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06篇
  免费   4篇
医药卫生   310篇
  2024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11篇
  2013年   14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15篇
  2009年   19篇
  2008年   30篇
  2007年   21篇
  2006年   18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16篇
  2003年   13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4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9篇
  1991年   9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8篇
  1988年   4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8篇
  1983年   28篇
  1982年   6篇
  1981年   6篇
排序方式: 共有3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1 毫秒
101.
胃癌单克隆抗体阿霉素结合物的制备及抗肿瘤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用戊二醛法连接3株抗胃癌单克隆抗体与阿霉素。ELISA结果显示,结合物中抗体保留了较好的特异性,结合物对靶细胞具有较强的选择性杀伤作用,尤其是将3株单克隆抗体混合物与阿霉素连结时,杀伤作用更为显著。以上结果表明,此3株抗体具有较好的阿霉素导向作用。  相似文献   
102.
目的 探讨人Ⅱ型胶原(CⅡ)反应性T细胞克隆(TC9)、T细胞受体β链的作用。方法 通过切割和纯化人CⅡ片段以定位T细胞表位,分子克隆并测序TC9的TcRβ链基因。结果 与CⅡ反应的HLA—DR7限制性TC9其T细胞受体β链由Vβ6.7、Jβ2.3、Cβ2以及序列尚不清楚的D片段构成。结论 对CⅡ反应的TC9的TcRβ链是一种有意义的自身抗原,对进一步研究与CⅡ相关的类风湿性关节炎发病机制及特异性治疗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03.
目的 :建立体外培养系统 ( CCs) ,应用 rh IL- 1 8在 CCs中诱导肿瘤快速杀伤效应 ,探讨IFN- γ在快速杀伤效应中的作用。方法 :采用 Stem Sep TM免疫磁性细胞分离法分离人外周血 NK细胞、T细胞及树突状细胞 ( DCs) ;流式细胞仪分析细胞表型 ;细胞毒实验检测杀伤活性 ;ELISA方法检测 IFN-γ的产生量。结果 :在 CCs中 ,rh IL- 1 8能单独诱导一种快速肿瘤杀伤作用 ,其杀伤作用随rh IL- 1 8浓度的增加而增高 ;rh IL- 1 8能够诱导 CCs产生 IFN-γ,并促进 m RNA的表达 ,但其作用不如 rh IL- 1 2 + rh IL- 1 8明显 ;抗 IFN- γ单抗对 rh IL- 1 8诱导的快速肿瘤杀伤效应无明显影响。结论 :IL- 1 8能够在 CCs中有效地诱导快速肿瘤杀伤效应 ,且这种杀伤效应不依赖 IFN- γ无关途径  相似文献   
104.
作者在应用LAK细胞和IL—2过继治疗颅内接种203—glioma脑胶质瘤的C_(57)BL/6小鼠的研究中,对LAK细胞和IL—2的输入剂量和途径等进行了系统分析。表明LAK细胞即可延长带瘤鼠的生存时间,但要求较高的LAK细胞浓度;颅内输入LAK细胞的疗效明显高于静脉输入;输入入IL—2能明显增加LAK细胞的疗效;颅内输入IL—2对LAK细胞疗效的增强作用明显优于静脉输入。在IF—7对LAK细胞活性调节作用的研究中,发现IF—7能诱导LAK细胞产生,并与IL—2有协同作用;IL—7诱导的LAK细胞活性不能被抗IL—2抗体所抑制。认为,脑胶质瘤术后颅内应用LAK细胞和IL—2是一种有前途的免疫疗法。IF—7有增强LAK细胞活性及降低IL—2副作用的功能。  相似文献   
105.
联合应用LAK细胞及IL—2治疗裸鼠脑胶质瘤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报道了通过人脑胶质瘤细胞株 U_(251)建立裸鼠脑胶质瘤模型,应用自制的 IL-2诱导产生 LAK 细胞,输入脑胶质瘤裸鼠体内的治疗结果。结果表明,LAK 细胞在体外对脑胶质瘤细胞具有直接杀伤作用,输入体内后可有效地限制肿瘤的生长速度,延长带瘤动物的生存时间。其中联合应用 LAK 及 IL 2较单纯应用 LAK 组效果更为明显。可见,联合应用 LAK 及 IL-2将可能成为脑胶质瘤的一种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06.
