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6篇
  免费   10篇
医药卫生   216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3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22篇
  2007年   17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12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10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3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61.
一、镰状细胞性贫血:管状骨骨髓腔可增宽如地中海贫血,但镰状细胞带氧能力减低或镰状细胞堆积形成栓子可引起梗塞,局部骨质发生缺血性坏死,这是与其他溶血性贫血表现不同之点。由于缺氧,在幼儿期的早期骨质改变为掌骨、指骨和跖骨的骨膜反应,常在手、足软组织肿胀后数天出现。文献上称谓镰状细胞病指炎。这种改变很象结核性骨髓炎或外伤等病,需要与之鉴别。在年龄大一些的儿童,长骨常发生明显骨膜反应。镰状细胞性贫血病人特别易患沙门氏菌属性骨髓炎,推测是由于镰状细胞血栓形成造成肠壁  相似文献   
62.
三维CT在颌面部创伤中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陈伟建  方一鸣 《温州医学院学报》1998,28(2):124-126,F003
探讨三维CT成像技术在颌面部外伤骨折中的临床应用价值,,尤其是对颌面部笔合,多发骨折的术前诊断和手术计划制定的意义。方法 对28例颌面部外伤性骨折进行螺旋CT扫描三维成像,其中12例做术前三维CT复查。结果 18例术前三维CT所见均与手术结果相吻合。  相似文献   
63.
目的 探讨小脑血管网状细胞瘤特征的CT征象与相关的临床表现。方法 回顾分析28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小脑血管网状细胞瘤的CT和临床表现,着重就囊性小脑血网状细胞瘤的囊壁强化与否并结合文献报告进行分析。结果 全部24例囊性或囊实性肿瘤中,除1例术后复发见部分囊壁强化外,23例囊壁均无强化。结论 后颅凹壁结节强化显著而无囊壁强化的囊性占位,是小脑血网状细胞瘤的特征性CT表现,实体性小脑血管网状细胞瘤CT诊断较困难,家族史或并发内脏发育缺陷或红细胞我有助于诊断。  相似文献   
64.
32例卫氏肺吸虫病的胸部CT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探讨肺吸虫病的胸部CT表现。方法:对32例经临床证实的卫氏肺吸虫病的临床与胸部CT所见进行回顾分析。结果:根据本组资料,肺吸虫病的胸部CT表现可为5类,浸润性改变10例,支气管周围炎样改变8例,囊状阴影6例,附壁结节空洞5例,胸腔积液3例。结论:肺吸虫病的胸部CT表现与一般感染性病变不易区别,应结合临床相关检查,但是附壁结节空洞内的“瓜子”状附壁结节影有助于诊断。  相似文献   
65.
目的 探讨螺旋CT容积重建(VR)技术在高位复杂性肛瘘瘘管造影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35例手术证实并随访3个月以上无复发的高位复杂性肛瘘患者的螺旋CT瘘管造影资料,用VR技术对内口及支管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并与手术及随访结果对照.结果 35例高位复杂性肛瘘中,VR图像上内口评价的敏感度、特异度、准确度、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分别为72.7%、100%、74.3%、100%和18.1%,支管分别为93.8%、100%、94.6%、100%和72.7%.结论 VR技术能三维再现瘘管的形态和走行特点,对内口及支管的诊断可靠,在高位复杂性肛瘘瘘管造影的分析中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66.
目的探索立体定向引导显微外科手术治疗脑深部小肿溜;方法采用FischerZD立体定向仪和SOMATOMPLUS4CT机为为立体定向引导系统,显微外科切除脑深部微小病灶15例,其中垂体微腺瘤9例,颞、顶深部海绵状血管瘤4例,尾状核星形细胞瘤2例.结果15病灶均被顺利找到切除,无手术并发症和死亡.结论立体定向引导显微外科手术切除脑深部微小病灶,是一种简单、安全和有效的微创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67.
CT监视立体定向抽吸术治疗850例脑内血肿临床分析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目的:总结CT监视立体定向抽吸术治疗脑内血肿时间,方法及结果,进一步提高疗效,降低致残率和病死率。方法:通过CT监视立体定向血肿抽吸术治疗脑出血850例,包括皮质下血肿156例,基底节血肿563例,丘脑血肿86例,脑干血肿40例,小脑血肿5例;血肿大小:<30ml 115例,30-60ml 336例,61-100ml 343例,>100ml 56例。抽吸距发病时间3-7小时57例,7-72小时449例,72小时-7日315例,7-14日29例。结果:存活685例,死亡165例,病死率19.4%;不同部位血肿病死率:脑干血肿57.5%,丘脑血肿31.4%,基底节血肿19.6%,皮质下血肿3.9%,小脑血肿无死亡。血肿一次抽吸≥85%者432例,血肿一次抽吸50%-84%者306例,血肿一次抽吸<50%者108例,完全无法抽出4例。结论:超早期和早期CT监视立体定向抽吸术治疗脑内血肿,是一种简单、安全和有效的微侵袭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68.
目的 :探索常规X线、二维和三维CT成像 3种影像学检查在下颌骨髁突骨折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 2 7例 38侧不同类型的髁突骨折的常规X线、二维和三维CT显示情况进行对比分析 ,并与手术结果相对照。结果 :常规X线对各种类型的髁突骨折均有显示不准确现象 ,横断位的二维CT对 3例髁突横行骨折有不准确显示 ,三维CT可清楚地显示各种类型的髁突骨折。结论 :常规X线对髁突各种类型骨折均有误诊 ,三维CT图像结合二维图像可准确显示各种类型的髁突骨折及移位情况  相似文献   
69.
探索三维CT对下颌骨髁状突矢状骨折(SFMC)的临床应用价值,分析SFMC好发位置及临床特点。材料和方法:对25例( 50侧)疑有髁状突骨折的患者作了螺旋CT三维重建的检查,结合横断位和冠状位二维CT图像,确定SFMC。结果:11例(11侧)SFMC占检出的38侧髁状突骨折的28.9%(11/38),其中发生在髁状突中、外1/3交界段者9侧,髁状突内侧1/3段者2侧。4例SFMC并发下颌其他部位的骨折。结论:三维CT对诊断SFMC有着重要意义。SFMC好发于髁状突的中、外1/3交界段,其原因可能与髁状突的解剖特征及其与邻近结构的空间关系有关。  相似文献   
70.
目的:头颅CT血管造影(CTA)检查分析脑Willis环(CoW)分型与前交通动脉(ACoA)动脉瘤发生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9月至2016年1月在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同时接受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和CTA的1 184例住院患者分为2组,ACoA动脉瘤患者纳入ACoA动脉瘤组,无颅内动脉瘤患者纳入对照组,其中630例患者入组ACoA动脉瘤组,554例患者入组对照组。CoW分为前循环和后循环,前循环和后循环又各自分为a、b、c、d、e、f、g、h、i、j共10种解剖亚型。所有入组的患者根据解剖分型分别统计每种前循环和后循环类型的数目。比较各个解剖分型之间ACoA动脉瘤发生率。结果:对照组前循环g亚型的发生率明显高于ACoA动脉瘤组(P<0.05);ACoA动脉瘤组h型前循环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a、c、d型后循环发生率明显高于ACoA动脉瘤组(P<0.05);ACoA动脉瘤组g、h、i型后循环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ACoA动脉瘤的发生率与CoW的解剖变异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