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5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医药卫生   76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1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2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3篇
  1984年   3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1篇
  1979年   1篇
  1978年   1篇
  1977年   1篇
  197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低增生性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安徽医科大学附院血液病科612年中住院的60例MDS患者进行了回顾性分析,发现其中有12例(20%)骨髓增生减低,属低增生性MDS(HypoMDS),与增生正常/明显增生的MDS(norm/HyperMDS)进行了对比。发病年龄上,HypoMDS平均为493岁,而后者为397岁,有显著差异。两组在末梢血象方面Hb之间差别不显著(P>005);而中性粒细胞均数在HypoMDS组为204×109·L-1,后者则为701×109·L-1(P<00001),有显著差异;血小板在两组比较差别不显著(P>005)。两组骨髓中原始细胞数以<5%,5%10%和>10%分成三组进行比较,经χ2检验P值001,表明两组患者之间骨髓中原始细胞数比例的差别有高度显著性。HypoMDS在临床上感染、出血较多,但转变为AML的时间慢,生存期较normal/HyperMDS要长。结合文献报告,认为HypoMDS可能是MDS的另一种类型,亦可能是某些MDS病人病程中的一个阶段。  相似文献   
52.
三种方案治疗难治性多发性骨髓瘤临床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比较沙立度胺加地塞米松,沙立度胺联合VAD方案(长春新碱+阿霉素+地塞米松),沙立度胺联合环磷酰胺与地塞米松三种方案治疗难治性多发性骨髓瘤(MM)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 50例难治性MM患者随机分为沙立度胺加地塞米松组(A组)20例,沙立度胺联合VAD方案组(B组)14例,沙立度胺联合环磷酰胺与地塞米松组(C组)16例。沙立度胺起始剂量200mg/d,每周增加100mg,最大量400mg/d:地塞米松40mg/d,分别于第1~4天、第9~12天、第17~20天静脉滴注;环磷酰胺300mg/m。静脉滴注2h,1次/12h,第1~3天;连续3个疗程后评价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A、B、C组部分缓解率分别为45.0%、50.0%、56.2%;总有效率分别为65.0%、71.4%、75.0%,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不良反应发生率:骨髓抑制分别为15.0%、42.9%、87.5%;心脏损害分别为5.0%、57。1%、43.8%:周围神经病变分别为25.0%、71.4%、31.3%;感染分别为50。0%、57.1%、93。7%;差异均有显著性(均为P<0.05)。结论三种方案治疗难治性MM均有较高的缓解率且疗效相当,但不良反应发生率以沙立度胺加地塞米松为最小。  相似文献   
53.
再生障碍性贫血(再障)是造血干细胞损伤所致的一组异质性疾病。大部分再障患者的发病与抑制性T淋巴细胞的免疫介导而抑制造血有关。近年来,抗胸腺细胞球蛋白(ATG)治疗再障的报道较多。现就我院采用ATG联合雄激素治疗再障12例,报道如下。1材料和方法11...  相似文献   
54.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180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是一种由血小板自身抗体所致的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疾病。治疗方案很多,疗效不一。本文总结了近6年来我科收治的180例ITP患者的临床资料,现报道如下。1 对象与方法1.1 病例选择 180例ITP均为1992年6月至1998年6月间住院病例,男58例,年龄14~70岁,平均37.33岁,女128例,年龄14~71岁,平均36.97岁,男女之比为1:2.21。所有病例均按照1994年全国第五届止血与血栓会议制定的标准而确诊。180例ITP患者共接受治疗230次。治疗前后…  相似文献   
55.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简称ITP)和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简称甲亢)是临床常见的两种病疾病,而两者合并发生的报道不多。我院1994~1997年共收治5例,现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5例患者均系我院住院患者,均为女性,年龄27~57岁,平均42...  相似文献   
56.
随着输血技术的飞快发展,成份输血和治疗性单采术在医疗中占有越来越重要的地位。目前,同外已发展至根据成份输血占全部临床输血的比例,来衡量该国家、医院、输血中心的水平高低。  相似文献   
57.
目的 探讨多肿瘤抑制基因(p16/MTS1)缺失与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发病的关系。方法 采用PCR技术,对30例MDS的p16/MTS1基因缺失情况进行了分析。结果 30例MDS患者未见有p16基因缺失。结论 提示p16基因缺失和MDS的发病关系不大。  相似文献   
58.
恶性淋巴瘤     
恶性淋巴瘤是一组原发于淋巴结或淋巴组织的肿瘤。它是我国常见肿瘤之一,占恶性肿瘤的第八位,在14岁以下年龄组中淋巴瘤则仅次于白血病,占第二位。近十年来,对恶性淋巴瘤特别是何杰金氏病的研究取得了飞速进展,现对本病的发病、病理、临床表现和诊疗方面的概况作一梗略介绍,以供参考。一、病因与发病机理:恶性淋巴瘤的病因尚不清楚,根据实验和临床观察曾提出几种假说。 (一)感染因素:过去一度认为何杰金氏病的发生与结核杆菌、布鲁氏菌和各种霉菌感染有关,虽目前已被否认,但病  相似文献   
59.
获得性纯红细胞再生障碍性贫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纯红细胞再生障碍性贫血(PRCA)需依据下列诊断标准:1.显著的慢性正细胞正色素或大细胞正色素性贫血,伴网织红减少或缺如。2.骨髓有核红细胞显著减少直至缺如,粒系、巨核细胞系正常。3.周围血白细胞数和分类计数正常。4.血小板数正常,无出血现象。5.无髓外造血证据。最近有报告PRCA与其它情况或疾病如妊娠、多种内分泌腺的不足、甲亢和原发性淀粉样变等有关。先天性纯红再障(DBS) 为一罕见病,其特征为儿童时代早期出现正色素常为大细胞性贫血,白细胞正常或轻度减  相似文献   
60.
对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的患者多主张采用保守措施。我院曾遇到2例当时均诊断为不典型再障,予切脾治疗,现对照FAB标准,回顾性诊断属MDS,随访已8~10年,特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