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 毫秒
1.
目的 分析我国2014年新报告MSM中HIV感染者(MSM感染者)婚姻及配偶感染现况及相关因素。方法 收集国家艾滋病综合防治信息系统2014年新报告、经男男性行为途径感染HIV、≥22周岁的MSM感染者基线和随访信息。根据确诊后180 d内配偶首次HIV检测结果,分为“检测发现前发生配偶传播”和“检测发现前未发生配偶传播”两种感染类型。应用logistic回归分析检测发现前发生配偶间传播的相关因素。结果 共有22 337例MSM感染者纳入分析,22.7%(5 081/22 337)为已婚有配偶者,3 715例感染者确证后180 d内其配偶进行首次检测,7.6%(282/3 715)配偶为HIV阳性。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检测发现前发生配偶传播的相关因素包括MSM感染者年龄≥60岁(OR=2.64, 95% CI:1.50~4.65)、少数民族(OR=1.93, 95% CI:1.13~3.29)、CD4+T淋巴细胞(CD4)≤500个/μl[CD4<200个/μl: OR=2.91(95% CI: 1.82~4.65);CD4为200~349个/μl: OR=1.98(95% CI: 1.22~3.23);CD4为350~500个/μl: OR=1.69(95% CI:1.00~2.86)]、自我报告不安全性行为(OR=1.92, 95% CI: 1.44~2.58)。结论 应加强MSM感染者中的已婚有配偶者的行为干预和HIV检测,尽早发现感染者,减少其传播给配偶的机会。  相似文献   

2.

3.
目的观察近5年临沂市新发现HIV感染者检测阳性前配偶的感染状况以及影响配偶间经性传播的主要影响因素,为制定针对单阳家庭的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选取经培训合格的调查人员对相关医院和疾控中心所登记的具备调查条件的已婚HIV感染者及其配偶进行一对一、面对面的问卷调查,对合格的问卷调查结果进行统计分析,对夫妻中先确证HIV感染者一方感染途径、先确证HIV感染者和后确证感染者或未感染者的人口学特征以及影响家庭内配偶经性传播HIV的主要影响因素进行比较和分析。结果根据纳入和排除标准符合调查并自愿参与的HIV感染者458例,HIV感染者中感染途径为非夫妻性行为215例(46.94%),静脉吸毒传播61例(13.32%),男性同性恋性行为5例(1.09%),不详32例(6.99%),单阳先感染者和双阳新感染者均以非夫妻性行为为主要感染途径;单因素方差分析显示,单阳先感染者与双阳先感染者在性别、文化程度、既往性病感染情况、既往安全套使用情况、是否接受免费艾滋病防治教育以及是否接受抗病毒治疗方面存在明显差异(P0.05);与单阳感染者相比,双阳先感染者男性感染人数、本科以上文化程度、既往有性病感染史人数以及接受抗病毒治疗的人数均明显减少(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先感染者性别、既往感染情况、既往安全套使用情况、是否接受免费艾滋病防治教育以及确诊后是否接受抗病毒治疗情况与配偶感染呈正相关,先感染者为男性、既往有性病感染史、既往少用安全套、确诊后未接受免费艾滋病防治教育以及未接受抗病毒治疗是配偶后感染HIV的危险因素。结论性传播依然是目前临沂市新发HIV感染的主要传播途径,增强艾滋病防治以及安全套使用意识,加强对性病感染者和确诊HIV感染人群的艾滋病知识教育以及抗病毒治疗是改善HIV感染率以及先感染者配偶感染状况的重要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4.
目的 分析HIV感染者与配偶离异或分居情况及相关因素。方法 收集国家艾滋病综合防治信息系统2014年新报告、年满18周岁且已婚有配偶的HIV感染者的信息,根据确证阳性后1年内配偶变化情况分为“离异或分居”和“已婚有配偶”。应用logistic回归分析感染者与配偶离异或分居的相关因素。结果 共有31 708个已婚有配偶HIV感染者纳入分析,有22.5%(7 134/31 708)确证阳性后1年内离异或分居。81.6%(25 864/31 708)感染者的配偶1年内进行了HIV抗体检测,其中10.0%(2 599/25 864)离异或分居;18.4%(5 844/31 708)感染者的配偶1年内未进行HIV抗体检测,其中有77.6%(4 535/5 844)离异或分居。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配偶未检测的感染者中,≥46岁(46~岁:OR=1.28,95%CI:1.03~1.58;61~岁:OR=1.83,95%CI: 1.41~2.37)、汉族(OR=1.56,95%CI:1.34~1.83)、高中及以上文化程度(OR=1.55,95%CI:1.27~1.90)、非农民或民工(OR=1.34,95%CI:1.17~1.54)、注射吸毒(OR=1.33,95%CI:1.03~1.71)和同性传播途径感染(OR=1.49,95%CI:1.20~1.86)、无子女(OR=2.35,95%CI:1.78~3.09),离异或分居的比例较高。配偶已检测的感染者中,≥61岁(OR=1.32,95%CI:1.12~1.56)、汉族(OR=1.27,95%CI:1.13~1.44)、高中及以上文化程度(OR=1.26,95%CI:1.11~1.43)、非农民或民工(OR=1.37,95%CI:1.25~1.51)、同性传播途径感染(OR=1.38,95%CI:1.25~1.54)、无子女(OR=1.48,95%CI:1.27~1.71),离异或分居的比例较高。结论 我国已婚有配偶HIV感染者确证阳性后存在一定比例的离异或分居,不同特征的感染者确证阳性后离异或分居的比例不同,为减少已发现感染者的传播,需要采取针对性的干预措施。  相似文献   

