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41篇
  免费   56篇
  国内免费   13篇
医药卫生   710篇
  2024年   8篇
  2023年   23篇
  2022年   19篇
  2021年   22篇
  2020年   20篇
  2019年   23篇
  2018年   21篇
  2017年   14篇
  2016年   18篇
  2015年   17篇
  2014年   29篇
  2013年   38篇
  2012年   43篇
  2011年   35篇
  2010年   50篇
  2009年   37篇
  2008年   34篇
  2007年   30篇
  2006年   19篇
  2005年   24篇
  2004年   27篇
  2003年   26篇
  2002年   16篇
  2001年   27篇
  2000年   15篇
  1999年   13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9篇
  1996年   11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患者女,48岁,入院前四小时误服25%除草醚50克,服后感头痛、头晕、恶心、呕吐、乏力,继之出现昏迷、抽搐急诊入院。休检:呼吸40次,血压70/50毫米汞柱。患者处于昏迷状态,口唇粘膜及四肢指(趾)端紫绀,四肢躁  相似文献   
72.
目的初步探讨重组人p53腺病毒(rAd-p53)鼻咽部瘤内注射前后的鼻咽癌原发灶中胸苷酸合成酶(TS)、谷胱甘肽S-转移酶π(GST-π)和拓扑异构酶Ⅱ(TopoⅡ)的表达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80例晚期鼻咽癌患者治疗前后肿瘤组织中TS、GST-π和TopoⅡ的表达情况。结果常规放化疗组在治疗后其TS、GST-π和TopoⅡ的表达明显升高(P分别为0.01、0.01、0.00),基因治疗组和单纯放疗组其治疗后TS、GST-π和TopoⅡ的表达未见明显改变(P>0.05)。三组间的复发率和转移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95)。疗前GST-π阴性患者其复发率和转移率明显低于阳性患者(8.93%vs54.17%,P=0.00)。结论 GST-π蛋白的异常表达与晚期鼻咽癌治疗后复发转移有关。基因治疗晚期鼻咽癌可能通过抑制TS、GST-π、TopoⅡ蛋白表达进而逆转鼻咽癌化疗耐药。  相似文献   
73.
目的研究应用抗体基因芯片检测鼻咽癌组织特异性蛋白质表达谱的新技术方案。方法利用噬菌体抗体库筛选出抗鼻咽癌的特异性抗体库,以扩增抗体基因V-D-J片段作为标识分子用于制备抗体基因芯片;通过特异性抗体库与鼻咽癌肿瘤组织结合后,使标记引物扩增的V-D-J序列与抗体基因芯片进行杂交后显示癌组织的蛋白质表达谱,从而选择性通过免疫组织化学显示其中关键性蛋白质原位表达状况。结果肿瘤组织结合的抗体滴度可达到106~108数量级,标记的DNA分子效价约为10-6~10-8,以该文一次检测20个抗体为例,基因芯片检出有10~14个阳性蛋白质表达谱;免疫组织化学可显示阳性抗体在细胞中的结合部位。结论以抗体基因芯片为核心的技术方案,能在组织切片上同时检测含多个蛋白质表达谱,可以广泛应用于基础研究和临床诊疗过程。  相似文献   
74.
目的了解北京市男男性行为人群(MSM)的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梅毒及单纯疱疹病毒Ⅱ型(HSV-2)的感染情况及影响因素。方法 2009年8-12月在北京市招募962名MSM进行一对一问卷调查,静脉取血进行HIV、梅毒和HSV-Ⅱ检测。结果在调查的962人中,最近6个月有91.27%(878/962)的人发生过肛交性行为,平均与3(范围1~413)名男性发生过性行为,有74.60%(655/878)在最近1次发生性行为时使用了安全套,49.66%(436/878)最近6个月在与男性肛交时每次都使用安全套;HIV感染率为6.34%(61/962),梅毒感染率为17.67%(170/962),其中活跃期梅毒感染率为9.88%(95/962),HSV-2特异性IgG抗体阳性率为5.30%(51/962);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与HIV、活跃期梅毒、HSV-Ⅱ感染有统计学意义的因素分别是:非北京市户籍、近6个月与男性发生过性行为的人数>3人和活跃期梅毒;大专以下学历、HIV阳性和HSV-2阳性;年龄>25岁、大专以下学历、近6个月与男性发生过性行为的人数>3人、最近6个月与男性发生过无保护性行为、活跃期梅毒。结论北京市MSM人群HIV、梅毒及HSV-2感染率较高,应进一步加强有效的宣传教育和行为干预。  相似文献   
75.
目的:采用熔解曲线分析技术,建立一种快速、简便、准确地甄别肠出血性大肠杆菌O157:H7方法。方法:选取肠出血性大肠杆菌O157:H7编码脂多糖基因(rfbE)和编码鞭毛抗原基因(fliC)作为检测靶基因,建立荧光PCR反应体系。结果:通过多种标准菌株试验,结果显示所建立的熔解曲线分析法可特异性地甄别肠出血性大肠杆菌O157:H7;纯培养的灵敏度达到2.8×101cfu/ml;检测108例临床样本,其中18例肠出血性大肠杆菌O157:H7阳性,3例为肠出血性大肠杆菌O157:非H7阳性,与常规培养方法的符合率达到100%。结论:本方法可简便、准确地甄别肠出血性大肠杆菌O157:H7,结果可靠,通过进一步增加反应体系中引物的数量可同时对肠出血性大肠杆菌其他血清型进行鉴定。  相似文献   
76.
