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9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1篇
医药卫生   121篇
  2019年   2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13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9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2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10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1.
目的探讨血清CEA、CA199在晚期结直肠癌中的分布及与临床特征的关系。 方法将275例CRC患者分别按性别、年龄、肝转移、腹水、肠瘤直径、肠瘤位置、血便、乙肝进行分组,总结分析患者血清CEA、CA199的浓度均值、阳性率及与临床特征的关系。 结果伴肝转移,肿瘤位于结肠,有血便,有腹水的CRC患者中血清CEA、CA199的浓度均值均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血清CEA、CA199的水平与性别、年龄、肠瘤直径、乙肝无明显相关性(P>0.05)。 结论血清CEA、CA199可作为早期诊断结直肠癌肝转移的一种有效方法,广泛的用于临床。  相似文献   
92.
IL-12是由巨噬细胞和B细胞产生的一种异二聚体细胞团子,具有多种生物学活性的免疫效应细胞生长刺激因子。能显著增强NK/LAK细胞的杀伤活性,促进特异性CTL细胞的应答能力,诱导γ干扰素,它不仅对细胞免疫具有增强调节作用,且可与其它细胞因子协同作用,有可能成为重要的免疫治疗细胞因子。  相似文献   
93.
单抗TIGTC-Ⅲ片段F(ab′)_2的制备及其放射免疫显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将抗人原发性肝癌(PLC)单抗TIGTCⅢ,用胃蛋白酶法消化成F(ab′)2片段,标记131I后进行裸鼠人肝癌移植瘤的体内定位研究。方法:采用胃蛋白酶消化法,进行裸鼠体内核素显像。结果:消化产率为317%±24%,经细胞结合实验证明F(ab′)2具有良好的免疫活性,抗体片段进入裸鼠体内后,与完整抗体比,进入肿瘤的速度快,生物学分布特异性高,定位指数上升,血清本底下降迅速,生物半衰期明显缩短。结论:F(ab′)2与全抗体比较可使成像时间提前,定位清晰  相似文献   
94.
目的:研究携带p53基因增殖性腺病毒CNHK600-p53载体能否增加肝癌细胞株对化疗药物的敏感性.方法:构建携带p53基因增殖性腺病毒CNHK600-p53载体,采用四甲基偶氮唑盐法(methylthiazolyl tetrazolium assay,MTT),观察并比较单用化疗药物[5-氟尿嘧啶(fluorouracil,5-Fu)、丝裂霉素(mitomycin,MMC)和表柔比星(epirubicin,EPI)]、单用CNHK600-p53和CNHK600-p53联合上述化疗药物对肝癌细胞株BEL-7404的杀伤效应.结果:肝癌细胞株BEL-7404在5-Fu浓度为100μg/ml时细胞抑制率为(47±3)%,MMC浓度为1μg/ml时细胞抑制率为(20±4)%,EPI浓度为2.5 μg/ml时细胞抑制率为(73±2)%,联合CNHK600-p53(MOI=10)后上述浓度的化疗药物细胞抑制率分别增高为(59±4)%、(44±4)%和(86±2)%(率的U检验,P<0.01).结论:携带p53基因的CNHK600-p53能提高肝癌细胞株BEL-7404对化疗药物的敏感性,CNHK600-p53联合化疗药物治疗可望开辟克服肝癌耐药的新途径.  相似文献   
95.
目的构建携带p53基因新型增殖性腺病毒CNHK600-p53,研究其是否增加肝癌细胞株对化疗药物的敏感性。方法采用四甲基偶氮唑盐(m ethylth iazolyl tetrazolium assay,MTT),观察化疗药物5-氟尿嘧啶(F luorourac il,5-Fu)、丝裂霉素(M itomyc in,MMC)和表阿霉素(Ep irub ic in,EPI)组与携带p53基因的重组腺病毒CNHK600-p53联合上述化疗药物组对肝癌细胞株SMMC7721的杀伤效应,同时观察其是否优于Ad-p53。结果单用CNHK600-p53或Ad-p53对肝癌细胞SMMC7721的杀伤效果无明显差别;肝癌细胞株SMMC7721在5-Fu浓度为100 ug/m l时细胞抑制率为58%,MMC浓度为2.5 ug/m l时细胞抑制率为50%,EPI浓度为1.25ug/m l时细胞抑制率为57%,但转入CNHK600-p53(MO I=10)后再使用上述浓度的化疗药物,细胞抑制率分别为76%、60%和62%。结论单用CNHK600-p53或Ad-p53对肝癌细胞SMMC7721的杀伤效果无明显差别,携带p53基因的CNHK600-p53能提高肝癌细胞株SMMC7721对化疗药物的敏感性,CNHK600-p53联合化疗药物治疗可望开辟克服肝癌耐药的新途径。  相似文献   
96.
