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5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15篇
医药卫生   104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6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21 毫秒
41.
周潇 《中国实用医药》2011,6(3):153-154
慢性荨麻疹是皮肤科常见的一种慢性皮肤病,作者于2010年2月至2010年6月采用盐酸非索非那定递减联合卡介菌糖核酸,VB1穴位注射治疗慢性荨麻疹52例,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2.
目的采用ELISA与PCR方法分别检测具典型皮损与非典型皮损性病专科门诊患者的Ⅱ型单纯疱疹病毒,了解性病专科门诊患者Ⅱ型单纯疱疹病毒(HSV-Ⅱ)病毒的感染情况,并探讨单纯疱疹感染诊断方法及标本选择。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及血清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分别检测216例患者。结果有典型生殖器疱疹皮损患者,血清HSV-Ⅱ型抗体检测阳性率占58.06%,疱液标本PCR阳性率占89.25%;无典型生殖器疱疹皮损患者,血清HSV-Ⅱ型抗体检测阳性率占23.58%,分泌物标本PCR阳性率占14.63%。结论建议在生殖器疱疹有临床症状时采用PCR检查,无典型皮损的患者可采用血清学作抗体检查。  相似文献   
43.
目的 探讨半巢式聚合酶链反应(PcR)在一期梅毒早期诊断中的意义。方法应用半巢式PCR检测一期梅毒溃疡组织液和血清中TP-DNA,与IPPA结果进行比较。结果60例临床诊断为一期梅毒患者,溃疡组织液、血清半巢式PCR和TPPA检测的阳性分别为56例(93.33%)、13例(21.67%)和53例(88.33%)。组织液半巢式PCR检测结果与血清半巢式PCR检测结果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rI胛A结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D0.05)。结论半巢式PCR检测一期梅毒溃疡组织液中TP-DNA较检测血清中的TP-DNA敏感性高、特异强,可做为TPPA诊断早期梅毒的有效补充。  相似文献   
44.
整合素α5β3表达与乳腺癌浸润及淋巴结转移的关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检测乳腺癌组织中整合素α5β3的表达,阐明其与乳腺癌侵袭性生长和淋巴结转移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45例乳腺原位癌,86例浸润性乳腺癌(其中有淋巴结转移32例,无淋巴结转移54例)整合素α5β3的表达情况。结果整合素α5β3在正常乳腺组织、乳腺原位癌、浸润性乳腺癌中的表达阳性率分别为10·00%、13·33%、61·63%,浸润性乳腺癌整合素α5β3的表达与正常乳腺组织(χ2=23·74,P<0·01)及原位癌(χ2=27·84,P<0·01)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有淋巴结转移和无淋巴结转移的浸润性乳腺癌组织中整合素α5β3表达的阳性率分别为75·00%、53·7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85,P<0·05)。结论整合素α5β3表达的阳性率与乳腺癌的进展程度成正相关,整合素α5β3的表达情况可作为乳腺癌恶性进展过程中的一个较有价值的病理指标。  相似文献   
45.
1 临床病例 患者,男,37岁,于2001年5月12日因发作性胸闷、心悸2年,加重3天入院。查体无明显异常,胸透及心脏彩超检查正常。入院时心电图检查,窦性心律,75次/分,各导联可见增宽的QRS波,上升支有明显△波,P-R间期0.10秒,变异的QRS波主波向上。2小时后复查心电图,窦性心律,正常心电图,QRS波上升支处无△波。心电图诊断:间歇性A型预激综合症。  相似文献   
46.
1病历资料
  患者,男,58岁,发现心电图异常7 d入院,心电图提示:窦性心律,Ⅱ、Ⅲ、avF、V7‐V9导联可见病理性Q波,ST‐T改变。入院诊断:冠心病陈旧性下壁、后壁心肌梗死。间隔2d后在介入室行冠脉造影术,造影提示:前降支近中段见局限狭窄60%,第一对角支近中段弥漫性狭窄70%,血流 TIMI 3级。回旋支自中段闭塞,血流TIMI 0级。右冠状动脉未见异常,血流TIMI 3级,试行开通回旋支病变,经尝试1h余,先后引入Fielder XT 导丝、Pilot‐50导丝,Progress 80,Miracle 3导丝,反复调整导丝未能通过闭塞段,患者不能耐受,透视下未见明显造影剂外渗,手术完毕。返回病房30 min后突然出现血压低,测血压为76/50 mm Hg ,心率快,112次/分钟,给予盐酸多巴胺注射液3 m g静脉推注,盐酸多巴胺注射液5μg/(kg · min )泵入,触摸四肢冰凉,出现心源性休克,考虑是否出现急性心包压塞可能,积极给予升高血压,维持生命体征,急查心肌梗死三项、电解质测定、血常规测定正常,迅速返回介入室行急诊冠脉造影术及心包穿刺置入猪尾导管,抽出血性不凝心包积液200 m L ,行左冠状动脉造影示回旋支远段夹层形成样造影剂外渗,引入2.0×15 mm顺应性球囊至回旋支中段14 atm扩张阻断血流,共抽出血性液体850 m L ,再次造影示回旋支远段造影滞留,无造影剂外渗,撤出导管,静脉推注鱼精蛋白30 m g ,急诊超声示心包内极少量心包积液。患者症状明显好转,血压150/78 m m H g ,心率90次/分钟。安全回CC U 病房。连续给予静脉滴注A型悬浮红细胞800 m L ,积极给予抗感染,床旁引流心包积液,维持生命体征,定期复查床旁心脏彩超,积极治疗于术后7d出院,随访3个月良好。  相似文献   
47.
