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9篇
  免费   3篇
医药卫生   6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1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6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9 毫秒
41.
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中血流动力学的变化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分析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off-pum p coronary artery bypass grafting,OPCAB)中血流动力学的变化特点。方法连续100例冠心病患者接受OPCAB,术中对各病变血管进行旁路移植血管吻合时的血流动力学指标进行监测。全组完成左乳内动脉(L IM A)与左前降支(LAD)吻合97例,大隐静脉或桡动脉与右冠状动脉(RCA)主干、后降支(PDA)、左心室后支(PLB)吻合84例,左回旋支(LCX)吻合50例,钝缘支(OM)吻合27例,对角支(DG)吻合25例。每例患者移植血管支数为3.1±0.7支。结果吻合LAD、DG时除心率(HR)较基础值增快,平均动脉压(M AP)和左心室每搏做功指数(LV SW I)较基础值降低外(P<0.05),其它指标无明显变化。吻合LCX、PDA、PLB和OM时血流动力学指标有明显的变化,HR、中心静脉压(CVP)较基础值明显升高(P<0.05),M AP、心脏指数(C I)、每搏指数(S I)、右心室射血分数(RVEF)、右心室舒张期末容积(RVEDV)、LV SW I、右心室每搏做功指数(RV SW I)较基础值明显降低或减少(P<0.05)。术毕各指标均趋于正常,C I有明显的改善。结论OPCAB中吻合LAD和DG时对血流动力学影响较小,而吻合LCX、PDA、PLB和OM时对血流动力学有明显的影响,术毕各血流动力学指标趋于正常,心脏功能有明显的改善。  相似文献   
42.
肺动脉血栓内膜剥脱术(PIE)是公认的治疗慢性血栓栓塞性肺动脉高压(chronic thromboembolic pulmonary hypertension,CTEPH)的首选治疗措施.目前美国San Diego医疗中心的深低温停循环术式(DHCA)取得了良好的临床结果.  相似文献   
43.
20 0 1年我们完成的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 (CABG) 2 5 1例中前降支弥漫病变 2 7例 ,现总结处理方法和经验如下。临床资料  2 7例中男 16例 ,女 11例。平均年龄 ( 6 5 3±12 6 )岁 ,占同期CABG术的 10 8%。其中合并糖尿病 16例 ,高血压 10例 ,前壁心肌梗死 6例 ,前壁心尖部室壁瘤形成 2例 ,合并二尖瓣关闭不全 2例。术前射血分数 (EF)平均0 5 6± 0 2 2。术前冠状动脉造影显示前降支管径明显细小 ,多处狭窄、钙化者共 2 1例。手术方法 全组均在全麻体外循环下进行 ,平均搭桥( 3 8± 3 2 )支 ,行室壁瘤切除 2例 ,二尖瓣成形 2…  相似文献   
44.
本文探讨CIC一1000~(TM)无创血液动力学监测系统在临床中的应用价值.应用CIC—1000~(TM)无创血液动力学监测系统连续测定13例施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的病人,同时经Swan—Ganz导管以热稀释法测定心排出量,取得31组资料,两种方法作直线相关性检验.结果表明,两种方法测定的心排出量之间有非常显著的相关性(r=0.518 P<0.005).CIC—1000~(TM)无创血液动力学监测系统是一种安全、简便、有效的测定心排出量的方法,在临床中有着广泛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45.
通常认为 ,体外循环下的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BP CABG)对老年患者手术风险较高。近年来 ,不停跳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 (OP CABG)在临床中得到了广泛应用。我院 1999年 10月至 2 0 0 2年 5月 ,对 139例老年患者施行了OP CABG ,与同期 2 80例行CBP CABG的老年患者对比 ,以探讨OP CABG在老年患者中的应用价值。  一、对象和方法   1.对象 :OP CABG组 139例 ,年龄 6 0~ 83岁 ,平均(6 7 5± 5 1)岁 ,男 98例 ,女 4 1例。CBP CABG组 2 80例 ,年龄 6 0~ 78岁 ,平均 (6 6 5± 4 1)岁 ;男 2 0 5例 ,女 75例。两组患者术前状…  相似文献   
46.
目的 探讨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术后二次开胸止血的相关危险因素及出血的常见部位.方法 2000年1月至2011年7月期间行CABG术2765例,发生二次开胸止血67例(占2.4%),对相关危险因素进行单因素分析并总结常见的出血部位.结果 应用乳内动脉、术前停用抗血小板药物<5天、合并有高血压、CABG+其他手术、年龄>70岁等,是引起术后二次开胸止血的危险因素(P<0.05).与是否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LABP的应用、合并糖尿病、旁路移植的支数无相关性(P>0.05).48例出血部位明确,依次是:乳内动脉及其创面、静脉旁路血管、胸骨、升主动脉插管口、胸腺窝、膈肌切口、钢丝孔.结论 术前充分准备、尽可能避免相关危险因素、术中止血操作仔细,可减少术后出血的发生.  相似文献   
47.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危险因素的预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对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手术(CABG)的危险因素进行预测。方法 总结了108例接受CABG病人的临床资料,把术前、术中及术后各因素作分级处理及统计分析,预测与术后并发症和死亡率相关的术前和术中危险因素。结果 影响术后心动率衰竭发生的各因素为术前心功能分级(NYHA)Ⅲ、Ⅳ级、体外循环时间(CPBT)和主动脉阻断时间(ACCT)延长;与术后呼吸功能衰竭发生有关的因素为CPBT和ACCT;与术后死亡  相似文献   
48.
冠状动脉搭桥术后二次开胸止血的临床分析(附1608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简称冠脉)搭桥术后二次开胸止血的相关危险因素及出血的常见部位.方法选择我院1994年1月至2004年10月完成冠脉搭桥术(CABG)者1608例(包括97例搭桥 其他心脏手术),其中术后二次开胸止血45例,总结临床资料,并对可能的相关危险因素、常见出血部位进行单因素分析.结果乳内动脉的使用、急诊冠脉搭桥术、术前停用抗血小板药物<7d者、合并有高血压、CABG 其他手术、年龄>70岁者术后二次开胸止血的发生率高,有显著性差异(P<0.05),与是否体外循环、合并糖尿病、搭桥的支数无相关性.28例有明确出血,部位依次是:乳内动脉及其床面、静脉桥、胸骨、升主动脉插管口、膈肌切口、胸腺窝、钢丝孔.结论术前充分准备、尽可能避免相关危险因素可减少术后出血.  相似文献   
49.
肺动脉血栓内膜剥脱术(PIE)是公认的治疗慢性血栓栓塞性肺动脉高压(chronic thromboembolic pulmonary hypertension,CTEPH)的首选治疗措施.目前美国San Diego医疗中心的深低温停循环术式(DHCA)取得了良好的临床结果.  相似文献   
50.
患者 女,65岁.间断胸闷、胸痛1年.X线胸片显示右位镜面心(图1),腹部超声证实完全性脏器转位.冠状动脉造影显示3支血管病变,左前降支开口90%狭窄,回旋支近中段50%~80%狭窄,右冠状动脉近段99%狭窄,不适合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图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