目的观察原发性肝癌切除术后门静脉血流障碍的可能原因及防治方法。方法回顾分析上海东方肝胆外科医院16例原发性肝癌切除术后门静脉血流障碍患者的临床资料,含手术方式、术后临床化验指标、相关的影像学检查结果、临床处理及预后。结果原发性肝癌切除术后发生门静脉血流障碍16例,其中门静脉血栓13例,血流变慢3例,均发生在术后3天,以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和乳酸脱氢酶短时间内急剧升高为初发表现;3例血流变慢及6例门静脉分支部分血栓形成予抗凝治疗后存活;4例门静脉主干血栓未行抗凝治疗,3例门静脉主干血栓者经抗凝治疗无效,均于血栓形成1周内死亡。结论门静脉血流障碍是原发性肝癌切除术后一种少见并发症,死亡率高,其发病原因不明,目前缺乏有效的预防及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97.
目的探讨肝癌伴门静脉癌栓形成与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程度及出血的关系。方法根据Ⅰ~Ⅳ癌栓分型标准将 84例肝癌伴门静脉癌栓患者分为Ⅰ~Ⅳ组 ,回顾分析各组患者的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程度、生存期和死亡原因。结果Ⅰ组、Ⅱ组、Ⅲ组、Ⅳ组患者食管胃底静脉曲张为轻度者分别为 6 5 %、76 %、86 %、10 0 % ,重度者均在 5 %以下。各组中位生存期分别为 10 1、7 2、5 7、3 0个月。各组患者死亡原因为上消化道出血和肝功能衰竭各占 5 0 %。结论门静脉癌栓并不是引起肝癌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及出血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98.
目的总结胆囊鳞癌、腺鳞癌的诊治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东方肝胆外科医院2007~2014年间收治的14例胆囊鳞癌、19例胆囊腺鳞癌,并对国内20例胆囊鳞癌、58例胆囊腺鳞癌进行复习。结果随访到的24例中生存时间6个月以内的8例,其中围术期死亡2例;生存时间6个月到1年内的6例;1年到2年的6例,2年到3年的2例;超过4年的2例。随访到的有6例仍健在,术后至随访时间分别为12个月、12个月、18个月、31个月、51个月、54个月。结论对于胆囊鳞癌及腺鳞癌患者的治疗应与一般胆囊癌的治疗类似,即使出现周围脏器受侵,仍应力争行根治性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99.
双功能单克隆抗体的基础与临床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双功能抗体(bifunctionantibody.BFA)具有许多不同于天然抗体的性质,是指一类具有双特异性的抗体杂合分子,它们在功能上是单价的,化学结构是双价的。BFA具有双重特异性,这种新型抗体的两个fab段能在同时与不同的两个抗原结合。即抗体的一臂与肿瘤标记结合,另一臂则与药物、毒素或细胞毒性细胞结合,BFA应用于辅助癌症的治疗,这些作用能直接导向瘤细胞,BFA可以用化学偶联法,杂交瘤法和基因工程手段制备。  相似文献   
100.
结肠癌同时性肝转移的手术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凯  杨家和 《腹部外科》2009,22(4):252-254
结直肠癌在西方国家为常见疾病,我国虽为结肠癌低发地区,但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及饮食的西方化,其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据上海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统计,2006年上海的结肠癌发病率在男性现患癌谱中居第3位,仅次于胃癌和肺癌;在女性现患癌谱中居第2位,仅次于乳腺癌。由于肝脏是人体门静脉血回流的终点站,故是结肠癌首要的也是最常见的转移部位。而在首次被确诊时,有15%~25%的大肠癌病人已有肝脏转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