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5篇
  免费   4篇
医药卫生   109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4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3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磷酸奥司他韦治疗流行性感冒的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流行性感冒 (以下简称流感 )是由一种正黏病毒漯科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疾病 ,该病毒有三种类型 ,A型、B型和C型流感病毒。A型和B型流感病毒可引起呼吸道急性发热性感染 ,特点为突然出现发热、不适、头痛、肌痛和咳嗽等症状。虽然这种感染一般属于自限性疾病 ,但在儿童、老年和免疫力低下者 ,可引起死亡。在美国 ,估计每年有 2 0 0 0 0人死于流感。近年来出现了一些针对流感的新药和疫苗 ,但死于流感的人数并无下降。 1994年由GileadSciences和Hoffmann LaRoche共同研制出了用于治疗和预防流感的一种新药…  相似文献   
42.
肺癌在很多国家已成为癌症死亡的首要疾病,多数患者诊断时已为晚期。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是指有远处转移的NSCLC,除少数单发脑转移或肾上腺转移的患者手术或放疗能延长患者生存期外,多数患者失去了根治手术与根治放疗的机会,治疗以化疗与靶向治疗为主。  相似文献   
43.
吉非替尼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疗效观察   总被引:18,自引:2,他引:18  
目的 探讨表皮生长因子酪氨酸激酶抑制剂-吉非替尼对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治疗效果。方法 对66例应用Iressa(250mg/d)治疗的晚期NSCLC患者生活质量、生存期等临床资料,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x^2检验、t检验的方法进行统计学分析。生活质量评估依据欧洲癌症研究和治疗组织QLQ-C30和QLQ-Lcl3问卷中文版进行。结果 本组患者用Iressa治疗的有效率为33%(22/66),疾病控制率(有效 稳定)为70%(46/66)。患者生活质量及相关临床症状QLQ.C30评分中各功能状态和综合生活质量评分的均值显著增加,改善率为91%~100%;QLQ-LC13评分中各项疾病相关症状评分的均值显著降低,改善率为73%~100%。药物的不良反应主要为Ⅰ级或Ⅱ级皮疹和腹泻,经对症处理可缓解。结论 吉非替尼用于晚期NSCLC治疗疗效确切,同时可改善患者的相关症状、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44.
王孟昭  沈悌 《中华血液学杂志》2000,21(12):668-668,I004
患者,男性,81岁。因查体发现脾大14个月于1999年7月22日收入院。患者于1998年5月在当地医院查体时发现脾大,外周血白细胞计数及淋巴细胞比例升高。行骨髓穿刺和腹部CT等拟诊为“脾淋巴瘤”。予干扰素治疗后,患者出现全身皮疹而停用;改用瘤可宁治疗,白细胞计数下降,但脾脏无明显回缩。此后试用长春新碱、环磷酰胺、米托蒽醌等,疗效不佳。于1999年3月行全脾放疗,1155cGy×10次,因白细胞明显下降而停用。为进一步诊治转入我院。入院查体:全身散在出血点,浅表淋巴结未及,心肺正常,腹部膨隆,脾肋缘下14cm,质硬。血常规检查示:Hb115gL,…  相似文献   
45.
目的 评价改良的同学施教模式对在呼吸科接受规范化培训的住院医师影像读片教学效果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8年1月至2021年12月于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院接受规范化培训且轮转呼吸科的内科住院医师和临床型研究生(研究生也按照住院医师进行规范化培训,本文统称住院医师)45名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22名)和对照组(23名),观察组采用改良的同学施教模式教学,对照组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培训结束后两组分别进行呼吸系统影像理论知识和影像判读考试,并采用匿名调查问卷对两组住院医师的学习感受和教学体验进行评价。结果 在培训结束后,45名住院医师均参加了影像理论知识和影像判读考试,观察组影像判读及总成绩分别为(44.2±4.1)分和(88.1±6.2)分,明显高于对照组的(40.6±5.0)分和(83.0±8.4)分,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理论知识成绩两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共有42名(93.3%)住院医师完成了问卷调查,回收问卷42份,有效问卷42分,有效率100%,其中观察组和对照组回收有效问卷各21份。两组住院医师对教学效果和技能掌握的评分差...  相似文献   
46.
脑转移是非小细胞肺癌(NSCLC)常见的转移部位,出现脑转移的患者生活质量下降,预后不佳.目前脑转移的主要治疗方式为全脑放疗,常规化疗对脑转移治疗效果不佳.近期多个个案报道和小规模的回顾性研究发现以吉非替尼和厄洛替尼为代表的表皮生长因子受体-酪氨酸激酶抑制剂对NSCLC脑转移体现出良好治疗效果.特别是对于存在表皮生长因子受体基因突变的患者,效果更加显著.提示该类药物可能是治疗NSCLC脑转移的一个好选择.  相似文献   
47.
