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39篇
  免费   42篇
医药卫生   381篇
  2015年   2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14篇
  2010年   21篇
  2009年   26篇
  2008年   23篇
  2007年   22篇
  2006年   44篇
  2005年   34篇
  2004年   34篇
  2003年   40篇
  2002年   23篇
  2001年   20篇
  2000年   21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3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8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3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8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磁共振成像2D-FIESTA序列对婴幼儿胆道病变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评价磁共振成像2D-FIESTA序列对婴幼儿胆道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8例婴幼儿患者行MR检查胆道系统。患儿口服水合氯醛或静注安定镇静。行轴位、冠状和矢状2D-FIESTA扫描。不需屏气。不使用MR对比剂。在ADW工作站上以最大强度投影(M IP)和多平面重建(MPR)方式重建图像。结果3例肝移植术后、2例胆总管囊肿、1例胆胰管合流异常患儿的MR I表现均经手术证实,2例正常婴幼儿经随访证实。MR I的2D-FIESTA序列可清晰显示患儿的肝外胆管及门静脉、肝静脉和下腔静脉,肝动脉显示欠清晰。结论MR I的2D-FIESTA序列可在自由呼吸、不使用对比剂的条件下准确显示婴幼儿的胆道系统病变。  相似文献   
92.
目的总结因输尿管病变导致尿路梗阻病例的螺旋CT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157例输尿管病变不同的影像特点。结果包括输尿管肿瘤27例,输尿管炎症12例,输尿管结核10例,输尿管结石90例,输尿管息肉3例,腹膜后纤维化3例及腹膜后或盆腔肿瘤累及输尿管12例。结论螺旋CT对输尿管病变的定性、定位诊断的正确性很高。  相似文献   
93.
前列腺癌的MR波谱特征与Gleason评分的关系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以MR波谱分析(MRS)方法定量分析前列腺癌(PCa)的代谢特征与Gleason评分的关系。方法经手术病理或穿刺活检证实的PCa21例以6分区的方法(将前列腺分为左、右侧的底部、中部、尖部)进行MRS定量分析。在MRS代谢图上标记出手术病理或穿刺活检取材位置归入相应的分区,测量其(胆碱+肌酸)/枸椽酸盐(CC/C)的比值。将PCa的MRS代谢结果与其Gleason评分进行对照。结果21例患者74分区有癌,其CC/C均值为2.13±0.82;52分区无癌,其CC/C均值为0.59±0.20。二者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7.72,P=0.00)。PCa的CC/C比值与Gleason评分相关(r=0.66,P=0.01)。Gleason评分≥7组和<7组的CC/C比值分别为2.61±0.79和1.69±0.5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06,P=0.01)。结论CC/C与Gleason评分有相关性,MRS有可能无创地评价PCa的病理分级。  相似文献   
94.
肝组织活捡在肝脏疾病的诊断和研究申起着重要作用。常规应用的经皮、经被膜旰穿活检技术监非没有危险,且有大量腹水及出血倾向等禁忌症。在这种情况下,经颈静脉人路肝活检则是一种理想的替代和补充。本文报告六只狗的经颈静脉肝穿活检实验研究和265例经颈静脉肝穿潘检的临床应用结果.  相似文献   
95.
中国男性良性前列腺增生的MR波谱定量分析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目的用磁共振波谱分析方法定量评价不同类型良性前列腺增生的代谢变化。方法10例超声引导下穿刺活检证实的前列腺增生患者,都行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术后对标本进行了组织学分类,分为腺体增生为主型和间质增生为主型,根据增生程度的不同在中央区设定兴趣区后利用三维磁共振波谱测定各兴趣区(胆碱+肌酸)/枸橼酸盐[(Cho+Cre)/Cit]的比值。计算并比较各型(Cho+Cre)/Cit比值的差异。结果腺体增生为主型(Cho+Cre)/Cit比值平均为0.55±0.32,间质增生为主型(Cho+Cre)/Cit比值为0.87±0.34,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8.18,P<0.05)。结论中国男性良性前列腺增生的代谢改变可以用MRS定量评价,不同类型代谢水平不同。  相似文献   
96.
目的 明确女性生殖器原发恶性肿瘤胸部转移的X线与临床特征是重要的 ,以提高诊断水平。方法  2 0 4例女性生殖器肿瘤患者 ,以手术病理证实为恶性肿瘤 ;手术及化疗前后均摄取X线正、侧位胸片 ,人均 1~ 6次不等 ;并有 30例做过CT扫描 ;48例做CA - 1 2 5及 2 3例做HCG化验检查。全部资料均由 3位以上医师做了回顾性的分析。结果  2 5例以胸水表现的胸腔转移 ,CA - 1 2 5值为 1 2 5 - 3765u/ml(正常值 <35u/ml)不等 ;1 2例滋养细胞肿瘤的肺转移 ,hCG升高为 92~ 2 0 0 0 0 0mIU/ml(正常值 <5mIU/ml) ,其中有 1例绒癌肺转移为正常孕期 38周中 ,hCG值 1 841 0 0mIU/ml。结论 胸腔内胸水转移者以卵巢癌最多 ,滋养细胞恶性肿瘤转移多为肺结节形式 ,不可忽视的是正常妊娠中可发生绒癌肺转移  相似文献   
97.
