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8篇
  免费   10篇
  国内免费   5篇
医药卫生   123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3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坎地沙坦加氢氯噻嗪对轻中度高血压的疗效和安全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评价坎地沙坦加氢氯噻嗪(复方坎地沙坦酯片)对原发性高血压的降压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经过2周清洗期后,进入坎地沙坦酯片8 mg单药治疗期,对4周后血压未达标者(达标血压为<140/90 mm Hg),以随机、双盲双模拟、平行对照、多中心试验方法 ,分别服复方坎地沙坦酯片(坎地沙坦酯16.0mg/氢氯噻嗪12.5 mg)或坎地沙坦酯片16 mg单药治疗8周.结果 经过2周清洗期,共有392例进入单药治疗期,坎地沙坦酯8 mg单药治疗(n=353)2周后,血压下降值(10.2±0.6)/(6.5±5.7)mm Hg;4周的下降值为(10.8±10.9)/(6.6±6.1)mm Hg,4周血压达标率为15.3%(54/353例),组内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意义(P<0.01).在以后8周随机双盲对照期,复方坎地沙坦酯组(134例)与坎地沙坦酯单药组(142例)4周时的血压分别下降为(9.3±11.7)/(8.7±6.2)和(5.4±10.8)/(5.4±6.1)mm Hg;8周时为(11.1±11.2)/(10.7±6.6)和(7.8±11.1)/(7.8±6.3)mm Hg(组内及组间比较P<0.01).随机期4周时联合治疗组血压达标率分别为64.9%(87/134),单药组为39.4%(56/142),8周时分别为79.9%(107/134)和51.4%(73/142)(组间比较P<0.01).不良反应事件,在单药治疗期为6.2%(22/353),复方坎地沙坦组为2.9%(4/134),坎地沙坦酯组2.8%(4/142),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复方坎地沙坦酯片较之单用坎地沙坦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有较好的降压效果和耐受性.  相似文献   
102.
高血压病为最常见的心血管疾病,其发病机制至今尚未完全阐明,目前认为是在各种因素影响下致使血压的调节功能失常而产生的。1发病因素根据流行病学调查,以下因素与高血压发病密切相关:1.1遗传证据为:①高血压存在着家属聚集性;②单卵双生子间的血压相关程度大于双卵双生子者;③不同种族的血压分布不同;④分子生物学研究已发现若干与高血压有关的酶的基因缺陷。1.2膳食①食盐摄入量与高血压的发生相关;②在一些高血压高发地区,饮食结构除高销外,还存在低钙、低钾、低动物蛋白的情况。某些微量元素摄入不足(如钾、镁、钙不足)…  相似文献   
103.
104.
目的:探讨不稳定心绞痛(UAP)和急性心肌梗死(AMI)之间血脂变化。方法:对109例UAP和143例AMI病人血脂值进行统计学处理分析。结果:UAP组TG(171.2±146.9)mg/dl高于AMI组(136.9±84)mg/dl(P<0.01)及TG/HDL-C(5.5±6.2)比(4.1±3.3)和LDL-C/HDL-C(4.0±1.9)比(3.6±1.6)高于AMI组(两者均P<0.05)。结论:UAP病人LDL-C/HDL-C比值增高可能与其血管病变严重性相关  相似文献   
105.
<正>患者:女,25岁。入院前4d午后睡眠时出现胸痛,呈压榨样,伴牙痛及面色苍白,无胸闷,当时做心电图示:V1-V5ST段上抬0.05~0.8mv,含服硝酸异山梨酯(消心痛)5mg后2min症状缓解,复查心电图ST段回落。既往史:1年前因家庭装  相似文献   
106.
主动脉夹层的临床诊断,治疗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1 一般资料男10例,女4例,年龄583±74(26~78)岁。原患高血压病13例:高血压病程平均196±83(7~31)年,最高收缩期血压平均1880±174mmHg,舒张期血压870±115mmHg,其中除5例曾服降压药但疗效不佳外,其余8例均未接受系统诊治。马方综合征1例。2 临床诊断21 症状 突出症状为疼痛,特点为自发作开始即为剧烈疼痛,并可由起始处向他处转移。本组所有患者均具持续24小时以上撕裂样痛,半数以上位于胸部,余在肩胛间区、上腹部,多伴有大汗、烦躁、恶心,其中5例疼痛向下转移(沿夹层剥离路径走行),另外少数可表现为充血性心力衰竭、晕厥、肢…  相似文献   
107.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早期不同剂量辛伐他汀降脂疗效观察   总被引:17,自引:2,他引:15  
目的 随机对比观察急性动脉综合征(ACS)发生后48h内使用两种剂量辛伐他汀的疗效与安全性及对近中期心血管事件的影响。方法 所有临床确定为ACS患入院48h内采空腹静脉血测血脂等生化指标,对总胆固醇(TC)≥4.68mmol/L和(或)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2.6mmol/L患则按随机原则分别入选辛伐他汀10mg组与20mg组:(1)10mg组;入选98例ACS患,其中男性62例,女性36例,平均年龄61.2岁。(2)20mg组;入选99例ACS患,其中男性61例,女性38例,平均年龄61.3岁。分别于服药后3个月,6个月及12个月时复查血脂,并对临床事件作随访登记,同时观察有药安全性。结果 辛伐他汀10mg与20mg剂量均能有效地降低ACS患血清TC及LDL-II水平,其中20mg剂量组降TC及降LDL-C疗效均明显优于10mg剂量组,两组之间各时间段的达标率差异显(3个月时TC为26.8%比16.5%,LDL-C为29.9%比19.6%,P<0.05;6个月时TC为29.9%,比24%,P<0.05;12个月时TC为36.5%,比26.3%,LDL-C为40.3%,比28.2%,P分别<0.05和P<0.001);随访期间辛伐他汀20mg组在心肌梗死发生率,再住院率及再次血管重建率均明显低于10mg组。结论 两种剂是辛伐他汀应用于ACS早期均能安全,有效地降低ACS患血清TC及LDL-C水平;辛伐他汀20mg剂量组的疗效明显优于辛伐他汀10mg组。  相似文献   
108.
为评价口服胺碘酮用于阵发性心房颤动转复为窦性心律及小剂量维持窦性心律的有效和安全性进行此研究。  相似文献   
109.
高明明 《天津医药》1992,20(6):373-374
甲状腺机能亢进(简称甲亢)合并周期性麻痹(简称周麻),临床表现为周期性麻痹与甲亢高代谢症候群并存,需与其他病因所致周期性麻痹鉴别。现将我院1977年8月~1991年3月住院病人中材料较完整的14例报告如下。一、一般资料:14例均为男性,年龄:21~49(平均34.3岁)。入院前已诊为甲亢者10例,诊断  相似文献   
11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