5.
目的 了解浙江省有HIV传播风险的HIV感染者梅毒感染情况及相关因素。方法 资料来源于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截至2018年12月31日浙江省现存活、HIV确证时间>1年、未接受抗病毒治疗或HIV病毒载量≥50拷贝数/ml、年龄≥15岁的HIV感染者,收集其人口学特征、性行为特征、抗病毒治疗和梅毒血清学检测结果等信息,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梅毒感染及影响因素。采用SPSS 19.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浙江省HIV感染者中,2 275例有HIV传播风险,75.5%(1 717/2 275)进行了梅毒血清学检测,梅毒感染率为8.7%(150/1 717)。在梅毒感染的HIV感染者中,未接受抗病毒治疗占11.3%(17/150),病毒载量为50~999拷贝数/ml占38.7%(58/150)和≥1 000拷贝数/ml占50.0%(75/150)。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男性(aOR=2.04,95%CI:1.06~3.96)、同性性传播(aOR=1.53,95%CI:1.04~2.27)、HIV确证前性病史(aOR=1.98,95%CI:1.35~2.92)和病毒载量≥1 000拷贝数/ml(aOR=1.90,95%CI:1.09~3.30)为梅毒感染危险因素,已婚(aOR=0.47,95%CI:0.29~0.76)是梅毒感染的保护因素。结论 浙江省有HIV传播风险的HIV感染者的梅毒感染率较高,亟须开展HIV感染者分类管理和针对性强化干预,探索开展多病共防共治,加强HIV感染者梅毒筛查和治疗,降低HIV和梅毒传播风险。  相似文献   

