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27篇
  免费   28篇
  国内免费   8篇
医药卫生   363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10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18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12篇
  2011年   14篇
  2010年   17篇
  2009年   19篇
  2008年   13篇
  2007年   20篇
  2006年   20篇
  2005年   17篇
  2004年   27篇
  2003年   25篇
  2002年   17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10篇
  1997年   16篇
  1996年   12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7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1篇
  198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6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11.
目的进一步规范非小细胞肺癌的诊断,为其治疗和判断预后提供依据。方法统计2002年2月至2005年8月沈阳军区总医院接受治疗的146例非小细胞肺癌的诊断结果。结果总体有完整病理诊断的123例,占84·2%。其中经手术获得病理诊断的42例,占28·8%;未手术的104例中,经痰细胞学检查、淋巴结针吸活检、胸腔积液细胞学和支气管镜获得诊断的分别为31例(21·2%)、18例(12·3%)、15例(10·3%)和11例(7·5%)。经临床诊断(无明确病理诊断,依据临床体征和影像学检查)的23例,占15·7%。结论在治疗前对非小细胞肺癌作出明确的病理诊断,会使治疗更准确无误,对判定肿瘤的发展和预后更有帮助。  相似文献   
112.
目的探索重症急性胰腺炎的治疗流程,寻找最佳治疗方案。方法回顾性分析北京协和医院ICU1999年1月至2012年1月期间收治的57例重症急性胰腺炎病人的临床资料。结果 26例病人在治疗期间未接受任何介入或手术治疗,病死率为11.1%(3/26),1例出现肠穿孔,发生率为3.8%(1/26)。22例病人在治疗期间至少接受1次CT下经皮置管引流(PCD),其中19例(88.6%)在PCD术前后接受了手术治疗。所有接受PCD治疗病人3d后体温下降,有效率为77.3%(17/22),病死率为22.7%(5/22),1例PCD术后出现腹腔内出血,发生率为4.5%(1/22)。28例病人在治疗期间接受手术治疗,其中11例胆源性胰腺炎行胆囊切除、胆总管切开、T管引流术,1例胆源性胰腺炎行十二指肠乳头切开取石术(EST),16例因非手术治疗失败或PCD治疗7 d后仍发热,行外科坏死组织清除术。总的手术治疗病人病死率为35.7%(10/28),手术并发症发生率为46.4%(13/28)。逻辑回归分析提示,感染性休克和多脏器功能衰竭是影响重症急性胰腺炎预后的独立因素。结论重症急性坏死性胰腺炎治疗是综合性的。梗阻性胆源性胰腺炎应积极手术解除梗阻。非梗阻性胰腺炎早期应积极采取非手术治疗。在非手术治疗过程中出现持续高热、病情进展者,应采取PCD引流与手术相结合的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113.
目的探究倍他司汀联合利多卡因对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PPV)患者管石复位(CRP)治疗成功后残余头晕的疗效。方法采用前瞻性研究方法,选取2017年5月至2019年6月中国科学院大学附属北京怀柔医院收治的BPPV经CRP治疗成功后残余头晕患者86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各43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倍他司汀治疗,研究组患者给予倍他司汀联合利多卡因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残余头晕持续时间、治疗前后头晕症状(DHI)、跌倒恐惧心理(ABC)、前庭诱发肌源性动作电位(VEMP)异常率、皮肤交感反应(SSR)、血液流变学指标及BPPV复发情况。结果研究组患者的残余头晕持续时间(10. 12±3. 58 d)短于对照组(14. 97±4. 72 d),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 05);治疗1、2周后,研究组患者的DHI评分(25. 38±3. 36分,8. 87±2. 46分)低于对照组(30. 19±3. 85分,16. 91±2. 93分),ABC评分(59. 39±8. 24分,88. 64±10. 25分)高于对照组(52. 47±8. 51分,80. 59±9. 66分),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研究组患者治疗1、2周后的眼性VEMP异常率(16. 27%、6. 98%)、颈性VEMP异常率(4. 65%、2. 33%)低于对照组眼性VEMP异常率(37. 21%、25. 58%)、颈性VEMP异常率(18. 60%、18. 60%),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 0. 05);治疗1、2周后,研究组患者的SSR潜伏期(1. 80±0. 23 ms,1. 84±0. 26ms)高于对照组(1. 69±0. 21 ms,1. 73±0. 24 ms),SSR波幅(1. 53±0. 32 m V,1. 50±0. 29 m V)低于对照组(1. 74±0. 30m V,1. 71±0. 31 m V),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 0. 05);治疗2周后,研究组患者的血浆黏度(1. 18±0. 19 m Pa·s)、全血高切黏度(4. 26±0. 35 m Pa·s)、纤维蛋白原(2. 76±0. 16 g/L)水平低于对照组血浆黏度(1. 32±0. 17 m Pa·s)、全血高切黏度(4. 73±0. 38 m Pa·s)、纤维蛋白原(3. 15±0. 19 g/L),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研究组患者治疗后3个月、6个月的BPPV复发率(0. 00%、2. 38%)与对照组(5. 00%、10. 00%)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05)。结论采用倍他司汀联合利多卡因治疗BPPV经CRP治疗成功后残余头晕患者的临床效果显著,能进一步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114.
