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2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3篇
医药卫生   89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4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19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6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8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18 毫秒
61.
目的 探讨创伤性脑损伤大鼠外周血中内皮祖细胞的变化及创伤区早期动态血管新生情况.方法 成年雄性Wistar 大鼠70只随机分为创伤组及假手术组,每组各35只,两组于伤前及伤后3、6、24、48、72、168 h随机取7只大鼠外周血,用流式细胞仪测外周血中内皮祖细胞数量.同时于伤前及伤后1、4、7、14 d各随机取5~7只大鼠取脑, 行血管内皮标志物CD31免疫组化染色观察创伤区血管的新生情况. 结果脑创伤大鼠外周血中的内皮祖细胞表现于3 h先降低(P<0.01),在6 h升高达峰(P<0.05),后逐渐降低达基础水平.创伤区周围CD31~+细胞与对照组相比于1d开始增多(P<0.01),于7 d左右达到平台高峰;外周血中内皮祖细胞的数量变化与创伤区周围血管的数量变化存在明显的相关性.同时微血管呈逐渐增多的趋势.结论 脑创伤后外周血中的内皮祖细胞明显增加,归巢到创伤区,参与了创伤区血管的新生和损伤组织的修复.  相似文献   
62.
目的研究重组人白细胞介素2(IL-2)联合α-干扰素激活骨髓自体移植治疗首次缓解期急性白血病的疗效及造血重建能力.方法24例首次缓解期急性白血病患者,其中男9例,女15例,中位年龄26岁(9~40岁);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13例,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ANLL)9例,急性杂合性白血病(AHL)2例.预处理方案包括单次全身照射(sTBI)10 Gy+环磷酰胺(Cy)60 mg/kg×2次12例,sTBI 7 Gy+Cy 60 mg/kg×2次+阿糖胞苷(Ara-C)2 g/(m2·d)×2次5例,sTBI 9 Gy+Cy 60 mg/kg×2次+鬼臼乙叉苷(VP-16)200 mg/d×2次或鬼臼毒素(VM-26)200 mg/d×2次4例,MAC方案(马法兰 Mel 60 mg/m2+Ara-C 1 g/m2Q 12 h×6次+Cy 60 mg/kg×2次)3例.进行IL-2联合α-干扰素激活自体骨髓并移植,移植后观察患者造血重建、长期无病生存率、移植相关死亡率、复发率及严重的移植相关并发症.结果移植后除2例患者因严重感染早期死亡外,所有22例患者获得造血重建.移植相关死亡3例,6例复发,15例患者持续完全缓解90个月(79~102个月),5年无病生存率及复发率分别为62.5%±9.9%及27.3%±9.5%.结论IL-2联合α-干扰素激活自体骨髓移植是治疗首次缓解期急性白血病的一种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63.
成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中各亚群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7,自引:4,他引:7  
为了观察成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在体外培养中的形态,比较不同亚群细胞的免疫表型和细胞周期等生物学性状的差异,取正常人骨髓单个核细胞,进行间充质干细胞(mesenchymal stem cell,MSC)培养,倒置相差显微镜观察MSC不同亚群细胞的形态;流式细胞术检测MSC不同亚群细胞的表型并进行细胞周期分析;用10μm滤膜将不同群体细胞分离,分别接种半固体培养体系。结果表明:①MSC在体外培养中明显分为两群,成纤维样梭形细胞为成熟的MSC,即mMSC;体积很小的圆形细胞为RS细胞(rapidly MSC self-renewing cells);②99%的RS细胞处于G0/G1期,mMSC中处于G0/G1期的细胞占90%。③两群细胞的系定向抗原均为阴性(CD34、CD45、CD3、CD19、CD33、HLA-DR、CD38等),而CD90、CD105、C166、CD29、CD44、CD49e、CD54、CD13呈阳性表达,但RS细胞表面这些抗原表达的阳性率和平均荧光强度都明显低于mMSC。而CD117和KDR的表达则显著高于mMSC。④半固体培养4—5周后两种细胞群体均未见造血细胞集落形成。结论:MSC是一个异质性的细胞群体,其中包含的RS细胞可能是一种更原始的中胚层前体细胞,具有更强的自我更新和多向分化潜能。  相似文献   
64.