6.
目的 了解凉山州艾滋病病毒感染者/艾滋病患者(HIV/AIDS)阴性配偶HIV血清阳转率及影响因素。方法 于 2009年1月1日—2019年12月31日,在HIV/AIDS的阴性配偶中进行回顾性队列研究,进行HIV检测及危险行为调查,采用Cox比例风险模型分析HIV感染配偶抗体阳转率的影响因素。结果 共纳入7 989名HIV感染配偶,总观察人时7 291.24人年,随访期间217名HIV感染配偶发生血清阳转,血清阳转率为2.98/100人年。多因素分析显示,文化程度小学以下(aHR = 1.86)、HIV/AIDS患者为女性(aHR = 2.13)、年龄≤35岁(aHR = 1.38)、确证感染时间<1年(aHR = 3.74)、夫妻间性行为频率>4次/月(aHR = 1.37)、病毒载量≥400拷贝/ml(aHR = 1.57)、近一次CD4细胞计数<200个/μl(aHR = 1.81)是HIV感染配偶抗体阳转的危险因素,抗病毒治疗3年以上(aHR = 0.69)是HIV感染配偶抗体阳转的保护因素。结论 凉山州HIV感染配偶抗体阳转率处于较高水平,性行为频次高、文化程度低、年龄≤35岁、HIV/AIDS患者为女性、诊断感染时间<1年、病毒载量400拷贝/ml以上、近一次CD4细胞计数<200个/μl是HIV感染配偶抗体阳转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7.
陈亮  张明雅  林勋  严延生 《中国公共卫生》2015,31(12):1536-1538
目的 分析福建省艾滋病病毒(HIV)/艾滋病(AIDS)病例配偶/固定性伴HIV感染情况和影响因素。方法 对2008年1月1日-2013年12月31日福建省新发现的HIV/AIDS病例进行回顾性调查,了解HIV/AIDS病例的配偶/固定性伴的HIV抗体阳转情况,应用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法探讨HIV/AIDS病例配偶/固定性伴HIV抗体阳转的影响因素。结果 共调查2008年1月1日-2013年12月31日福建省新发现的HIV/AIDS病例872例,其配偶/固定性伴出现HIV抗体阳转的比例为26.5%(231/872);36.6%(319/872)病例在末次随访时报告最近3个月内与配偶/固定性伴发生性行为,每次均使用安全套的比例为93.4%(298/319);配偶/固定性伴HIV抗体阳转在不同性别、文化程度、CD4计数和安全套使用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先感染HIV的一方为男性(OR=0.338,95%CI=0.241~0.475,P<0.001)、大专及以上文化程度(OR=0.209,95%CI=0.067~0.654,P=0.007)、CD4计数>350个/mm3(OR=0.521,95%CI=0.363~0.748,P<0.001)和发生性行为时每次均使用安全套(OR=0.054,95%CI=0.015~0.193,P<0.001)是配偶/固定性伴出现HIV抗体阳转的影响因素。结论 HIV/AIDS病例的配偶/固定性伴已经成为受HIV侵袭的重要人群,应进一步规范HIV抗体检测结果告知,阻断其在配偶/固定性伴间的传播。  相似文献   

8.
目的 了解云南省德宏州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uman immumodeficiency virus,HIV)感染者阴性配偶队列失访情况及影响因素.方法 以2009年招募进入队列的德宏州l 110例阴性配偶为研究对象,收集其社会人口学信息、HIV相关信息,每年随访一次,至2014年12月底结束.利用COX比例风险模型分析阴性配偶失访的影响因素.结果 1 110例阴性配偶中,有37例新发感染HIV,总发病密度为0.92/100人年.1 015例(91.4%)的研究对象至少随访了一次.到2014年底,有227例失访,4例死亡,129例感染者配偶死亡,63例离异.5年队列保持率为58.7% (652/1110),可随访阴性配偶占应随访的74.2%(652/879),总失访密度为5.66/100人年.COX比例风险模型分析显示来自瑞丽市(HR=1.83,95% CI:1.16 ~2.87,P=0.009)、芒市(HR=1.90,95% CI:1.23~2.93,P=0.004),男性(HR=1.74,95% CI:1.27 ~2.38,P=0.001),阳性配偶未接受抗病毒治疗(HR =4.39,95%CI:3.21~6.02,P<0.001)的阴性配偶失访率较高.结论 居住在瑞丽市、芒市,男性,阳性配偶未接受抗病毒治疗的阴性配偶失访风险较高.为提高阴性配偶队列保持率,德宏州艾滋病防治机构需在今后的工作中考虑以上因素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男男性行为人群中HIV阳性者的高危行为并分析其配偶检测的影响因素,为预防配偶间HIV传播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收集广西2016年11月30日前报告的感染途径为同性传播、存活、婚姻状态为在婚的艾滋病确诊病例随访资料。利用单因素和多因素的方法对影响配偶HIV检测的因素进行分析。结果共有405例病例符合纳入标准,年龄中位数43岁。其中42例(10.4%)有非婚异性性伴,性伴数大于等于3人者占46.3%。接受艾滋病抗病毒治疗率为79.5%,接受CD4检测率为96.3%,配偶接受HIV检测率为48.1%。多因素分析表明,患者接受抗病毒治疗(OR=1.98,95%CI为1.11-3.52)和接受CD4检测(OR=7.27,95%CI为0.88-60.12)是其配偶接受HIV检测的影响因素。结论广西感染HIV、已婚且存活的MSM人群普遍存在高危行为,其配偶接受HIV检测率低,患者接受抗病毒治疗和CD4检测可以促进其配偶接受HIV检测。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如东县艾滋病病毒感染现状和特征,为艾滋病防治工作提供依据。方法采用胶体金法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HIV抗体。初筛待确证送至南通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进行免疫蛋白印迹试验(WB)确证。结果三年共检出HIV病毒感染者104人,感染人群以男性为主,感染途径以性传播为主,为103例,其中MSM 63例,异性性行为40例,母婴传播1例,无吸毒和职业暴露,初中、高中文化程度占76.92%,有婚姻者占65.38%,农民(工)构成比为53.85%。结论如东县艾滋病感染者年龄跨度大,职业分布广,以性传播为主,同性传播上升明显,应加大以切断性传播为主的综合干预措施。  相似文献   

