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8篇
  免费   8篇
  国内免费   1篇
医药卫生   87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3篇
  2004年   6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92 毫秒
11.
<正>宫颈癌是女性常见的妇科恶性肿瘤之一,在所有女性癌症中占25%〔1〕,2008年世界卫生组织国际癌症研究中心报道全球发病人数为529 000例,死亡27 500例。2000年后,我国宫颈癌的发生率呈上升趋势,依据2010年中国肿瘤登记年报数据(2007年结果)显示:2003年全国宫颈癌发病率为6.3/10万,2007年上升为11.6/10万〔2〕。宫颈癌病因明确,存  相似文献   
12.
13.
观察充气和充水状态猪空肠占位模型用于64层CT的可行性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通过充气和充水状态猪空肠占位模型的64层CT扫描,观察其可行性,探讨两种对比剂对模拟占位显示的影响。方法 制作8段猪小肠占位性病变模型,每段长约30 cm,每段制作6枚模拟占位(直径5 mm、10 mm、15 mm各2枚)。8段小肠分为两组,每组4段,分别在充气(充气组)和充水(充水组)状态下接受64层CT检查。用后处理技术观察两组模型模拟占位的显示情况并进行比较。结果 两组模型均充盈满意;充气组显示直径5 mm和10 mm病灶优于充水组(χ2=13.196,P<0.001;χ2=5.000,P=0.025),直径为15 mm的病灶两组均显示清晰。结论 用猪小肠模拟占位进行64层CT扫描具有可行性;对于显示直径≤10 mm病灶,气体充盈优于水充盈。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北京地区《出生医学证明》管理现状,探讨更佳管理模式。方法:于2010年6月采用横断面调查的方法,对北京市18区县级妇幼保健机构和108所助产机构负责《出生医学证明》签发或管理人员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北京市所有助产机构均负责《出生医学证明》的首次签发与换发工作,区县卫生行政部门或受委托机构负责《出生医学证明》的补发工作,87.5%的区县卫生行政部门出具委托书将《出生医学证明》管理工作委托其他机构管理。2010年1~5月,参加调查助产机构平均废证率为2.9%。结论:北京市各区县和各助产机构《出生医学证明》管理基本规范,但调查中仍发现部分管理环节存在问题,应进一步增强群众意识,升级电子计算机及打印机系统,加大培训力度,并完善部门间协调沟通机制。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超高龄经产妇围生期妊娠并发症及妊娠结局的特点,为临床上预防高龄经产妇围生期不良结局提供指导。方法:选取北京市朝阳区、海淀区6家助产机构2016年11月—2017年2月分娩的经产妇,按照产妇年龄分为超高龄经产妇组(≥40岁)198例、一般高龄经产妇组(35~39岁)1 110例、非高龄经产妇组(35岁)1 645例,对其一般人口学资料、妊娠合并症和并发症及新生儿健康状况等进行横断面调查,比较不同组别产妇妊娠并发症和不良妊娠结局的差异。结果:①超高龄经产妇组和一般高龄经产妇组选择剖宫产的比例比非高龄经产妇组高,分别为27.3%,22.1%和16.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7)。超高龄经产妇组的分娩孕周比非高龄经产妇组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7)。②校正了孕期增重、分娩方式、胎数和分娩孕周等影响因素之后,超高龄经产妇组发生妊娠期高血压、妊娠期糖尿病、产后出血、多次(≥2次)流产的风险高于非高龄经产妇组,OR值分别为3.70,1.98,1.74,3.44,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发生甲状腺疾病(甲减、亚甲减或甲亢)的风险低于非高龄经产妇组(OR=0.40,P=0.032);胎盘相关疾病和危重症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一般高龄经产妇发生妊娠期高血压、妊娠期糖尿病、多次(≥2次)流产的风险高于非高龄经产妇组,OR值分别为1.92,1.57,1.76,均有统计学意义。③超高龄经产妇组新生儿转入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NICU)、发生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NRDS)的风险高于非高龄经产妇组,OR值分别为2.11和4.28,有统计学意义。一般高龄经产妇组新生儿发生NRDS的风险高于非高龄经产妇组(OR=2.11),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超高龄经产妇发生妊娠不良结局的风险高于非高龄经产妇,对有可能成为超高龄产妇的育龄妇女,孕前应充分评估身体健康状况,加强孕前健康管理,对已妊娠的超高龄经产妇应严格进行围生期的随访和管理,以减少不良妊娠结局的发生。  相似文献   
16.
北京地区已婚妇女宫颈病变相关因素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掌握北京地区已婚妇女宫颈病变(CIN)的发病特点及相关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横断面调杏方法,于2007年3月至2008年9月对北京地区12个区县共137个社区内随机抽取25~54岁已婚育龄妇女6339例,进行问卷调查,妇科检查,宫颈涂片液基细胞学检测、宫颈分泌物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R-HPV)检测,并对宫颈细胞学异常者行阴道镜检查及活检.结果 (1)6339例调查对象,宫颈病变患者374例,患病率为5.9%;(2)在细胞学阳性的调查者中,随着细胞学异常级别的升高,宫颈病变发生率也升高;(3)30~34岁是北京地区宫颈病变的发病高峰年龄,尤其是高度病变的发病高峰;(4)HR-HPV感染率9.9%,细胞学检查阳性者HR-HPV感染率为41.2%,明显高于细胞学阴性者的感染率6.6%;(5)HR-HPV感染率随宫颈病变级别升高而提高,HR-HPV负荷量也呈逐渐增高趋势.结论 30~34岁为北京地区已婚妇女宫颈病变的高发年龄,HR-HPV感染是其患病的独立风险因素.宫颈细胞学检查可以早期提示宫颈病变的发生.应通过对已婚妇女的联合筛查及时发现宫颈病变,及时治疗,阻断宫颈癌的发生.  相似文献   
17.
