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27篇
  免费   10篇
  国内免费   15篇
医药卫生   45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15篇
  2011年   25篇
  2010年   17篇
  2009年   29篇
  2008年   24篇
  2007年   33篇
  2006年   32篇
  2005年   41篇
  2004年   20篇
  2003年   17篇
  2002年   11篇
  2001年   20篇
  2000年   16篇
  1999年   45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14篇
  1995年   18篇
  1994年   16篇
  1993年   11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5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31.
短暂缺血再灌注促进心肌葡萄糖转运体基因表达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了解短暂缺血再灌注后心肌葡萄糖转运体(GLUT)1 mRNA和GLUT4 mRNA的动态表达变化,及其与缺血再灌注时间的关系.方法将大鼠冠状动脉左前降支完全闭塞20 min后,于再灌注4 h、1、3和7天四个时相进行观察,用RT-PCR计算机凝胶成像分析系统检测心肌GLUT1 mRNA和GLUT4 mRNA相对含量.结果心肌缺血20 min,再灌注4 h后GLUT1 mRNA和GLUT4 mRNA的相对含量均达峰值,两者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有极显著性意义.GLUT1 mRNA含量在再灌注7天后仍有明显升高(P<0.01),GLUT4 mRNA含量从再灌注3天后开始下降,且与对照组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短暂缺血后再灌注可增强心肌GLUT1和GLUT4 mRNA表达,有利于加强心肌缺血时葡萄糖的利用,保护缺血心肌和改善再灌注后心肌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432.
目的 :探讨血清基质金属蛋白酶 - 2 (MMP- 2 )及 C-反应蛋白 (CRP)定量测定对不稳定性心绞痛 (U A)的诊断及预后判断价值。 方法 :对 46例 UA患者、2 5例稳定性心绞痛 (SA )患者及 2 2例健康志愿者分别进行血清MMP- 2及 CRP酶联免疫测定。 结果 :U A组入院时血清 MMP- 2水平明显高于 SA组及对照组 ,分别为 (4 70 .8±5 1.4) ng/ ml、(32 9.6± 5 4.0 ) ng/ ml及 (2 46 .5± 2 6 .8) ng/ m l(P<0 .0 1)。 UA组入院时血清 CRP水平明显高于 SA组及对照组 ,分别为 (3.6± 0 .4) μg/ m l、(0 .9± 0 .1) μg/ m l及 (0 .7± 0 .1) μg/ m l(P<0 .0 1)。UA组病情稳定后血清MMP- 2及 CRP水平明显降低 ,分别为 (35 0 .4± 41.8) ng/ m l、(0 .9± 0 .3) μg/ ml(P<0 .0 1)。 U A组有 7例发生急性冠状动脉事件 (ACE) ,SA组未发现 ,且 ACE组入院时血清 MMP- 2、CRP水平分别为 (5 0 3.7± 30 .3) ng/ ml、(4 .1± 0 .3) μg/ ml,明显高于 U A组入院时平均 MMP- 2、CRP水平 (P<0 .0 5 )。 结论 :血清 MMP- 2、CRP水平可能对 UA具有一定的诊断及预后判断价值  相似文献   
433.
目的:了解急性心肌梗死(AMI)伴发室性心律失常与心率变异(HRV)的相关性,以及提高HRV是否对心律失常有治疗意义。方法:对53例AMI患者进行了HRV分析。按Lown分级标准Ⅱ级以下(不含Ⅱ级)为A组,Ⅱ级或以上为B组,A组35例,B组18例,两组患者入院后均检测HRV,尔后B组服阿替洛尔25-50mg/d,治疗7天后复查动态心电图及HRV。结果:B组与A组相比,HRV各参数均有降低,但仅低频带(LF)和低频与高频比值(LF/HF)的差异显著,而B组用阿替洛尔治疗后HRV明显提高,且心律失常明显减少,仅31.3%(5/16)患者的Lown分级在Ⅱ级以上。结论:本研究提示AMI伴发室性心律失常者HRV降低,用阿替洛尔治疗而不加其他抗心律失常药物,在提高HRV的同时,对多数室性心律失常也有良好的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434.
冠状动脉病变程度对左室射血分数的影响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目的 :探讨冠状动脉病变不同严重程度对左室射血分数 (LVEF)的影响。方法 :冠状动脉造影 (CAG) 1593例 ,分别按冠状动脉病变支数、狭窄程度和病变积分分组 ,测定LVEF。对LVEF和冠脉病变支数、狭窄程度、病变积分(CAS)、年龄、性别、心梗史、糖尿病、高血脂、高血压、左室舒张末压 (LVEDP)作相关和逐步多元回归分析。结果 :LVEF与受累冠脉数量、程度及病变积分明显负相关 (相关系数r分别为 - 0 .15、- 0 .2 0、- 0 .2 2 ,P均 <0 .0 1) ;冠状动脉狭窄直径百分比小于 75%时 ,冠状动脉病变对心室收缩功能的影响较小 ,病变严重时收缩功能出现明显减退。逐步多元回归提示病变积分、LVEDP、高血压、性别和年龄与LVEF独立相关 ,影响因素和影响方向较为复杂。结论 :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与LVEF明显负相关 ,呈“先无后有 ,先小后大”的影响。其中病变积分与LVEF独立负相关。  相似文献   
435.