11.
目的了解卢湾区娱乐场所女服务员性传播感染和艾滋病感染(STIs/HIV)风险,为制定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随机抽取上海市卢湾区4家大型娱乐场所和18家小场所的125名女服务员进行问卷调查,并采集其血、尿标本进行实验室检测。结果HIV抗体阳性1人(0.8%),梅毒RPR阳性12人(9.6%)。仅36.8%女服务员在最近3次性行为时使用安全套;超过50%的调查对象不知道怎样正确使用安全套。结论娱乐场所女服务员艾滋病、梅毒患病率高,艾滋病防治知识知晓率低,不安全性行为频繁,传播艾滋病风险高,应加强对该类人群的行为干预。  相似文献   

12.
桥梁人群在艾滋病病毒传播中的作用   总被引:39,自引:4,他引:35  
在艾滋病(AIDS)流行处在低流行期(本地任何类别高危人群的HIV感染率均低于5%)和聚集流行期(本地至少有一类高危人群的HIV感染率已达5%,总人群的HIV感染率<1%),AIDS流行主要集中在静脉吸毒者、暗娼、男男性接触者等高危人群中。随着AIDS流行形势的进展,HIV通过桥梁人群(如嫖客、流动人口等)进入到一般人群,或从一个人群传播到另一个人群,所危及人群的规模和组成是不同的,带来的危害大小不尽相同。HIV从高危人群进入到一般人群中,桥梁人群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桥梁人群在HIV/AIDS传播中的作用愈来愈受到学术界和AIDS控制领  相似文献   

