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47篇
  免费   27篇
  国内免费   35篇
医药卫生   709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6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25篇
  2018年   17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12篇
  2015年   15篇
  2014年   29篇
  2013年   37篇
  2012年   41篇
  2011年   33篇
  2010年   67篇
  2009年   48篇
  2008年   73篇
  2007年   42篇
  2006年   59篇
  2005年   45篇
  2004年   31篇
  2003年   29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3篇
  1990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70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01.
目的:探索威斯康星卡片分类测验测试各指标中更稳定、更精确的指标(内表型)。方法:在重庆市主城区募集6—16岁的双生子。签写知情同意书后,用威斯康星卡片分类测验对59对6—16岁的双生子测试(同卵双生28对,异卵双生31对),比较双生子两个体之间的六个常用指标(正确数、错误数、持续错误数、非持续错误数、总分类数、完成第一个分类所需个数)得分的相关系数,采取双生子的颊黏膜标本以提取DNA并进行卵型鉴定。结果:MZ组和DZ组的年龄、性别、受教育年限具有可比性(P〉0.05),MZ组的持续错误数指标在双生子对个体之间的相关系数有显著相关(r=0.65,P=0.001),其余五个指标和DZ组的六个指标在双生子对个体之间的得分无显著性相关(P〉0.05)。结论:在威斯康星卡片分类测验常用的六个指标中,持续错误数受遗传的影响更大,作为内表型指标可能优于威斯康星卡片分类测验中的其他指标。  相似文献   
102.
目的:通过对高血压脑出血患者采用微创血肿穿刺术治疗,评估其疗效及对炎性因子表达水平的影响。方法:对本院74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依据建档顺序分2组,各37例。对照组采用小骨窗血肿清除术,研究组采用微创血肿穿刺术,术后3~6个月进行随访。对比两组手术情况、临床疗效、并发症发生率,评估术前及末次随访时两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日常生活能力评分(BI)及检测其血清炎性因子[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高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变化。结果:①手术情况:研究组手术用时(12.34±5.54)min,术中失血量(40.31±10.27)mL,下床活动时间(5.04±2.82)d,住院时间(16.30±2.61)d,均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神经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术前两组NIHSS评分及BI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研究组NIHSS评分[(4.08±1.35)分]低于对照组[(6.49±1.13)分],BI评分[(60.63±8.08)分]高于对照组[(46.82±6.81)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临床疗效:研究组治疗有效率91.89%(34/37)高于对照组72.97%(27/3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④血清炎性因子:术前两组hs-CRP、IL-6、TNF-α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周2组血清炎性因子水平均较术前降低,且研究组hs-CRP(7.14±3.05)mg/L、IL-6(14.18±3.16)ng/L、TNF-α(40.10±3.03)μg/L,低于对照组[(12.11±3.35)mg/L、IL-6(27.19±3.98)ng/L、TNF-α(53.22±3.32)μ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⑤并发症发生率: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5.41%(2/37)低于对照组24.32%(9/3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微创血肿穿刺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效果显著,可有效改善患者神经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减少手术用时及术中失血量,降低血清炎性因子水平,提高治疗效果,且安全性较高。  相似文献   
103.
沙琳  谢鹏留  游王杰  周光华 《重庆医学》2021,50(20):3506-3508
目的 通过结核菌素(PPD)筛查试验,分析某学校在校学生结核杆菌感染情况,为学校结核病防控工作提供依据.方法 通过对2018-2019年重庆市北碚区某中学初一和高二学生进行PPD试验,对强阳性学生进行胸部X线片检查,统计分析强阳性率与年级、性别的关系.结果 本次PPD共筛查学生2578例,强阳性共计94例,强阳性率为3.65%.其中高二和初一强阳性率分别为4.22%和2.48%,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7).男生和女生强阳性率分别为2.32%和4.89%.初一男生和女生强阳性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703,P=0.402),而高二女生强阳性率明显高于高二男生(χ2=11.549,P=0.001).结论 通过PPD初筛检查发现高年级学生强阳性率显著高于低年级学生,高年级女生强阳性率明显高于男生.  相似文献   
104.
105.
106.
