 的表达增强(P<0.05),3、5、7和9周表达明显增强(P<0.01)。结论本实验成功复制了小鼠结肠炎相关的结肠癌模型。BLT2在结肠炎发展的过程中表现出规律性变化。由此推测,BLT2在结肠炎向结肠癌转变过程可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78.
目的: 探讨曲酸对受辐射中国仓鼠卵巢细胞(CHO)的保护作用。方法:CHO细胞分别经不同强度(0~20 Gy )60Co γ射线照射,于照射后24、48和72 h采用MTT法检测细胞存活情况;细胞经不同浓度(分别为0、0.01、0.1、1、10、100 μg/mL)曲酸作用1.5 h,采用12 Gy γ射线照射,于照射后24、48和72 h采用MTT法检测细胞存活情况;细胞经浓度为1 μg/mL的曲酸作用1.5 h,分别经不同强度(6、12、16 Gy) γ射线照射,于照射后24 h采用MTT法检测细胞存活情况。结果:与对照组比较,γ射线照射导致CHO细胞的存活率下降(P均<0.01),且随着照射强度的增加,该效应增强;曲酸在0.01~10 μg/mL浓度范围内能明显提高12 Gy辐射条件下CHO细胞的存活率,其中浓度在1 μg/mL时效应最明显;1 μg/mL曲酸均能明显提高6、12、16 Gy γ射线照射下细胞的存活率。结论:曲酸明显提高受辐射CHO细胞的存活率,以保护细胞免受辐射损伤。  相似文献   
79.
目的观察不同的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型受体α对人肝瘤细胞1型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mRNA表达及其活性的影响,探讨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型受体α在1型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基因调控中的作用.方法实验于2004-04/2005-04在军事医学科学院放射医学研究所药理毒理实验室完成.分别以终浓度为50和100 μmol/L的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型受体α不同特异性激活物非诺贝特和亚油酸作用于人肝瘤细胞,设未加入非诺贝特和亚油酸作用于人肝瘤细胞为空白对照组.采用半定量反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法检测人肝瘤细胞1型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及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型受体α的mRNA水平,发色底物法检测1型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的活性变化.结果[1]与空白对照组相比,非诺贝特组在50和100 μmol/L浓度诱导下1型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mRNA表达分别减少31.97%,45.49%(P<0.05,0.01);亚油酸组在50和100 μmol/L浓度诱导下1型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mRNA表达分别增加43.0%,129.0%(P<0.05,0.01).[2]与空白对照组相比,非诺贝特组在50和100 μmol/L浓度诱导下1型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蛋白活性分别降低39.3%,49.6%(P<0.01);亚油酸组在50和100 μmol/L浓度诱导下1型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蛋白活性分别升高37.5%,112.6%(P<0.01).与空白对照组相比,人肝瘤细胞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型受体αmRNA表达量在非诺贝特组100 μmol/L浓度诱导下明显增高79.79%(P<0.05),在亚油酸组50和100 μmol/L浓度诱导下则分别显著增高46.73%(P<0.05),79.45%(P<0.01),非诺贝特组50 μmol/L浓度诱导下使人肝瘤细胞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型受体αmRNA表达量有升高趋势,但差异不明显.结论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型受体α激活物可以影响人肝瘤细胞1型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的基因转录及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型受体αmRNA的表达,且均呈一定剂量依赖性,但非诺贝特和亚油酸对1型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的作用迥然不同.  相似文献   
80.
目的 观察辛伐他汀对老年大鼠心肌细胞中炎性因子白细胞介素-1β(IL-1β)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表达的影响。方法 以24月龄大鼠为实验对象,按常规方法分离、剪碎并消化心室肌组织,以含10%胎牛血清的DMEM培养心肌细胞。将培养细胞分为衰老模型对照组、溶剂对照组(DMSO)和辛伐他汀1和10μmol/L组,各组细胞经相应处理后,分别用RTPCR和Western印迹法检测IL-1β和TNF-α的m RNA及蛋白表达水平,并比较其变化。结果 RT-PCR结果显示,与衰老模型组相比,溶剂组IL-1β和TNF-αm RNA表达无明显变化(P>0.05),辛伐他汀1和10μmol/L组IL-1β和TNF-αm RNA表达均明显降低(分别为P<0.05和P<0.01);与溶剂对照组相比,辛伐他汀1和10μmol/L组IL-1β和TNF-αm RNA表达均明显降低(分别为P<0.05和P<0.01);Western印迹法结果显示,与衰老模型组相比,溶剂对照组IL-1β蛋白表达无明显变化,TNF-α蛋白表达明显降低(P<0.01),辛伐他汀1和10μmol/L组IL-1β和TNF-α蛋白表达均明显降低(P<0.01);与溶剂对照组相比,辛伐他汀1和10μmol/L组IL-1β蛋白表达均明显降低(P<0.01),而TNF-α蛋白表达无明显变化(P>0.05)。结论 辛伐他汀可下调衰老大鼠心肌细胞炎性因子IL-1β和TNF-α的基因表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