13.
浙江省2015年HIV分子亚型特征及其传播关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了解浙江省现阶段HIV毒株亚型流行分布特征和分子网络传播关系。方法 采用分层随机抽样方法抽取浙江省2015年4-6月新发现HIV感染者302例进行横断面调查,运用RT-PCR和巢式PCR扩增pol基因成功获得276份序列,结合流行病学调查数据开展测序及系统进化树分析。结果 276例HIV感染者毒株亚型构成:CRF07_BC 122例(44.2%),CRF01_AE 103例(37.3%),CRF08_BC 17例(6.1%),B亚型9例(3.2%),CRF55_01B 6例(2.2%),C亚型5例(1.8%),CRF59_01B 1例(0.4%),CRF67_01B 1例(0.4%),A1亚型1例(0.4%),URFs 11例(4.0%)。CRF07_BC、CRF01_AE毒株亚型在进化树上已形成明显的分簇现象,传播簇主要集中分布在MSM人群(76.5%)。MSM人群的成簇比例高于其他人群,且不同传播途径感染人群存在传播联系。结论 2015年浙江省HIV主要流行毒株以CRF07_BC、CRF01_AE为主,亚型构成有复杂化趋势,应加强对HIV毒株亚型和流行簇的监控和预警,开展分类管理,针对高风险人群和传播链开展有效防控。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分析研究夫妻双方艾滋病毒(HIV)感染病毒株亚型特征和夫妻间传播关系.方法 以浙江省艾滋病疫情报告中双方均感染HIV的夫妻为研究对象,基因序列分析结合个案危险行为史分析,采用巢式PCR扩增gag基因区,分析亚型特征、夫妻间基因距离,并做系统进化树分析夫妻间传播关系.结果 获得46对夫妻(92例)的样本检测结果,其中39例CRF01_AE、10例CRF07_BC、18例CRF08_BC、18例B、5例C、2例CRF02_AG六种亚型,分别占42.4%、10.9%、19.6%、19.6%、5.4%和2.2%.夫妻双方亚型一致的为44对(95.7%).经系统树分析,41对夫妻序列中,33对(80.5%)提示有夫妻间直接传播关系,其中CRF01_AE、CRF08_BC和CRF02_AG主要为非婚性行为感染后经婚内性行为传播,B亚型和CRF07_BC主要为经血传播感染后经婚内性行为传播.结论 浙江省夫妻双方感染HIV的病毒株亚型呈现多样性,CRF01_AE是主要类型.一方高危行为感染后经婚内性传播是夫妻人群感染的主要模式.  相似文献   

15.
浙江省农村外来婚嫁女HIV亚型感染溯源及家庭内传播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 分析浙江省外来婚嫁女感染HIV亚型特征和家庭内传播关系.方法 以浙江省艾滋病疫情报告中HIV感染的农村外来婚嫁女及其感染配偶和子女为研究对象,基因序列分析结合个案流行病学分析,采用巢式PCR扩增gag基因区,分析亚型特征和病毒株来源,并利用系统进化树分析夫妻间、母子间传播关系.结果 在118例报告HIV感染外来婚...  相似文献   

16.
目的 了解广西壮族自治区低档场所中老年嫖客与暗娼的HIV-1感染者病毒基因亚型特征及传播规律。方法 采用方便抽样的方法,于2012年对广西壮族自治区4个城市和9个县(区)低档场所的嫖客(年龄≥50岁)与暗娼开展分子流行病学调查,进行HIV-1抗体筛查,对HIV-1抗体阳性者血浆进行pol区基因片段扩增和序列测定,对获得的基因序列进行系统进化树构建并鉴定毒株的基因亚型,分析毒株亚型分布特征及传播规律。结果 共招募4 048例中老年嫖客和784例低档暗娼,共发现116例HIV-1抗体阳性,中老年嫖客与暗娼的HIV-1抗体阳性检出率分别为2.5%(103/4 048)、1.7%(13/784),对其中84例HIV-1抗体阳性者进行基因扩增和序列测定,53例获得基因序列(中老年嫖客48例、暗娼5例)。发现3种基因亚型,均为重组株,CRF01_AE占90.6%(48/53),CRF08_BC占7.5%(4/53),CRF07_BC占1.9%(1/53)。经系统进化树分析发现,48例CRF01_AE流行毒株聚集成2个传播簇Cluster 1和2;4例CRF08_BC聚集成1个传播簇。在CRF01_AE Cluster 1中又形成4个亚簇C1-SC1、2、3、4,各亚簇对象来源于同一处或相邻低档场所、或与同一省道毗邻乡镇的低档场所。结论 广西壮族自治区低档场所中老年嫖客与暗娼HIV-1感染者流行毒株仍以CRF01_AE为主,以同一处或相邻低档场所或毗邻乡镇呈小范围聚集,当地HIV-1阳性的中老年嫖客与暗娼可能是该人群易感者毒株快速传播的重要传染源。  相似文献   

