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0篇
  免费   4篇
医药卫生   74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7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1.
目的 分析检测发现前配偶之间HIV传播的情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收集国家艾滋病综合防治信息系统中2011-2014年云南、广西、四川、河南和新疆5省份新报告已婚有配偶的HIV感染者的信息,其中HIV双阳性夫妻中选择研究确定的先感染者。应用logistic回归分析检测发现前配偶之间HIV传播的情况及其影响因素,应用Cochran-Armitage趋势检验分析不同年份HIV双阳性夫妻构成变化趋势。结果 共纳入新报告病例48 931人,其中24.6%(12 051/48 931)在首次检测阳性前将HIV传给了配偶。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女性、≥45岁、初中及以下文化程度、农民或民工职业、注射吸毒或异性传播途径感染、CD4+T淋巴细胞计数<500个、自我报告非安全性行为者检测发现前发生HIV配偶间传播的比例较高。经异性传播途径感染的病例在检测发现前将HIV传给配偶的比例从2011年的28.9%(2 631/9 102)降至2014年的25.5%(3 009/11 787),传播比例缓慢降低。结论 不同特征的艾滋病感染者在检测发现前将HIV传给配偶的比例不同,需采取针对性的措施以减少传播,重点是加强高危人群行为干预,促进艾滋病早检测,尽早将HIV感染者纳入随访管理系统。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掌握新疆和田地区艾滋病的感染趋势和流行特点,为制定防治对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蛋白印迹法(WB)或两次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判定是否感染艾滋病病毒(H IV)。结果1995~2005年上半年新疆和田地区共报告65例H IV感染者,分布于和田地区7县市,其中最多的是和田市报告感染人数为26例。男性53例,占81.5%,女性12例,占18.5%;感染者年龄最小的是2岁,最大的是47岁,以青壮年为主20~岁占48.1%,30~岁占39.3%;以维吾尔族最多,占96%;传播途径以静脉吸毒(IDUS)共用注射器传播为主,占H IV感染者总数的70.8%;感染途径不详的也占相当比例占16.9%。结论为有效预防和控制艾滋病的流行,应有效控制性病,并开展持续、广泛的针对不同人群的有效干预措施,切断传播途径,加强监测管理。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新疆伊犁哈萨克自治州(简称伊犁州)艾滋病流行模式及发展趋势,开展模型预测分析,为当地防控措施的制定及政府决策提供依据。方法收集模型预测所需数据及相关参数信息录入搭载有EPP模型的Spectrum软件开展预测分析,利用既往监测及专题调查数据判断并调整预测结果,直至获得研究者认为可信的预测结果为止。结果伊犁州艾滋病传播模式最早由吸毒人群引入,通过吸毒人群及桥梁人群进入其他男性和其他女性群体,并逐步经感染者传播给其性伴及配偶群体,当地疫情主要由吸毒人群、感染者性伴及配偶、其他男性、其他女性群体逐步累积导致,整体人群在经历了疾病传播的高峰期后逐步趋于稳定;模型显示当地15~49岁人群中新发感染人数由2000年的2 000余例降至2011年的1 040例,并逐步稳定在目前的每年500例左右,目前该人群中现存感染人数约1.3万人,人群感染率约8‰。结论自90年代早期开始伊犁州艾滋病流行并快速进入疾病暴发期,1997—2011年为HIV新感染人数最多时期,其中1996—2000年为疾病的快速增长期,2007—2012年为疾病的快速递减期,自2013年后疾病的传播进入相对稳定期;总体显示,伊犁州经过多年开展的各类综合干预措施,当地人群内疾病传播已基本得到有效控制,疫情渐趋平稳。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新疆四地(州、市)部分艾滋病病毒(HIV)阳性人群中HIV毒株的序列,了解新疆HIV-1亚型的流行趋势。方法2015年选取新疆伊犁哈萨克自治州、阿克苏地区、吐鲁番地区和克拉玛依市为现场,采集HIV阳性人群样本250份进行HIV-1亚型的检测、分析和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成功获得序列206条,190条序列为CRF07-BC亚型、占92.23%,16条为其他亚型、占7.77%,其中7条为CRF01-AE亚型、1条为CRF08-BC亚型、1条A亚型、3条B亚型、3条为Disc、1条为Urf。结论新疆HIV毒株亚型有由单一性向多向性和复杂性演变的变化趋势,应加强HIV分子流行病学调查以监测新疆HIV的流行趋势。  相似文献   
15.
16.
