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0篇
  免费   3篇
医药卫生   173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4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13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13篇
  2009年   15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13篇
  2005年   15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10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2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51.
目的 通过建立体-肺循环分流致慢性肺动脉高压猪模型,应用超声心动图探讨肺动脉瓣血流动力学动态变化情况.方法 实验组30只小猪,外科手术建立体肺循环分流模型,假手术组6只.术前及术后每间隔2个月做1次超声心动图,连续监测7次.取肺动脉瓣口血流频谱,测量肺动脉加速时间(PAAT),肺动脉减速时间(PADT),右室射血时间(RVET),计算PAAT/RVET比值.测量三尖瓣反流速度(V)和压差(△P),估测肺动脉收缩压(PASP).统计学方法用重复测量数据的方差分析.结果 PASP逐渐增高(P<0.05);不同观测时点的PAAT、PADT、RVET、PAAT/RVET值比较有统计学差异,呈先增高后降低表现(P<0.05).结论 建立左向右分流致慢性肺动脉高压动物模型,随着PASP的升高,PAAT、PADT、RVET及PAAT/RVET值呈先增高后降低表现.  相似文献   
152.
153.
原发性高血压(PH)的进展会导致右心室功能减低。因此,早期正确评价右心室功能对PH的治疗和判定预后具有重要意义。由于右心室特殊的位置和复杂的解剖结构,常规超声技术通常难以准确反映右心室功能的变化。近年来,斑点追踪成像及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发展迅速,为定量评价PH患者的右心室功能提供了更先进的方法。该文就上述研究进展予以综述。  相似文献   
154.
吴棘  黄喜玉  郭盛兰  覃诗耘  李群  罗小菊  郭丽萍 《广西医学》2012,34(12):1591-1593,1603
目的探讨超声心动图评价肺栓塞患者右心室形态和功能变化的临床价值。方法以健康体检者30例为对照组;肺栓塞患者28例分为高危组8例,中危组12例,低危组8例。测量右心常规超声指标:右心房横径(RA)、右心室横径(RV)、肺动脉主干内径(MPA)及肺动脉收缩压(SPAP);运用组织多普勒成像(TDI)技术测算右心室Tei指数。结果肺栓塞高危组右心较对照组明显增大(P<0.05);中危组有轻度肺动脉高压(P>0.05);低危组患者无右心增大和肺动脉高压;高危组SPAP明显高于中危组,肺动脉高压征象较中危组明显(P<0.05);高危组右心室射血时间(ET)较其余3组明显缩短(P<0.05),等容收缩时间与等容舒张时间之和(ICT+IRT)明显延长(P<0.05),Tei指数明显增高(P<0.05);中危组右心室ET较低危组、对照组明显缩短(P<0.05),ICT+IRT、Tei指数均较低危组、对照组高(P<0.05);低危组右心室ET、ICT+IRT、Tei指数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声心动图可评价肺栓塞患者右心室形态与功能的变化,右心室Tei指数可以较敏感反映肺栓塞患者右心室功能变化,是评价其右心室综合功能的较好指标。  相似文献   
155.
目的 探讨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RT-3DE)评估左心室不同舒张功能状态的左心房容积与功能的价值.方法 108名受检者根据左心室不同舒张功能状态分成正常组、顺应性降低组、假性正常化组及限制性充盈障碍组.RT-3DE测量左心房最大容积(LAVmax)、左心房最小容积(LAVmin)、左房收缩前容积(LAVpreA),并对参数用体表面积校正,得出LAVmax指数、LAVmin指数、LAVpreA指数,计算左房整体射血分数(LAEF)、左房被动射血分数(LApassive)、左房主动射血分数(LAactive).并将RT-3DE所测左心房功能相关参数与应用脉冲多普勒及组织多普勒测量反映左心室舒张功能相关参数作对比.结果 二尖瓣口舒张期前向峰值血流速度E与二尖瓣前瓣瓣环组织多普勒E′比值(E/E′)及二尖瓣口舒张期前向峰值血流速度E与二尖瓣口M型彩色多普勒峰值血流速度Vp比值(E/Vp)随着舒张功能障碍加重而增加,而E峰减速时间(Dct)随着舒张功能障碍加重而降低(P<0.05);LAVmax 指数、LAVmin指数随舒张功能降低而增加,LAEF随舒张功能降低而降低(P<0.05);E/E′,E/Vp及Dct与LAEF相关性最佳,r分别为-0.84,-0.81,0.74,均P<0.05;LAVmax指数≥34 mL/m2、LAEF≥30%诊断左室充盈压增高(即E/E′ >15.0),其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86.0%,66.7%及86.7%,80.6%.结论 RT-3DE为评价左心房容积与功能提供了新方法,测得左心房功能参数能准确反映左心室舒张功能受损程度.  相似文献   
156.