目的探讨应用密集周化疗及多学科综合治疗方案治疗老年小细胞肺癌(small—celllungcancer,SCLC)的疗效、耐受性及生存预后因素。方法对1995年3月至2005年12月入组的49例老年(≥60岁)SCLC患者采取CODE(顺铂、长春新碱、多柔比星及依托泊苷)密集周化疗,总疗程9周。首次化疗方案完成后,根据患者的KPS评分和心肺功能确定是否接受胸部放射治疗(radiotherapy,RT)和(或)维持治疗(maintenancechemotherapy,MCT)以及最佳支持治疗(bestsupportivecare,BSC)。符合手术条件的病例于CODE前或后行胸部手术。按WHO实体瘤通用标准进行疗效评定,应用Kaplan—Meier法绘制生存曲线,寿命表法计算生存率,COX多因素回归比例风险模型分析生存预后因素。并与同期同方案治疗的SCLC轻年组(〈60岁)69例进行比较。结果老年组患者占同期人组病例41.5%(49/118例),可进行CODE疗效评定的患者为45例。评价结果为CR13例(28.9%),PR30例(66.7%),PD2例(4.4%)。随后完成的综合治疗有CODE+RT+MCT(34例)、OP+CODE+RT+MCT(5例)、CODE+RT或CODE+MCT(8例)、CODE+BSC(2例)。综合疗效分别为CR38.8%、PR53.1%和PD8.2%。老年组中位生存时间(mediansurvivaltime,MST)23个月(95%CI:16~30),其中局限期(LD)为37个月(95%CI:16~58),广泛期(ED)为18个月(95%CI:12~24),P=0.027。1年、5年生存率LD为92.3%和30.8%,ED为80.6%和11.1%(P值分别为0.308、0.116)。单因素分析显示KPS评分、疾病分期、治疗模式、CODE疗效和综合治疗疗效可影响老年患者生存(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疾病分期和综合治疗疗效是影响患者生存的独立预后因素(P〈0.05)。老年组与轻年组MST及1年、5年生存率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CODE密集周化疗及选择性个体化综合治疗,可提高老年SCLC患者的疗效,有更好的安全性,明显延长生存期。  相似文献   
48.
2019年12月以来,我国陆续出现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ronavirus disease 2019,COVID-19)病例,主要表现为发热、干咳、呼吸困难、外周血白细胞不高、淋巴细胞降低以及肺内阴影。国家卫生健康委在短期内连续7次修订诊疗方案,足以说明该病诊疗难度之大。部分COVID-19患者影像学表现为双肺弥漫性间质改变,与临床中所见的某些间质性肺炎相似。在当前全球COVID-19疫情形势仍极为严峻的情况下,需与某些急性或急进性间质性肺炎进行鉴别诊断,既要防止漏诊,又要防止因误诊而贻误原发病的治疗。本文将COVID-19与北京协和医院历年收治的多种间质性肺炎进行比较,提出了鉴别诊断思路。  相似文献   
49.
非小细胞肺癌免疫治疗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非小细胞肺癌仍是癌症死亡的主要原因。近年来,随着多项免疫治疗药物在临床试验中呈现出良好的治疗效果,非小细胞肺癌的免疫治疗目前正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本文就当前非小细胞肺癌免疫疗法的原理、相关药物临床试验以及评价标准作一概述。  相似文献   
50.
贝伐珠单抗已被用于多种恶性肿瘤的治疗,但仍没有一个公认的普遍适用的疗效预测指标.目前除了以影像学、副反应作为预测因子外,很多研究集中在对生物学标记物的筛选上.循环标记物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水平对疗效的预测没有定论,而治疗前高水平可溶性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soluble 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sVEGFR)及低水平m管细胞间粘附因子-1、E-选择素、血管紧张素-2预示着治疗反应更好.肿瘤组织免疫组化方面,研究发现治疗前磷酸化VEGFR2与VEGFR2比值高或低表达碳酸酐酶9(carbonicanhydrase9,CA9)、CD31-微m管密度(CD31-microvesseldensty,CD31-MVD)患者的疾病控制率高.另外基因方面的研究显示含有VEGF-634CC和VEGF-1498TT者副反应较少,而携带VEGFR2H472Q变异型基因者出现副反应的几率高.综上,要找到合适的生物学标记物来预测贝伐珠单抗抗肿瘤治疗的效果,需要进一步的基础研究去发现更特异的作用位点及更大规模的临床试验去验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