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93篇
  免费   22篇
  国内免费   13篇
医药卫生   428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1篇
  2019年   12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12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15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14篇
  2011年   32篇
  2010年   15篇
  2009年   17篇
  2008年   39篇
  2007年   27篇
  2006年   31篇
  2005年   27篇
  2004年   43篇
  2003年   39篇
  2002年   14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12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9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5篇
  199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2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我院于17例心性猝死尸检病例中,经微薄病理切片,其中3例为心肌内小动脉粥样硬化改变。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2.
合并2型糖尿病的冠心病病人临床和冠状动脉病变特点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探讨合并2型糖尿病(DM)的冠心病病人临床及冠状动脉病变的特点,对经冠状动脉造影诊断的伴DM(354例)和不伴DM(1222例)的冠心病病人临床表现和造影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与不伴DM的冠心病者相比,伴DM的冠心病病人存在有更多的心血管危险因素:高血压、血清甘油三酯异常、女性吸烟,且无症状心肌缺血者比例高。在冠状动脉病变特点方面,伴DM者合并冠脉血管3支、C型病变发生率高(35.9%比27.6%;60.6%比48.7%,均P&;lt;0.01),小血管病变及弥漫性血管病变较多见(26.3%比l8.0%;32.0%比25.1%,均P&;lt;0.01),而单支、A型病变少(34.5%比41.8%;7.3%比19.0%,均P&;lt;0.01)。结论:伴DM与不伴DM的冠心病病人临床及冠脉病变有显著差异,前者多支冠状动脉病变、C型病变发生率高,冠脉病变分布于小血管多且病变复杂。  相似文献   
13.
目的建立预测非典型心绞痛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可能性的诊断评分系统。方法回顾性分析3 420例入院疑诊冠心病且具有非典型心绞痛症状表现的患者的临床资料,对相关临床因素进行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筛选危险因素并对危险因素依据比数比(odds ratin,OR)值分别赋予分值,同时计算危险得分,建立非典型心绞痛冠心病诊断评分方案。分析危险积分和冠心病发病率、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的关系。通过计算受试者工作特性(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s,ROC)曲线下面积检验该评分方案的应用效能。对冠状动脉计算机断层扫描(computerized tomographic scanning,CT)检查行危险因素分析,依据OR值赋值,将冠状动脉CT纳入诊断评分方案后计算ROC曲线下面积,检验评分方案应用效能的变化。结果非典型心绞痛冠心病发病率为63.68%。年龄、男性、吸烟史、糖尿病史、原发性高血压史及血脂异常为诊断评分方案(命名为ABCDDS方案)的6个因素。诊断评分方案ROC曲线下面积为0.723,标准误为0.010。危险积分范围:0~11分。危险积分越高,患者患冠心病的可能性越大。随着危险积分分值的增加,冠心病病变程度越重。冠状动脉CT积分7分,冠状动脉CT纳入诊断评分方案后,ROC曲线下面积增加至0.832。结论非典型心绞痛冠心病诊断评分方案简单、实用,可有效预测非典型心绞痛冠心病。冠状动脉CT可提高诊断评分方案的应用效能。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腔内隔绝术治疗StanfordB型主动脉夹层的适应证选择、并发症防治及疗效。方法 分析 2 0 0 2 - 0 4~ 2 0 0 3- 0 4完成的 8例StanfordB型主动脉夹层的微创腔内隔绝术 (即经股动脉或髂动脉将支架 -人造血管复合移植物导入主动脉、封闭夹层裂口 )。移植物长度 97~ 99mm ,直径 34~ 4 2mm。结果  8例均获成功。术后无死亡、截瘫及心、肺、肾等严重并发症。平均随访 (9 5± 4 6 )个月全部存活 ,无迟发内漏。结论 腔内隔绝术治疗StanfordB型主动脉夹层安全、有效 ,可作为治疗本病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评价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对非ST段抬高型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NSTE-ACS)患者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结果的影响.方法 2006年1月到2007年1月409例因NSTE-ACS行PCI的患者中,220例HDL-C≥40 mg/dL(HDL-C正常组),189例HDL-C<40 mg/dL(HDL-C降低组).收集临床和冠状动脉造影资料并对其进行随访.结果 HDL-C正常组C型病变数(18.6%比28.6%,P=0.02)、无复流发生率(1.4%比5.3%,P=0.02)显著低于HDL-C降低组.平均2年随访发现,HDL-C正常组病死率(2.3%比7.9%,P=0.01)、靶病变重建率(3.6%比9.0%,P=0.02)、靶血管重建率(5.0%比10.6%,P=0.03)显著低于HDL-C降低组.Cox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HDL-C减低是NSTE-ACS患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之一(RR 2.18,95%CI 1.21~4.93,P=0.02).生存分析表明,随访期间HDL-C正常组累积生存率高于HDL-C降低组(97.7%比89.9%,P=0.01).结论 HDL-C水平降低与冠心病心脏事件密切相关,对PCI术后疗效产生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16.