消炎止痛药的副作用是最近在意大利维罗纳举行的国际会议上讨论的主题。会议由意大利药学会、意大利国家研究委员会和帕杜亚大学主持。世界各地代表参加者将近200名。非类固醇消炎药(NSAID)的种类很多,对每个病人疗效的差异很大。副作用的发生率和严重性也很不一致。60%~70%的病人对绝大多数消炎药反应较好,但是有些人须试用多种药后,才能确定使用何种药适宜。 NSAID的副作用通常较缓和,不常见。副作用包括胃肠道不适、偶见出血,或症状明显的溃疡;恶心;过敏反应,特殊的血管神经性水肿、哮喘和皮疹;头痛、眩晕、耳鸣和其他听力障碍;及少见的血质不调。  相似文献   
107.
《Med News》 1982,14(47):13。 1954年有人最早提出,接触高浓度氧和导致新生儿失明的晶状体后纤维组织形成之间具有一定的相关性。于是有人希望当新生儿需要氧气时,如果给氧的时间尽可能短,而且浓度低于40%,可使晶状体后纤维组织形成完全消失。  相似文献   
108.
氨基胍对内毒素休克大鼠肝脏功能的保护作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 ( i NOS)抑制剂氨基胍 ( AG)对内毒素休克时肝损伤的治疗作用。方法 :雄性 Wistar大鼠 32只 ,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内毒素对照组、去甲肾上腺素治疗组和氨基胍治疗组 ,每组各 8只。用大肠杆菌内毒素 ( LPS)复制大鼠内毒素性休克模型 ,分别给予去甲肾上腺素 ( NA)和 AG治疗 ,观察各组平均动脉压 ( MAP)、心率 ( HR)及肝脏功能的变化。结果 :AG( 2 0 mg.kg-1)能使血压在 5 0 min后恢复至基础水平 ,并且能够减轻内毒素血症导致的血浆 GOT和 GPT水平增高。结论 :AG可能成为治疗内毒素休克的一种新途径  相似文献   
109.
在由MD安得森医院、肿瘤研究所和美国肿瘤学会联合召开的淋巴瘤临床会议上,哈佛公共卫生学院流行病学副教授Nancy M Gutensohn提出了她的基因改变模式学说。Gutensohn说,一种基因的转化或控制化学免疫介质的各种基因的转化,均有助于解释所谓的何杰金氏病的“生物矛盾”现象,也就是说,恶变特征、慢性感染和免疫机制障碍同时并存。 Gutensohn说,对于其他淋巴系统恶性肿瘤的研究表明,癌基因的发生与控制细胞增生的各种基因的改变有关。在何杰金氏病中可能发生这种基因改变,但这种改变影响细胞介导的免疫性,而不影响细胞增生。例如,在严重  相似文献   
110.
重组可溶性TRAIL的表达及其诱导A549和H460wt细胞凋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获得人重组可溶性肿瘤坏死因子相关凋亡诱导配体(rsTRAIL)蛋白,并探讨其应用于非小细胞肺癌(NSCLC)治疗的前景。方法:RT-PCR从外周血单核细胞(PBMCs)中获取目的基因片段,构建重组质粒PQE30-TRAIL并转化入大肠杆菌(E.coli)M15,IPTG诱导目的蛋白表达并经镍固定金属亲和层析纯化,MTT法检测细胞增殖情况,荧光显微镜观察H460wt细胞的形态学改变,流式细胞仪检测其凋亡率。结果:获得与GenBank中报道一致的TRAIL基因片段。SDS-PAGE电泳和免疫印 迹分析显示,获得具有TRAIL免疫原性、相对分子质量约为21 000目的蛋白。Ni2+-NTA agarose纯化得到单一条带蛋白。rsTRAIL处理H460wt细胞24 h后,细胞凋亡率为43.2%,顺铂可以增强rsTRAIL对A549细胞的杀伤作用。结论:获得了与天然TRAIL蛋白具有相同生物学活性的目的蛋白,该目的蛋白具有诱导NSCLC细胞凋亡的作用,联合顺铂能够增强rsTRAIL对NSCLC的杀伤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