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9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5篇
医药卫生   217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2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11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12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12篇
  2009年   21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13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19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21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75 毫秒
211.
观察了噻氯匹啶和阿司匹林对38例高血压和冠心病以及缺血性脑血管疾病伴高凝状态患者血小板聚集功能的抑制作用。结果提示:噻氯匹啶可明显抑制ADP诱导的血小板聚集功能,其作用强于阿司匹林,无明显副反应。  相似文献   
212.
目的探讨高钾血症引起窦室传导的机制、心电图改变以及急诊治疗方法。方法(1)临时心脏起搏治疗;(2)对症药物治疗;(3)血液透析治疗。结果经临时心脏起搏、药物或血液透析治疗,4例血钾及心电图完全恢复正常,1例心电图仍为持续性房颤。结论对高钾引起的窦室传导,尤对伴有缓慢心室率者,给予安装临时心脏起搏器的同时进行对症药物或血液透析治疗,可有效预防恶性心律失常的发生。  相似文献   
213.
目的:探讨低密度脂蛋白免疫复合物(LDL-IC)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发生发展过程中的作用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139例冠心病患者(ACS组76例,非ACS组63例)及111例正常对照组的血清LDL-IC浓度。根据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将冠心病组分为多支病变组(病变≥2支)及单支病变组(1支病变)进行比较。结果:①ACS患者LDL-IC水平显著高于非ACS冠心病患者[(2.78±1.08)AU(相对单位)vs(1.74±0.45)AU,P<0.01]和正常对照组[(2.78±1.08)AUvs(1.55±0.71)AU,P<0.01]。②多支病变组LDL-IC水平高于单支病变组[(2.60±1.10)AUvs(1.82±0.50)AU,P<0.01]及正常对照组[(2.60±1.10)AUvs(1.55±0.71)AU,P<0.01]。③LDL-IC水平与氧化低密度脂蛋白(ox-LDL)水平呈显著正相关(r=0.348,P<0.01)。结论:LDL-IC与ACS的发生发展及冠状动脉病变程度之间可能存在一定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214.
目的:应用组织多普勒成像(DTI)检测冠状动脉支架置入术前后左室心肌局部收缩、舒张功能的变化。方法:采用脉冲DTI技术,对48例冠心病并行支架置入术的患者分别于术前1~3 d.术后7 d、30 d检测左室12节段的局部心肌运动速度,即收缩期峰值速度(Sm)、舒张早期峰值速度(Em)和舒张晚期峰值速度(Am),比较支架置入术前后对应节段的Sm、Em、Am以及Em/Am比值的变化。结果:术后30 d LVEF较术前明显增加(P<0.05);大多数对应节段的Sm于术后7 d已明显增高,且随时间的延长进一步增加,以LAD与LCX对应节段为显;术后30 d时,全部对应节段的Sm、Em及Am均较术前显著增高(P<0.05).而绝大多数对应节段的Em/Am比值在治疗前后无显著变化(P>0.05)。结论:冠脉内支架置入术后早期左室心肌局部收缩、舒张功能均有显著改善。通过DTI检测局部室壁运动速度可用以评价冠脉内支架置入术的疗效。  相似文献   
215.
目的探讨前壁合并下壁心肌梗死的临床特点及其与冠状动脉造影结果的关系。方法对22例前壁合并下壁心肌梗死患者进行回顾性研究分析。结果本组患者22例,男21例,女1例。合并高血压病、高脂血症及糖尿病分别为72.7%、31.8%和18.2%。有吸烟史占22.7%。典型胸痛、不典型胸痛及无胸痛分别为54.5%、22.7%和22.7%。胸片、心脏超声、心电图及肾功能异常分别为72.7%、100%、100%和18.2%。冠状动脉造影显示:冠脉为右优势分布14例,占63.6%,左优势分布3例,占13.6%;均衡型分布5例,占22.7%。病变累及冠脉66支共76处,单支病变22.7%、二支病变27.3%、多支病变50.0%,受累的前降支(LAD)、右冠状动脉(RCA)、左回旋支(LCX)及左主干(LM)分别为100%、54.5%、72.7%和9.1%。A型病变累及冠脉17支22处(25.8%)、B型病变累及冠脉26支30处(39.4%)、C型病变累及冠脉23支24处(34.8%),重度以上狭窄占80.3%。16例(72.7%)有不同程度的侧支循环。3例AAMI+AIMI中,2例罪犯血管为单支病变,均为LAD,1例为多支病变,累及LAD、LCX及RCA。结论前壁合并下壁心肌梗死患者,多合并危险因素,临床表现复杂,临床检查多有异常,冠脉分布以右优势型居多,冠脉病变以二支及多支病变为主,B型及C型病变占大多数、冠脉狭窄程度较严重,多数患者有不同程度的侧支循环。AAMI+AIMI中,罪犯血管多为LAD,且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216.
目的:研究冠状动脉造影(CAG)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患者对比剂肾病(CIN)的发病率及危险因素。方法:选择2010年10月至2011年4月南京军区南京总医院接受CAG和PCI的患者672例,以术后48h血清肌酐(SCr)较术前升高25%或升高44.2μmol/L(0.5mg/dl)作为CIN的诊断标准,分析CIN的发病率及危险因素。结果:672例患者中,年龄≥65岁者292例(43.5%),冠心病588例(87.5%),高血压461例(68.6%),糖尿病144例(21.4%),术前SCr≥110μmol/L者30例(4.5%),贫血42例(6.3%),服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344例(51.2%),利尿剂95例(14.1%),二甲双胍39例(5.8%),对比剂用量≥200ml者237例(35.3%)。672患者中55例(8.2%)发生CIN,发生CIN者与非CIN者在年龄≥65岁、冠心病、对比剂用量≥200ml及利尿剂等方面有明显差异(P<0.05)。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年龄≥65岁、对比剂用量≥200mL是CIN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在CAG和PCI患者的CIN发病率较高,年龄≥65岁和对比剂用量≥200mL是其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217.
目的探讨类粘蛋白(orosomucoid,ORM)表型对弱碱性药物奎尼丁血清游离浓度和蛋白结合率的影响。方法对健康受试者的去唾液酸血清ORM用等电聚焦电泳、免疫印迹法进行表型分型。ORM1的3种表型分别为纯合子ORM1F1(n=10),ORM1S(n=8),和杂合子ORM1F1S(n=10)。受试者口服单剂量的硫酸奎尼丁片200mg,测定服药后不同时间血清奎尼丁总浓度(RP-HPLC)和游离浓度(微超滤离心/RP-HPLC)。结果给药后24h内,3组不同ORM1表型者奎尼丁血清总浓度的经时过程、血浆t1/2、Cmax和tmax值相似。但ORM1F1表型组的奎尼丁游离浓度高于ORM1S和ORM1F1S表型组,而其蛋白结合率(80.21±6.13%)却明显低于ORM1S(89.31±4.83%)(P<0.01)和ORM1F1S(87.26±3.42%)(P<0.01)表型者;奎尼丁游离药物分数则分别为ORM1F119.79%,ORM1S10.69%和ORM1F1S12.74%(P<0.01)。结论不同ORM1表型明显影响弱碱性药物奎尼丁的血清游离药物浓度和蛋白结合率;ORM1F1表型者给药后的蛋白结合率最低,而游离药物浓度最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