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5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2篇
医药卫生   174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4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19篇
  2004年   18篇
  2003年   11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71.
急性心肌梗塞时发生心源休克是心肌梗塞的致命性合并症之一。致死率曾高达80—100%,近年,虽经临床多方面不懈努力,死亡率仍在40—50%以上。为此,我所探讨硝普钠及多巴胺联合用药并寻求适当的配合药量,以期降低其病死率。  相似文献   
72.
本文介绍37例急性心肌梗塞合并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未经特殊选择,均以硝普钠,多巴胺加入葡萄糖液中静脉滴注,应用镇痛剂,吸氧,对症处置,临床观察28天仅一例死亡。  相似文献   
73.
应用硝普钠及多巴胺治疗31例急性心肌梗塞病人,用药后血中游离脂肪酸均有下降,病人经过平稳,除一例意外死亡外,余皆痊愈出院。  相似文献   
74.
吉林省布鲁氏菌病(布病)疫情逐年上升,为彻底查清布病疫情、有效地控制和消灭布病提供科学依据,2009年在全省14个市(县、区)开展了人间布病监测工作。  相似文献   
75.
全国2010年布鲁杆菌病监测结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布鲁杆菌病(简称布病)是严重危害人民健康和畜牧业发展的人畜共患传染病。2000年以后发病率迅速上升,部分省(区)出现不同程度的爆发和流行。2005~2009年全国布病发病人数依次为19664、20279、21195、29443、37104例,发病率依次为1.51/10万、1.55/10万、1.61/10万、2.27/10万、2.79/10万。为加强布病监测工作,2010年对全国布病监测点布局进行了调整,重点加强疫情较重省(区)的监测。  相似文献   
76.
目的 探讨膀胱癌合并良性前列腺增生同期行经尿道汽化电切术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对20例膀胱癌合并良性前列腺增生的患者施行同期的经尿道汽化电切术,并观察随访12~39个月。结果 19例患者术后均排尿通畅,1例患者排尿困难经间断尿道扩张后症状缓解;2例患者术后膀胱肿瘤复发,但复发部位不在尿道及前列腺窝。结论 膀胱癌合并前列腺增生同期行经尿道汽化电切术治疗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77.
目的 评价上胸段硬膜外阻滞(HTEB)对缺血性心肌病(ICM)顽固性心力衰竭患者血浆N末端原脑利钠肽(NT-proBNP)浓度的影响.方法 ICM顽固性心力衰竭患者30例,年龄45~64岁,体重52~73kg,NYHA分级Ⅲ或IV级,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C组,n=14)和上胸段硬膜外阻滞组(HTEB组,n=16).C组行常规抗心力衰竭药物治疗;HTEB组于T3.4或T4,5间隙行硬膜外阻滞,阻滞范围T1-5,每隔2 h硬膜外腔注射0.5%利多卡因3 ml,每日6次,夜间停止给药,并辅以常规抗心力衰竭药物治疗.两组疗程均为4周.所有患者均于治疗前、治疗4周后行超声心动图检查,测量左心房内径(LAD)、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心室短轴缩短率(LVFS)、左心室舒张末期容积(LVEDV)及收缩末期容积(LVESV),计算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于治疗前和治疗2周后抽取静脉血样,采用电化学发光法检测血浆NT-proBNP浓度.结果 与治疗前比较,HTEB组治疗后LVEDD降低、LVEF和LVFS升高、血浆NT-proBNP浓度降低(P<0,05),c组上述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C组比较,HTEB组治疗后LVEDD降低、LVEF和LVFS升高、血浆NT-proBNP浓度降低(P相似文献   
78.
目的观察高位硬膜外阻滞(心区交感神经阻滞)对急性心肌梗死冠状动脉内支架置入术后重度心力衰竭(心衰)的疗效。方法高位硬膜外阻滞T1~T5交感神经,间隔2h于管内注射0.5%利多卡因3~5ml,并辅助常规药物治疗,疗程4周,观察8例患者治疗前后的症状、Killip分级及心脏彩超检查心功能参数的变化,测量左心房收缩末期内径(LAD)、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及短轴缩短率(FS)。结果治疗后呼吸困难明显减轻,治疗前后的心功能Killip分级分别为(3.7±0.4)和(2.0±0.5)(P〈0.01),LVEDd分别为(64.7±4.2)和(56.7±4.3)mm(P〈0.01),LVEF分别为(40.4±2.1)%和(56.5±5.2)%(P〈0.01)。结论心区交感神经阻滞对常规方法治疗无效或疗效欠佳的急性心肌梗死冠状动脉内支架置入术后心衰疗效好,可改善心功能。  相似文献   
79.
目的 评价上胸段硬膜外阻滞(HTEB)对缺血性心肌病(ICM)顽固性心力衰竭患者血浆N末端原脑利钠肽(NT-proBNP)浓度的影响.方法 ICM顽固性心力衰竭患者30例,年龄45~64岁,体重52~73kg,NYHA分级Ⅲ或IV级,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C组,n=14)和上胸段硬膜外阻滞组(HTEB组,n=16).C组行常规抗心力衰竭药物治疗;HTEB组于T3.4或T4,5间隙行硬膜外阻滞,阻滞范围T1-5,每隔2 h硬膜外腔注射0.5%利多卡因3 ml,每日6次,夜间停止给药,并辅以常规抗心力衰竭药物治疗.两组疗程均为4周.所有患者均于治疗前、治疗4周后行超声心动图检查,测量左心房内径(LAD)、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心室短轴缩短率(LVFS)、左心室舒张末期容积(LVEDV)及收缩末期容积(LVESV),计算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于治疗前和治疗2周后抽取静脉血样,采用电化学发光法检测血浆NT-proBNP浓度.结果 与治疗前比较,HTEB组治疗后LVEDD降低、LVEF和LVFS升高、血浆NT-proBNP浓度降低(P<0,05),c组上述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C组比较,HTEB组治疗后LVEDD降低、LVEF和LVFS升高、血浆NT-proBNP浓度降低(P相似文献   
80.
心绞痛是临床内科常见症状,可诱发心肌梗塞。急性心肌梗塞后的心绞痛如不及时止痛可使急性心肌梗塞病人急性期病死率大幅度增加。我们进行本研究,以求尽快达到终止心绞痛发作,改善冠心病预后的目的。1资料与方法本研究病例均系我院住院病人共21例,其中男15例,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