北京地区25~54岁已婚妇女下生殖道感染现状调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描述北京地区已婚妇女下生殖道感染现状,分析其危险因素,并探讨其与宫颈上皮内瘤变(CIN)的关系.方法 用分层抽样的方法,随机选取北京市部分社区作为研究现场,对6339名25~54岁已婚妇女进行问卷调查、妇科检查和实验室检测.结果 北京地区25~54岁已婚妇女下生殖道感染检出率为11.4%,细菌性阴道病检出率为8.7%,滴虫性阴道炎和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的检出率分别为1.0%和1.7%.妇女下生殖道感染的危险因素主要有年龄、文化程度、职业、经济条件、性伴侣数、怀孕次数以及避孕方式.多因素logistic同归分析危险因素为不使用避孕套避孕、性伴侣≥2个和年龄在30~49岁间.细菌性阴道病与CIN以及合并人乳头状瘤病毒(HPV)感染相关.结论 北京地区25~54岁已婚妇女下生殖道感染率较低,但仍存在一些危险因素;细菌性阴道病与CIN以及合并HPV感染相关.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调查北京地区25~54岁已婚妇女宫颈上皮内瘤变(CIN)的患病现状.方法 采用横断面调查方法,于2007年3月至2008年9月,随机抽取北京地区12个区县共137个社区内25-54岁已婚妇女6339例(其中城区妇女942例,近郊区妇女3000例,远郊区妇女2397例)进行问卷调查、妇科检查、宫颈细胞涂片液基薄层细胞学检查(TCT)、宫颈分泌物高危型人乳头状瘤病毒-(HPV)检测,并对TCT结果异常者行阴道镜下宫颈活组织检查.结果 6339例妇女中,TCT结果异常者占9.58%(607/6339);病理检查诊断为CIN者占5.84%(370/6339),占TCT结果异常者的60.96%(370/607),其中CIN Ⅰ为4.65%(295/6339),CINⅡ为0.80%(51/6339),CINⅢ为0.38%(24/6339);早期浸润癌为0.06%(4/6339).城区妇女宫颈病变的患病率为4.46%(42/942),近郊区妇女为6.27%(188/3000),远郊区妇女为6.01%(144/2397),不同地区妇女宫颈病变的患病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北京地区25~54岁已婚妇女CIN的患病率为5.84%,城区与近、远郊区妇女宫颈病变患病率无差异.  相似文献   
19.
目的评估北京社区中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ight risk human papillomavirus,hrHPV)阳性、宫颈细胞学(thinprep cytology test,TCT)阴性的已婚女性患者2年后hrHPV感染的转归及引起宫颈病变的发生、发展情况。方法对筛查为hrHPV(+)/TCT(-)的女性患者2年后进行随访,重复行妇科检查、细胞学检查、宫颈组织病理学检查及hrHPV检测。计算HPV清除率、持续感染率,分析影响因素,评估2年后宫颈病变发生、发展情况。结果hrRHPV(+)/TCT(-)的妇女2年后随访,62.5% hr HPV被清除,37.5%持续感染;68.2%宫颈组织学正常,24.0%发生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Ⅰ级(cervical intraepithelial neoplasia,CINⅠ),7.8%发生CIN Ⅱ及以上宫颈病变。CIN Ⅱ及以上宫颈病变者100%存在hrHPV持续感染。合并细菌感染的女性与无细菌感染者相比2年后HPV转归(χ2=2.84,P=0.092)及宫颈病变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93,P=0.628)。结论HPV的持续感染是宫颈病变发生的重要因素,无论TCT结果如何,hrHPV都可能引起宫颈病变的发生发展。检测短期内hrHPV感染的持续性对于临床评价hrHPV感染引起的CINⅡ~Ⅲ风险是很有意义的。  相似文献   
20.
目的 了解基因启动子的甲基化在宫颈癌发生、发展过程中的模式,为筛选和调整一个能用于诊断宫颈刮片标本中宫颈高度病变及宫颈癌的诊断标志物提供依据。方法 利用实时定量甲基特异性PCR (QMSP)分析CADM1、DAPK及RARB 3个基因启动子在宫颈病变组织中的甲基化状态。样本包括石蜡包埋正常宫颈组织20例,CIN1 40例,CIN2 40例,CIN3 18例及宫颈癌3例。同时用导流杂交法检测标本中HPV亚型。结果 CADM1及RARB两个基因的甲基化水平及甲基化阳性率都随着标本的恶性度增加而增加,在各组样本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DAPK基因的甲基化在各组样本中处于低水平,各组样本中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ADM1/RARB组合敏感度、特异性最高,为82.0%及70.0%。基因甲基化水平与HPV亚型及年龄无关。结论 CADM1及RARB基因甲基化程度随宫颈病变增加而增加,两者联合检测可有效区分LSIL和HSIL病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