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84篇
  免费   50篇
  国内免费   72篇
医药卫生   2106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15篇
  2022年   26篇
  2021年   21篇
  2020年   25篇
  2019年   22篇
  2018年   16篇
  2017年   23篇
  2016年   23篇
  2015年   32篇
  2014年   40篇
  2013年   72篇
  2012年   83篇
  2011年   108篇
  2010年   94篇
  2009年   154篇
  2008年   115篇
  2007年   76篇
  2006年   102篇
  2005年   109篇
  2004年   150篇
  2003年   84篇
  2002年   79篇
  2001年   68篇
  2000年   71篇
  1999年   53篇
  1998年   42篇
  1997年   51篇
  1996年   65篇
  1995年   54篇
  1994年   58篇
  1993年   31篇
  1992年   27篇
  1991年   21篇
  1990年   19篇
  1989年   9篇
  1988年   10篇
  1987年   11篇
  1986年   11篇
  1985年   13篇
  1984年   5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4篇
  1981年   4篇
  1980年   3篇
  196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0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91.
目的探讨研制符合城市特点的妇幼保健信息数据管理网络平台,创新信息管理模式,提升管理水平。方法①按照妇幼保健信息监测要求和两个系统管理方案确定平台需求;②根据随机分层的抽样的原则,在全市选取了122家各级妇幼机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乡卫生院、综合医院妇产科及幼儿园作为应用观察对象,了解平台应用一年后对保健职能履行情况。结果①建立了全市三层网络架构数据直报网络模式;②平台具有数据分析功能,对偏离预设值指标能早期预警;③平台建立了全市信息链,创新了保健模式,使社区能对妇女儿童实行个案追踪动态管理;④建立了以个案信息为基础的报表,使信息管理更加准确、及时、完整。结论平台技术在全市成功推广应用后能使全市妇幼保健三级保健网底信息数据互通互联,资源共享;依托平台明确了职责,强化了信息监测和反馈指导作用,保健管理和服务在平台技术支持下有了新的发展。  相似文献   
92.
目的探讨应用血管内超声(IVUS)对冠状动脉无保护左主干(ULMCA)检查并行介入治疗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在IVUS指导下植入支架治疗ULMCA病变21例(A组),未行IVUS检查经冠脉造影确诊行支架植入术49例(B组),比较两组患者近期疗效及术后6个月的随访结果。结果两组患者住院期间病死率、非致死性心肌梗死率、急诊冠脉旁路移植术率均无显著性差异,胸痛复发和再狭窄率A组低于B组(P<0.05)。结论应用IVUS指导ULMCA支架植入有助于选择适应证和合适的支架、实时评价支架扩张的满意度以达到最佳植入效果,且相对安全。  相似文献   
93.
补体因子H基因~(1277)T/C多态性与早发冠心病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补体因子H(CFH)基因1277T/C多态性与早发冠心病的相关性。方法:选择早发冠心病患者(男<55岁,女<60岁)125例、非冠心病对照组126例,收集研究对象临床资料,检测生化指标。采用聚合酶链反应-连接酶检测反应(PCR-LDR)分析CFH基因1277T/C多态性。结果:早发冠心病组吸烟、高血压病及糖尿病比例较对照组明显增多(P<0.05)。早发冠心病组与对照组CFH基因1277T/C中TT、TC、CC基因型频率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81,P>0.05)。结论:CFH基因1277T/C多态性可能与早发冠心病的易感性无关。  相似文献   
94.
陈忠  叶智勇  丁斌 《医学理论与实践》2007,20(11):1246-1249
目的:探讨上皮钙粘附蛋白(E-cadherin,E-cad)与胃癌临床病理学特征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P法对80例胃癌及其转移淋巴结组织进行E-cad蛋白检测。结果:80例胃癌组织标本中E-cad表达率为55.00%。E-cad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与胃癌Lauren分型、分化程度、临床分期、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和远处转移显著相关(P<0.05),而与患者性别、年龄、肿瘤大小等参数无相关性。E-cad在有淋巴结转移的胃癌中原发灶和转移淋巴结中的表达率分别为35.48%和32.26%。E-cad的表达与有淋巴结转移的胃癌中的原发灶和转移淋巴结呈显著相关(列联系数R=0.4978,P<0.05)。结论:E-cad的表达与胃癌分化、侵袭转移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95.
