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9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5篇
医药卫生   217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2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11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12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12篇
  2009年   21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13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19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21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71.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对QT离散度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治疗对冠心病患者QT离散度(QTd)的影响.方法根据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将患者分成三组正常对照组(冠状动脉造影阴性)92例,药物对照组(冠状动脉造影阳性但不适宜介入治疗)87例,介入治疗组136例(单支病变71例、多支病变65例),分别测定其术前、术后即刻、术后第1、3、7天的QTd.结果介入组和药疗组术前QTd明显大于正常对照组,术后(治疗后)两组QTd均缩短,但介入组缩短更明显(P<0.05).单支病变组术后QTd缩短速度快于多支病变组(P<0.05).结论PCI可减少冠心病患者QTd,单支病变组术后QTd缩短更快.  相似文献   
172.
目的探讨罗格列酮对糖尿病大鼠心肌微血管内皮细胞功能的影响。方法腹腔注射小剂量链脲佐菌素结合高能量饲料制备2型糖尿病大鼠模型,随机分为未治疗组与治疗组:罗格列酮4mg/(kg·d)。16周后定量测定血管内皮损伤标志物:可溶性血管内皮细胞蛋白C受体(sEPCR)、可溶性血栓调节蛋白(sTM)、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WF)和一氧化氮(NO)的血浆浓度。分光光度法及免疫组化法分别测定心肌组织内NO浓度、NO合酶(NOS)的活性及内皮型NO合酶(cNOS)在微血管内皮细胞的表达。结果罗格列酮治疗组血糖及血浆中sEPCR、sTM、vWF显著低于未治疗组,但高于非糖尿病对照组。与未治疗组比较,罗格列酮治疗组心肌组织中NO、结构型NOS(cNOS)含量增高,eNOS阳性反应产物量增多,而诱导型NOS(iNOS)含量降低。结论罗格列酮可以降低糖尿病大鼠血糖,减轻内皮细胞损伤与改善心肌微血管内皮细胞功能,有助于减少糖尿病时心肌微血管病的发生与发展。  相似文献   
173.
目的与方法:分析所植入的485 例埋藏式心脏起搏器资料,归纳需安置起搏器的心律失常类型或原因、所植入的起搏器类型及起搏器安置术中及术后常见问题与并发症。 结果与结论:①缓慢型心律失常包括病窦综合征(60.2% )与房室传导阻滞(33.8% )为安置起搏器的主要原因。②所植入起搏器以VVI型为主,占90.7% ,生理性起搏少,占9.1% ,尚需加强,另有ICD1 台。③并发症发生率低  相似文献   
174.
目的:为探讨激素电极低能量起搏的可靠性。 方法:对10 例心室按需起搏(VVI)患者,在起搏后不同时间进行起搏阈值测定,并于术后3 个月,将起搏器输出电压程控为2.4 V,定期观察起搏情况。 结果:起搏后1 个月阈值达稳定状态(0.98±0.13) V。随访期间在2.4 V输出电压条件下,均为有效起搏。 结论:激素电极低能量起搏是安全可靠的。  相似文献   
175.
目的:研究2型糖尿病患者心功能状况并探讨其与血尿酸水平的关系。方法:对连续218例2型糖尿病患者行二维和多普勒超声心动图检查,根据其左室射血分数和e/a比值将所有患者分为心功能正常组、舒张功能不全组、收缩功能不全组及舒缩功能不全组,从而观察2型糖尿病患者心功能谱。所有患者入院第2天均测定血尿酸水平,比较不同心功能状态血尿酸水平的差异。结果:在所有入选病例中,心功能正常者共67例(30.7%),舒张功能不全者共98例(45.0%),收缩功能不全者共35例(16.1%),收缩及舒张功能均有障碍者共18例(8.2%)。和心功能正常组相比,心功能不全各组尿酸水平显著升高(P<0.01)。和舒张功能不全组比较,收缩功能不全及舒缩功能不全组尿酸水平显著增高(P<0.01)。结论:2型糖尿病患者心功能不全较常见,以舒张功能不全为主。并且随着心功能不全程度的加重,患者血尿酸水平逐渐升高。  相似文献   
176.