金波  张纪元  张政  王慧芬  王福生 《肝脏》2008,13(4):310-314
目的 观察急性乙型肝炎发病过程中患者体内病毒特异性CD8^+细胞(CTL)上免疫抑制性分子程序性细胞死亡受体1(PD-1)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合成4种识别HBV不同抗原表位的五聚体,同时采集16例HLA-A2阳性急性乙型肝炎患者外周血,用五聚体染色后,通过流式细胞仪分析病毒特异性CTL细胞的频率及其表面PD-1分子的表达特点。同时进行肝功能、乙型肝炎病毒(HBV)血清标志物和血清HBVDNA检测。结果所有急性乙型肝炎患者发病早期均表现出多特异性的CTL反应,且PD-1在这些细胞上表达明显上调,显著高于来自同一患者的巨细胞病毒(CMV)和Flu特异性CTL上PD-1分子的表达水平。体外阻断PD-1/PD-L1间的相互作用能够恢复HBV特异性CTL分泌细胞因子的能力。相关性分析显示PD-1分子的上调表达与转氨酶水平正相关。结论在HBV急性感染过程中,尤其是在HBV基本被清除后,HBV特异性CTL细胞PD-1分子表达明显升高,有效抑制病毒特异性CTL分泌IFN-γ的能力,后者可能有利于避免急性乙型肝炎患者肝脏遭受更为严重的免疫损伤。  相似文献   
77.
目的:探讨前列腺素E2(prostaglandin E2,PGE2)、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在种植体周围龈沟液中的浓度及临床意义。方法:将42例进行种植义齿的患者按照是否有种植体周围炎分为炎症组23例,无炎症对照组19例。用WhatmanⅠ号滤纸条吸取种植体周龈沟液。检测两组龈沟液的量、种植体周围探诊深度(probing depth,PD)以及龈沟液中PGE2、IL-6和TNF-α的浓度。结果:炎症组龈沟液量为(0.84±0.23)μL,PD(4.15±1.31)mm,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炎症组龈沟液PGE2浓度(59.34±21.31)μg/L,IL-6浓度(4.87±1.35)μg/L,TNF-α浓度(19.87±4.35)μg/L,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GE2、IL-6、TNF-α参与了种植体周围组织炎症的免疫调节和骨吸收,可能作为评价种植体周围炎的指标。  相似文献   
78.
张政  王福生 《肝脏》2013,(12):842-844
不同原因的慢性肝损害均可导致肝衰竭、肝硬化;表现为序贯或重叠的严重病理过程,包括剧烈的炎症反应、肝细胞坏死、肝纤维化/硬化,死亡率高[1]。对肝移植的迫切需求与供体肝短缺之间矛盾突出,彰显发展新治疗策略的必要性。最近的研究显示:基于干细胞的治疗手段能减缓肝脏炎症,改善瘢痕化和更新肝细胞,有望成为治疗肝衰竭、肝硬化的策略[2]。截止至2012年11月1日,在 ClinicalTrials.gov 网站检索“stem cells AND liver diseases”,有超过170项已注册或等待批准的临床研究。间充质干细胞(MSCs)是基质干细胞异质亚群,主要表达 CD105、CD73、CD44、CD90和 CD71;较少表达造血细胞标记如 CD45、CD34和 CD14,或协同刺激分子 CD80和 CD86。MSCs 可从不同组织如骨髓、脂肪组织、胎盘以及脐带胶质获取。重要的是,MSCs 不仅可分化成间充质细胞系和其它胚胎细胞系,在体内还具有介导免疫调节的功能[3]。小样本的临床研究报道,输注 MSCs 的耐受性和安全性良好并使肝衰竭患者获益:改善肝脏功能、降低 Child-Pugh 和 MELD 评分、减少腹水及总死亡率(见表1)[4-8]。然而,临床干细胞治疗的长期安全性和有效性方面仍有一些关键问题悬而未决。  相似文献   
79.
HIV慢性感染是全球性的问题和大家关注的热点,其主要标志是CD4+ T淋巴细胞计数的减少和免疫系统的功能失调.关于其发病机制方面的研究很多,但是关于B细胞方面的研究较少,而且关于其在HIV慢性感染中的功能和意义尚不清楚.本文对HIV-1慢性感染者B细胞功能受损的临床意义进行综述,以期为HIV感染的研究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0.
左肾巨大平滑肌瘤一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患者女,32岁。1个月前出现左腰部胀痛,同时感全身乏力,无发热,不伴有尿频、尿急、尿痛,无血尿史。体检:双肾区未见明显隆起,左肾区有叩击痛,左上腹能触及一10cm×10cm大小的包块,表面光滑,活动度好。血、尿、大便常规和血生化检查及肝肾功能未见异常。影像学检查:(1)外院B超显示左肾巨大占位病变,彩色多普勒显示肿块血流少,CT显示左肾巨大不均匀低密度肿块,诊断为左肾癌。(2)MRI示:左肾中部有一巨大肿块样异常信号影,大小约为11cm×12cm,边界清晰,形态较规则,T1WI以等信号为主,其前部可见囊状稍低或低信号影(图1);T2WI肿块为混杂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