胸部Castleman病的X线和CT表现与病理对照   总被引:36,自引:4,他引:32  
目的 讨论胸部Castleman病X线和CT表现以及病理特征。资料与方法 胸部Castleman病12例,男5例,女7例,平均年龄35岁,局限型10例,弥漫型2例,均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结果 病理上包括透明血管型10例和浆细胞型2例。X线和CT扫描;10例局限型为平均直径4.9cm大小的单发软组织肿块,位于中纵隔或肺门者4例,前纵隔和后纵隔各3例,平扫CT值平均40HU,增强扫描呈早期显著均匀强化,CT值平均133HU,延迟扫描仍持续强化,CT值平均92HU,2例伴有中央区分支状钙化,2例弥漫型表现为双侧中等量胸腔积液,纵隔内多个直径1-2cm大小的淋巴结,胸膜下小结节影和支气管血管束周围结节影,术前CT误诊率为83.3%。结论 胸部局限型Castleman病以强化明显或中央伴有分支状钙化的巨大孤立肿物为特征,CT增强扫描有助于明确诊断和临床分型,弥漫型Castleman病的影像学表现复杂多样,确诊主要依靠病理和免疫组织化学检查。  相似文献   
98.
目的 以三维质子磁共振波谱成像 (magneticresonancespectroscopy,MRS)的方法定量分析正常前列腺、前列腺癌 (prostatecancer,PCa)和良性前列腺增生 (benignprostatehyperplasia ,BPH)的代谢特征 ,并与病理结果对照。方法 对经手术病理或穿刺活检证实的PCa 2 1例、BPH 2 3例和正常前列腺 1 7例进行MRS定量分析。将前列腺分为左、右两侧 ,每侧由上到下分为底部、中部和尖部 3部分 ,共 6分区。在MRS代谢图上标记出手术病理或穿刺活检取材位置归入相应的分区 ,测量其 (胆碱+肌酸 ) /枸橼酸盐 [(Choline +Creatine) /Citrate ,CC/C]的比值。结果 正常前列腺外周带、PCa癌区和BPH中央带的CC/C平均比值分别为 0 4 2± 0 1 9、2 1 3± 0 82和 0 6 2± 0 1 9,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 =2 77 4 6 4 ,P =0 0 0 0 )。PCa与正常前列腺和BPH之间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t值分别为 0 72 5、0 6 84 ,P值均为 0 0 0 0 )。结论 PCa和BPH的代谢差异显著 ,MRS有助于PCa的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99.
目的 探讨线粒体脑肌病Leigh综合征的氢质子磁共振波谱(1H-MRS)表现及其临床意义,为临床早期诊断和治疗提供帮助. 资料与方法 对32例Leigh综合征患者和38名正常对照者行2D-MRS检查和常规MRI检查,比较病例组中苍白球、丘脑区域的MRI阳性、MRI阳性病例及正常对照组相应区域代谢物胆碱/肌酸(Cho/Cr)、N-乙酰天门冬氨酸/肌酸(NAA/Cr)、乳酸/肌酸(Lac/Cr)、肌醇/肌酸(mI/Cr)比值的差异. 结果 24例(75%)患儿脑内出现异常信号,其中15例深部灰质核团受累,13例累及白质,8例有不同程度的脑萎缩.苍白球、丘脑区域MRI阳性组NAA/Cr比值明显低于MRI阴性组(P<0.01)及对照组(P<0.01);而MRI阳性组Lac/Cr比值较MRI阴性组和对照组明显升高(P<0.01);MRI阴性组的苍白球区可探及Cho/Cr明显升高(P=0.019)和丘脑区的NAA/Cr减低(P=0.044).丘脑区域mI/Cr比值MRI阳性组较正常对照组明显升高(P=0.002). 结论 Leigh综合征典型的MRI改变对临床诊断和鉴别具有重要辅助作用.1H-MRS显示MRI异常组较MRI阴性组的NAA/Cr下降和Lac/Cr升高更明显,提示神经损害更严重,有助于监测病情发展.1H-MRS可先于MRI发现脑内病变,为家系性病例的临床监控和早期干预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100.
目的 探讨MR波谱(MRS)在预测前列腺癌转移中的价值.方法 65例超声引导下穿刺活检证实的前列腺癌患者,根据临床分期分为未发生转移组(B期和C期)31例和发生骨和(或)淋巴结转移组(D期)34例,通过MRS测定2组患者癌病灶区(胆碱+肌酸)/枸橼酸盐[(Cho +Cre)/Cit]的比值,并比较其差异.同时利用描绘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来初步评价MRS在预测前列腺癌发生转移中的效能.结果 未发生转移组和发生转移组患者的前列腺癌区(Cho+Cre)/Cit比值分别为1.3±0.5和2.2±0.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38,P<0.05).利用癌病灶区(Cho+Cre)/Cit的平均比值对肿瘤是否发生转移进行诊断试验,ROC曲线下面积(Az)值为0.87,最佳临界点为1.53,此时诊断的敏感性为94.12%(32/34),特异性为67.74%(21/31),准确性为81.54%(53/65).结论 MRS作为一种无创的MRS检查方法 ,有可能对肿瘤是否发生转移作出预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