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0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2篇
医药卫生   97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3篇
  2019年   2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13篇
  2001年   1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2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51.
目的: 揭示1-甲基-4-苯基-1,2,3,6-四氢吡啶(MPTP)对C57BL小鼠黑质与纹状体神经元驱动蛋白超家族(KIF)基因表达的影响。方法: 腹腔注射MPTP建立小鼠帕金森病动物模型,通过RT-PCR方法检测KIF1A、KIF2、KIF3A、KIF4与KIF5A基因的表达。结果: 在黑质中,MPTP造成KIF基因表达的普遍下降,只有KIF2基因表达无明显变化。在纹状体中则有所不同,KIF1A、KIF3A与KIF4基因表达上升,而KIF2与KIF5A表达的变化与在黑质中相似。结论: MPTP造成的神经黑质多巴胺能神经元丧失很可能与KIF基因表达的降低有关。  相似文献   
52.
目的:检测tubulin与chs rex b同源基因在左眼视损毁后鸽脑不同脑区的差异表达,方法:以经消减抑制杂交(suppression subtraction hybridization SSH)方法获得的鸽脑差异表达基因的表达序列标签(expressed sequence tag,EST)为探针,用放射性同位素对其进行标记,藉Northern杂交法分析其mRNA在不同脑区的丰度,结果;与人tubulin有高度同源性及与鸡的chs-rex-b m,RNA有高度同源性的基因 左,右视盖的丰度明显高于左,右前脑,结论:tubulin与rex b同源基因在鸽脑视觉相关脑区的发育过程中可能具有某此独特作用。  相似文献   
53.
目的探讨多环芳香烃类化合物(polycyclic aromatic hydrocarbons,PAHs)对细胞色素P450 1A1(CYP 1A1)的诱导表达情况。方法以人肺癌细胞系A549为研究对象,选取16种含量较多的典型的PAHs暴露给药。MTT方法检测不同药物浓度下细胞的存活率以选择合适的给药浓度;在该浓度药物处理24 h后,收集各组细胞的总RNA及蛋白,用实时荧光定量(Real-Time)PCR及Western印迹法检测CYP1A mRNA和蛋白的表达。结果 MTT结果显示,PAHs浓度在0.2 mol/L时,细胞存活率为50%~60%,选用此浓度作为后续实验的给药浓度。与正常对照组相比,fluorene、2,3-benzanthracene、perylene、acenaphthylene和benzo[a]pyrene能显著诱导CYP1A1 mRNA和蛋白的表达(P<0.05)。结论 fluorene、2,3-benzanthracene、perylene、acenaphthylene和benzo[a]pyrene等烟草烟气内存在的化合物对细胞色素酶CYP1A1具有诱导表达作用。  相似文献   
54.
目的:本文探讨应激和分子伴侣(stress and chaperone,STCH)对鱼藤酮的神经毒性之于SH-SY5Y细胞的保护作用及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不同浓度鱼藤酮处理SH-SY5Y-pcDNA 3.1和SH-SY5Y-pcDNA3.1-STCH稳定细胞株,并观察细胞形态;采用MTT法和Western蛋白印迹法检测MAPK通路相关的信号分子和凋亡相关蛋白变化。结果:与未处理组相比,鱼藤酮均能引起细胞活力显著下降(P<0.05);STCH对鱼藤酮诱导的SH-SY5Y细胞毒性具有明显的保护作用(0.1μmol/L-5μmol/L),但10μmol/L浓度组与转染空载体组无显著差异。激活型caspase-3蛋白在鱼藤酮毒素处理后表达明显,p38磷酸化增强,过表达STCH在鱼藤酮处理后p38磷酸化受到明显抑制,裂解的caspase-3活性形式减少。结论:STCH对鱼藤酮诱导神经毒性的保护作用可能通过抑制p38磷酸化而实现。  相似文献   
55.
