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35篇
  免费   22篇
  国内免费   13篇
医药卫生   370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13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18篇
  2011年   15篇
  2010年   23篇
  2009年   26篇
  2008年   41篇
  2007年   24篇
  2006年   27篇
  2005年   29篇
  2004年   31篇
  2003年   25篇
  2002年   16篇
  2001年   13篇
  2000年   14篇
  1999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7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21.
目的探讨核因子-κB,ICAM-1和COX-2的表达在胃癌发生、转移中的作用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142例胃癌中核因子-κB,ICAM-1和COX-2蛋白的表达情况,以相应癌旁组织(30例)作对照.结果核因子-κB在胃癌组织的阳性表达率为62.0%,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其表达与淋巴结转移、组织学类型和远处转移的临床病理指标有明显关系(P<0.05).ICAM-1和COX-2在胃癌组织中阳性表达率分别为72.5%和64.1%,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极显著性(P<0.01),且其在淋巴结是否转移的两组之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核因子-κB与ICAM-1,COX-2的表达呈显著正相关(rs=0.477,P<0.01;rs=0.3 80,P<0.01).结论核因子-κB通过对ICAM-1和COX-2的转录调控,在胃癌的发生、转移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可能成为胃癌治疗的一个新靶点.  相似文献   
322.
目的: 探讨食管癌细胞放射诱导前后对化疗药物敏感性及耐药基因ERCC1表达的变化,分析ERCC1的表达与化疗敏感性变化的关系。方法: 采用[60Co]-γ射线反复多次照射食管癌细胞株EC9706,建立放射抗拒食管癌细胞株EC9706-R。MTT法测定EC9706和EC9706-R对顺铂的IC50,计算耐药指数。免疫细胞化学(SP)和RT-PCR法测定ERCC1蛋白和mRNA在2种细胞中的表达。结果: EC9706细胞对顺铂的IC50是(1.480±0.012) mg/L,EC9706-R细胞的IC50是1.836±0.008 mg/L(P<0.05),耐药指数为:1.240±0.015;ERCC1蛋白在2种细胞中染色强度指数分别为2.838±0.055和2.898±0.039,两者无统计学差异(P>0.05)。ERCC1在这2种细胞中mRNA表达的特异性基因条带与β-actin基因条带的密度比值分别为:1.168±0.068和1.143±0.089(P>0.05)。结论: 诱导建立的食管癌放射抗拒细胞较亲本细胞的化疗敏感性下降,而耐药基因ERCC1的表达水平不随细胞对放化疗敏感性的变化而变化。  相似文献   
323.
非胃手术后胃排空障碍的肠内营养支持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10  
目的:探讨肠内营养在非胃手术后功能性胃排空障碍治疗中的作用。方法:40例非胃手术后胃排空障碍患者随机分为肠内营养组(EN组)及肠外营养组(PN组)各15例,常规输液组(对照组)10例,比较各组胃肠减压量和胃排空障碍恢复时间。结果:EN组胃排空恢复时间明显短于PN组和对照组(P<0.01),胃肠减压量在治疗7和14d后明显少于PN组和对照组(P<0.05)。结论:肠内营养对胃排空功能的恢复有明显促进作用,对非胃手术后功能性胃排空障碍患者应尽量采用肠内营养支持。  相似文献   
324.
目的:评价腹部手术患者预防性空肠造瘘肠内营养支持的临床疗效。方法:58例腹部手术患者分为肠内组(EN组)和对照组,手术后分别给予肠内营养和常规输液治疗,并观察临床反应和测定血糖、肝肾功能和电解质以及营养指标。结果:①肠功能恢复时问EN组短于对照组(P〈0.01)。②血糖、肝肾功能、电解质2组差异无显著性意义。③治疗后体重、前自蛋白、自蛋白、视黄醇结合蛋白EN组均高于对照组(P〈0.05或P〈0.01);C反应蛋白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腹部手术患者实行预防性牢肠造瘴肠内营养是一种可行的肠内营养方式.  相似文献   
325.
目的:探讨口服柳氮磺吡啶(SASP)联合美常安保留灌肠对溃疡性结肠炎疗效。方法:随机分组78例溃疡性结肠炎患者三组,口服SASP组、口服SASP及美常安组、口服SASP联合美常安保留灌肠组,分别观察临床疗效。结果:口服SASP联合美常安保留灌肠组总有效率88.5%,高于口服SASP组(30.8%)及口服SASP及美常安组(61.5%)。结论:SASP联合美常安保留灌肠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疗效好。  相似文献   
326.
目的 研究湖北十堰地区部分人群近10年来消化性溃疡和上消化道肿瘤胃镜检出数据的变化.方法 收集本院1997年1月~2006年12月行胃镜检查的部分湖北十堰地区患者7212.5例,对确诊为消化性溃疡和食管癌、胃癌的患者进行分析.结果 2000年~2006年十二指肠球部溃疡胃镜检出率较1997~1999年明显下降(P<0.01),十二指肠球部溃疡患者平均年龄为40.1岁,男女比为4.7:1.0.胃溃疡检出率近10年无明显变化(P>0.05),胃溃疡患者平均年龄为46.8岁,男女比为5.8:1.0.消化性溃疡冬春两季的检出率明显高于夏秋两季(P<0.01).食管癌和胃癌的检出率近10年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 湖北十堰地区近10年来十二指肠球部溃疡胃镜检出率明显下降,至2002年维持低水平,这可能与我们正规有效地进行根除幽门螺旋杆菌和强有力抑制胃酸分泌治疗有关,而食管癌和胃癌检出率仍较高.  相似文献   
327.