目的:研究吗啡对戊四唑(PTZ)癫痫易感性的调节作用,同时探讨内源性组胺在该调节过程中的作用。方法:在组氨酸脱羧酶(组胺合成关键酶)基因敲除及其相应野生型小鼠皮下注射不同剂量的吗啡,1h后以0.3ml/min的恒定速度尾静脉注射1.5%的化学致痫剂戊四唑,观察达到肌阵挛及全身性阵挛发作的阈值。结果:吗啡可以剂量依赖性地降低野生型小鼠达到肌阵挛及全身性阵挛发作的阈值,基因敲除型小鼠注射10mg/kg的吗啡后,达到肌阵挛发作的阈值从生理盐水组的(38.6±2.9)mg/kg降低到(32.5±0.7)mg/kg,具有显著性差异,而达到全身性阵挛发作的阈值从生理盐水组的(51.8±2.1)mg/kg降低到(47.6±1.2)mg/kg,没有统计学差异。另外,基因敲除鼠达到肌阵挛发作阈值的降低幅度(15.8±1.4)%及全身性阵挛发作阈值的降低幅度(8.3±0.9)%,都比野生型小鼠明显减少,分别为(26.1±2.5)%和(20.8±2.4)%。结论:吗啡可以降低戊四唑癫痫发作的阈值,从而增加癫痫的易感性,而内源性组胺参与了该过程。  相似文献   
96.
本文在研究了人白细胞介素6(IL-6)基因转染瘤苗对白血病小鼠体内治疗作用及其部分免疫机理的基础上,进一步观察了IL-6基因转染瘤苗治疗白血病小鼠后产生细胞因子(包括IL-1,IL-2,IFN-γ,TNF及GM-CSF)水平的变化。结果表明,IL-6基因转染瘤苗在体内对小鼠脾淋巴细胞或腹腔巨噬细胞(Mφ)经诱导后分泌的上述细胞因子(除IFN-γ外)各组均有不同程度的促进作用。以此种新型瘤苗辅以低剂量IL-2和低剂量环磷酰胺(Cy)治疗后促进作用最为明显。从而为IL-6基因转染瘤苗治疗白血病的免疫学机理提出了新的认识。  相似文献   
97.
为探索临床应用氨基甙类药物治疗病的途径和可行性,对豚鼠正常耳和人工造成膜迷路积水耳行外半规管开窗放置硫酸链霉素后的内耳功能和形态进行观察。结果表明开窗放药后正常耳耳蜗电图(ECochG)动作电位(AP)阈值无变化,积水耳AP阈值升高,正常耳和积水耳冰水试验眼震消失。光镜下正常耳给药后三个半规管壶腹嵴和椭圆囊斑前庭上皮严重受损,耳蜗毛细胞正常;积水耳用药后前庭上皮受损更重,部分变性、萎缩,耳蜗底回及部分第二回毛细胞亦受损。揭示在膜迷路积水状态下对链霉素的耳毒敏感性增加。  相似文献   
98.
喉曲菌病     
喉曲菌病极为罕见。报告6例喉曲菌病,其临床特点是:①患者健康状况良好;②声嘶是唯一首发症状;③声带见白色附着物;④活检为化脓性、肉芽性及坏死性炎症,组织内见珊湖状分枝分隔菌丝及孢子;⑤真菌培养长出烟色曲菌菌落,镜检见分枝分隔菌丝及烧瓶样顶囊,顶生性小梗及孢子;⑥用酮康唑、或伊曲康唑治愈,经长期随访均无复发。讨论了病因,诊断及治疗问题。  相似文献   
99.
我们将IL-6基因转染至FBL-3红白血病细胞,建立了高分泌IL-6的FBL-3-IL-6~ 细胞克隆株,并观察了不同照射剂量下其体外生长情况,IL-6分泌水平及不同途径接种人体内后血清和注射局部细胞培养上清中IL-6含量。将IL-6基因转染的FBL-3-IL-6~ 细胞调成1×10~5/ml浓度,分放于瓶中,置钴~(60)下分别照射不同剂量后,置5%CO_2中培养,观察其生长情况和半数死亡时间和全部死亡时间,并每日收集上清冻存待测IL-6。另外将高分泌IL-6的FBL-3-IL-6~ 细胞以2×10~5浓度分别通过腹腔和左股部皮下注入小鼠体内,并于不同时间取小鼠血清测IL-6含量(同时没对照组)。结果表明,当体外照射剂量<500Rad时,不能有效地控制白血病细胞的增殖能力,且于半个月中能保持较高水平的IL-6分泌量。所以当制备灭活的瘤苗时,以选用800Rad的钴~(60)照  相似文献   
100.
甲状腺良恶性病变组织中端粒酶活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忠 《中国基层医药》2006,13(7):1077-1079
目的研究端粒酶在各种甲状腺肿瘤中的活性状态。方法用改良端粒重复序列扩增聚合酶链反应法(TRAP-PCR)在定性及定量水平上检验100例良恶性甲状腺组织标本及15例甲状腺癌细针穿刺标本的端粒酶活性。结果甲状腺癌组织的端粒酶阳性率(83.8%,31/37例),明显高于良性甲状腺病变(21.2%,7/33例)及病变旁正常甲状腺组织(10.0%,3/30例);15例甲状腺癌的细针穿刺标本也均呈阳性表达,与相应的组织标本相符。定量结果显示甲状腺癌组端粒酶活性明显高于良性病变及正常组织,髓样癌及间变癌的活性高于乳头状癌。结论端粒酶活性是恶性甲状腺肿瘤的一个敏感标志物。TRAP-PCR定量分析对甲状腺肿瘤的鉴别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