单眼剥夺鸽视盖与人CDC10同源基因的克隆与表达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初步研究鸽视觉偏侧化的分子机制。建立鸽左侧单眼剥夺模型,采用抑制消减杂交和反Northern方法筛选右视盖差异表达的表达序列标签。自右视盖消减文库随机取60个重组克隆进行反Northern杂交,证实为真阳性克隆6个,随机对其一进行序列分析。发现该片段与人CDC10有84%的同源性。CDC 10属MBF转录因子复合体的一部分,介导细胞周期调节的转录,该表达序列标签在右视盖表达增强,可能调制一些视觉相关神经元的分化、增殖,其与鸽视觉偏侧化的关系需进一步克隆其全序列了解其功能方可定论。  相似文献   
56.
目的:探讨淀粉样蛋白脑室注射对大鼠皮层与海马神经元驱动蛋白超家族(KIF)基因表达的影响。方法:脑室定向注射淀粉样蛋白复制大鼠阿尔兹海默病动物模型,水迷宫实验验证大鼠记忆损伤程度。RT-PCR方法检测大鼠皮层与海马ChAT、KIF1A、KIF2、KIF3A、KIF4与KIF5A基因的表达。结果:水迷宫实验与ChAT表达检测证实动物模型复制成功。RT-PCR结果表明淀粉样蛋白造成大鼠皮层与海马KIF基因表达的普遍上升。结论:淀粉样蛋白造成的皮层与海马胆碱能神经元损伤很可能是通过其兴奋性毒性作用实现的。  相似文献   
57.
VitC对丙烯酰胺急性中毒小鼠脑bax和bcl—2基因表达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研究VitC对丙烯酰胺 (acrylamide ,ACR)诱导小鼠脑损伤的保护作用。 方法 染毒组小鼠连续腹腔注射不同剂量ACR 2 5mg/ (kg·d)和 5 0mg/ (kg·d) ,VitC组在小鼠染毒的同时腹腔注射VitC 5 0mg/ (kg·d) ,正常对照组以等量生理盐水注射。在不同时间分别分离大脑、小脑 ,采用硫巴比妥酸法 (TBA)测定过氧化脂质 (lipoper oxidation ,LPO)的含量。采用逆转录 -聚合酶链反应检测低剂量ACR鼠第 5天、第 10天小脑bax和bcl 2基因的表达。结果 大脑、小脑LPO除高剂量ACR组第 3天与正常对照组无差异 ,其他ACR组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 (P <0 .0 5 ) ;且低剂量ACR组 (第 5天、第 10天 )之间 ,高剂量ACR组 (第 3天、第 5天 )之间差异有显著性(P <0 .0 5 ) ;VitC组在高剂量ACR组第 3天与高剂量ACR组无差异 ;其他相对应的VitC组与ACR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 (P <0 .0 5 )。ACR组bax基因表达明显上调 ,VitC组bax表达下降 ,ACR组bcl 2基因表达较正常组明显增高 ,VitC组bcl 2基因表达较ACR组降低。结论 ACR神经毒性与氧自由基增多密切相关 ,VitC能够减轻ACR神经毒作用。ACR对bax和bcl 2基因表达的不同影响 ,可能介导其神经毒作用。  相似文献   
58.
帕金森病 (PD)是以震颤、强直、运动迟缓为特征的中枢神经系统疾病 ,主要病理变化为黑质致密部多巴胺能神经元变性。PD是中老年人常见的致残疾患 ,备受关注。近年发现将活性依赖性神经保护蛋白 (ADNP)加入神经细胞培养基中 ,可抵御某些毒性物质对神经细胞的伤害 ;在小鼠及大鼠体内实验亦显示有预防脑损伤作用〔1〕。我们于2 0 0 1年 6月至 2 0 0 2年 4月制备类似PD症状的大鼠模型 ,旨在探讨ADNP的表达量与PD病变有无关系。  一、材料与方法   1.PD样脑损伤动物模型的建立 :7周龄雄性C5 7BL小鼠 10只 (本校动物中心提供 ) ,实验…  相似文献   
59.
