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0篇
  免费   10篇
  国内免费   10篇
医药卫生   240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18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21篇
  2008年   19篇
  2007年   15篇
  2006年   20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20篇
  2003年   17篇
  2002年   11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62 毫秒
51.
目的分析肝动脉化疗栓塞术、PEI介入治疗原发性肝癌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回顾性选取本院于2017年11月至2018年11月所收治的30例原发性肝癌患者作为本研究分析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所有患者分为A组(n=15)与B组(n=15)。其中,对A组患者给予单纯肝动脉化疗栓塞术进行治疗,B组在A组的治疗基础上联合PEI介入进行治疗,观察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与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A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73.33%,低于B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的93.33%; A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0.00%,高于B组不良反应发生率的6.67%,两组结果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原发性肝癌患者给予肝动脉化疗栓塞术与PEI介入联合治疗,能在提高整体临床治疗效果的同时,实现对不良反应发生率的有效降低,具有较高的安全性与有效性,建议临床广泛使用。  相似文献   
52.
胆肠吻合术是开腹手术中一个非常成熟的手术,主要用于治疗不能切除的胰腺癌、壶腹周围癌以及胆总管的良性狭窄等。  相似文献   
53.
围生期是指从妊娠28周起至产后7天这一特殊时期,此期若孕产妇合并颅内静脉窦血栓,即称为围生期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CVST).CVST病死率及致残率较高,临床表现多样而无特异性,常易误诊,但随着头颅CT、MRI及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的广泛应用,报道逐渐增多.我院2003年1月至2007年2月共收治CVST患者7例.本文对其发病原因、临床特点、实验室检查及治疗措施进行分析,旨在提高对本病的认识和进行有效防治.  相似文献   
54.
吴建波  沈志坚  俞康  江松福 《临床荟萃》1999,14(23):1088-1089
在免疫调节机制中至少涉及到二种类型T辅助细胞。Th_1细胞主要支配细胞免疫反应,而Th_2细胞则主要调节体液免疫反应。在人类正常的免疫反应中,Th_1,和Th_2具有相互调节的功能,如果这些细胞亚群之间的功能失衡,将有可能导致疾病发生。糖皮质激素在Th_1和Th_2平衡中有选择性作用。再次刺激已接触抗原的CD_4~+T细胞期间,加入糖皮质激素,将激发IL-4和IL-10的产生,抑制IL-5和IFNα的产生。我们的研究目的是探讨糖皮质激素对IL-10和IL-12的产生是否具有不同的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55.
目的 通过观察肝癌组织 ,对应癌旁组织和远癌肝组织中细胞凋亡及p73基因转录表达水平的变化 ,探讨细胞凋亡及p73基因转录表达水平与肝癌发生、发展的关系。方法 采用TUNEL及RT_PCR技术检测 3 2例乙肝相关肝癌癌组织、癌旁组织 ,以及良性肝脏疾病和对应正常肝组织细胞凋亡和p73mRNA的表达水平 ,并结合临床病理学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①肝癌癌组织中的凋亡指数明显高于癌旁组织和远癌组织 (P <0 0 1) ,细胞凋亡水平与肝癌组织学类型和P_TNM分期无明显关系 (P >0 0 5) ;②肝癌组织p73mRNA表达水平和表达率明显高于癌旁肺组织、远癌组织和肝良性病变组织 (P <0 0 1) ;③组织中凋亡指数的升高和p73基因转录表达水平的增加呈显著的正相关 (P <0 0 1)。结论 肝癌组织中存在细胞调亡水平的升高和p73基因的过度转录表达  相似文献   
56.
原因不明性肝炎血清中TTVDNA的检出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原因不明性肝炎中TTV(Transfusion transmitted virus)感染的检出状况及其临床意义。在TTVORF1设计引物,建立巢式聚合酶链反应(Nested-PCR),检测50例原因不明性肝炎、40例正常健康人与30例乙肝病毒携带者血清中TTVDNA,比较TTVDNA阳性肝炎患者临床特征。50例原因不明性肝炎中16例TTVDNA阳性(32%),比正常健康人群(2/40,5%)与乙肝病毒携带者(2/30,6.7%)血清中TTV DNA检出率为高(P<0.05),16例TTV DNA阳性患者中以慢性肝炎占多数(12/16,75.5%),表现为反复、持续ALT异常。TTV在原因不明性肝炎中感染率明显高于其他人群,可能是本地区原因不明性肝炎的致病因子。  相似文献   
57.
