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5篇
  免费   23篇
  国内免费   15篇
医药卫生   313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15篇
  2011年   17篇
  2010年   21篇
  2009年   39篇
  2008年   26篇
  2007年   24篇
  2006年   33篇
  2005年   28篇
  2004年   19篇
  2003年   17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2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71.
目的 观察阿卡波糖对糖耐量减低 (IGT)患者的血糖、胰岛素及血压、血脂等代谢指标的影响。方法  41例IGT患者参加了 16周的随机、双盲和安慰剂对照研究。受试者服用阿卡波糖 5 0mg或安慰剂 1片 ,3次 /d。治疗前后以标准面条餐评价血清胰岛素和血糖浓度。同时行血压、血脂谱、生化检查、GHbA1c、心电图等评价。结果 治疗后两组间餐后血糖峰值 (Cmax)下降的平均差异为 1 15mmol/L ,阿卡波糖组下降更明显 ,差异有显著性。两组间血糖曲线下面积 (AUC)下降的平均差异为 1 64 (mmol·h) /L ,阿卡波糖组更明显 ,差异有显著性。阿卡波糖组餐后胰岛素Cmax及胰岛素曲线下面积 (AUC)的下降较安慰剂组明显 ,但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阿卡波糖能有效地减低IGT患者餐后血糖、血清胰岛素的峰值和血清胰岛素AUC。  相似文献   
272.
Gitelman综合征一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Gitelman综合征(GS)是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的肾小管疾病.由Gitelman于1966年首次报道,白种人发病率约1.2/百万人,无性别差异。曾认为是轻型或变异型的Bamer综合征(BS),现已明确由不同的基因突变引起。我国报道较少,现报告1例。  相似文献   
273.
社区护理对糖尿病患者遵医行为和并发症发生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3,他引:8  
目的 了解出院后糖尿病患者遵医行为和并发症在社区发生情况。说明对社区的糖尿病患者进行护理干预可提高患者遵医行为,降低并发症的发生。方法 将1164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601例,对照组563例,实验组在出院后进行社区护理干预,对照组未进行社区护理干预,比较两组遵医行为和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实验组与对照组在遵医行为中服药遵从性、饮食的控制、作息安排和并发症发生比较,均P<0.0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在运动和自我监测血糖中两组比较,P>0.05,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社区护理干预对提高糖尿病患者遵医行为及控制并发症的发生有着重要作用;让糖尿病患者充分认识到运动疗法的重要性并付诸行动是社区护士健康教育的重要课题;社区护理干预有利于降低社会医疗卫生的支出。  相似文献   
274.
目的:构建游离脂肪酸(棕榈酸)诱导胰岛细胞凋亡模型,并观察球形脂联素对胰岛细胞凋亡的拮抗作用。方法:实验于2004-15/2005-30在中山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林百欣医学研究中心完成。构建游离脂肪酸诱导胰岛细胞凋亡模型及分组:采用小鼠胰岛素瘤细胞株βNIT-1,取对数生长期的细胞,按1×105个/孔的密度接种于6孔板,细胞生长至80%融合时将随机细胞分为3组,每组3孔,分别为对照组,棕榈酸组,棕榈酸+球形脂联素组。3组培养基均含5g/L的牛血清白蛋白、体积分数为0.03胎牛血清及体积分数为0.01的无水乙醇;棕榈酸组又加含有终浓度为500μmol/L棕榈酸;棕榈酸+球形脂联素组又加终浓度为500μmol/L棕榈酸和0.5mg/L脂联素。处理48h后终止实验。采用Hochest33342和脱氧核糖核酸末端转移酶介导的缺口末端标记法检测棕榈酸诱导胰岛细胞凋亡率和凋亡指数及脂联素处理后脂性凋亡的改善情况。结果:①经Hochest33342染色检测3组小鼠胰岛素瘤细胞株βNIT-1细胞凋亡指数明显不同(F=300.270,P<0.05),棕榈酸组明显高于对照组犤(12.40±1.57)%,(2.05±0.59)%犦,说明500μmol/L棕榈酸可成功构建胰岛细胞凋亡模型,经脂联素处理后凋亡指数明显降低犤(12.40±1.57)%,(3.87±0.93)%犦,说明球形脂联素组对胰岛细胞凋亡有拮抗作用。②经脱氧核糖核酸末端转移酶介导的缺口末端标记法检测小鼠胰岛素瘤细胞株βNIT-1细胞凋亡指数3组明显不同(F=191.221,P<0.05),棕榈酸组明显高于对照组犤(26.33±5.6)%,(2.32±0.78)%犦,说明500μmol/L棕榈酸可成功构建胰岛细胞凋亡模型,经脂联素处理后凋亡指数明显降低犤(2.32±0.78)%,(4.90±0.82)%,P<0.05犦说明球形脂联素组对胰岛细胞凋亡有拮抗作用。结论:①Hoescht染色法及脱氧核糖核酸末端转移酶介导的缺口末端标记法结果均表明在体积分数为0.03胎牛血清、5g/L的牛血清白蛋白的Dulbecco改良的Eagle培养液条件下加入终浓度为500μmol/L棕榈酸处理细胞48h可成功构建胰岛细胞凋亡的细胞模型。②球形脂联素可拮抗胰岛细胞的脂性凋亡,从而发挥了其调节糖脂代谢的作用。  相似文献   
275.
