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0篇
  免费   8篇
  国内免费   1篇
医药卫生   119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12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14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8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31.
复发性肝癌再切除术患者预后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探讨影响复发性肝癌再切除术的预后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41例行再切除术复发性肝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及随访记录,采用Kaplan-Meier 和Log-rank 对数秩检验对23个临床病理因素进行单因素分析,然后引入Cox 比例风险模型进行多因素分析。另外,对各次术中失血量及手术时间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进行比较。结果:再次手术后患者1、3、5 年生存率分别为68% 、36% 、35% ,无瘤生存率分别为39% 、22% 、7% 。影响生存期的独立预后因素为:第1 次手术时门静脉癌栓形成、第1 次手术时肝硬化结节直径大小、第2 次手术切缘距离、第2 次手术后辅助治疗。未得出影响无瘤生存期的独立预后因素。各次术中失血量及手术时间无显著性差异。结论:第1 次手术中合并门静脉癌栓或硬化结节直径较大的患者,行再切除术预后差。第2 次手术中肝切缘距离>1cm或者术后辅以其他综合治疗可以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32.
CD3 AK细胞与IL-2联用治疗癌性胸腹腔积液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 CD3AK细胞与 IL- 2联用对癌性胸腹腔积液的治疗效果。方法 :将 2 4例癌性胸腹腔积液患者分为两组 ,研究组 12例 ,应用 CD3AK细胞与 IL- 2直接胸腹腔灌注 ,每周 3次 ,连续 2~ 3周 ;对照组 12例 ,单用 IL- 2灌注治疗 ,疗程同研究组。结果 :研究组与对照组的有效率分别为 6 6 .7%和 2 5 % ,两者比较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5 ) ;研究组的细胞免疫功能较对照组明显提高 (P <0 .0 5 )。结论 :CD3AK细胞与 IL- 2联用能有效地促进癌性胸腹腔积液的吸收 ,提高机体免疫功能 ,是治疗癌性胸腹腔积液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33.
肿瘤药敏试验与临床病理及疗效的关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从不同肿瘤患者、组织学来源和病理类型等方面探讨肿瘤药敏试验与恶性肿瘤化疗药物敏感性的关系,以及药敏试验对肿瘤患者选择不同化疗药物治疗的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1991~2006年用MTT法检测的468例恶性实体肿瘤细胞对不同化疗药物敏感性的阳性结果,研究其与临床治疗用药的关系,并观察远期生存率。结果同一种肿瘤的不同个体、5种不同组织来源的肿瘤、3种消化系统肿瘤和相同病理类型低分化腺癌的不同实体瘤之间对化疗药物的敏感性均不同(P〈0.05)。胃癌、肺癌的3年生存率和卵巢癌的5年生存率敏感组高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肝癌5年生存率敏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恶性肿瘤对化疗药物的敏感性不同,化疗药敏实验与临床常用有效药物相关性较好,有助于临床筛选有效药物,排除不敏感药物,有利于选择有效的化疗方案。  相似文献   
34.
  目的  肿瘤的发生与发展是基因组不稳定性逐渐积累的结果, 表现为染色体数值异常、结构重排(基因缺失、扩增和染色体异位)、点突变和表观遗传学改变等。本研究使用双色荧光原位杂交技术(Duo-Colour Fluorescent in situ Hybridyzation, D-FISH)对上皮性卵巢癌患者腹水肿瘤细胞c-myc和Rb1基因的拷贝数的变化情况进行了研究。  方法  收集经病理检查证实为卵巢癌患者的腹水标本61例, 使用染色体核型分析选取二倍体的病例58例。同时检测细胞核中c-myc和Rb1基因的拷贝数变化。  结果  在58例二倍体上皮性卵巢癌中, 41例出现c-myc基因扩增(70.69%), 24例出现Rb1基因缺失(41.38%)。20例同时出现c-myc基因扩增和Rb1基因缺失(34.48%)。与卵巢良性肿瘤及正常卵巢组织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且Rb1基因缺失与FIGO分期和病理分级(P < 0.01)均相关。  结论  上皮性卵巢癌中同时存在着癌基因c-myc的扩增和抑癌基因Rb1的缺失, 多基因发生拷贝数变化可能在上皮性卵巢癌的发生和发展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35.
目的:探讨血清高尔基体糖蛋白(GP73)对原发性肝癌的诊断价值,分析GP73和甲胎蛋白(AFP)联合检测对原发性肝癌诊断的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定量测定方法,检测144例原发性肝细胞癌、50例肝硬化、100例乙型肝炎、50例其他恶性肿瘤、26例肝良性肿瘤、84例HBV携带者和50名健康体检者血清中GP73的浓度,应用临床电化学发光法测定AFP作为参照。结果:原发性肝细胞癌患者血清GP73水平明显高于肝硬化、乙型肝炎、其他恶性肿瘤、肝良性肿瘤、HBV携带者和正常人对照组,P<0.05。通过ROC曲线设定GP73浓度,GP73为64ng/mL作为肝癌诊断的临界值切点(cut-off)时,GP73检测原发性肝细胞癌的敏感度和特异度达到最高,分别为83.3%和88.3%。在原发性肝细胞癌组,GP73诊断肝癌的敏感度和特异度与AFP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83.3%vs 72.2%,88.3%vs 76.7%),P<0.05;GP73+AFP联合检测可使敏感性提高到94.4%,特异性为65.6%。结论:GP73诊断原发性肝细胞癌有较好的敏感性和特异性,而GP73与AFP联合检测的敏感性比单项检测均高。联合检测血清中的GP73和AFP可提高原发性肝细胞癌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36.
