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1篇
医药卫生   16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2.
硫普罗宁对晚期非小细胞肺癌化疗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抗氧化剂硫普罗宁对晚期非小细胞肺癌化疗的影响?方法:筛选江苏省肿瘤医院化疗科2004年6月~2007年12月的患者病例资料?在一线化疗过程中合并使用硫普罗宁的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病例为硫普罗宁联合化疗组(A组),并随机选择同等数目的未合并使用硫普罗宁的晚期非小细胞肺癌一线化疗患者为对照组(B组)?运用Stata 8.0统计软件分析比较两组间化疗的疗效?不良反应及生存情况?结果:总计246例病例纳入研究?A组和B组化疗有效率分别为22.0%和19.5%,临床获益率分别为78.9%和74.0%,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 0.05);白细胞降低发生率分别为41.5%和54.4%(P=0.04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A组和B组的中位生存时间分别为11.8[95%可信区间(confidence interval,CI):10.2~13.8]个月和9.8(95%CI:8.7~11.3)个月,中位疾病无进展时间分别为6.2(95%CI:4.4~8.2)个月和4.5(95%CI:4.2~6.4)个月,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 0.05);一年生存率分别为48.8%和35.8%(P=0.02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一线化疗中合并使用抗氧化剂硫普罗宁虽未明显提高化疗近期疗效及延长生存时间,但可减轻化疗所致白细胞降低并提高一年生存率?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DNA修复基因XRCC1和XPD两种基因多态性的联合与接受铂类治疗的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临床疗效及生存时间的关系。方法对接受铂类治疗的108例ⅢB期和Ⅳ期NSCLC患者,利用聚合酶链反应(PCR)结合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RFLP)来检测XRCC1第399位点和XPD第751位点基因多态性,通过电话随访等方式获得患者的生存状态,以STATA软件分析比较基因多态性与铂类化疗疗效及生存时间的关系。结果在所有接受含铂药物治疗的患者中,化疗总有效率为21.6%。携带XRCC1 Arg/Gln基因型和XPD Lys/Gln基因型的患者有更高有效率(33.33%),但此类患者与其他各种基因型患者相比,化疗有效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ox比例风险模型显示,携带XRCC1 Arg/Gln基因型和XPD Lys/Gln基因型的患者中位生存时间(MST)最长35.5个月,但与其他基因型患者相比,MST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同时携带XRCC1 Arg/Gln和XPD Lys/Gln基因型的NSCLC患者,使用含铂方案化疗可能有更高的有效率和更长的生存期。但此结果仍需扩大样本进一步验证。  相似文献   
4.
摘 要:[目的] 探讨T1~2 期鼻咽癌IMRT后局部复发及临床转归。[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5—2015年连续收治IMRT初治T1~2期鼻咽癌患者198例,分析复发危险因素、挽救治疗及转归情况。[结果] T1~2 期鼻咽癌IMRT后1、3、5年局部控制率分别为99.5%、95.9%和94.6%,总生存率分别为 100.0%、96.4%和90.8%。共14例患者出现局部复发,其中rT1~2 12例,复发部位包括咽隐窝7例(50.0%)、顶后壁5例(35.7%)、筛窦2例(14.3%);复发中位时间36个月(10~125个月)。挽救治疗中位随访36个月,其中7例行二程放疗,有3例再次复发;5例接受微创手术,均无再复发;2例行姑息化疗。6例患者病情进展死亡。[结论] T1~2 期鼻咽癌IMRT后局部复发率低,二程放疗疗效欠佳,放射后遗症较重。而手术治疗取得较好疗效同时避免了放射性并发症。T1~2 期鼻咽癌也应定期随访,尽早发现局部复发。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伴有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敏感突变或经酪氨酸激酶抑制剂(TKI)治疗后T790M突变的肺癌晚期患者接受奥西替尼治疗后的耐药进展模式以及挽救治疗方法和效果。方法收集2017年4月(奥西替尼在中国获批时)至2019年5月在江苏省肿瘤医院采用奥西替尼治疗的145例晚期肺癌患者资料。截至2019年12月最后一次随访,共87例(60.0%)患者发生奥西替尼获得性耐药,其中61例(70.1%)接受挽救治疗,对于耐药后爆发性进展者挽救治疗以化疗为主,对于耐药后缓慢进展或局部进展者,继续靶向药物治疗,并予局部治疗。采用影像学评价及Kaplan-Meier法分析奥西替尼获得性耐药的进展模式及生存情况,比较不同挽救治疗的效果。结果61例挽救性治疗患者中位随访11个月(4~32个月),其中58例(95.1%)出现了奥西替尼再次耐药,24例(39.3%)死于肺癌进展。61例挽救治疗患者的中位无进展生存(PFS)时间为2.5个月(95%CI 2.1~3.0个月);中位总生存(OS)时间为19.0个月(95%CI 13.7~26.3个月),1、2年OS率分别为72.1%和41.7%。61例挽救治疗患者中,爆发性进展、缓慢进展及局部进展分别为8例(13.1%)、30例(49.2%)及23例(37.7%)。在接受适当的挽救治疗后,爆发性进展、缓慢进展及局部进展患者间PFS及OS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进展后接受局部治疗(24例)与未接受局部治疗(37例)患者间PFS及OS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58例挽救治疗后再次耐药患者中仅6例(10.3%)在挽救治疗后获得超过6个月的PFS,均为缓慢进展或局部进展患者。结论奥西替尼获得性耐药在临床类型上可以表现为爆发性进展、缓慢进展及局部进展,挽救治疗效果欠佳。  相似文献   
6.