背景:p27kipl是一种抑癌基因,早期研究显示p27kipl基因转染能明显抑制胃癌、食管癌细胞生长.表明该基因疗法可能是治疗胃癌、食管癌的新途径,深入阐明p27kipl的抑癌机制,可为p27kipl基因治疗胃癌、食管癌提供可靠的理论基础。目的:研究p27kipl基因转染联合化疗对胃癌细胞生长的影响。方法:将p27kipl重组腺病毒(Ad-p27kipl)转染胃癌细胞SGC-7901,免疫细胞化学法检测p27kipl的表达。加入5-氟尿嘧啶(5-FU)和顺铂(DDP)后.甲基噻唑基四唑(MrIT)法测定细胞生长抑制率,^3H-胸腺嘧啶核苷(^3H-TdR)掺入试验测定DNA的合成。结果:Ad-p27kipl转染胃癌细胞后,p27kipl表达明显增强。加入5-FU和DDP后,细胞生长抑制率显著增高.^3H-TdR掺人量显著降低(P〈0.01)。结论:p27kipl基因转染联合化疗能明显抑制胃癌细胞的生长。  相似文献   
328.
目的 观察环氧合酶-2(COX-2)选择性抑制剂NS一398对食管癌细胞株EC 9706增殖及凋亡的影响,砌究其对凋亡抑制蛋白Survivin和Caspase-3表达的影响,探讨NS-398诱导Ec 9706细胞凋亡的作用机制.方法 NS-398作用EC 9706细胞后,MTT法测定NS-398对人食管癌EC 9706细胞增殖的抑制率;DNA片段分析法和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免疫细胞化学检测Survivin和Caspase-3蛋白表达变化.结果 NS-398(10~100μmol/L)对EC 9706细胞生长有抑制作用,随浓度升高、时间延长抑制作用增强,并诱导EC 9706细胞凋亡,呈剂量-时间效应关系;NS-398可降佴Survivin蛋白表达,增加Caspase-3蛋白表达.结论 NS-398可诱导人食管癌细胞株EC 9706凋亡,其机制可能与下调Survivin表达及激活Capase-3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329.
目的:研究shRNA干扰STAT3基因表达对胃癌细胞MKN-45体内外生物学特性的作用.方法:应用本实验室已构建并鉴定的STAT3基因的特异性小RNA干扰质粒(psiRNA-H1/STAT3),使用脂质体转染MKN-45细胞,实验分为对照组、psiRNA-H1转染组和psiRNA-H1/STAT3转染组3组.通过RT-PCR和Western blot检测STAT3特异性小RNA干扰基因对胃癌细胞STAT3基因mRNA和蛋白表达的影响;MTT比色法检测细胞的生长抑制率;流式细胞仪分析MKN-45细胞周期分布.用各组MKN-45细胞建立移植瘤裸鼠模型,筛选转染psiRNA-H1和psiRNA-H1/STAT3的MKN-45稳定细胞株观察裸鼠移植瘤的生长情况.结果: 成功转染重组体的MKN-45细胞中STAT3 mRNA和蛋白表达明显下降(0.612±0.074 vs 1.937±0.043,P<0.05;0.668±0.054 vs 2.005±0.064,P<0.01).G0/G=期细胞比例增高,另一方面S期细胞比例降低,细胞的增殖系数明显降低(25.42±3.48 vs 33.54±2.91,P<0.05).移植瘤裸鼠模型显示,psiRNA-H1/STAT3组瘤体在体积上明显减小(4.47 cm3±0.18 cm3 vs 13.65 cm3±5.64 cm3,P<0.05).结论:针对STAT3基因的特异性小RNA干扰质粒在体外能有效抑制人胃癌细胞系STAT3 mRNA和蛋白表达,细胞增殖能力减弱,在体内明显抑制肿瘤生长,为STAT3基因靶向治疗提供一定的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330.
T淋巴细胞亚群和DNA倍体检测在腹水鉴别诊断中的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T淋巴细胞亚群和DNA倍体检测在腹水鉴别诊断中的价值.方法:腹水患者74例,其中结核性腹膜炎24例,肝硬化21例,癌性腹水29例,流式细胞仪测定腹水T淋巴细胞亚群和DNA倍体.结果:腹水中T淋巴细胞(CD3~ )、T辅助/诱导细胞亚群(CD4~ )、T辅助细胞亚群/T抑制细胞亚群(CD4~ /CD8~ )所占比例从大到小依次为结核性腹膜炎(CD3~ :86.2%±5.1%,CD4~ :64_3%±6.4%,CD4~ /CD8~ :3.20%±0.30%)、癌性腹水(65.7%±4.6%,32.5%±2.2%,1.04%±0.11%)、肝硬化腹水(15.1%±2.7%,3.6%±0.5%,0.36%±0.05%)(三组间P<0.01),CD8~ 比例从小到大依次为肝硬化腹水(10.1%±3.2%)、结核性腹膜炎(20.1%±4.3%)、癌性腹水(31.3%±5.2%)(三组间P<0.01).腹水DNA倍体阳性率癌性腹水达89.7%(26/29),与结核性腹膜炎4.2%(1/24)和肝硬化4.7%(1/21)具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T淋巴细胞亚群和DNA倍体在结核性腹膜炎、肝硬化及癌性腹水存在显著差异,其检测可用于腹水的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