目的:分析近10年正骨手法领域的研究热点和趋势,以期为深化正骨手法的传承与发展提供参考及建议.方法:中国知网数据库中检索主题为"正骨"和"手法"的文献,检索时间设定为2011年1月1日至2020年12月31日,经Refworks格式转化后,运用CiteSpace5.6.R4软件对纳入文献的作者、机构、关键词进行分析,并绘制可视化知识图谱.结果:共纳入1471篇文献,近10年发文量总体呈匀速增长趋势.作者合作图谱得到315名作者,其中60名作者发文量≥4篇,形成5个主要的作者合作群.机构合作图谱得到82个机构,河南省洛阳正骨医院发文量最多(68篇),存在5个主要的机构合作群.关键词图谱共纳入279个关键词,热点关键词为中医正骨手法、腰椎间盘突出症、骨折、颈椎病、学术思想等,共形成9个主要聚类.结论:正骨手法研究领域有典型地区特点,应鼓励跨机构和地区间的合作.研究热点主要为各学术思想的传承与发展,各优势病种中应用新探讨,以及各年龄段好发骨伤病的疗效评估3个方面.现阶段的研究趋势主要以基于各学术思想的正骨手法在筋伤类病种中的应用为主,但也应重视探索在治疗骨折类病种时正骨手法与外科手术的中西医结合新模式.  相似文献   
65.
目的:观察推挤屈伸手法复位发夹式抓钩内固定治疗尺骨鹰嘴骨折的效果。方法:60例随机分为两组各30例,治疗组采用推挤屈伸手法复位发夹式抓钩内固定,对照组采用切开复位克氏针钢丝张力带内固定。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相比,Ⅱ型骨折手术时间、术中出血、切口长度、骨折愈合时间优势明显,Ⅲ型骨折优势不明显,两组功能无明显差异。结论:推挤屈伸手法复位发夹式抓钩内固定与切开复位克氏针钢丝张力带内固定治疗尺骨鹰嘴骨折各有优势,但Ⅱ型骨折优势明显。  相似文献   
66.
研究背景目前尚无研究显示64层螺旋CT血管造影术(CTA)和三维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术(3DDSA)诊断颅内动脉瘤的效能是否存在差异,本研究旨在评价64层螺旋CTA对颅内动脉瘤的诊断价值。方法分别以64层、64排、CT、颅内动脉瘤、脑动脉瘤、蛛网膜下腔(隙)出血等词组作为检索词,检索荷兰医学文摘(EMBASE)、美国国家图书馆医学在线(MEDLINE)、Cochrane图书馆、中国知网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和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学术期刊库,并辅助手工检索,收集以3D-DSA为金标准的关于64层螺旋CTA诊断颅内动脉瘤的中英文文献。采用诊断准确性研究质量评价工具和Metadisc Version1.4统计软件,对所纳入的临床试验进行质量评价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4项临床试验,经Meta分析显示,64层螺旋CTA诊断颅内动脉瘤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97%(95%CI:0.950~0.980)和91%(95%CI:0.860~0.950),诊断优势比为269.640(95%CI:137.250~529.720),汇总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得出曲线下面积为0.993。结论多层螺旋CTA诊断颅内动脉瘤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可以作为颅内动脉瘤的重要诊断方法。由于本研究所纳入的样本量较小,尚有待设计严谨且样本量更大的高质量研究进一步评价。  相似文献   
67.
将基于网络环境(Web)的学习与以团队为基础的学习(TBL)有效整合,构建基于网络环境的TBL(Web-based and team-based learning,WTBL),并应用于临床医学专业核心课程群的教学实践中。创建多门小规模限制性在线课程,学生通过网络平台进行课前预习;课堂上以团队学习、案例讨论形式完成对理论知识的巩固和应用。应用WTBL教学实现了课堂的翻转,有助于提升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相似文献   
68.
目的:观察急性出血坏死性胰腺炎手术后联合应用生长抑素和肠外、肠内营养进行营养支持的必要性及其临床疗效。方法:36例患者手术后均联合应用生长抑素(施他宁)肠外(PN)、肠内(EN)进行营养治疗。结果:36例患者全部获得治愈。结论:手术后联合应用生长抑素、肠外、肠内营养是一种治疗急性出血坏死性胰腺炎的安全、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69.
做好医疗器械不良事件监测工作是建立监测制度的基础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了解医疗器械上市前研究的局限性,分析了医疗器械不良事件产生的原因,浏览了国内外当前的管理制度,提出了医疗器械不良事件监测对监测制度建立的作用。  相似文献   
70.
文章结合学习、贯彻招投标法,探讨了在大型设备招标的过程,做好采购工作的方法与需要注意的几点问题;提出了招标中坚持“主渠道、名优品、低价格”等原则;既要严格遵守国家各项政策法令,又要善于灵活处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