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5篇
  免费   4篇
医药卫生   109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4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3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32.
ARMS技术联合Taqman探针检测100例非小细胞肺癌EGFR基因突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背景与目的 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EGFR)基因突变是决定表皮生长因子受体酪氨酸激酶抑制剂(EGFR tyrosine kinase inhibitor,EGFR-TKI)疗效最重要的预测因子,对EGFR基因突变进行检测,对指导患者个体化治疗具有重要意义.EGFR基因突变检测方法有很多,每种方法各有优缺点,本研究拟采用扩增阻滞突变系统(amplification refractory mutation system,ARMS)技术与Taqman探针相结合的方法,建立一种能快速、敏感及特异检测非小细胞肺癌EGFR基因突变的方法.方法 首先,应用Primer Premier 5.0软件在EGFR基因E746 A750和L858R处设计ARMS引物及Taqman水解探针.然后,以包含E746_A750缺失和L858R点突变的质粒为研究对象,进一步分析所建立方法的灵敏度、敏感性以及特异性.最后,用所建立的ARMS-Taqman法检测100例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临床标本.结果 在无背景DNA干扰的情况下,ARMS-Taqman法检测灵敏度可达10 copies.对于检测敏感性,在500 copies/μL野生型基因背景下,其敏感性达1%;在5,000 copies/μl野生型基因背景下,其敏感性高达0.1%-0.5%.对于检测特异性,以正常人白细胞DNA为研究对象,21 L858R突变存在一定程度的非特异性扩增,但其最小ΔCt高达14.89,而19 Del未见非特异性扩增.对100份临床标本进行检测,19 Del 21例,21 L858R 18例,总突变率为39.0%.结论 我们所构建的ARMS-Taqman法是一种快速、简便以及具有较高灵敏度和特异性的EGFR基因突变检测方法,值得在临床上进一步推广和验证.  相似文献   
33.
目的 分析年龄小于30岁年轻肺部恶性肿瘤患者的临床特征.方法 回顾性分析北京协和医院近20年收治的58例年龄小于30岁肺部恶性肿瘤患者的临床特征.结果 58例年轻肺部恶性肿瘤中腺癌最常见(39.66%).2例合并其他良恶性肿瘤;2例有特殊职业和环境接触史;仅10例(17.24%)有吸烟史,而且均为上皮性肿瘤患者;4例有肿瘤家族史.从出现首发症状到确诊,平均(5.98±8.95)个月,23例被误诊,误诊率37.9%,肺结核为最常见的误诊疾病.27例非小细胞肺癌中,ⅢB+Ⅳ期占59.26%(16/27)、中低分化占77.78%(14/18).11例小细胞肺癌中局限期占72.73%(8/11),大多数对化疗不敏感,占54.55%(6/11).6例类癌中中央型4例、周围型2例(均出现Cushing综合征),免疫组织化学主要是CgA、AE/AE3、Syn和NSE(+),手术为主要治疗方式.6例唾液腺型癌均为中央型;6例术后病理均无淋巴结转移,手术为主要治疗方式.3例原始神经外胚层肿瘤,恶性程度高,广泛局部浸润和转移,肿瘤发生与胸膜密切相关,CD99(+)为其重要免疫组织化学标记.2例肺问变性大细胞淋巴瘤主要表现为双肺多发结节,免疫组织化学CD30(+),治疗以化疗为主.1例滑膜肉瘤,肿瘤巨大,广泛局部浸润,瘤体内分隔为多腔,腔内或含大量血性坏死液,或含类脂样、豆腐渣样物质,免疫组织化学显示Vimentin和AE1/AE3(+),恶性程度高,易复发.结论 年轻肺部恶性肿瘤构成复杂,治疗方法因恶性肿瘤的不同而异.  相似文献   
34.
