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3篇
  免费   5篇
医药卫生   88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8篇
  200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8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目的 总结388例主动脉瘤的外科手术治疗结果 .方法 388例病人中男性263例,女性125例,年龄范围为19~73岁.平均50.2+8.3岁.马凡氏综合征139例(其中有58例合并夹层动脉瘤),夹层动脉瘤152例,胸降主动脉瘤50例,腹主动脉瘤29例,胸腹主动脉瘤6例,假性动脉瘤12例.手术方式:根据主动脉瘤的类型选择不同的术式.结果 388例主动脉瘤病人中治愈出院的为344例,治愈出院率为88.6%.自动出院12例,死亡32例,总死亡率为8.3%,其中马凡氏综合征手术死亡率最低(6.5%),夹层动脉瘤破裂者死亡率最高23%(7/30).结论 及时的外科手术是治疗主动脉瘤的最有效方法 .马凡氏综合征和Stanford A型夹层动脉瘤应尽快手术,而stanford B型夹层动脉瘤可根据病情采用药物、血管内支架和外科手术等综合治疗方法 .  相似文献   
82.
目的 评价保留瓣膜的主动脉根部置换术(valve-sparing aortic root replacement,VSARR)治疗法洛四联症术后主动脉根部扩张的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6—2022年四川省人民医院采用VSARR治疗法洛四联症术后合并主动脉根部扩张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共纳入14例患者,其中男8例、女6例,中位年龄22(12~48)岁。主动脉瓣重度反流5例、中度反流4例、轻度及以下反流5例。主动脉窦部扩张6例,升主动脉明显扩张8例,同期合并室间隔缺损残余分流1例,合并重度肺动脉瓣反流9例。VSARR方式为David手术10例,Yacoub手术2例,Florida sleeve 2例。全组无手术死亡。术后患者中位随访时间2.9(0.4~6.0)年,1例患者出现轻度主动脉瓣反流,其余患者均为微量或无主动脉瓣反流,1例患者出现左室流出道轻度狭窄,余所有患者左室流出道未见明显狭窄。结论 VSARR在法洛四联症术后主动脉根部扩张患者中治疗结果满意,中期随访未见明显左室流出道狭窄,主动脉瓣反流发生率无明显上升。  相似文献   
83.
为总结老年重型颅脑损伤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效果,回顾性分析我院1999年2月~2006年7月收治的58例老年重型颅脑损伤的临床资料。硬膜外血肿9例,硬膜下血肿20例,脑内血肿6例,脑挫裂伤11例,弥漫性索损伤5例,颅骨骨折7例。治疗恢复良好22例,中残11例,重残10例,植物状态生存3例,死亡12例。颅脑损伤后颅骨骨折发生率低,硬膜下血肿及颅内多发性血肿明显增多,多数早期症状不典型,往往合并各种慢性疾患。针对老年颅脑损伤的特点,早期诊断、综合治疗可改善预后,降低病死率。  相似文献   
84.
目的:总结心内直视下同期双极射频消融治疗先天性心脏病合并心房颤动的临床经验。方法:2008年4月-2009年3月,4例先天性心脏病合并心房颤动患者在本科接受体外循环心脏直视手术及双极射频消融手术治疗,本文对此4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4例手术均顺利完成,手术时间(228.25±31.75)min,体外循环时间(93.25±22.50)min,主动脉阻断时间(57.50±20.75)min,双极射频消融时间(17.75±2.25)min。3例心脏自动复跳,1例电击除颤1次后复跳,均转为窦性心律。无高度房室传导阻滞发生,无手术死亡。术后平均住院(9.25±1.25)d,出院时心律均为窦性。4例术后随访5~6年,均维持窦性心律,右心房内径较术前缩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心内直视下同期双极射频消融治疗先天性心脏病合并心房颤动患者,手术安全,术后长期窦性心律维持率高。  相似文献   
85.
目的比较70岁以上高龄冠心病人群中,非体外循环和体外循环两种冠脉旁路术式的近期疗效,探讨高龄冠心病的最佳手术方式。方法1999年8月至2004年5月间,将170例≥70岁的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者分为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组(OPCAB,n=83)和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组(CPB-CABG,n=59),回顾性分析其早期疗效。结果OPCAB组的疗效在以下方面优于CPB-CABG组:正性药物的使用(18.1%/61%)、IABP的使用(8.4%/30.5%)、围术期心梗(3.6%/11.8%)、急性肾衰(1.2%/5.1%)、呼吸衰竭(9.6%/18.6%)、肺部感染(8.4%/25.4%)、脑梗塞(0/8.5%)、缺氧性脑病(1.2%/6.7%)、呼吸机使用时间(12.3±5.6/27.7±8.3)h、住ICU时间(2.3±1.2/6.5±2.3)d、住院时间(16.4±7.1/28.2±7.8)d、死亡率(4.8%/10.2%),各项比较P<0.05。结论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在高龄病例中能明显降低因为高龄而增加的手术死亡率和术后并发症,应作为高龄冠心病的外科治疗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86.
目的总结19例心肌桥患者的外科治疗经验。方法2006年1月至2011年4月广东省人民医院共收治心肌桥患者19例,男11例,女8例,年龄(53.4±13.9)岁。4例单纯性心肌桥,15例合并有其他心脏疾病。19例均为左冠状动脉前降支心肌桥,近段6例,中段8例,远段5例;埋人心肌冠状动脉长O.5-5cm;收缩期冠状动脉管腔狭窄40%-95%。15例在体外循环下行心肌桥松解术,4例在非体外循环下松解,合并的其他心脏畸形给予同期矫治。结果全组无死亡及术后并发症的发生,随访4个月-5年,均无不适症状。结论外科治疗心肌桥是安全和有效的,不能药物治疗和造成冠状动脉严重狭窄的心肌桥可考虑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87.
近年来,左心室辅助装置(left ventricular assist device, LVAD)在我国取得迅猛发展,但其仍属于高度专业性的限制类医疗技术,目前国内多数单位开展例数少。临床关注仍然主要在围手术期,在LVAD患者精细化管理、康复训练、院外培训护理、心理支持、精确随访等方面仍有许多不足。LVAD项目的成功实施需要多学科专业团队协作,包括心血管内、外科,重症医学、超声心动图、麻醉,护理、感染、营养、康复、心理、LVAD协调员等。为此,由四川省医疗卫生与健康促进会心脏重症与辅助支持专业委员会和中国超声心动图学会发起并组织此领域专家商讨制定LVAD植入的围手术期全程管理规范,以期对国内该技术领域的开展提供借鉴和参考,进一步提高LVAD植入前评估、临床手术和围术期管理质量,更好地提供安全有效的医疗服务。  相似文献   
88.
<正>缩窄性心包炎(constrictive pericarditis,CP)是慢性炎症过程的最后阶段,其特征是不可逆性心包损伤伴钙化,损害舒张期充盈,减少心排血量,最终导致心力衰竭[1]。CP病因复杂,多数病因不明,结合我国形势,随着医疗卫生水平的提高以及心脏手术比例的增高,CP的发病率呈现逐步上升的趋势[3-6]。常通过心脏彩超、胸部CT及心脏磁共振对其做出明确诊断,对于慢性CP而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