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4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38篇
医药卫生   155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15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13篇
  2002年   14篇
  2001年   22篇
  2000年   17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31.
重型颅脑损伤3160例临床救治经验总结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为探讨重型颅脑损伤有效的治疗手段与方法,以提高治愈率,降低病死率,回顾性研究了3160例患者的致伤原因、损伤类型、抢救措施、手术方式及预后状况.结果发现,致伤原因主要为交通伤和坠落伤;损伤类型多为硬膜下血肿,其次为硬膜外和多发性血肿;临床征象主要是意识障碍、锥体束征和瞳孔改变;治愈好转率达73.6%,病死率19.4%.作者认为早期诊断、保持呼吸道通畅、及时手术、术中注意保护脑组织和术后加强监护是使该类病人获得康复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132.
人工过度通气对颅脑手术病人脑氧代谢的影响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目的采用颈内静脉血气监测技术,观察不同程度的人工过度通气对颅脑手术病人脑氧代谢的影响.方法对36例颅脑手术患者进行过度通气,根据呼期末二氧化碳分压(PCO2)将病人分为A、B、C3组,其PCO2分别控制在4.5、4.0和3.5kPa.通气1h后,同时采集动脉和颈内静脉血样,检测颈静脉血样饱和度(SjO2),计算脑氧摄取(CEO2)、颈静脉血氧含量(CjO2)和脑动静脉氧差(AVDO2).结果A、B组通气前后SjO2、CEO2、CjO2和AVDO2变化不大;C组通气后SjO2和CjO2降低,CEO2增高,与基础值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或0.01).结论深度过度通气(PCO23.5kPa)可导致脑氧代谢障碍.维持PCO2在4.5~4.0kPa可能是过度通气治疗时需要掌握的安全界限.  相似文献   
133.
目的:探讨:HIF与人脑胶质瘤恶性度及侵袭力的关系.方法:免疫组化和原位杂交法对人脑胶质瘤病检标本研究,从转录和蛋白表达水平研究HIF在不同级别胶质瘤细胞中的表达情况、结果:不同级别的胶质瘤HIF表达情况不同,级别高的肿瘤HIF表达高于级别低的肿瘤。以高度恶性胶质瘤最为显;HIF表达与Ki-67有密切相关性.结论:HIF在胶质瘤中表达与肿瘤恶性度及侵袭性有明显的相关性,提示HIF可能是激发实体胶质瘤发展及复发的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134.
岩-斜区巨大胆脂瘤的显微手术治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进一步提高岩-斜区胆脂瘤的显微手术治疗效果,作者回顾分析了1993年3月-2002年3月共52例岩-斜区巨大胆脂瘤的临床资料。结果肿瘤全切除率90%(47/52),次全或大部切除率10%(5/52)。术后出现2例动眼神经损伤,1例外展神经损伤,1例面神经损伤,1例死于误吸导致的肺部感染,死亡率1.9%(1/52)。本病的外科治疗要特别注意患者术后的生存质量,采用合理的颅底手术入路和熟练的显微外科技术可以提高岩-斜区胆脂瘤的全切除率,降低残死率。  相似文献   
135.
目的 总结神经导航下颅内病变的手术经验,提高临床应用能力。方法 回顾自2002年2月至2004年9月收治的神经导航下的172例手术病例,对术前准备、术中定位、治疗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172例手术导航下寻找病变成功率为100%,全切除率达92.4%,未发生严重神经功能损伤。结论 神经导航提高了手术定位的精确度,减少了损伤,提高了微侵袭程度及治疗效果,为神经外科手术提供了强大的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136.
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是一种较常见的疾病,多表现为颜面部阵发性放电样疼痛,多数服用抗痉挛药物有效,部分患者服用药物无效或不能耐受药物,需要外科治疗.2010年2月至11月第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神经外科应用乙状窦后小骨窗入路微血管减压术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21例,效果满意.现分析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37.