目的探讨高迁移率族蛋白(HMGB1)、TOLL受体4(TLR4)和NF-B信号通路在子痫前期中的相关作用。方法轻度子痫前期患者10例、重度子痫前期患者20例和同期正常妊娠者30例。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胎盘中HMGB1、TLR4和NF-κB P65蛋白的表达变化及在组织中的定性、定位;用ELISA法检测血清中HMGB1、TLR4和NF-κB P65蛋白浓度。结果子痫前期患者胎盘中HMGB1、TLR4、和NF-κB P65蛋白表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轻度和重度子痫前期患者间无差异。子痫前期患者血清中HMGB1、TLR4和NF-κB P65的含量较正常组明显升高(P0.05);且重度子痫前期患者血清中HMGB1、TLR4、和NF-κB P65蛋白表达高于轻度子痫前期患者(P0.05)。结论 HMGB1、TLR4及NF-κB P65蛋白表达水平在子痫前期患者胎盘及血清中显著升高,可能参与了子痫的发病过程。  相似文献   
58.
目的 研究重组抗cD20scFv-Fc-CD28/ζ基因修饰T淋巴细胞在杀伤Raji细胞时T细胞活化情况和诱导Raji细胞凋亡的变化,进一步探讨特异基因修饰T细胞杀伤淋巴瘤细胞的机制.方法 将重组质粒转染至PA317细胞中,用转染成功的PA317培养液感染外周血T淋巴细胞后,用800μg/ml的G418筛选1周后杀伤Raji细胞,分别在不同时间点用流式细胞仪检测Raji细胞Bcl-2的阳性率,用ELISA检测培养上清液中的IL-10、IFN-γ.结果 Raji细胞Bcl-2的阳性率在24 h内就明显下降,72 h内由98.43%下降到38.45%,下降幅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和空白组.72 h检测IL-10发现实验组为100.3 pg/ml,明显低于对照组(210.88 pg/ml)和空白组(286.71 pg/ml),同时IFN-γ的分泌量(1487.23 pg/ml)也显著高于对照组.结论 抗CD20介导的T细胞靶向杀伤Raji细胞不需要CD28的协同刺激.CD28和CD3ζ协同刺激可增强T细胞抑制Raji细胞TL-10表达使其降低Bcl-2的表达从而加速靶细胞的裂解.CD28/ζ在没有外源协同刺激分子B7/CD28时能允分激活T细胞,促进其分泌IFN-γ,增强了抗CD20修饰T细胞靶向杀伤Raji细胞的能力.  相似文献   
59.
目的:研究非细胞毒性质量浓度苦瓜蛋白对耐阿霉素的人红白血病细胞株K562/AO2多药耐药性的逆转作用和促凋亡作用。方法:采用CCK-8法测定苦瓜蛋白的细胞毒性及其对K562/AO2细胞敏感性的影响,用流式细胞仪检测K562/AO2细胞经不同药物处理后细胞的凋亡情况。结果:苦瓜蛋白对K562/AO2细胞有一定的细胞毒作用,其非细胞毒性质量浓度为5μg/mL,非细胞毒性质量浓度苦瓜蛋白对K562/AO2细胞对阿霉素、长春新碱(VCR)和柔红霉素的耐药性都有部分逆转作用(分别为5.4、6.5和4.0倍);5μg/mL苦瓜蛋白联合VCR诱导K562/AO2细胞凋亡,凋亡率为(19.38±1.06)%,而对照组为(1.64±0.27)%,单一苦瓜蛋白组为(3.79±0.82)%,单一VCR组为(9.83±0.98)%。结论:苦瓜蛋白能部分逆转人红白血病K562/AO2细胞对阿霉素、VCR和柔红霉素的耐药,一定剂量的苦瓜蛋白与VCR联合应用可增加肿瘤细胞凋亡率。  相似文献   
60.
苦参碱对人鼻咽癌CNE2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苦参碱对人鼻咽癌CNE2细胞增殖的影响.方法:采用倒置显微镜观察苦参碱对鼻咽癌CNE2细胞形态的影响:采用CCK-8法检测苦参碱时鼻咽癌CNE2细胞生长的影响.结果:苦参碱处理后CNE2细胞形态发生改变,细胞皱缩,变小变圆.空泡明显.苦参碱能抑制鼻咽癌CNE2细胞的增殖.在实验浓度范围内,随着剂量的增加,抑制作用更加明显;同一剂量下.72 h内药物作用时间越长,抑制作用越明显.结论:苦参碱能够抑制鼻咽癌CNE2细胞的增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