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45篇
  免费   38篇
  国内免费   24篇
工业技术   507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24篇
  2018年   19篇
  2017年   17篇
  2016年   20篇
  2015年   22篇
  2014年   33篇
  2013年   27篇
  2012年   20篇
  2011年   26篇
  2010年   27篇
  2009年   37篇
  2008年   32篇
  2007年   24篇
  2006年   19篇
  2005年   23篇
  2004年   17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18篇
  2001年   11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13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9篇
  1994年   2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0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01.
随着道路施工建设规模的不断扩大,道路土方施工的难度以及工作量加大,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空天地一体化监测的道路土方智能化施工服务平台.将无人机扫描得到的三维实景建模、北斗定位系统、地面施工机械建立联系,形成云平台–指挥边–机械端相结合的道路土方施工智能化施工服务平台.在该云平台–指挥边–机械端一体化的智能施工服务平台中,实...  相似文献   
502.
无线传感器网络动态占空比MAC协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提出一个能量高效的传感器网络MAC协议(EMAC协议)。传感器节点在空闲时进入睡眠状态,大大减少了空闲侦听,采用可变占空比工作方式降低能量消耗。仿真实验显示EMAC协议大大降低了节点的能量消耗,明显提高了网络的生命期。  相似文献   
503.
纤维增强复合材料抗弹吸能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研究树脂基纤维增强复合材料的抗弹吸能特性和机制,采用4.5 g球形碎片模拟弹,对不同基体的玻璃纤维和芳纶纤维增强复合材料板进行了弹道极限V50和抗冲击贯穿试验,分析了不同冲击状态下各复合材料靶板的吸能特性和破坏特点.研究发现,增强纤维的应变率效应会显著地反映到复合材料板的抗弹吸能特性中,破坏模式决定复合材料板的抗弹吸能能力;弹体冲击入射速度、纤维与基体的界面特性是影响复合材料板抗弹吸能的重要因素.结果表明,在一定速度下的贯穿比吸能试验方法,可有效地评价和比较各树脂基纤维增强复合材料板的抗弹性能,该试验方法是对V50试验方法的有效补充.  相似文献   
504.
交流伺服系统控制器参数的模糊自调整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彭刚  李叶松 《电气自动化》1999,21(1):14-16,19
提出了一种采用控制与知识相结合、基于效果的交流伺服系统控制器参数自调整方法。该方法模仿控制工程师手动整定控制器参数时的思维方式,运用模式识别和模糊推理技术对控制器参数进行调整。仿真和实验表明。  相似文献   
505.
为研究锚杆对深部巷道围岩的作用机理,利用自制三轴加载物理相似模拟试验系统,进行了加锚与不加锚完整和预裂岩石试件(400 mm×400 mm×400 mm)的加载对比试验,比较了锚杆预紧力和支护密度对完整和预裂岩石试件的锚固效果,分析了锚杆对完整和预裂岩石试件的作用时机。研究结果表明:无论完整试件或预裂试件,锚杆支护均可提高其峰值强度,尤其预紧力对提高峰值强度的作用明显,对预裂试件峰值强度的提高幅度比完整试件更大。加锚预裂试件相对于无锚预裂试件其应力应变曲线从竖向加载一开始就相对滞后;而加锚完整试件相对于无锚完整试件,从竖向加载开始到试件峰前连续变形阶段,应力应变曲线差别不大,无锚完整试件在达到其峰值强度后,承载力开始下降,而此时加锚完整试件承载力继续增大,只是增速有所减缓。对于预裂试件,锚杆承载具有即时性,即与试件基本同时承载;而对于完整试件,锚杆承载则体现出延时性,即锚杆在岩体发生破坏、产生较大变形后才开始承载。因此,锚杆支护难以阻止巷道围岩的塑性变形和塑性区的形成,深部巷道的围岩控制理念应由变形控制向稳定控制转变。深部巷道锚杆的主要作用一是提高破碎岩体的残余强度,二是阻止破碎岩体裂...  相似文献   
506.
为探究复杂应力状态下混凝土变形破坏过程中的能量演化规律、揭示混凝土变形破坏的本质特征,利用静动力三轴仪进行不同应变速率(10-5、10-4、10-3、10-2/s)与不同侧向围压下(4.5、6.0、9.0、12.0 MPa)的混凝土三轴动态力学试验,研究了动态三轴压缩下混凝土的总能量密度、弹性应变能密度和耗散能密度随轴向应变的演化规律,进一步分析了应变速率和侧向围压对混凝土能量演化规律的影响。结果表明,随轴向变形的增加,混凝土的总能量密度和耗散能密度呈非线性增加,弹性应变能密度先增大后减小。应变速率和侧向围压的增大均提高了混凝土的单位储能极限,且混凝土的储能极限表现出较强的速率敏感性;储能极限与侧向围压近似呈线性关系;随侧向围压的增大,混凝土储能极限的速率敏感性呈降低趋势。  相似文献   
507.
韩森  王卫军  彭刚 《煤矿安全》2022,(12):155-162
突出孔洞对于研究煤与瓦斯突出机理有重要意义。通过数值模拟,得到突出煤巷掘进头处煤体塑性区,并将其与实际突出孔洞进行对比;分析比较了不同地应力条件下巷道掘进头处塑性区的范围。研究表明:巷道掘进面前方塑性区尺寸随着双向主应力比值的增加而增大,并且增长幅度呈增大趋势;不同的双向主应力比值导致巷道围岩出现不同大小范围的塑性区;当双向主应力比值较大,塑性区范围随着主应力方向的不同呈现明显差异;实际突出巷道掘进头处煤体塑性区与巷道突出孔洞在形态和位置上均有相当的一致性,巷道突出孔洞是由巷道掘进头处煤体塑性区演化、发展而来的;不同地应力条件下巷道掘进头处煤体塑性区的尺寸,可以作为煤与瓦斯突出强度分析的一个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