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74篇
  免费   50篇
  国内免费   72篇
医药卫生   2096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3篇
  2022年   24篇
  2021年   17篇
  2020年   25篇
  2019年   22篇
  2018年   16篇
  2017年   23篇
  2016年   23篇
  2015年   32篇
  2014年   40篇
  2013年   72篇
  2012年   83篇
  2011年   108篇
  2010年   94篇
  2009年   154篇
  2008年   115篇
  2007年   76篇
  2006年   102篇
  2005年   109篇
  2004年   150篇
  2003年   84篇
  2002年   79篇
  2001年   68篇
  2000年   71篇
  1999年   53篇
  1998年   42篇
  1997年   51篇
  1996年   65篇
  1995年   54篇
  1994年   58篇
  1993年   31篇
  1992年   27篇
  1991年   21篇
  1990年   19篇
  1989年   9篇
  1988年   10篇
  1987年   11篇
  1986年   11篇
  1985年   13篇
  1984年   5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4篇
  1981年   4篇
  1980年   3篇
  196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9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51.
目的:建立头孢曲松钠的XRD和1 H-NMR鉴定方法。方法将头孢曲松钠样品分别用X多晶粉末衍射仪和500MHz高分辨核磁共振谱仪进行测试并得到相应谱图,然后进一步分析和处理。结果 XRD谱图以晶面间距 d(7.96,7.06,5.74,4.82,4.70,4.44,4.19,3.91,3.73,3.16,2.64)为标准对照;1H-NMR谱图以分别位于δ3.5ppm,3.8ppm,6.7ppm和7.1ppm的四个特征单峰:A,B,C和 D,且峰积分面积比 A∶B∶C∶D=3∶3∶1∶2为标准对照。结论上述方法简便易行,无需对谱图中所有的峰进行归属和解析。  相似文献   
52.
目的对国际公认的经典彗星实验(单细胞凝胶电泳实验)进行方法学改进,使之更方便于临床检测。方法选用5例范可尼贫血的阳性标本作为阳性对照,30例初生婴儿的脐带血作为阴性对照,同时应用经典彗星实验以及改进版彗星实验进行比对,验证两种方法的可行性。选用15例临床标本与中国医学科学院放射医学研究所同步进行实验,然后实验结果进行对比对,验证改进版彗星实验的准确度以及符合度。结果与经典彗星实验相比,改进版彗星实验检测结果的准确度达到100%,符合度达到100%。结论与经典的彗星实验相比,改进版彗星实验操作更加简单、省时;结果客观、准确、稳定,且重现性和准确性好,图像清晰,容易判读;成本更加低廉,操作安全,更加环保,推荐使用该方法作为DNA损伤的检测方法。  相似文献   
53.
早发冠心病患者脂蛋白脂酶基因多态性与血脂关系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早发冠心病(CHD)患者脂蛋白脂酶(LPL)基因多态性特征及其与血脂关系。方法:收集106例早发CHD患者(早发CHD组)血脂参数等资料,应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方法,分析LPL的P、H基因型及其等位基因频率分布(HindⅢ和PVUⅡ酶切),并与81例非CHD者(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早发CHD组血清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较对照组明显升高(P<0.05),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较对照组降低(P<0.05)。早发CHD组P+,H+等位基因频率高于对照组(P<0.05)。H+H+基因型TC、TG明显高于H+H-基因型,HDL-D低于H+H-基因型;P+P+基因型TG明显高于P-P-基因型,HDL-C低于P-P-基因型(均P<0.05)。结论:早发CHD患者血清TC、TG和LDL-C高于对照组,HDL-C低于对照组;P+,H+等位基因频率高于对照组。H+H+和P+P+基因型影响血脂水平。  相似文献   
54.
目的 探讨 80岁以上高龄患者的周围血管疾病外科治疗的可行性。方法 对 30例 80岁以上高龄的急、慢性周围动脉闭塞患者的血管外科治疗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30例患者共施周围血管手术 32例次 ,术后 30d内病死率为 16 .7% (5 30 ) ,肢体保全率为 71.9% (2 3 32 )。其中急诊死亡为 2 7.3% (3 11) ,择期死亡为 10 .5 3% (2 19)。随访 2 4个月 ,全组生存率为 76 .7% (2 3 30 ) ,肢体保全率为 6 5 .6 % (2 1 32 )。结论 对经选择的 80岁以上患者施行周围血管手术是可行的 ,术后死亡率低 ,远期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55.
体积描记仪(简称体描仪)可测定胸腔内气量(VTG)、气道阻力(Raw)、气道传导率(Gaw)、比气道传导率(SGaw)和比气道阻力(SRaw)等,用以检测气道包括小气道有无阻塞存在,具有较好的灵敏性,操作简便,几分钟内即可完成,无创伤性,因而可以作为常规方法应用于临床。一、测量方法:我们使用美国coLLins压力型体描仪,按规定校准,箱内温度改变用日本光电D—50型传感器遥测。箱压变化由评比室自动调节,以保持恒定。被检者了解测定要领后,坐入箱内,(口缷)好接口器,夹好鼻夹,作平静呼吸,适应后关闭箱门,待各项条件稳定后,通过麦克风令被检者以  相似文献   
56.
郭鹏  葛林阜  黄宁  方圆 《山东医药》2004,44(34):34-34
常规治疗后失败或复发非霍奇金淋巴瘤(NHL)的治疗是临床一大难题。2001年1月至2003年12月我院采用米妥葸醌(MIT),威猛(VM-26)联合顺铂(DDP)方案治疗复发、难治性NHL20例,疗效较好。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7.