目的应用免疫磁珠阴性富集技术结合荧光细胞化学染色方法,检测肺癌患者外周静脉血中循环肿瘤细胞(CTC)的敏感性及特异性;分析肺癌患者CTC水平与临床疗效的相关性。方法2007年7月~2008年4月在北京协和医院呼吸内科肺癌中心诊断的144例肺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设健康对照组35例、良性肺疾病组28例。采集上述各组静脉血标本,应用免疫磁珠阴性富集分离及免疫荧光细胞化学染色方法检测静脉血中CK18+/CD45-/CTC计数,凡≥1判定为阳性。随访上述52例入院化疗患者治疗后CTC,与其临床疗效、生存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健康和良性肺疾病组CTC检测阳性分别为2例(5.71%)及1例(3.57%),肺癌组未接受抗肿瘤治疗前CTC的阳性率64.5%(93/144)。其中ⅢA、ⅢB及Ⅳ期分别为32.0%、56.8%及78.0%。腺癌、鳞癌、小细胞癌CTC阳性率分别为66.7%、70%及62%。52例肺癌患者进行每周期化疗后CTC检测,疗前CTC阳性率69.2%(36/52),3个周期化疗后下降至6.5%(3/46),显示CTC与疗效相关。结论本检测方法简便,敏感性为93.1%,特异性为72.8%;CTC阳性率与疾病分期、吸烟、疗效及转移相关,CTC水平越高可能提示预后不良。  相似文献   
35.
目的:评价伏美替尼治疗奥希替尼耐药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突变的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取2021年4月至2023年2月在北京协和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奥希替尼耐药后接受双倍剂量伏美替尼治疗的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患者的临床基线特征、基因突变情况、既往治疗情况及伏美替尼的疗效和不良反应。结果:16例患者中男性3例,女性13例,中位年龄62.5岁。患者接受伏美替尼160 mg(qd)治疗,服用至疾病进展或出现不可耐受的不良反应。客观缓解率为0%,疾病控制率为75.0%,中位无进展生存期为4.0个月,不良反应发生率为62.5%,主要为1~2级的胃肠道和皮肤不良反应,未出现因不良反应停药情况。结论:双倍剂量(160 mg,qd)伏美替尼在奥希替尼耐药的患者中可能有较高疾病控制率,且安全性可控。  相似文献   
36.
朱岩  王孟昭  李龙芸 《癌症进展》2005,3(2):123-126
肺癌的个体化治疗可能是改善晚期肺癌疗效的主要方向.目前研究发现了很多肿瘤耐药的基因和蛋白,包括P-糖蛋白、多药耐药相关蛋白、肺耐药相关蛋白基因及其编码的肺耐药相关蛋白、谷胱甘肽和谷胱甘肽转移酶、拓扑异构酶Ⅱ、EGFR基因突变、BAG-1蛋白等.本文对此作简要综述.  相似文献   
37.
目的探讨CODE方案密集周化疗及多学科综合治疗小细胞肺癌(small cell lung cancer,SCLC)的疗效及生存预后因素。方法 1995年3月至2005年12月入组SCLC患者118例,其中男性86例(72.9%),女性32例(27.1%),中位年龄55岁,局限期(LD)30例(25.4%),广泛期(ED)88例(74.6%),所有患者均有病理或细胞学诊断。周化疗药物包括顺铂、长春新碱、阿霉素及依托泊苷,主要通过增加给药频率增加药物剂量强度,总疗程为9周。CODE方案疗效达CR或PR即可接受胸部放疗(RT),放疗后患者KPS60,再行维持治疗(MCT)。11例患者于CODE前或后进行了手术。对CODE及综合治疗均按实体瘤疗效评定。应用Kaplan-Meier法绘制生存曲线,寿命表法计算生存率,COX多因素回归比例风险模型进行了生存预后因素分析。结果对110例患者进行了CODE疗效评定,其中CR 17例(15.5%),PR 79例(71.8%),PD 5例(4.5%),不良反应轻微。主要治疗模式是CODE+RT+MCT,总计83例(70%)。105例(89%)患者对CODE+多学科治疗有效,CR 29例(25%),PR76例(64%)。118例SCLC患者的中位生存期(MST)为21个月(95%CI:17.5~24.6),ED为17个月(95%CI:12.4~21.6),LD 38个月(95%CI:12.2~63.8),P=0.000。ED、LD 1年生存率分别为70.5%和93.3%(P=0.022),5年生存率为12.5%和40%(P=0.003)。单因素及COX多因素分析显示疗效、治疗模式及疾病分期与患者生存密切相关。结论 SCLC患者经CODE及多学科综合治疗生存明显延长。CODE方案是SCLC重要的内科治疗,且耐受性好。早期的SCLC可选择外科治疗。维持治疗的临床研究值得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38.