目的:利用高糖处理Müller细胞,研究高糖条件下胶质细胞成熟因子B(glia maturation factor-β,GMFB)的表达情况和GMFB对Müller细胞的影响,揭示GMFB细胞在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中可能的作用机制,为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治疗提供新的策略。方法:(1)用25mmol/L葡萄糖处理Müller细胞0,1,2,4和6 h,采用Western Blot检测GMFB的表达;(2)用自噬双标腺病毒(mRFP-GFP-LC3)感染Müller细胞后,1μg/ml重组蛋白GMFB处理Müller细胞0,2,4,8,12 h,采用Western Blot和免疫荧光检测自噬情况;(3)1μg/ml GMFB处理Müller细胞24 h为实验组,以未处理组作为对照组,进行RNAseq,检测其基因差异表达谱,选取其中表达差异大于1.5倍且P0.05的基因作为差异表达的基因,对其进行基因本体论(gene ontology,GO)分析及京都基因和基因组百科全书(Kyoto Encyclopedia of Genes and Genomes,KEGG)富集分析。结果:(1)经高糖处理的Müller细胞早期出现GMFB表达上调,以2 h处理组的GMFB上调最为显著,提示高糖刺激早期能引起Müller细胞的GMFB表达升高;(2)重组蛋白GMFB处理Müller细胞后,Western Blot在第4 h检测到自噬被诱导,但很短暂。我们在24 h用免疫荧光检测,没有发现红绿荧光强度变化,提示双标自噬系统检测未检测到自噬发生,可能与不同检测方法的敏感性不同有关。(3)对GMFB处理24 h的Müller细胞抽提总RNA,进行RNAseq检测,显示在被检测的14411个基因中,实验组和正常组间有显著差异表达的基因有152个。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基因表达显著上调的有103个,下调的有44个。通过GO分析表明,GMFB与细胞代谢、细胞催化等生物过程相关。KEGG分析进一步发现GMFB与细胞黏附分子、轴突导向和胞质DNA感受通路等多条信号通路密切相关。同时,炎症基因IL-33表达降低,提示GMFB有神经保护的作用。结论:GMFB在高糖诱导的Müller细胞中表达明显上调,说明GMFB可能影响细胞间连接,参与炎症反应信号通路等。该工作为理解GMFB在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中的作用机制提供了有益的线索。GMFB在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作用机制需要进一步验证。  相似文献   
60.
目的 研究一例疑是视网膜变性的患儿,进行基因检测并作出明确的基因诊断。方法 常规检查患儿和家属的眼睛,特别是视网膜的情况。收集患者及家庭成员的外周静脉血液,提取基因组DNA。通过目标区域外显子组序列捕获联合新一代测序(简称目标区域测序),利用生物信息学分析筛选出一系列可能的突变,再通过Sanger测序和共分离研究进行验证,从而确定先证者的致病突变。最后,通过PCR和Sanger测序检测突变基因。结果 患儿视力障碍严重,眼底检查所见符合视网膜变性。其他人眼睛正常。基因诊断结果表明,先证者携带CRB1基因的复合杂合性致病突变(c.3521G>C和c.1141_1142 insTGGCT)。这两个突变分别来源于父亲(c.3521G>C, p.C1174S)和母亲(c.1141_1142insTGGCT),为隐性遗传。患儿的弟弟(新生儿)只有一个c.1141_1142 insTGGCT突变,表明他不会发病。建议新生儿长大后在生育前要进行遗传检查和咨询。结论 目标区域测序的基因诊断方法是检测视网膜变性疾病突变基因的强大工具,有利于对患者做出早期、明确、分子水平的诊断,在特定疾病的理解、预防和预后判定方面能发挥重要作用。同时为其尚无法做临床检查和诊断的新生儿弟弟进行了基因诊断,通过预测,排除了发病的可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