国产覆膜支架治疗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国产主动脉覆膜支架治疗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患者的院内及中期临床疗效。方法应用国产覆膜支架行主动脉腔内隔绝术治疗B型主动脉夹层患者34例,经股动脉置入覆膜支架封堵胸主动脉破裂口,置入Aegis或Hercules国产支架后,造影检查证实疗效。术后平均随访(19±17)个月。结果34例手术均获成功。32例置入1枚支架,2例分别置入主体和短支架各1枚,平均支架直径(33.5±3.5)mm,平均支架长度(96.5±17.6)mm。1例术后2h死于夹层破裂。3例术后存在原发性内漏。2例肾功能不全。出院后随访,2例分别于术后5个月和9个月发生继发性内漏,1例1年时升主动脉再次发现夹层,1例6个月后发生截瘫,2例死亡。结论国产主动脉覆膜支架治疗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患者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7.
目的回顾性分析老年冠状动脉慢性完全闭塞(CTO)的冠心病患者的临床和影像学资料,总结老年CTO病变的临床和影像学特点。方法入选1989年6月至2005年12月诊断冠心病的患者。入院后行常规实验室生化检查及X线胸片、心脏超声等临床辅助检查,并行冠脉造影及左室造影检查。分组标准:≥60岁CTO患者作为老年组,同期〈60岁CTO患者作为对照组。结果经冠脉造影证实有一支以上的CTO病变者共1716例。其中老年组971例,对照组745例。本组老年CTO患者中女性患者占27.4%,而对照组为9.1%;老年CTO患者的吸烟(57.2%)和患高血压比例(61.3%)均高于对照组(分别为26.7%和48.5%),P〈0.05。老年组有陈旧心肌梗死病史的比例(46.3%)低于对照组(54.5%),P〈0.05;而老年组合并心律失常(10.4%)、心力衰竭(27.3%)、脑血管病史(6.4%)的比例均高于对照组(分别为6.8%、18.7%和2.7%),P〈0.05。老年组的肾功能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老年组人均CTO支数(1.44±0.35)高于对照组(1.39±0.98),P〈0.05。老年组合并多支病变的比例(83.9%)高于对照组(71.0%),P〈0.05。老年患者CTO特征中绝对性(93.9%)、刀切状(37.4%)、长度≥15mm(72.4%)、直径≤2.5mm(13.3%)及桥侧支CTO比例(23.4%)均高于对照组(分别为87.5%、24.4%、36.9%、9.3%和14.9%),P〈0.05。结论老年CTO病变患者心、脑、肾等重要脏器功能衰竭的程度较非老年CTO患者高,且老年CTO病变复杂程度高、多支病变比例高,增加了介入治疗的难度。  相似文献   
18.
目的本研究旨在观察双室再同步起搏治疗严重的充血性心力衰竭(简称心衰)疗效.  相似文献   
19.
目的评估急性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STEMI)患者在导管室行急诊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中室性心动过速或心室颤动(VT/VF)的发生率、预测因子和预后。方法调查了1136例症状发生后12h内行急诊PCI的急性STEMI患者,评估其VT/VF的发生率、预测因子和对患者住院期间及1年预后的影响。研究根据PCI术中发生VT/VF与否分为VT/VF组和无VT/VF组。结果1136例急性STEMI患者中在导管室PCI术中发生VT/VF62例(5.5%)。多元回归分析提示下列为发生VT/VF的预测因子:吸烟[相对危险度(OR)1.89,95%可信区间(CI)1.19-2.96],缺乏应用β受体阻滞剂(OR2.54,95% CI 1.45-4.27),从胸痛症状发生至入急诊室的时间〈180min(OR2.83,95% CI 1.62-5.37),术前造影冠状动脉血流TIMI分级0级(OR2.44,95% CI 1.45-3.89)和右冠状动脉作为梗死相关动脉(OR2.11,95% CI 1.35-3.02)。随着危险因子的增加VT/VF的发生率也相应增加,从没有危险因子的0发生率到具有全部5个危险因子的14.0%发生率。VT/VF组与无VT/VF组患者住院期间和1年的预后相似(P〉0.05)。结论急性STEMI患者在导管室急诊PCI中VT/VF发生率低、治愈率高,对PCI成功率及住院期间和1年的临床结果无明显影响。本研究有助于发现存在发生VT/VF危险的患者,并强烈提示术前应用β受体阻滞剂可减少这些心律失常的发生。  相似文献   
20.
背景: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术前预先应用氯吡格雷是否会使病人获益现尚存争议,因此未被广泛接受。 目的:为确定近期ST段抬高心肌梗死病人在PCI术前预先应用氯吡格雷在预防主要心脏不良事件(MACE)方面优于手术时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