目的通过开展传染病综合防治能力建设培训,提高基层工作人员的传染病综合防治能力,为全面、科学地评价各类传染病防治工作成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了解传染病综合防治能力建设培训现状,评价伊犁哈萨克自治州(简称伊犁州)、乌鲁木齐市开展培训的效果,探讨适合少数民族地区开展传染病综合防治能力建设的对策。结果 2011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对伊犁州10个县(市)的135个乡(镇)、街道办事处共543人开展培训,考核合格率100.00%;2011年对乌鲁木齐市10个区(县)的87个乡(镇)、街道办事处共611人开展培训,考核合格率98.69%;2013年再次对伊犁州6个县(市)的61个乡(镇)、街道办事处共1 159人开展培训,考核合格率99.57%;伊犁州、乌鲁木齐市基层传染病防治人员的培训效果基本达到了预期目标。结论加强基层传染病防治人员的综合防治能力建设,结合当地实际探索适宜开展的传染病防治模式,有针对性地开展传染病综合防治能力建设培训,可以切实提高基层少数民族防治队伍的传染病综合防治水平。  相似文献   
17.
目前HIV感染者/AIDS患者(HIV/AIDS)的生存质量得到保障,艾滋病(AIDS)逐渐发展成为一种无法治愈的慢性传染病,需要长期复杂的个性化服务。本文从艾滋病个案管理内容、个案管理师以及个案管理模式下ART的应用及效果等方面开展综述,为个案管理在HIV/AIDS抗病毒治疗中的应用提供更多依据。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新疆南部地区底层女性性工作者(FSWs)安全套使用情况,为新疆该人群艾滋病综合防治工作提供对策建议。方法:2013年5~8月采用面对面现场问卷调查的方式调查新疆南部地区536名底层FSWs,内容包括一般人口学资料、商业性行为特征和安全套使用情况。结果:FSWs最近1个月与嫖客发生无保护性行为的比例为39.0%(209/536);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表明,民族、教育程度、首次商业性行为年龄、每天接客人数、每次接客收入、是否提供整晚服务、提供性服务前是否饮酒、有无联系人"妈咪"是FSWs不安全性行为的独立影响因素。结论:底层FSWs坚持使用安全套比例较低,应大力宣传安全套使用;提高男性对性病/艾滋病危害及安全套有效预防性病/艾滋病的认识,提高商业性行为中安全套的使用率。  相似文献   
19.
目的 了解不同性别抗病毒治疗者死亡率及其影响因素,为提高抗病毒治疗效果提供思路和方法。方法 以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新疆)2004年7月至2013年6月进行高效抗反转录病毒治疗的男性8 061例,女性6 001例为研究对象。数据来源于国家“艾滋病综合防治信息系统”中“抗病毒治疗信息系统”。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分析不同性别抗病毒治疗者死亡率和累积生存率,采用Cox回归模型分析死亡的影响因素。结果 HIV传播途径男性以静脉注射吸毒为主,女性以性途径为主。男性抗病毒治疗者年龄偏大,基线CD4+T淋巴细胞计数水平偏低;整体死亡率高于女性,治疗早期死亡率高达10.87/100人年,两年后降至7.00/100人年以下。女性治疗早期死亡率为4.77/100人年,两年后降至3.00/100人年。Cox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死亡率的影响因素为基线CD4+T淋巴细胞计数水平和感染途径。CD4+T淋巴细胞计数(cell/μl)< 200者(对照为≥350),男性的HR=4.08(95%CI:2.96~5.62),女性的HR=5.11(95%CI:3.16~8.35)。静脉注射吸毒者(对照为性途径感染),男性的HR=1.99(95%CI:1.66~2.40),女性的HR=1.77(95%CI:1.24~2.52)。累积生存率分析结果显示:常规治疗组经性途径感染的男性与女性5年生存率分别为81%与87%,经静脉吸毒感染的男性与女性5年生存率分别为66%与75%,性别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早治疗组经性途径感染的男性与女性5年生存率分别为97%与98%,经静脉吸毒感染的男性与女性5年生存率分别为86%与97%,无性别差异。结论 新疆男性抗病毒治疗者较高的死亡率,源于该群体较低的基线CD4+T淋巴细胞计数水平及较高的经静脉注射吸毒感染比例。另外,男性主动服药意愿偏弱及服药依从性偏低为深层次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掌握新疆两地州(市)艾滋病病毒感染者/艾滋病(HIV/AIDS)病人子女艾滋病感染状况及分娩、喂养状况,为今后有针对性地制定防治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新疆乌鲁木齐市和伊犁哈萨克自治州16个县(市/区)HIV/AIDS病人子女作为研究对象,获得HIV/AIDS病人或其家属知情同意后行问卷调查和咨询,并采血检测。结果 659名HIV/AIDS病人子女中,15名HIV检测阳性(2.28%),HIV/AIDS病人子女中分娩方式以自然分娩为主(76.9%),喂养方式以纯母乳喂养(44.3%)居多,产妇的感染情况不明为没有人工喂养的首要原因(81.9%),其次为环境影响(78.9%)。结论新疆两地州(市)HIV/AIDS病人子女分娩、喂养状况尚不理想,有待加强。应进一步落实新疆"逢孕必检"的措施,加强对HIV/AIDS病人及其家庭的健康教育,提高对艾滋病知识的认知程度,深化干预策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