目的研究试行微创膀胱造瘘术,改善传统膀胱造瘘术施术中及术后的各种弊端。方法从理论及技术操作上探讨其可行性。结果本术式效果良好,无严重并发症。结论微创膀胱造瘘术创伤小,简单易行,可减轻患者痛苦及各种不良反应,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15.
嗜铬细胞瘤危象 (pheochromocytomacrisis)是指嗜铬细胞瘤病人高血压和低血压反复交替发作 ,甚至出现休克的一种危急状态[1] 。发生嗜铬细胞瘤危象时 ,内科药物治疗常常难以控制 ,而外科手术治疗常因未进行充分的术前准备 ,手术及麻醉风险极大 ,死亡率高[2 ] 。回顾我院 2 4 9例手术治疗的嗜铬细胞瘤病人中 ,在发生嗜铬细胞瘤危象期间接受手术治疗的 4例病人均死于术中或术后顽固性低血压。本文报道1例嗜铬细胞瘤危象病人因肿瘤破裂致失血性休克急诊抢救经过及麻醉体会。一、临床资料1.一般情况 :病人女 ,4 2岁 ,因阵…  相似文献   
116.
目的探讨高温、噪声暴露工人血浆内皮素(ET)、心钠素(ANP)与高血压发病的关系.方法对某矿山机械制造企业174名男性工人(暴露组85人,对照组89人)采用问卷、现场调查及环境监测方法,测量收缩压与舒张压(SBP、DBP),检验血浆ET、ANP浓度进行研究.结果暴露组高血压患病率(包括临界高血压)为42.35%,显著高于对照组15.73%(P<0.01);将暴露组按血压分层后,重度高血压组血浆ET水平明显高于对照、轻度、中度高血压组,P<0.01; ANP浓度在不同程度高血压组中变化不明显.在固定年龄因素后,进行ET与SBP、DBP偏相关分析,ET与SBP的r=0.345 2,P<0.05,ET与DBP的r=0.378 9,P<0.05.结论高温、噪声联合作用是职业人群高血压发病的主要危险因素,在高血压发病因素中缩血管激素ET起一定的作用.控制作业场所温度和噪声强度,加强工人防护措施是预防职业人群高血压病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117.
�����ٹ��ܲ�ȫ���˵����๦�ܸı�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多器官功能不全综合征 (MODS)是危重病人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 ,在综合性ICU中MODS几乎占所有死亡原因的 5 0 %以上。在MODS中 ,肾脏是最常受累的脏器之一。2 0 %~ 40 %的MODS病人出现肾脏功能损害[1] ,而这部分病人的病死率可超过 6 0 %。虽然 ,目前对MODS及其与肾脏功能改变的关系在许多方面并不十分清楚 ,但近年来的研究对MODS已经从概念、发生机制、临床过程及治疗方法等多个方面上有了很大的进展。1 概念的提出近 5 0年来 ,随着医学的发展 ,对疾病的理解逐渐深入及器官功能支持的手段不断完善 ,危重病的病…  相似文献   
118.
目的:探讨允许性高碳酸力(PHC)治疗重度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的治疗效应。方法:观察不同潮气量(VT)条件下,10例重度ARDS患者的肺力学、血液动力学和氧动力学参数。结果:VT从常规水平降至小VT时,患者均出现PHC,PaO2和SaO2无显著变化,但肺内分流率显著升高。气道平台压力显著降低。吸气最后20%的顺应性与总顺应性之比明显增大。MAP、PAP无明显变化,但SVRI显著降低。CI  相似文献   
119.
120.
目的调查外科患者应激时肉毒碱代谢的变化情况,为术后应用肉毒碱提供依据. 方法采用多中心临床调查研究,以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血浆和尿液总肉毒碱及游离肉毒碱含量. 结果 3个中心患者血浆和尿液肉毒碱变化趋势一致.外科应激患者日尿总肉毒碱(total carnitine, TC)和游离肉毒碱(free carnitine, FC)排出量及血浆TC和FC水平男性患者组显著增多,男女两组间差异有显著性(P<0.05);患者日尿TC和FC排出量均高于同性别健康人(P<0.01),血浆TC和FC水平均低于同性别健康人(P<0.05);男性和女性患者日尿TC和FC排出量均与APACHE-2评分呈正相关(r>0.761,P<0.05),血浆TC和FC水平均与APACHE-2评分呈负相关(r>0.762,P<0.05). 结论外科应激患者日尿肉毒碱排出量及血浆肉毒碱水平在性别间有差异(男>女),与相同性别健康人相比,患者日尿肉毒碱排出增多、血浆肉毒碱水平降低,日尿肉毒碱排出量及血浆肉毒碱水平与APACHE-2评分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