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28篇
  免费   20篇
  国内免费   2篇
医药卫生   350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15篇
  2022年   12篇
  2021年   11篇
  2020年   13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10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19篇
  2013年   19篇
  2012年   22篇
  2011年   15篇
  2010年   17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15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11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15篇
  1998年   25篇
  1997年   22篇
  1996年   12篇
  1994年   3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35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53 毫秒
31.
朱倩 《天津护理》2001,9(5):258-258
病人在住院期间因病情的需要更换床位是十分普遍的现象,手术后的病人在监护室经过观察、护理,待病情稳定后需要更换床位至普通病房。通常倒床的方法是,护士将平车推至病人床前,由几人将病人抬至车上,然后推至所更换的床前,再用同样的方法将病人抬至床上。这对于骨伤病人是  相似文献   
32.
目的探讨伴有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敏感突变或经酪氨酸激酶抑制剂(TKI)治疗后T790M突变的肺癌晚期患者接受奥西替尼治疗后的耐药进展模式以及挽救治疗方法和效果。方法收集2017年4月(奥西替尼在中国获批时)至2019年5月在江苏省肿瘤医院采用奥西替尼治疗的145例晚期肺癌患者资料。截至2019年12月最后一次随访,共87例(60.0%)患者发生奥西替尼获得性耐药,其中61例(70.1%)接受挽救治疗,对于耐药后爆发性进展者挽救治疗以化疗为主,对于耐药后缓慢进展或局部进展者,继续靶向药物治疗,并予局部治疗。采用影像学评价及Kaplan-Meier法分析奥西替尼获得性耐药的进展模式及生存情况,比较不同挽救治疗的效果。结果61例挽救性治疗患者中位随访11个月(4~32个月),其中58例(95.1%)出现了奥西替尼再次耐药,24例(39.3%)死于肺癌进展。61例挽救治疗患者的中位无进展生存(PFS)时间为2.5个月(95%CI 2.1~3.0个月);中位总生存(OS)时间为19.0个月(95%CI 13.7~26.3个月),1、2年OS率分别为72.1%和41.7%。61例挽救治疗患者中,爆发性进展、缓慢进展及局部进展分别为8例(13.1%)、30例(49.2%)及23例(37.7%)。在接受适当的挽救治疗后,爆发性进展、缓慢进展及局部进展患者间PFS及OS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进展后接受局部治疗(24例)与未接受局部治疗(37例)患者间PFS及OS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58例挽救治疗后再次耐药患者中仅6例(10.3%)在挽救治疗后获得超过6个月的PFS,均为缓慢进展或局部进展患者。结论奥西替尼获得性耐药在临床类型上可以表现为爆发性进展、缓慢进展及局部进展,挽救治疗效果欠佳。  相似文献   
33.
朱倩  张桂兰 《新中医》2015,47(8):40-41
目的:观察中药汤剂联合都可喜治疗阿茨海默病的临床效果。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72例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36例。观察组给予自拟中药汤剂与都可喜结合护理干预治疗,对照组给予都可喜结合护理干预治疗,2组均治疗3月。比较2组治疗效果,并采用精神状态检查量表(MMSE)及日常生活功能量表(ADL)对2组治疗前后的精神状态及日常生活功能进行评分。结果:与治疗前比较,2组患者治疗后其MMSE评分明显提高,ADL评分明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治疗后患者MMSE评分明显提高,ADL评分明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88.89%,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为61.11%,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自拟中药汤剂与都可喜结合护理干预治疗阿茨海默病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34.
目的:探讨以发热为主要表现的肝癌的诊断与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近期收治的10例以发热为主要表现的肝癌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10例中4例在外院诊断为肝癌,6例误诊为肝脓肿,予以抗感染治疗较长时间。患者入院后经积极支持治疗,并良好控制体温,6例行经皮肝动脉插管化疗栓塞(TACE)治疗,4例行手术治疗,1例术后2周死亡。9例随访结果提示总体预后不佳,均于治疗后2个月至1年内死亡。结论:以发热为主要表现的肝癌应与肝脓肿相鉴别。对于此类患者,首选手术切除。  相似文献   
35.