川芎嗪药物涂层支架预防猪冠状动脉再狭窄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川芎嗪药物涂层支架(TES)预防冠状动脉再狭窄的作用机制及其有效性.方法 TES为金属管状支架经喷涂川芎嗪单体制成(含川芎嗪200μg).采用随机、双盲实验在14只小型猪的冠状动脉左前降支分别置入TES及金属裸支架(BMS)(实验组7只,对照组7只).支架置入前后均行定量冠状动脉造影(QCA)及血管内超声(IVUS)检查.术后第28天随访行QCA及ⅣUS观察支架内膜增殖及血栓形成情况.实验终点处死动物,获取支架置入段血管及支架前后5 cm处组织行病理学及免疫组化检查.结果 14只动物均成功置入支架,4只动物因手术意外死亡未列入统计.5只动物于左前降支置入TES,5只动物置入BMs.术后第28天随访,QCA检查支架段血管直径狭窄百分比两组分别为实验组(10.0±2.1)%和对照组(60.2±23.5)%(P=0.01).IVUS检查显示,两组支架内面积相似,均未见血栓形成.对照组内弹力膜面积较实验组明显减小(P=0.021),而新生内膜面积明显增大(P=0.004).术后处死动物组织形态学检查显示两组血管损伤评分和支架内面积相近(P>0.05),均无明显的炎症反应,但实验组管腔面积[(4.34±0.93)mm2]较对照组[(1.29±1.02)mm2]明显增加(P=0.011),新生内膜面积[(1.51±0.45)mm2]较对照组[(4.60±1.39)mm2]明显减少(P=0.004).组织病理学检查提示所有支架置入节段均完全内皮化,实验组增殖细胞核抗原染色阳性细胞核明显减少,凋亡细胞较对照组增多.结论 川芎嗪药物涂层支架能有效抑制血管内膜增殖及血栓形成,减少支架内再狭窄.  相似文献   
58.
2015年1月31日,由阿斯利康公司组织的"2015华山论技前列腺癌高峰论坛"如期在上海召开,参会的全国各地300余名专家就前列腺癌诊断治疗进展及标准化治疗方案等热点问题进行了广泛讨论,会议隆重而热烈。大会第一阶段由叶章群教授、孔垂泽教授和黄健教授主持。首先由孙颖浩教授就中国前列腺癌现状进行主题发言。孙教授认为,通过国内发布的资料,可以看到前列腺癌在我国的发病率及死亡率呈快速增长势态,如2003、2008年,前列腺  相似文献   
59.
目的对比局部置管溶栓和外周静脉溶栓治疗在下腔静脉滤器血栓形成中的溶栓疗效,缩短滤器植入时间,提高滤器取出率,降低滤器永久植入后中远期合并症。方法采用单中心前瞻性研究的方法,收集2013年2月至2014年8月期间北京积水潭医院血管外科收治的创伤性下肢骨折合并深静脉血栓并放置可回收性腔静脉滤器(Opt Ease)的患者,下腔静脉造影或彩超发现滤器下血栓≥1.0 cm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组,进行外周溶栓或导管溶栓治疗,对滤器的取出率进行对比分析讨论。结果外周溶栓组30例,滤器取出11例,取出率36.7%,导管溶栓组30例,滤器取出24例,取出率80.0%,导管溶栓组取出率明显高于外周溶栓取出率(P<0.05);两组间溶栓治疗后血栓大小变化的对比,导管溶栓组的溶栓效果优于外周溶栓组(P<0.05)。滤器取出后无再发肺栓塞表现。结论在下腔静脉滤器血栓形成中局部置管溶栓效果明显优于外周静脉溶栓治疗。  相似文献   
60.
目的研究中国人种族中,大动脉炎腔内治疗及转流手术疗效的比较,以及影响因素的分析,为国人大动脉炎治疗方式的选择及术后合并症的预防提供数据参考。方法研究对象选取从2002年1月至2014年7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血管科诊断为大动脉炎并进行外科治疗的患者,诊断标准采用1990年美国风湿病学会制定标准,对患者随访后进行数据分析。结果共行手术49例次,女性44例,占89.8%,平均发病年龄(27.20±10.35)岁,手术27例,腔内治疗22例(支架置入7例、球囊扩张15例),共处理病变血管61根。随访时间3~148个月,平均(50.43±42.708)个月,无死亡病例。通畅率方面,3个月通畅率97.8%,6个月通畅率95.6%,1年通畅率88.3%,3年通畅率79.6%,5年通畅率76.1%,10年通畅率57.1%。单纯球囊扩张成形术与球囊扩张+支架置入术,1年通畅率分别为91.7%和68.6%(P=0.045)。合并症方面,早期合并症仅有2例出血,晚期合并症共出现13例,其中脑梗死1例,血栓栓塞6例,再狭窄5例(支架内再狭窄2例,球囊扩张后再狭窄3例),人工血管排异反应1例,其中腔内治疗5例,转流手术8例(P=0.002)。累计无合并症比率1年为88.1%,3年为79.0%,5年为75.4%,10年为51.9%。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随访期间免疫指标异常是术后合并症独立危险因素(OR=7.596,CI:1.091-52.884,P=0.041)。结论转流手术与腔内治疗在3年和5年远期通畅率上,转流手术要明显优于腔内治疗;随访期间免疫指标的异常是术后出现合并症的独立危险因素,因此术后免疫调节显得尤为重要;球囊扩张成形术较球囊扩张加支架置入术有更好的一期通畅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