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4篇
  免费   8篇
  国内免费   1篇
医药卫生   83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4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8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1.
目的 应用杆状病毒表达载体表达并纯化EB病毒LMP2蛋白.方法 利用杆状病毒Bac-to-Bae杆状病毒表达系统,将EBV-LMP2基因插入到质粒pFastBacTMHT B中,获得携带EBV-LMP2基因的重组杆状病毒Bac-LMP2.重组病毒感染Sf-9细胞,表达N端携带6个组氨酸(6 X His)的LMP2融合蛋白His-LMP2.经镍离子亲和层析纯化,获得纯化蛋白.结果 SDS-PAGE及Western-Blot检测表达的蛋白相对分子质量大小与预计结果一致.HPLC分析纯化后蛋白的纯度可达86%.结论 利用杆状病毒表达系统表达EB病毒LMP2基因并经过初步纯化后,可以获得较好纯度的LMP2蛋白.  相似文献   
12.
杜海军  张军 《吉林医学》2013,34(23):4757-4758
目的:探讨桡骨远端伸直型骨折的有效治疗方法。方法:对保守治疗(300例)和手术治疗(20例)桡骨远端伸直型骨折的320例病例进行分析。随访观察骨折愈合时间、腕关节活动范围、治疗后掌倾角、尺偏角的平均角度并加以分析。结果:本组患者310例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0~24个月,平均17个月。所有骨折均获得骨性愈合,骨折愈合时间为6~8周,平均7.6周;掌倾角平均9°(-2°~25°),尺偏角平均21°(13°~24°);按Dienst标准评估腕关节功能和疗效:优204例,良64例,可32例,差10例。结论:桡骨远端伸直型骨折以手法复位外固定治疗为主。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急性阑尾炎单孔腹腔镜手术的实施。方法对45例临床诊断为急性阑尾炎的患者行改良法单孔腹腔镜阑尾切除术。结果与结论 45例患者全部随访,随访3个月~1年,疗效好,恢复快。  相似文献   
14.
目的构建EBV LMP2-LMP1Δ融合基因,初步观察融合基因体内诱导EBV特异性细胞免疫应答的效果。方法 (1)应用PCR方法构建包含EBV-LMP2全长和去除致癌基因的EBV-LMP1Δ融合基因,并将融合基因插入到pcDNA3.1(+)-his真核表达载体中,构建重组表达质粒pcDNA-LMP2-LMP1Δ,Western blot和免疫荧光方法检测融合蛋白的表达。(2)使用pcDNA-LMP2-LMP1Δ及携带LMP1Δ和LMP2基因的重组腺病毒单独或联合免疫Balb/c小鼠,末次免疫1周后应用IFN-γELISPOT方法检测小鼠脾淋巴细胞中EBV特异性CTL水平。结果 (1)真核表达质粒pcDNA-LMP2-LMP1Δ能够在293细胞中表达LMP2-LMP1Δ融合蛋白,融合蛋白分子量大小正确,具有免疫原性。(2)重组质粒pcDNA-LMP2-LMP1Δ免疫小鼠能够诱导出EBV特异性的CTL,但诱导的CTL水平很低,1×106小鼠脾淋巴细胞中平均斑点数只有12个,远远低于LMP1Δ、LMP2重组腺病毒平均495个斑点数的免疫结果。但使用pcDNA-LMP2-LMP1Δ和重组腺病毒联合免疫,与只使用重组腺病毒相比,诱导的EBV特异性CTL水平能够显著提高,1×106小鼠脾淋巴细胞中平均斑点数可达1 001个(P〈0.01)。结论构建的EBV LMP2-LMP1Δ融合基因能够有效表达LMP2-LMP1Δ融合蛋白,并能够在小鼠体内诱导出EBV特异性的CTL反应,与重组腺病毒联合使用,可以提高特异性CTL应答水平。  相似文献   
15.
目的建立携带BARF1基因的人胃上皮细胞株,为探讨EB病毒编码BARF1基因对胃上皮细胞的影响而建立体外模型。方法构建携带BARF1基因的真核载体pcDNA3.1(+)-his/BARF1,转染人胃上皮细胞系GES-1,G418筛选单克隆。用CCK-8检测未转染的GES-1、转染空载体GES-1及转染BARF1基因的GES-1增殖状况。结果双酶切鉴定,666bp的BARF1基因片段已连接到真核表达载体pcDNA3.1(+)-his。转染细胞通过G418筛选,获得了稳定表达BARF1基因的人胃上皮细胞株,转染BARF1基因的GES-1细胞增殖速度显著高于未转染的GES-1和转染空载体GES-1细胞(P〈0.01)。结论建立了稳定表达BARF1基因的人胃上皮细胞株。  相似文献   
16.
戎煜  梁福佑  陈莉  杜海军  刘乐尧  孙红柳  安威 《癌症》2000,19(12):1077-1081
目的:探讨去甲斑蝥素抗肿瘤作用的分子机制。方法:用10μg/ml去甲斑蝥素处理体外培养的人乳腺癌细胞素MCF-7。处理后,在不同时间点,采用普通光镜、电子显微观察去甲斑蝥素对乳腺癌细胞的诱导凋亡现象。利用流式细胞仪分析凋亡细胞百分比,用蛋白印迹杂交方法对凋亡抑制基因bcl-2的表达情况进行检测。结果:经10μg/ml去甲斑蝥素处理12h后,可观察到MCF-7细胞变形、出泡,从培养瓶底脱离。细胞染色和电子显微镜可观察到染色质浓聚、边集,且随着药物作用时间的延长,凋亡细胞百分比逐渐增加。与对照组相比,凋亡抑制基因bcl-2的表达降低。结论:诱导肿瘤细胞凋亡可能是去甲斑蝥素抗肿瘤作用的分子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评估125I粒子植入联合支气管动脉灌注化疗治疗中晚期肺癌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行125I粒子植入联合支气管动脉灌注化疗的中晚期肺癌患者30例的疗效和不良反应,每例粒子植入数为3~70粒(6711型,0.7 mCi/粒).所有患者分别在粒子植入术前7 d、术后30、60 d进行支气管动脉灌注化疗,根据RECIST标准判定疗效.结果 所有患者共40个病灶均成功植入125I粒子,未发生手术相关严重并发症,术后随访2~24个月.本组患者2年生存率为86.6%(26/30),术后4个月评估疗效:CR 26例,PR 10例,NC 2例,PD 2例,总有效率为90%.结论 125I植入联合支气管动脉灌注化疗治疗中晚期肺癌疗效明显,是一种治疗中晚期肺癌安全,有效的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8.
目的 研究重组人血管内皮抑制索(内皮抑素)联合肝动脉TACE治疗中晚期肝癌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选取40例中晚期肝癌患者,随机分成两组.治疗组常规TACE加重组人内皮抑素-碘化油乳剂栓塞;对照组单纯给予常规TACE.所有患者术后1年内不定期复查CT或MRI,以及DSA检查.观察肿瘤复发或转移情况以及有无肿瘤新生血管形成.比较瘤体缩小情况,AFP变化,6个月、1年的生存率以及生活质量.同时比较两组术后不良反应.结果 治疗组1年生存率、AFP下降程度显著高于对照组,治疗组与对照组1年生存率分别为75%(15/20)和60%(12/20);AFP下降值平均差为300μg/ml;肿瘤新生血管、转移抑制明显.结论 内皮抑索联合TACE治疗中晚期肝癌,患者1年生存率显著提高,AFP下降明显,肿瘤新生血管、转移抑制明显,且安全,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前景,值得临床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9.
早期内镜下治疗急性胆源性胰腺炎56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