目前,肺癌是全世界范围内发病率和死亡率最高的恶性肿瘤,其中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占全部肺癌的80%左右,而NSCLC患者中有很大一部分在确诊时已经处于晚期。因此,对于晚期NSCLC的治疗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虽然晚期NSCLC的标准治疗为含铂双药联合化疗,但是化疗药物对改善晚期NSCLC患者的生存期方面作用十分有限,因此寻求新的治疗方式迫在眉睫。随着对肺癌发病机制及其生物学行为的深入研究,分子靶向治疗已成为治疗晚期NSCLC最具前景的研究领域。其中表皮生长因子受体-酪氨酸激酶抑制剂(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 tyrosine kinase inhibitors,EGFR-TKIs)在晚期NSCLC治疗方面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其代表药物为吉非替尼和厄洛替尼,这两种EGFR-TKIs已在全世界范围内得到认可并被广泛用于晚期NSCLC的治疗,尤其是对于EGFR敏感突变者。然而,经过一段时间(中位时间为6个月-12个月)的治疗后,大部分患者会对EGFR-TKIs产生耐药,其耐药机制主要包括原发性和获得性耐药。由于EGFR-TKIs在改善晚期NSCLC患者总生存期和无进展生存期方面的突出作用,对于EGFR-TKIs耐药机制的探索已成为国内外研究的热点。该文章就EGFR-TKI耐药机制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39.
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人们对肺癌驱动基因的认识,相应的靶向治疗研究也不断深入,以肿瘤分子特点为基础的个体化治疗越来越受重视。表皮生长因子受体酪氨酸激酶抑制剂(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 tyrosine kinase inhibitors,EGFR-TKIs)是最早进入临床应用的靶向治疗药物,研究表明其针对  相似文献   
40.
背景与目的中国易瑞沙(吉非替尼、ZD1839)扩大用药(EAP)项目开始于2001年,旨在为标准治疗失败后或不能耐受化疗的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患者提供吉非替尼单药治疗。本研究主要评估仍在EAP组长期生存者的生活质量、肿瘤控制情况、服药安全性、临床特点及基因测定。次要目标为探讨长期生存者的临床特征。方法这是一项描述性观察研究,数据收集依据流行病学研究方法。对于仍在EAP组中的患者,数据将采用横断面调查的方法;对于已从EAP组中退出的长期生存者和快速进展者,数据以回顾性方式收集。结果在EAP数据库中共筛选出符合条件的患者934例,其中59例为服用吉非替尼>3年的长期生存者,包括25例仍在EAP组,34例已退出EAP组,875例为快速进展者。59例长期生存者来自中国的15个临床中心。仍在EAP组的长期生存者,中位肺癌治疗功能评价量表(functional assessment of cancer therapy-lung,FACT-L)、试验结果系数(trial outcome index,TOI)和肺癌量表(lung cancer subscale,LCS)分值分别为64.5、37和12.5,91.6%患者的体力状态(performance status,PS)为0分-1分,客观有效率、疾病控制率和中位有效持续时间分别为37.5%、87.5%和68个月。在59例长期生存者中,没有发现严重或新的不良反应;其中<65岁者68.5%,腺癌81.4%,女性55.9%,从不吸烟者71%。与快速进展者比较,长期生存者中女性比例稍高(P=0.02)。本研究收集了3例患者的组织标本,其中1例EGFR突变阳性;2例Ki-67蛋白表达阳性,这2例患者生存期都超过73个月。同时收集了22例血浆标本,1例EGFR突变阳性。结论部分晚期NSCLC应用吉非替尼治疗可获3年以上长期生存,并为长期生存者提供了良好的生活质量、满意的疗效和药物耐受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