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5篇
  免费   5篇
工业技术   180篇
  2023年   19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7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27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14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Receptor-Spacer-Fluorophore(R-S-F)结构型荧光分子传感器是由可选择性结合客体的主体基团与传递信号的荧光团通过桥联基团连接而成的一类分子传感器,结合了超分子在分子识别中良好的选择性和荧光信号的高灵敏度两个优点,成为一类可用于检测金属离子并具巨大发展潜力的新型光学敏感材料.以超分子主体化合物...  相似文献   
52.
张良  沈才洪 《酿酒》2006,33(3):100-102
通过剖析泸州老窖传统酿造工艺蕴含的循环原理以及近年来泸州老窖在构建“循环、节约、环保”型企业中所开展的工作和取得的业绩,提出了泸州老窖在当今社会发展大环境中,为构建“循环、节约、环保”型企业需要开展的工作方向;同时也提出需要从人力资源的利用、技术的发展、政府对传统民族产业的扶持、产品结构和经营策略的调整等角度,更深层次地为构建“循环、节约、环保”型企业作出贡献。  相似文献   
53.
酒曲理化品质指标相关性探讨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以泸州老窖成品曲为研究对象,根据多元生物统计学原理,采用DPS数据处理系统,对曲药理化指标进行了基本参数估算、系统聚类分析和多元相关分析。结果表明,①泸州老窖的曲药质量是基本稳定的,可以95%的置信区间作为判定曲药质量是否相对稳定的范围。②曲药可分为性能各异的3个大类:第一类曲是液化力、糖化力、酯化力和酒化力均较高;第二类曲各指标值均处于中等值;第三类曲是糖化力、液化力、酯化力和产酒力均较低。③曲药的部分理化指标间存在显著的相关性,呈正相关的有酸度与氨态氮、液化力与糖化力、液化力与发酵力、发酵力与发酵醪酸度;呈负相关的有酸度与酒化力、酸度与发酵醪总酯、糖化力与发酵力、发酵醪酸度与酒化力。曲药酸度大小和氨态氮含量高低可作为反映大曲复合曲香物质强弱的指标。④传统的体现大曲产酒能力糖化力、液化力和发酵力三大指标与大曲发酵醪的产酒量(酒化力)无明显相关性,曲药的酯化力与发酵醪酯含量相关性亦不明显,表明大曲的酒化、酯化、生香功能是一个非常复杂的系统,需要更进一步的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54.
浓香型白酒蒸馏过程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浓香型白酒蒸馏过程进行系统实验研究,考察分析了加热蒸汽量、酒醅填装高度与密度、串蒸技术、潜甑现象对白酒产率与品质的影响以及主要风味物质的馏出规律.结果表明,以正品酒产率及品质为指标,加热蒸汽量存在最佳值,过低不足以形成乙醇充分蒸发条件,过高则导致酒醅糊化使组分扩散阻力增加;正品酒产率和品质随酒醅填装密度的增加呈下降趋...  相似文献   
55.
沈才洪 《酿酒科技》2006,(12):137-138
尊敬的领导、专家、代表、新闻界朋友们: 上午好! 我受中国商业联合会白酒技术协作组的委托,向大会做一年来的工作报告,请予审议。  相似文献   
56.
增香菌剂含有大量的多种活性微生物,在制作过程中产生大量的香味物质,在发酵过程中有助于增强酱香.把增香菌剂作为种曲,与高温大曲一起用于酱香型白酒的生产,以降低高温大曲的用量.研究结果表明,加入增香菌剂可以降低高温大曲的用量,增加酒中的香味成分,对酒质和出酒率有一定的提高.  相似文献   
57.
酱香型白酒下沙未堆积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酱香型白酒生产中下沙糟醅不进行堆积,直接下窖发酵,所产酒较传统下沙工艺产酒更干净、醇甜,不再回窖发酵,作为正品轮次酒使用,打破传统酱香8次发酵、7次取酒的俗规,改为8次发酵、8次取酒,同时能够降低酱香型白酒生产1、2轮次所产酒的数量,提高质量较高的第3、第4、第5、第6轮次产酒数量,提高原料的利用率和优级品率。  相似文献   
58.
选用乙醇作为提取溶剂,对高粱中总黄酮进行提取,研究乙醇浓度、浸提温度、浸提时间、料液比对高梁黄酮提取率的影响.并通过单因素及正交试验,确定了高梁黄酮的最佳提取工艺:乙醇浓度为65%,80oC下浸提2h,料液比为6:100.此工艺下提取的高粱黄酮含量为0.54%.  相似文献   
59.
许德富  沈才洪  张宿义 《酿酒》2011,38(4):9-12
从"弘扬传统白酒文化,推进白酒健康发展"、"遵循柔纯雅标准,酿造高品质白酒"以及"白酒抱团出国门,让世界品味中国"三个方面论述了"酿造高品质白酒,让世界品味中国"这一倡议对中国白酒业发展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0.
为明确泸型酒发酵酒醅中乳酸菌的来源、群落演替规律以及潜在功能,作者利用16S rRNA基因高通量测序技术比较了大曲、酒醅和窖泥中的乳酸菌群落结构,并解析了酒醅乳酸菌在发酵过程中的动态变化,最后采用PICRUSt分析对酒醅微生物群落中乳酸菌的功能进行了预测。高通量测序结果显示,发酵过程酒醅中存在49种乳酸菌,其中16种来源于大曲,3种来源于窖泥。酒醅乳酸菌群落结构在发酵的第一周出现剧烈变动,发酵2 d后Lactobacillus acetotolerans取代Weissella confusa成为优势微生物并保持至发酵结束。PICRUSt分析表明,乳酸菌在酿酒过程中可能主要参与糖酵解途径,也具有参与丁酸、丙酸等重要香气前体物质代谢的潜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