目的总结分析婴幼儿颅脑损伤后大面积脑缺血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研究41例婴幼儿颅脑损伤后大面积脑缺血患者的致伤原因、损伤类型、临床表现,以及救治方法和预后状况。结果41例患儿中坠落伤24例,占58.5%;新生儿产伤10例,占24.4%,二者合计占82.9%。30例(73.2%)患儿伤后症状进行性加重,11例(26.8%)患儿病情稳定后又分别出现新的症状,复查头颅CT发现大面积脑缺血。而伤后1d内出现大面积缺血6例,1-3d出现的23例,3d至1W以上出现12例。经颅多普勒(TCD)检测11例大脑中动脉血流峰速(Vm)120cm/s〈Vm〈140cm/s,5例90cm/s〈Vm〈120cm/s,5例Vm〉140cm/s,2例Vm〈30cm/s。手术治疗34例,主要行颅内血肿清除术、减压术等。41例患儿均接受尼莫同、罂粟碱、丹参、低分子右旋糖酐等不同药物组合治疗。部分病例还给予静脉滴注尿激酶。格拉斯哥预后评级(GOS):恢复良好22例(53.7%);中残8例(19.5%);重残5例(12.2%);植物生存1例(2.44%);死亡5例,死亡率12.2%。结论婴幼儿颅脑损伤后大面积脑缺血的病例以坠落伤和新生儿产伤较多见,脑缺血的发生与硬膜下血肿、脑挫裂伤所致的脑血管痉挛有紧密的关系,大面积脑缺血的危害性大,致残、致死率高,早期的扩张血管和改善循环治疗,是预防和改善颅脑创伤后大面积脑缺血的最为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38.
内窥镜辅助显微直视手术切除颅内胆脂瘤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总结颅内胆脂瘤显微直视手术中辅以内窥镜处理显微镜死角部位肿瘤的经验,以期提高颅内胆脂瘤的全切率。方法回顾性分析2000年8月至2008年8月手术治疗的颅内胆脂瘤患者251例,所有病人术前均经CT、MRI检查并经手术及病理证实。其中肿瘤位于小脑桥脑角151例,鞍区61例,松果体区16例,脑实质内10例,纵裂内5例,枕大池区4例,颅中窝底硬膜外4例。依肿瘤所在部位选择恰当骨瓣开颅,先在显微镜直视下分离切除所见肿瘤及其包膜,然后用内窥镜观察显微镜死角区域是否有残余肿瘤,并在内窥镜下切除之。同时以1992年8月至2000年7月收治的未用内窥镜辅助手术的颅内胆脂瘤248例作为病例对照。结果内窥镜辅助手术组术后经影像学检查,全切223例(88.84%),大部切除28例(11.16%);术后近期出现神经功能损害症状者6例(2.4%);无手术死亡。获随访196例,随访期0.5—8年,均恢复正常工作和学习。对照组全切162例(65.32%),大部切除86例(34.68%),出现神经功能损害者7例(2.82%),死亡1例。结论在颅内胆脂瘤显微直视手术中,辅以内窥镜可以观察并切除显微镜死角内的残余肿瘤,从而明显提高手术全切率,有效防止肿瘤复发。  相似文献   
139.
目的获得具有抗血管生成活性的 angiostatin K(1-3)[AK(1-3)]基因的原核表达蛋白,应用该蛋白治疗裸鼠皮下人脑胶质瘤.方法构建和鉴定 pDH-AK(1-3)载体并在大肠杆菌DH5α内表达,诱导后用 SDS-PAGE分析、经亲和层析纯化后行Western Blot鉴定,以人脐带静脉血管内皮细胞抑制实验和鸡胚绒毛膜尿囊膜实验验证其生物学活性,应用AK (1-3) 蛋白治疗裸鼠皮下人脑胶质瘤.结果获得抑制人脐带静脉血管内皮细胞生长活性的AK(1-3) 原核表达蛋白(Mr为35×103),其蛋白总量占菌体总蛋白的12 %,该纯化表达蛋白5 mg·kg-1·次-1和10 mg·kg-1·次-1组均可抑制裸鼠皮下人脑胶质瘤生长,抑瘤率分别为34.5%和64.6%.结论该实验为应用抗血管生成药物治疗人脑胶质瘤等实体瘤研究奠定了初步基础.  相似文献   
140.
儿童颅内蛛网膜囊肿的手术探讨   总被引:15,自引:1,他引:14  
目的:探讨儿童颅内蛛网膜囊肿的手术适应证和手术方法。方法:回顾我院52例手术患儿的临床资料,对不同手术方式进行总结,结果:采用4种手术方式,其中囊肿切除术17例,囊肿切除并脑池开放手术21例,囊肿-腹腔分流术8例,脑立体定向手术6例,术后随访3个月以上,症状改善率86.5%,CT证实囊肿缩小者76.8%,不同术式比较,囊肿切除并脑池开放手术效果良最好,其症状改善率达90.5%,囊肿缩小者占80.7%,结论:对儿童颅内蛛网膜囊肿应采取积极的手术治疗,手术方式首先囊肿切除并脑池开放手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