川芎嗪对慢性压力超负荷大鼠动态肺损伤的保护作用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目的 :探讨川芎嗪对压力超负荷大鼠肺损伤的动态病理改变的影响。方法 :采用缩窄腹主动脉造成大鼠压力负荷模型。将大鼠随机分为 3组 ;假手术组 (SOG)、手术组 (OG)和手术 +川芎嗪干预组 (OG +Li)。每组分为术后第 1天、第 2天、第 4天、第 7天、第 14天、第 2 1天、第 30天、第 4 5天、第 6 0天 9个时间点 ,采用组织病理学和计算机图像分析技术对各时间点大鼠肺损伤进行形态学和形态计量学上的比较。结果 :( 1)OG光镜下相继显示出间质性肺水肿和 (或 )肺泡性肺水肿。肺小动脉血管壁增厚 ,管腔变小 ,有些管腔近于闭合。OG +Li肺小动脉管壁稍增厚 ,管腔狭窄与OG组比较 ,明显减轻 ,未见有肺水肿的病理改变。 ( 2 )从术后第 2天开始 ,OG组壁厚内径比 (WT/ID)和管壁面积 /管总面积(WA/TA)显著并持续性高于SOG ,管腔面积 /管总面积 (LA/TA)显著而持续性低于SOG ;而与此同时OG +Li的WT/ID、WA/TA显著并持续性低于OG ,LA/TA显著而持续性高于OG。P均 <0 .0 5。结论 :川芎嗪可抑制压力超负荷大鼠肺血管重建和肺水肿等病理损伤的发生 ,具有肺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436.
本研究旨在研究国产血管生成素对微血管稀少和血管内皮细胞的作用。观察对象为WKY鼠5周龄组、8周龄组、13周龄组和血管生成素治疗组。观察指标为微动脉A2、A3和A4。研究结果提示血管生成素可以预防微血管稀少并延缓靶器官细胞损害。  相似文献   
437.
对房室结双径路不同电生理传导现象的本质探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为探讨房室结双径路不同电生理传导现象的本质。 方法根据房室结双径路的不同电生理传导现象,将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分为曲线平滑型(A组)和曲线中断型(B组),并在射频消融慢径路前后对各项电生理参数进行比较分析,以观察房室结功能曲线的变化。 结果A组消融慢径后,房室结有效不应期从(268±36)ms增至(336±32)ms(P<0.01),心房起搏时最长,AH从(266±24)ms减至(196±66)ms(P<0.01);B组消融后,房室结有效不应期从(279±42)ms增至(346±48)ms(P<0.01),心房起搏时最长,AH从(291±32)ms减至(192±54)ms(P<0.01)。 结论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平滑曲线的实质也是由快径和慢径两种成分组成,消融慢径后,可使曲线的“尾部”消失,这对射频消融慢径终点的判断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438.
对129例高血压病患者进行24小时动态心电图监测,分析室性心律失常的发生。结果表明:伴左室肥厚高血压组(n=48)复杂室性心律失常(按Lown分级≥III级)的发生率显著高于无左室肥厚的高血压组(n=81),70.8%VS13.6%,P<0.005;复杂室性心律失常昼夜变化以晨6时至正午12时发生率较高。提示高血压病左室肥厚存在复杂室性心律失常易发性及致心律失常源的基础。积极逆转左室肥厚、改善心肌缺血及抗室性心律失常的治疗是有意义的。  相似文献   
439.
危险因素的评估在冠心病临床诊断中的参考价值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冠心病危险因素在诊断冠心病中的价值。方法:以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为金标准,对3355例临床诊断冠心病患者的主要冠心病危险因素(年龄、性别、糖尿病、高脂血症及高血压)和临床诊断符合率的关系进行分析。结果:3355例临床诊断冠心病的符合率为75.26%。无危险因素时冠心病临床诊断符合率仅为25%,有一个危险因素时为61.2%(P<0.001),冠心病危险因素越多,临床诊断符合率越高。患者年龄越大,符合率越高,误诊越少。男性、有糖尿病史、高脂血症患者符合率显著高于女性、无糖尿病、无高脂血症患者。尤其是≤50岁女性的临床诊断符合率仅为46.88%。高血压有无对诊断符合率无明显影响(P>0.05)。结论:冠心病整体危险因素评估对临床诊断冠心病有重要价值。应在了解冠心病整体危险因素基础上,评估临床表现和辅助检查结果,科学地作出冠心病诊断。  相似文献   
440.
高血压病患者视网膜微血管血流滞缓现象(摘要)慈书平,江时森,王理理,李俭春,张启高高血压靶器官损伤的组织水平指标是微循环和微血管。眼底视网膜微血管是人体唯一可直接窥视的微血管,一直是临床医生观察高血压分期标准指标之一。既往用眼底镜只是肉限定性描述,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