目的 研究中国东部地区不同年龄阶段脊柱骨盆矢状面参数的差异及随年龄如何变化。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15年8月于我院健康体检中心留存的311名无症状健康志愿者的资料,由2名外科医师收集人口统计学数据及脊柱骨盆矢状面影像学参数,包括年龄、性别、最大胸椎后凸角、最大腰椎前凸角、最大腰椎前凸角-最大胸椎后凸角、骶骨倾斜角、骨盆倾斜角、骨盆入射角、骨盆倾斜角与骶骨倾斜角比值、骨盆入射角-腰椎前凸角、矢状面躯干偏移、T1矢状面角度、T1骨盆角度及T1脊柱骨盆倾斜角。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研究年龄与矢状面参数的关系,建立多元线性回归方程分析年龄与最大胸椎后凸角的关系。根据年龄将研究对象分为7组:<20岁、≥ 20且<30岁、≥ 30且<40岁、≥ 40且<50岁、≥ 50且<60岁、≥ 60且<70岁和≥ 70岁,采用Kruskal-Wallis H检验比较各年龄段脊柱骨盆矢状面参数的差异。结果 311名健康志愿者的最大胸椎后凸角(r=0.280,P<0.01)、最大腰椎前凸角-最大胸椎后凸角(r=-0.320,P<0.01)、骶骨倾斜角(r=-0.216,P<0.01)、骨盆倾斜角(r=0.237,P<0.01)、骨盆倾斜角与骶骨倾斜角比值(r=0.282,P<0.01)、矢状面躯干偏移(r=0.279,P<0.01)、T1矢状面角度(r=0.247,P<0.01)及T1骨盆角度(r=0.259,P<0.01)均与年龄相关,而最大腰椎前凸角、骨盆入射角、骨盆入射角-腰椎前凸角及T1脊柱骨盆倾斜角均与年龄无明显相关性(P均>0.05)。建立多元线性回归方程:最大胸椎后凸角=0.175×年龄+28.233,年龄每增长10岁最大胸椎后凸角增加1.75°。<20岁、≥ 20且<30岁、≥ 30且<40岁、≥ 40且<50岁、≥ 50且<60岁、≥ 60且<70岁和≥ 70岁组人数分别为8、56、51、59、56、56、25名,最大胸椎后凸角、骨盆倾斜角、骨盆倾斜角与骶骨倾斜角比值、矢状面躯干偏移、T1矢状面角度及T1骨盆角度均随年龄增长而增大(P均<0.01),最大腰椎前凸角-最大胸椎后凸角、骶骨倾斜角则随年龄增长而减小(P<0.01、P<0.05)。结论 在中国东部地区无症状健康志愿者中,最大胸椎后凸角随年龄增长而增大(年龄每增长10岁最大胸椎后凸角增大1.75°)。  相似文献   
48.
低强度脉冲超声(LIPUS)是一种非侵入性的治疗方式,其被广泛应用于肌肉骨骼系统疾病的治疗。早期LIPUS主要应用于新鲜骨折、骨不连的治疗,近年来发现LIPUS对软骨组织损伤、椎间盘退变等软组织疾病也有治疗作用。此外,LIPUS也应用于骨科手术中,如牵拉成骨术和脊柱融合术。随着对LIPUS作用机制研究的逐渐深入,其临床应用前景将更广泛。本文对LIPUS在肌肉骨骼系统疾病中的研究及应用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49.
癌症是一种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主要疾病之一,目前肿瘤治疗主要以放疗和化疗为主,但其毒副作用较大、耐药性强。抗肿瘤多肽主要分为天然多肽、人工修饰多肽及人工合成多肽。天然活性肽是生物体内长期适应环境而积累的活性物质,因分子量小、副作用少、活性高、来源广泛而受到关注。目前发现很多天然活性肽能够作用于肿瘤细胞、肿瘤血管内皮细胞和免疫细胞,通过多种机制发挥较好的抗肿瘤作用,因此具有很好的研发前景。本文结合国内外相关研究,从活性肽的来源、作用机制、研发现状几个方面进行综述,以期为天然活性肽的抗肿瘤研发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50.
目的观察1%布替萘芬乳膏治疗体股癣和手足癣的疗效。方法采用局部涂擦,每日2次的方法。体股癣连用2周,手足癣连用3周,每周复诊1次,连续4周。结果96例中治愈73例,显效19例,治愈率76.04%,有效率95.83%。结论1%布替萘芬乳膏治疗体股癣和手足癣疗效较好,易为患者所接受,可供临床选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