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5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1篇
医药卫生   68篇
  2020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3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3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随着我国卫生事业的发展和医疗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近些年来,某些疾病已得到了明显有效的控制,如急性传染病的发病率由解放前的2万/10万下降到1998年的203.4/10万,使其死亡顺位中从首位下降到第10位。但是,对于严重影响人民身心健康的恶性肿瘤,至今尚无良好的预防手段。根据全国卫生统计年报资料,1991至2000年我国城市居民癌症的死  相似文献   
12.
吸入糖皮质激素对哮喘患者HPA轴影响的观察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为了探讨吸入糖皮质激素对哮喘患者HPA轴的影响,采用放射免疫法测定了30例哮喘患者吸入二丙酸倍氯米松气雾剂每日800μg3个月治疗前后的血皮质醇浓度。结果表明治疗后上午8时血皮质醇浓度均值有轻度下降,其中4例降至正常范围以下,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肺功能、症状记分有显著改善(P<0.001)。提示吸入二丙酸倍氯米松每日800μg对多数哮喘病人HPA轴无明显影响,但对个别病人HPA轴可产生抑制。  相似文献   
13.
对易感人群服药来预防传染病已收到良好效果(1)。磺胺类药物预防猩红热,三哌喹和乙胺嘧啶预防疟疾等,都是行之有效的药物。药物预防鼠疫是一个新课题。目前国内外  相似文献   
14.
心理因素诱发哮喘和哮喘引起的心理障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支气管哮喘是一种心身性疾病,一般认为单独的心理因素虽不能引起哮喘,但可诱发或加剧哮喘发作,哮喘也可导致心理障碍,本文就这两方面的发病情况,产生机制及处理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5.
受国家科委协调攻关局和卫生部的委托,自1983年癌症攻关专家组成立以来,以签订正式合同的方式对重点肿瘤组织了科研攻关,取得了较明显的效果。 (一) 由七十年代初开始,我国用近十年时间组织了全国调查,完成了我国八亿五千万人口的调查任务与二千多个县的死亡回顾调查,绘制出到目前为止仍是世界上最好的一本《中国恶性肿瘤地图集》,基  相似文献   
16.
中国癌症控制策略研究报告   总被引:181,自引:29,他引:181  
[目的]探讨中国癌症控制策略。[方法]采用文献检索,资料研究,专家讨论等方法。[结果]报告世界和中国癌症流行趋势及防治现状;提出中国癌症控制目标、重点、主要干预措施;明确中国癌症防治信息系统的建设及中国癌症防治管理的措施。[结论]该研究结果符合中国国情,有利于国家癌症控制规划及计划的制定与实施。  相似文献   
17.
神经重症患者在住院期间多处于昏迷状态,机体由于应激处于高度分解代谢状态,多为负氮平衡,机体营养不良,免疫力低下,容易并发全身感染等疾病[1].正常人体的胃肠道内栖息着数量庞大、种类繁多的微生物,其中以细菌为主,包括生理性细菌、条件致病菌和病原菌.按对氧的需求也可分为需氧菌、兼性厌氧菌和厌氧菌[2].正常情况下,肠道菌群参与人体消化系统能量的吸收、物质代谢等生理性过程,它们与人体之间保持着动态平衡[3].  相似文献   
18.
中国癌症高发现场报告   总被引:17,自引:13,他引:4  
回顾癌症高发区的由来及变迁,分析癌症高发现场的发展历程及存在问题.提出加强癌症高发现场工作的建议(包括必要性、目标、工作内容及支撑条件)。  相似文献   
19.
第22届国际肿瘤登记协会学术年会概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全文概述第22届国际肿瘤登记协会学术年会及中国代表与国际癌症研究中心专家座谈的主要内容。  相似文献   
20.
试析全国死因调查我国肿瘤防治研究事业发展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连弟 《中国肿瘤》1998,7(3):23-24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