原发性甲状腺功能减退伴明显高泌乳素血症1例报告中山医科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严励,程桦甲状腺功能减退(甲减)病人可并发高泌乳素(PRL)血症,但甲减伴异常增高的PRL血症(>200μg/L)在国内尚未见报道。现将我院收住的1例报道如下。病例报告患者黄××...  相似文献   
276.
目的:构建游离脂肪酸(棕榈酸)诱导胰岛细胞凋亡模型,并观察球形脂联素对胰岛细胞凋亡的拮抗作用。方法:实验于2004—15/2005—30在中山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林百欣医学研究中心完成。构建游离脂肪酸诱导胰岛细胞凋亡模型及分组:采用小鼠胰岛素瘤细胞株βNIT-1,取对数生长期的细胞,按1&;#215;10^5个/孔的密度接种于6孔板,细胞生长至80%融合时将随机细胞分为3组,每组3孔,分别为对照组,棕榈酸组,棕榈酸+球形脂联素组。3组培养基均含5g/L的牛血清白蛋白、体积分数为0.03胎牛血清及体积分数为0.01的无水乙醇;棕榈酸组又加含有终浓度为500μmol/L棕榈酸;棕榈酸+球形脂联素组又加终浓度为500μmol/L棕榈酸和0.5mg/L脂联素。处理48h后终止实验。采用Hochest33342和脱氧核糖核酸末端转移酶介导的缺口末端标记法检测棕榈酸诱导胰岛细胞凋亡率和凋亡指数及脂联素处理后脂性凋亡的改善情况。结果:①经Hochest33342染色检测3组小鼠胰岛素瘤细胞株βNIT-1细胞凋亡指数明显不同(F=300.270,P&;lt;0.05)。棕榈酸组明显高于对照组[(12.40&;#177;1.57)%,(2.05&;#177;0.59)%],说明500μmol/L棕榈酸可成功构建胰岛细胞凋亡模型,经脂联素处理后凋亡指数明显降低[(12.40&;#177;1.57)%,(3.87&;#177;0.93)%],说明球形脂联素组对胰岛细胞凋亡有拮抗作用。②经脱氧核糖核酸末端转移酶介导的缺口末端标记法检测小鼠胰岛素瘤细胞株βNIT-1细胞凋亡指数3组明显不同(F=191.221,P&;lt;0.05),棕榈酸组明显高于对照组[(26.33&;#177;5.6)%.(2.32&;#177;0.78)%],说明500μmol/L棕榈酸可成功构建胰岛细胞凋亡模型,经脂联素处理后凋亡指数明显降低[(2.32&;#177;0.78)%,(4.90&;#177;0.82)%,P&;lt;0.05]说明球形脂联素组对胰岛细胞凋亡有拮抗作用。结论:①Hoescht染色法及脱氧核糖核酸末端转移酶介导的缺口末端标记法结果均表明在体积分数为0.03胎牛血清、5g/L的牛血清白蛋白的Dulbecco改良的Eagle培养液条件下加入终浓度为500μmol/L棕榈酸处理细胞48h可成功构建胰岛细胞凋亡的细胞模型。②球形脂联素可拮抗胰岛细胞的脂性凋亡,从而发挥了其调节糖脂代谢的作用。  相似文献   
277.