局部进展期乳腺癌(locally advanced breast cancer,LABC)包括进展期原发乳腺癌、区域淋巴结广泛转移和炎性乳癌。虽然经过积极治疗,患者预后仍然很差。综合治疗包括化疗、放疗、外科手术和新靶向药物的应用已显著提高了其临床疗效。但LABC仍然是临床面临的一个难题,尤其在发展中国家和难以普及乳腺癌筛查的国家。LABC的合理治疗方案需要内科、外科和放疗科之间的多学科讨论制定。作者就LABC目前的治疗现状展开讨论。  相似文献   
7.
背景与目的:环状RNA(circular RNA,circRNA)在多种肿瘤的发展过程中发挥重要的调节作用。然而,circRNA在鼻咽癌中的异常表达和生物学功能仍不清楚。本研究旨在探讨hsa_circ_0012779对鼻咽癌细胞生物学行为的影响及其分子机制。方法:通过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eal-time fluorescence quantitative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RTFQPCR)检测正常人鼻咽上皮细胞NP69及鼻咽癌细胞系CNE2、5-8F、HNE1、SUNE1中hsa_circ_0012779的表达。采用细胞计数试剂盒-8(cell counting kit-8,CCK-8)实验和transwell侵袭实验检测hsa_circ_0012779对鼻咽癌细胞增殖和侵袭能力的影响。采用蛋白质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hsa_circ_0012779对ELAV样蛋白1(ELAV like protein 1,ELAVL1)表达的影响,通过RNA下拉实验验证hsa_circ_0012779与ELAVL1的直接结合。结果:hsa_c...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微粒体环氧化物水解酶(EPHX1)A415G基因多态性与胃肠道肿瘤易感性的关系。方法 计算机检索PubMed、EMBASE、CBM、维普、万方及中国知网数据库,检索时间截至2013年5月,收集关于EPHX1 A415G基因多态性与胃肠道肿瘤易感性的研究。由2名评价者按照纳入和排除标准独立选择文献、提取资料、评价质量。采用STATA 110软件进行Meta分析,计算合并OR值及其95%CI并行敏感性分析和发表偏倚的评估。结果 最终纳入18篇文献,包括5852例胃肠道肿瘤患者和8710例对照人群。纳入的结果在GG vs. AA、GA vs. AA、GG/GA vs. AA和GG vs. GA/AA基因型的比较模型中均无异质性。各遗传模型Meta分析结果显示,EPHX1 A415G基因多态性与胃肠道肿瘤遗传易感性的关联性无统计学意义[GG vs. AA: OR=1.063,95%CI: 0.888~1.273;GA vs. AA: OR=0.935,95%CI: 0.867~1.009;GG/GA vs. AA: OR=0.948,95%CI: 0.882~1.020;GG vs. GA/AA: OR=1.091,95%CI: 0.913~1.304]。结论 EPHX1 A415G基因多态性与胃肠道肿瘤易感性之间无明显相关性。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鼻咽癌IMRT发生放射性脑干损伤的发生率与照射剂量体积关系。方法 回顾分析2005—2013年单治疗组连续收治初治鼻咽癌患者258例,统计脑干单位体积剂量,分析IMRT出现放射性脑干损伤的发生率与照射剂量体积的关系。Kaplan-Meier法计算生存率,脑干放射性损伤的影响因素采用Cox模型分析。结果 2例T3期、3例T4期患者发生放射性脑干损伤。脑干放射性损伤的3、5年发生率分别为1.6%、2.4%。损伤潜伏期为9~58个月(中位数19个月)。全组患者、T3期、T4期患者脑干D1%中位数分别为54.24、54.31、61.29 Gy,5例损伤患者均>60 Gy;脑干Dmax中位数分别为59.22、59.45、66.37 Gy,5例损伤患者均>63 Gy。单因素分析显示放射性脑干损伤发生与其D1%、Dmax、D0.1 cm3、D0.5 cm3、D1.0 cm3显著相关(P=0.01、0.01、0.01、0.01、0.01)。当脑干D1%≤60 Gy、Dmax≤63 Gy、D0.1 cm3≤60 Gy、D0.5 cm3≤58 Gy和D1.0 cm3≤56 Gy时,发生放射性损伤概率可能较低(P=0.00、0.00、0.00、0.00、0.00)。结论 鼻咽癌IMRT后出现放射性脑干损伤发生率较低。严格控制脑干受量,对降低放射性脑干损伤发生、提高患者远期生活质量可能有益。  相似文献   
1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