目的 研究影响肝癌自发破裂的危险因素及预后因素,评估选择性一期肝切除的治疗效果.方法 从2002年4月至2006年11月在东方肝胆外科医院确诊为肝癌的4209例患者中,有200例肝癌自发破裂.回顾性分析200例自发破裂患者的临床特点和预后因素.评估不同治疗手段的预后,并与随机选取的202例同期未发生破裂的肝癌患者进行对比.结果 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肝硬化、高血压、血管癌栓、肝外侵犯及肿瘤大于5 cm是肝癌自发破裂的预测因素.在200例肝癌自发破裂患者中,105例行肝切除治疗、33例肝动脉插管化疗栓塞(TACE),62例保守治疗.所有肝癌破裂患者的中位生存时间为6个月(1 ~72个月),1、3、5年总体生存率分别为32.5%、10%和4%.肝切除组患者中位生存时间为12个月(1~72个月),TACE组为4个月(1~30个月),而保守组为1个月(1~19个月).行肝切除的肝癌破裂患者(105例)1、3、5年总体生存率分别为57.1%、19.0%和7.6%,而同期未破裂肝切除肝癌患者(98例)1、3、5年总体生存率分别为77.1%、59.8%和41.2%(P<0.001).结论 对于伴有肝硬化、高血压、血管癌栓、肝外侵犯及肿瘤大于5 cm的肝癌患者,应警惕肝癌自发破裂的高风险.选择性一期肝切除治疗的肝癌破裂患者能够获得长期生存,尽管其总体预后较肝癌未发生破裂患者差.  相似文献   
36.
目的 观察神经生长因子(NGF)在原发性肝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在患者血清中的含量,了解血清NGF水平与肝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 方法 26例肝细胞癌及对应癌旁组织,采用半定量PCR、免疫印迹及免疫组织化学分析NGF mRNA和蛋白的表达及其分布.健康对照者、慢性肝炎、肝硬化及肝癌患者共150例,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血清NGF的水平,分析其临床意义.两组之间差异的显著性比较用t检验、Mann-Whitney U检验,多组之间差异的显著性比较应用Kruskal-Wallis H检验.数据均采用SPSS 11.5统计软件处理.结果 肝癌组织中NGF在mRNA及蛋白水平的表达高于癌旁组织,NGF主要分布于肝细胞胞质.血清NGF水平:肝癌组、肝硬化组、慢性肝炎组患者和正常对照组分别为(33.86±16.11)pg/ml、(20.57±9.73)pg/ml、(13.20±6.23)pg/ml和(11.13±6.12)pg/ml,肝癌组、肝硬化组显著高于慢性肝炎组患者和正常对照组,x2值分别为39.119和12.041,P值均<0.01.肿瘤直径大于5cm及TNM分级为Ⅲ、Ⅳ级的肝癌患者血清NGF的水平高于肿瘤直径小于5cm及TNM分级为Ⅰ、Ⅱ级的患者.结论 NGF在肝癌组织中高表达,肝癌患者血清NGF水平明显升高,与肿瘤体积和TNM分级相关,提示NGF在肝癌的发生和发展过程中可能发挥一定作用,血清NGF有助于肝癌患者的病情评估和预后估计.  相似文献   
37.
临床研究表明,慢性脂肪肝与肝纤维化和肝硬化关系密切。无论慢性脂肪肝的病因为何,部分患者最终可发展为肝硬化。尤其是酒精性脂肪肝,如仍持续大量饮酒,可经酒精性肝炎导致肝硬化。大量饮酒引起脂肪肝的最低时限一般为5年,引起肝硬化的最低时限为10-15年,但小于上述时限也可发生酒精性脂肪肝和肝硬化。  相似文献   
38.
目前,乙肝的治疗中存在着诸多问题,突出的一点就是层出不穷的所谓乙肝病毒转阴治疗,报纸、广播、电视等新闻媒体的医药广告中频繁出现名目繁多的转阴治疗,使乙肝的治疗陷入误区,给临床治疗带来了不少的麻烦,以下简要阐述几点科学的意见。目前乙肝治疗的目的不应是清除抗原或抗体阳性反应或清除乙肝病毒 DNA,而是防止病情的发展(如慢性化、肝硬化等),其原因是乙肝病毒具有逆  相似文献   
39.
瓜萎薤白温心口服液治疗小儿病毒性心肌炎38例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相似文献   
40.
“相脉之道”是先秦时代已有的经脉疾患诊断方法,由于马王堆出土医籍《脉法》及张家山出土典籍《脉书》的重现,使这一古老诊法再露原貌,本文介绍了该法的使用方式,论述了先秦踝部探诊的依据和重要性,阐述了《素问》有关原文来源于“相脉之道”,以及该法逐渐变化的情况,还纠正了后世对“弹踝诊法”的错误解释。结论表明,“相脉之道”是我国早期脉诊方法,在祖国医学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