目的 探讨入院时高血糖对女性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住院期间预后的影响.方法 对我院心脏内科1988年1月至2007年12月接诊的171例无糖尿病史的女性急性AMI患者根据其入院时血糖水平分为3组.第Ⅰ组:69例,血糖水平<6.1 mmol/L;第Ⅱ组:49例,血糖水平6.1~7.8 mmol/L;第Ⅲ组:53例,血糖水平>7.8 mmol/L.对3组患者的一般临床情况、梗死部位、主要并发症发生率和病死率进行比较.结果 ①3组患者在一般临床情况、梗死部位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②第Ⅲ组患者住院期间心力衰竭、心源性休克、严重心律失常发生率明显高于第Ⅰ组、第Ⅱ组患者[心力衰竭发生率:第Ⅰ组30.43%(21/69),第Ⅱ组32.65%(16/49),第Ⅲ组58.49%(31/53);心源性休克发生率:第Ⅰ组5.80%(4/69),第Ⅱ组8.16%(4/49),第Ⅲ组24.53%(13/53);严重心律失常发生率:第Ⅰ组24.64%(17/69),第Ⅱ组30.61%(15/49),第Ⅲ组54.72%(29/5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第Ⅲ组患者院内病死率[28.30%(15/53)]显著高于第Ⅰ组[13.04%(9/69)]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女性AMI患者入院血糖水平增高时,住院期间心力衰竭、心源性休克、严重心律失常的发生率及病死率均明显增加.  相似文献   
177.
目的研究辅酶Q10对稳定型心绞痛患者临床疗效及运动耐量的影响。方法将205例稳定型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常规治疗组、辅酶Q10组和曲美他嗪组,治疗8周后,比较各组心绞痛发作次数、每周硝酸甘油消耗量、平板运动试验指标。结果辅酶Q10组及曲美他嗪组心绞痛发作次数、硝酸甘油消耗量明显减少,运动至出现ST段压低1mm所需时间、运动至出现心绞痛所需时间显著延长,做功负荷量明显增加,明显优于常规治疗组(P〈O.05或P〈O.01),且两者比较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辅酶Q10与曲美他嗪均能有效缓解稳定型心绞痛患者临床症状,改善运动诱发的心肌缺血,提高运动耐量,但比较而言,辅酶Q10更为廉价。  相似文献   
178.
目的报道两例二尖瓣球囊成形术(PBMV)后早发感染性心内膜炎的教训.方法对两例PBMV后并发嗜麦芽假单胞菌感染性心内膜炎患者发病过程、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进行分析.结果两例早发性感染性心内膜炎的发生与侵入性治疗有关.结论侵入性诊疗技术应严格无菌操作技术,采取综合监控措施,控制医院感染.  相似文献   
179.
室性早搏(室早)是最常见的心律失常,既多见于各种器质性心脏病患者,亦常见于无器质性心脏病个体.临床表现从无症状、轻度心悸到触发恶性心律失常时的晕厥.随着多种检查方法的普及与临床研究的深入,对室早的临床意义有了进一步认识,治疗策略也因此有所改变.  相似文献   
180.
目的:探讨高血压合并糖尿病(DM)对心肌毛细血管内皮细胞超微结构及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eNOS)表达的影响。方法:自发性高血压大鼠(SHR)及SD大鼠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STZ)结合高能量饲料诱导DM模型。分为4组:正常SD大鼠组(SD组)、SHR组、单纯DM组(DM组)与自发性高血压合并DM大鼠组(SHDM组)。电镜观察各组心肌毛细血管内皮细胞超微结构,免疫组化法测定各组eNOS在毛细血管内皮细胞的表达。结果:SHR、DM和SHDM组心肌毛细血管超微结构明显改变,包括内皮细胞水肿,细胞膜向管腔内呈指状突起,管腔狭窄、不规则等,这些现象在DM组与SHDM组更明显。与SD组比较,SHR组基底膜稍有增厚,但无显著性差异(31.31±4.19nmvs28.64±3.62nm,P>0.05),而DM组(46.58±5.32nm)和SHDM(51.50±4.62nm)组基底膜显著增厚(与SD及SHR组比较,均P<0.01)。SHDM组心肌组织eNOS表达显著低于SHR组及DM组。结论:高血压与DM共存时对心肌毛细血管内皮细胞超微结构及功能有协同损害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