经皮肝动脉栓塞化疗术(transcatheter arterial chemoembolization,TACE)是不宜手术切除中晚期原发性肝癌的常用治疗方法。TACE术后并发肝脓肿发生率较低,目前较少见报道。现将我院2003年1月到2007年6月收治的6例TACE术后并发肝脓肿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37.
PVCE结合TACE治疗原发性肝癌合并门静脉癌栓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经皮肝穿刺门静脉化疗栓塞(PVCE)联合肝动脉化疗栓塞(TACE)治疗原发性肝癌(PHC)合并门静脉癌栓(PVTT)的临床价值。方法:48例不能手术切除的原发性肝癌伴门静脉癌栓的病人,其中23例行TACE+PVCE治疗作为研究组,25例仅行TACE治疗作为对照组,分别比较治疗前后AFP变化、门静脉的变化、胃肠道症状(腹胀、恶心)改善以及1年生存率。结果:2组治疗前后AFP均无明显变化(P>0.05);研究组中门静脉直径缩小率、门静脉血液流速增快率、癌栓缩小和消失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中胃肠道症状改善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1年生存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PVCE联合TACE治疗原发性肝癌合并门静脉癌栓的疗效肯定,可减轻患者胃肠道症状,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对延长患者生存期有一定的疗效。  相似文献   
38.
回顾性分析手术治疗肝癌生存10年以上27例与生存时间<10年的221例肝癌患者临床资料,分析影响长期生存的有关因素.肿瘤直径≤5 cm、单结节、有完整包膜、有肝硬化、手术完整切除和术后中药治疗等因素所占比例在生存时间≥10年组分别是63.0%、100.0%、63.0%、22.2%、92.6%和70.4%,在生存时间<10年组分别为11.3%、44.3%、12.7%、33.9%、57.5%和30.3%.  相似文献   
39.
目的:探讨EGFR和EGFRvⅢ在人乳腺癌及乳腺良性增生性疾病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应用Supervision^TM免疫组化方法检测30例乳腺良性增生性病变、病变旁及55例乳腺癌、癌旁和转移淋巴结组织的EGFR、EGFRvⅢ的表达。结果:EGFR在乳腺癌表达72.7%,癌旁29.1%,转移淋巴结58.3%(X^2=5.326,P=0.021);EGFRvⅢ在乳腺癌表达52.7%,癌旁1.8%,转移淋巴结45.8%(X^2=4.718,P=0.030)。EGFR表达与病理分级(X^2=11.840,P=0.002)、转移淋巴结数目(X^2=13.715,P=0.000)、ER阴性(X^2=10.785,P=0.007)、PR阴性(X^2=4.727,P=0.031)相关;EGFRvⅢ与病理分级(X^2=5.280,P=0.024)、有无远处转移(X^2=5.612,P=0.019)、淋巴结转移数目(X^2=4.464,P=0.038)、ER阴性(X^2=3.960,P=0.049)、PR阴性(X^2=17.517,P=0.000)和c-erbB-2阳性(X^2=7.424,P=0.005)相关。结论:EGFR、EGFRvⅢ过度表达可能与乳腺癌发生发展密切相关,EGFRvⅢ有望作为预测乳腺癌临床预后候选基因之一。  相似文献   
40.
Luminal型乳腺癌术后肝转移患者预后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近年来,Luminal型乳腺癌的发病率逐年上升,严重危害女性健康.本研究探讨影响Luminal型早期乳腺癌术后肝转移患者预后因素.方法 分析2005-01-24-2012-12-30广西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收治的108例Luminal型早期乳腺癌术后肝转移患者的临床资料及生存情况,应用Kaplan-Meier法进行生存率的估计,Cox回归模型分析影响患者的预后因素.结果 全组患者术后5年总生存率为85.1%,中位无瘤生存时间53.8个月.肝转移后中位生存时间为9.8个月,1、2、3年生存率分别为41.2%、26.5%和12.8%.Luminal A型与Luminal B型患者两组间的肝转移后生存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153,P=0.696.多因素分析显示,孕激素受体(progesterone receptor,PR)状态(HR=0.15)、有无肝功能损害(HR=12.71)、有无合并其他脏器转移(HR=0.18)和血清补体C3水平(HR=2.21)为影响患者预后的独立因素.结论 PR阴性、肝功能损害、合并其他脏器转移和血清补体C3水平≥3 g/L是影响Luminal型早期乳腺癌术后肝转移患者预后独立危险因素,其中肝功能损害是导致患者死亡的主要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