SPECT/CT 131I-MIBG肾上腺髓质显像在肾上腺疾病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评价 SPECT/CT 131I-MIBG肾上腺髓质显像对肾上腺疾病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对照分析42例拟诊肾上腺疾病的患者SPECT/CT 131I-MIBG肾上腺髓质显像、B超、CT、MRI、尿-香草基杏仁酸(VMA)及术后病理结果。结果:42例拟诊肾上腺疾病的患者中SPECT/CT 131I-MIBG肾上腺髓质显像诊断为嗜铬细胞瘤18例(42.85%),肾上腺髓质增生7例(16.67%)。经术后病理结果证实的13例嗜铬细胞瘤和3例肾上腺髓质增生SPECT/CT 131I-MIBG显像分别诊断为嗜铬细胞瘤13例(阳性率100%)及肾上腺髓质增生3例,明显高于MRI、CT、B超及24小时尿VMA。结论:SPECT?蛐CT 131I-MIBG肾上腺髓质显像对嗜铬细胞瘤、异位嗜铬细胞瘤和肾上腺髓质增生具有良好的定位、定性价值,明显优于B超、CT、MRI、尿VMA等检查。  相似文献   
278.
糖尿病患者足底压力检测及影响因素探讨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2  
目的探讨正常人与糖尿病(DM)患者足底压力改变、分布及影响因素。方法正常对照组(正常组)132名和DM组418名。受试者均脱鞋袜以平常步态行走,用足底压力测量仪一步法测两脚动态足底压力各5次,计算平均足底峰值压力(PP)及各部位压力。结果正常组左右足PP分别为386kPa和384kPa,压力较大的前3位(由大到小),左足为第2跖骨头>第1趾>第3跖骨头,右足为第2跖骨头>第3跖骨头>第1趾;有胼胝者PP升高。DM组左右足PP分别为380kPa和368kPa,与正常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DM合并周围神经病变者PP大于正常组。性别、年龄、体质指数对两组患者PP及压力分布无明显影响,而穿鞋习惯对PP有影响。结论DM组PP与正常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DM周围神经病变是导致DM患者足底压力增高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279.
血清白细胞介素-8与毒性弥漫性甲状腺肿关系的初步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血清白细胞介素 8(IL 8)与毒性弥漫性甲状腺肿 (Graves病 )的相关性。方法 采用ELISA法分别检测了 10 8例Graves病患者和 3 8例正常人的血清IL 8、TRAb水平。结果 Graves病患者血清IL 8水平升高 ,随病情控制 ,IL 8降低 ;血清IL 8水平与TRAb水平呈正相关。结论 IL 8可能与Graves病发病有关 ,且血清IL 8水平的动态变化对判断Graves病的转归、确定停药时机具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280.
目的 初步探讨抗原肽运载体 (TAP)基因在华南地区一组汉族人中的分布及其与 1型糖尿病的关联性。方法 采用扩增阻滞突变体系 (ARMS)检测TAP1及TAP2基因各多态性位点在 66例 1型糖尿病患者及 69例正常对照组中的分布。结果 TAP基因各多态性位点在本组华南地区健康汉族人中的分布与国内外其它组资料基本一致 ,但存在一定程度的差异 ,提示TAP1及TAP2基因型可能有民族、地区分布的差异。TAP1基因的单倍体型TAP1D和单倍体型TAP2A在正常人群中的分布频率显著高于 1型糖尿病组 (RR分别为 0 .1 7和 0 .31 ,P均 <0 .0 1 ) ;而TAP2基因TAP1A和TAP2F在正常人群中的分布频率显著低于 1型糖尿病组 (RR分别为 4 .1 0和 8.94,P分别 <0 .0 1和 <0 .0 5)。结论 TAP1D及TAP2A与 1型糖尿病的保护性相关 ,可能是 1型糖尿病的保护基因 ;TAP1A及TAP2F与 1型糖尿病的易感性相关 ,可能是 1型糖尿病的易感基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