目的 制备阿立哌唑自乳化释药系统(ARP-SEDDSs)以提高药物的口服生物利用度。方法 HPLC法检测ARP在不同的油、表面活性剂和助表面活性剂中的溶解度,根据溶解度确定处方组成;采用伪三元相图筛选SEDDSs的处方比例;通过动态光散射、透射电镜、稀释稳定性和体外溶出对ARP-SEDDSs进行表征;大鼠分别ig给予自制ARP-SEDDSs和ARP混悬液(20 mg·kg-1)后,HPLC法进行药动学研究,考察大鼠ig ARP-SEDDSs的生物利用度。结果 以油酸作为油相,以聚乙二醇15-羟基硬脂酸酯和异丙醇作为表面活性剂和助表面活性剂,优化得到ARP-SEDDSs处方为油酸-聚乙二醇15-羟基硬脂酸酯-异丙醇为2.0∶5.6∶2.4,载药量为10 mg·g-1;ARP-SEDDSs经水稀释后可快速形成微乳,在透射电镜下可观察到微乳呈类球形,经动态光散射仪检测其平均粒径为(54.6±2.3)nm,聚合物分散性指数(PDI)为0.201±0.011,Zeta电位(-13.5±0.4)mV;ARP-SEDDSs在pH 6.8磷酸盐缓冲液中10 min的药物溶出度接近100%,远高于阿立哌唑口崩片(约10%)。大鼠体内药动学研究表明,与ARP混悬液相比,ARP-SEDDSs相对生物利用度为248.8%。结论 将ARP制备成自乳化释药系统,有助于药物快速溶出,显著提高了ARP的口服生物利用度。  相似文献   
107.
摘 要 目的: 制备塞来昔布纳米混悬剂(CXB NSs),并考察大鼠灌胃给药后体内药动学特征。方法: 采用反溶剂沉淀 高压均质法制备CXB-NSs,并考察其粒度分布,多聚分散系数和Zeta电位。将12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CXB NSs组和CXB混悬液组,灌胃给药剂量均为100 mg·kg-1,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大鼠血浆中的CXB浓度,用3P97软件计算相应的药动学参数。结果: CXB NSs平均粒径为(442.5±61.9) nm,多聚分散系数为0.312±0.057,Zeta电位为(-31.6±3.9) mV。CXB NSs和CXB混悬液在大鼠体内的AUC(0-t)分别为(5.13±0.77)和(13.51±3.18) mg·L-1·h;t1/2分别为(12.31±1.91)和(12.73±1.83) h;Tmax 分别为(2.48±0.37)和(1.41±0.27) h;Cmax分别为(0.94±0.31)和(2.38±0.25) mg·L-1。结论:CXB NSs能显著提高药物在大鼠体内的生物利用度。  相似文献   
108.
患者 男,7岁,无明显诱因头昏3个月,加重1周入院。体检:四肢肌力Ⅲ级,WBC15.9g/l,PLT34g/l。  相似文献   
109.
正脑出血是一种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疾病,其每年的发病率为(20~30)/10万~([1])。脑出血发病凶险,病情变化快,患者在30 d内的死亡率为20%~50%~([2])。此外,脑出血发病后24 h内,特别是在发病后6 h内,血肿稳定性较差,其中约有1/3的血肿会出现扩大~([3]),而血肿扩大往往导致患者出现早期神经功能恶化及预后不良~([4])。早期预测脑出血患者的血肿扩大十分重要,也是脑出血领域的一个重要研究方  相似文献   
110.
创伤性脑损伤(traumatic brain injury,TBI)后脑组织在各种因素的直接或间接损伤诱导下会发生复杂的病理生理改变,采取有效的医学诊疗技术对这一病理生理改变过程进行描述、评估对提高TBI的诊疗效果及改善患者预后具有重要的意义。功能磁共振(functional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f MRI)是在数字技术和影像学技术快速发展下应运而生的一种磁振造影技术,在科研领域的应用主要集中在各种认知、神经、心理课题,而临床上其在脑损伤、脑部肿瘤等疾病诊疗中的作用日益凸显。本文通过对近年来国内外相关文献的回顾和整理,对f MRI在创伤性脑损伤临床诊断中的应用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