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3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20篇
工业技术   116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14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12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50 毫秒
31.
采用密度泛函理论的B3LYP方法,在6-311+G(d,p)基组水平上研究了CH_3SH、CH_3SCH_3、C_4H_4S与CH_3CO_3H的微观反应机理,全参数优化了反应势能面上各驻点的几何构型,振动分析和内禀反应坐标(IRC)分析结果证实了中间体和过渡态的真实性。结果表明,三个反应主要经历了O对S的进攻、H转移以及O-O键断裂的历程。其中噻吩反应的活化能最高,为87.9 kJ/mol,说明噻吩的氧化脱硫最困难。对于甲硫醇、二甲基硫醚、噻吩与过氧化氢反应来说,当加入乙酸做催化剂后,第一步反应的活化能皆得到大幅度的降低。  相似文献   
32.
以异丁硫醇为研究对象,在固定床微型反应器中,通过其在不同反应条件和稀土改性HZSM-5分子筛中的一系列反应,探讨其催化转化反应及规律.在HZSM-5及改性催化剂催化条件下,异丁硫醇在较低温度250℃下就可以有较高的转化率约70%,当温度达到350℃时,异丁硫醇基本完全转化,生成产物主要为硫化氢;稀土镧负载量对其转化率有较大影响,负载La2O3的质量分数=1.0%时有较好的效果;甲醇的加入对异丁硫醇的转化率有一定提高,V(甲醇)V(苯)=0.2时,对异丁硫醇转化较为有利,但其液相反应产物趋于复杂,选择性有所降低.  相似文献   
33.
针对高酸原油加工中分馏塔顶循环回流系统腐蚀加剧的现状,以油酸、二乙烯三胺和乙酸酐为原料合成了一种咪唑啉酰胺化合物缓蚀剂——油酸二乙烯三胺咪唑啉酰胺(EYP),并采用1HNMR和FTIR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采用热重分析法对其热稳定性进行了考察。利用失重法考察了该缓蚀剂在模拟顶循油体系中的缓蚀性能,并与市售缓蚀剂进行性能对比,采用SEM对碳钢表面的腐蚀形貌进行分析。结果表明,EYP具有较好的热稳定性,在模拟顶循油体系中对A3碳钢具有优良的缓蚀性能,是一种稳定性好且高效的缓蚀剂。  相似文献   
34.
催化裂化汽油固定床脱硫醇催化剂的性能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实验室内对负载型和固载型固定床脱硫醇催化剂进行了性能对比研究。在催化氧化硫醇活性上,固载型催化剂远远优于负载型催化剂;经过两次强化水洗后,固载型催化剂活性组分几乎不流失,负载型催化剂的活性组分流失严重;SEM分析表明,固载型催化剂的活性组分进入载体孔道,并在孔道内均匀分散,因而其催化氧化性能优越;而负载型催化剂活性组分主要吸附在载体的表面,容易流失,因此其催化氧化性能明显比固载型催化剂低。  相似文献   
35.
丙烷催化脱氢制丙烯工艺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满足国内外市场对丙烯日益增长的需求,开发适合增产丙烯的技术愈发迫切。其中丙烷脱氢技术由于收率高倍受关注。对比已经成熟的五种丙烷催化脱氢生产丙烯工艺,从工程的角度,对不同工艺从操作方式、供热方式、反应物的稀释、操作条件、反应器、催化剂、能耗和固定投资等不同方面进行对比分析,指出了各种工艺的优点和不足,并提出结合流化床反应器的特点采用铬系催化剂并在催化剂耐磨强度上有所突破将成为重点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36.
作为新材料及催化剂,酞菁金属化合物得到了广泛深入研究。综述了酞菁金属催化剂负载化/固载化的研究进展。以共价键或配位键将酞菁金属与高分子载体连接,使得酞菁金属催化剂固载化,从而减少催化剂活性组分的流失,提高催化剂性能,是目前该领域的重要研究方向。而在酞菁金属原子上引入种类不同、数目不同的轴向配体,则能够大大改善酞菁金属化合物的催化及光学性能,为酞菁金属材料新的应用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37.
探讨了在高压釜中,反应温度对中性氧化铝上1-己烯与硫化氢反应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中性氧化铝载体上,非临氢条件下,1-己烯与硫化氢反应随着温度升高,生成硫醇浓度越来越高,总硫浓度也是随温度升高呈增大趋势。1-己烯与硫化氢反应还会生成正己烷和2-己烯以及3-己烯等烃类化合物。随着温度升高,反应体系中1-己烯的质量分数逐渐减少,正己烷和2-己烯的质量分数逐渐增大,3-己烯的质量分数随着温度的升高先增大后趋于平稳。温度的升高促进硫醇及其它硫化物的生成,同时还会促进1-己烯的饱和及异构化反应。  相似文献   
38.
探讨了在HZSM-5(硅铝摩尔比为25)分子筛催化剂上,甲醇对噻吩在固定床微型反应器中的催化脱硫转化反应规律的影响。结果表明,反应温度只有在350℃以上时,噻吩才有较大的转化率;适宜量的甲醇对噻吩的催化转化有较大的促进作用;在甲醇与溶剂苯的体积比为0.5,质量空速为14h,反应温度为350℃,剂油比为0.5时,对于1.0%La-HZSM-5分子筛催化剂,噻吩的转化率和硫化氢的产率分别达到了51.3%、18.1%,比未加甲醇时分别提高了19.8和10.0个百分点;在相同的反应条件下,对于HZSM-5分子筛催化剂,噻吩的转化率和硫化氢的产率分别达到了15.3%、6.2%,比未加甲醇时分别提高了1.1和4.0个百分点。  相似文献   
39.
脱硫醇催化剂磺化酞菁钴稳定性能的改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脱硫醇催化剂磺化酞菁钴稳定性及循环使用性能差的缺点,研究了改善催化剂碱液稳定性的方法,并利用紫外-可见吸收光谱以及电位滴定等分析方法考察了改善前后催化剂碱液的催化活性以及循环使用寿命。结果表明,复合有机胺类活性剂ST的加入可以在相对较长的时间内保持催化剂碱液的高催化活性,同时延长催化剂碱液的循环使用周期。  相似文献   
40.
开发可降硫的催化剂和助剂,既可以降低汽油中硫化物含量,又不损失汽油收率、不降低汽油辛烷值已成为新的研究思路。作者以Ce改性的HZSM-5沸石为催化剂,在固定床微型反应器中研究了丁硫醚的催化转化反应。结果表明:Ce改性后的HZSM-5对丁硫醚的脱除具有较高的活性及稳定性;硫化氢的量得到上升,并趋于稳定;丁硫醚转化率明显提高,在350℃下,Ce3 交换量为1.51%时,丁硫醚基本完全转化;而丁硫醚的裂解副产物四氢噻吩(THT)的量有增大趋势。同时探讨了丁硫醚的反应历程,认为烷基硫醚类化合物裂解过程中,碳硫键的断裂生成类硫醇物种的一步是其裂解关键步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