目的:探讨应变率成像(SRI)评价血压昼夜节律变异对高血压患者左室局部收缩功能的影响。方法i103例经规律治疗及左室射血分数(LVEF)大于55%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根据动态血压分为48例杓型组和55例非杓型组,均行24h动态血压监测,二维超声及SRI检查。结果:两组24h及白天平均收缩压和舒张压无明显差异(P〉0.05),非杓型组夜间平均收缩压和舒张压显著高于杓型组(P〈0.01)。两组LVEF无明显差异(P〉0.05),非杓型组左室心肌收缩应变率(S-Sr)显著低于杓型组(P〈0.01)。结论:非杓型高血压患者左室整体收缩功能尚未改变时就已出现左室局部收缩功能降低,血压昼夜节律异常与左室局部收缩功能下降有重要的关系。  相似文献   
157.
目的 探讨应用组织多普勒成像技术(tissue Doppler imaging,TDID测算右室Tei指数评价肺栓塞患者右心室功能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人选研究对象为正常对照组和肺栓塞组,并根据预期的肺栓塞相关早期病死率进行危险分层为高危、中危、低危3个组,测量其右心常规超声指标,运用TDI获取三尖瓣环组织运动频谱,测量相关时间间期,并计算出右心室Tei指数.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肺栓塞患者高危组具有较明显的右心扩大及肺动脉高压征象,其右室射血时间(ET)明显缩短(P<0.05),等容收缩期(ICT)+等容舒张期(IRT)明显延长(P<0.05),Tei指数明显增高(P<0.05);中危组尽管没有明显右心增大,但其右室ET、ICT+ IRT、Tei指数均已出现异常(P<0.05);低危组的ET、ICT+ IRT、Tei指数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运用TDI测量右室Tei指数可以较敏感反映肺栓塞患者右室功能变化,是评价其右室综合功能的较好指标.  相似文献   
158.
目的:评价房间隔瘤(ASA)并发继发孔型房间隔缺损(ASD)介入封堵术的可行性、安全性和疗效.方法:16例(男4例,女12例),年龄12~66(30.6±14.1)岁.经临床、心电图、X线及经胸超声心动图(TTE)检查诊断为ASA并发继发孔型ASD.TTE检查ASA均膨入右心房, ASD最大直径10~32(17.1±10.4)mm.其中单孔ASD 14例,双孔ASD 2例,孔间距离均小于7 mm.结果:16例均一次封堵成功,成功率100%.所用封堵器的直径为16~42(28.5±6.99)mm.2例双孔ASD中,置入1个封堵器直接封堵2个缺损孔.术中TTE监测检查示15例完全闭合, 1例有少量残余分流.术后3 d复查TTE示均无残余分流;6个月、1年后复查示9例心脏大小恢复正常, 均无残余分流,无封堵器移位及其他并发症.结论:介入封堵治疗ASA并发继发孔型ASD是可行、安全的, 可获得良好的封堵效果.  相似文献   
159.
目的:评价房间隔缺损患者封堵术后右室整体及节段容积变化。方法:选取33例成功行房间隔缺损封堵术的患者,术前、后用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RT-3DE)计算右室容积,RT-3DE经Qlab软件分析得出右室整体及节段的舒张末期容积(EDV)、收缩末期容积(ESV)和每搏输出量(SV),并计算3个节段的EDV、ESV、SV占整体容积的比率。结果:与术前比,术后右室整体、体部和流出道部的EDV、ESV、SV均减低,流入道部的EDV、SV亦均减低(均P0.05);3个节段中,流入道部的EDV、ESV、SV占整体容积的比率最大。结论:RT-3DE是评价房间隔缺损患者封堵术右室整体及节段容积变化的可靠方法。  相似文献   
160.
目的 探讨Tei指数评价风湿性二尖瓣狭窄患者右心室功能的意义.方法 伴有不同程度肺动脉高压的风湿性心脏病二尖瓣狭窄患者29例,正常人33例.运用组织多普勒方法计算右室Tei指数.通过三尖瓣反流检测风湿性心脏病患者的肺动脉压力.结果 伴有肺动脉高压的风湿性心脏病患者右室Tei指数高于正常对照组,且与肺动脉收缩压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