17.
CD4分子和一些辅助受体是HIV-1识别、黏附并入侵宿主细胞所必需的.CCR5和CXCR4是HIV-1最主要的2个辅助受体,此外一些HIV还可利用CCR2等作为辅助受体.研究发现,这些辅助受体及其配体的某些基因多态性与HIV-1易感和/或疾病进展相关[1].影响HIV-1易感性及AIDS进展的基因多态性在维吾尔族的分布尚不明确.本研究采用PCR和PCR-连接酶检测反应(PCR-LDR)技术检测CCR5A32、CCR5m303A、CCR2-64I、SDF1-3'A和RANTES inl.1T/C基因多态性在维吾尔族人群中的分布.  相似文献   

18.
19.
1989~2003年云南省艾滋病流行态势分析   总被引:32,自引:2,他引:32  
目的 了解云南省不同地区和不同人群艾滋病流行特点和变化趋势。方法  1989~2 0 0 3年对注射吸毒人群、女性性工作者、嫖客、性病患者、结核病患者、孕妇、献血员采用哨点监测、专题调查和常规资料收集等方法进行血清学流行病学调查。结果  1989年首先在边境注射吸毒人群中发现较高水平的艾滋病流行 ,截止到 2 0 0 3年 12月 ,全省共发现人类免疫缺陷病毒 (HIV)感染者 14 90 5例 ,分布于全省 16个地州的 12 1个县 (市 ) ;注射吸毒人群HIV感染率为 2 1 2 %~ 2 7 8% ,6个地区注射吸毒人群HIV感染率超过 4 0 % ;女性性工作者、嫖客HIV感染率分别为 1 2 3%~ 6 6 7%和 0 3%~1 8% ;男性性病患者HIV感染率为 2 1%~ 2 7% ,个别地区达 10 8% ;孕妇HIV感染率 1993~ 2 0 0 2年为 0 14 %~ 0 2 5 % ,2 0 0 3年上升到 0 37% ;结核病患者的HIV感染率为 1 5 %~ 1 6 % ;1999~ 2 0 0 0年献血员的HIV感染率为 0 0 1% ,2 0 0 3年上升到 0 0 7%。结论 云南省艾滋病流行始于 2 0世纪 80年代后期 ,经注射吸毒人群从边境地区向内地传播 ,注射吸毒人群感染率维持在较高水平 ,性传播途径呈上升趋势 ,并在一般人群中呈现低水平流行 ,局部地区进入广泛流行阶段。  相似文献   

20.
中国中部农村艾滋病病毒感染状况不一致夫妻的随访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在河南省某地农村建立艾滋病病毒(HIV)感染状况不一致(DC)的夫妻队列并进行随访,观察HIV通过异性性传播的频率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通过访谈和血清学检测,确定了52对(一方HIV阳性而另一方阴性但无吸毒、性乱、输血等HIV感染危险行为)夫妻进入研究队列,在0.5、1和2.5年进行3次随访,每次随访均询问夫妻双方的性生活和安全套使用情况,同时抽取20ml抗凝静脉血检测HIV抗体、CD4’T淋巴细胞计数以及病毒载量。结果 (1)0.5、1和2.5年的随访率分别是92.3%、75.0%和28.8%。在随访的过程中,DC夫妻中HIV阴性一方HIV抗体始终保持阴性。未出现HIV抗体阳转及HIV的传播。(2)在队列建立时(0年)以及0.5、1和2.5年随访时,DC夫妻性生活次数每月1次至每周1次的分别占65.4%、72.9%、71.7%和80.0%,有时使用或从来不用安全套的比例分别是76.9%、66.6%、69.1%和60.0%,不同随访时间性生活次数和安全套使用频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DC夫妻中的HIV阳性一方在0.5、1和2.5年随访时,CD4^+T淋巴细胞计数保持稳定或上升的比例分别是85.4%、66.6%和60.0%。15对在2.5年随访到双方的夫妻,HIV阳性一方中病毒载量稳定和下降的占66.7%,绝大部分病毒载量保持稳定或下降者同时CD4^+T淋巴细胞计数也保持稳定或上升。结论 研究中未观察到HIV在夫妻之间的传播。HIV阳性一方稳定的病毒载量和CD4^+T细胞计数可能是HIV未发生传播的原因之一,宿主的遗传免疫学因素以及HIV的生物学特性对传播的影响值得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