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3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22篇
医药卫生   126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20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13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31.
目的 探讨径向超声(EBUS)联合虚拟导航(VBN)对肺外周结节的诊断价值.方法 纳入2014年7月至2015年7月就诊唐都医院呼吸科的肺外周结节病变患者240例(0.8 cm<直径<3 cm),根据引导设备不同,分为径向超声联合虚拟导航组(EBUS+VBN组)、径向超声组(EBUS组)、虚拟导航组(VBN组)和对照组,分别行4组间诊断率的比较及病变不同大小时诊断率的比较,EBUS+ VBN组与EBUS组定位病变时间及操作时间的比较.结果 240例患者中,EBUS+ VBN组诊断率最高(81.67%),4组间诊断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9.34,P=0.00);EBUS+ VBN组、EBUS组在直径小于或等于2 cm的病灶中诊断率低于直径大于2 cm的病灶,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2.04、3.40,P=0.15、0.07);EBUS+ VBN组较EBUS组定位病变时间及操作时间均短,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3、0.04).结论 径向超声联合虚拟导航可提高肺外周结节的诊断率,缩短定位病变时间及操作时间.  相似文献   
32.
目的探讨microRNA-182(miRNA-182)在人肺腺癌组织中的表达,以及与患者临床特征及预后的相关性。方法收集术后或穿刺活检病理证实的人肺腺癌新鲜组织98 例,以及其癌旁正常肺组织和良性病变旁正常肺组织98 例,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检测miRNA-182 的相对表达量,分析其与临床特征及生存预后的关系,用ROC曲线评估miRNA-182 对人肺腺癌的诊断能力。结果miRNA-182在人肺腺癌组织相对表达量为(0.8001±0.2112),在正常肺组织相对表达量为(0.2721±0.1216),人肺腺癌组织中的表达高于正常肺组织(P <0.05);miRNA-182 的表达水平与TNM 分期、淋巴结转移、远处转移及肿瘤分化相关(P <0.05)。ROC 曲线分析发现,当界值设置为0.52 时,miRNA-182 在人肺腺癌中的表达特异性为95.918%,敏感性为91.837%,阳性预测值为95.745%。结论miRNA-182 在人肺腺癌组织中表达量高于正常肺组织,有可能成为人肺腺癌诊断、预后评估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33.
目的探讨T-Spot.TB和PPD在预测家庭密切接触者是否患活动性结核的作用和价值。方法 2011年1月至2013年12月,1 274名无症状的密切接触涂阳肺结核患者的家庭成员,同时做TSpot.TB和PPD,然后随访4年看是否患结核。结果 T-Spot.TB与以15 mm为界值的PPD相比阳性率更高(32.6%/22.1%),且与暴露时间相关性更好。不管接触者是否有卡介苗接种瘢痕,T-Spot.TB和以5 mm、10 mm、15 mm为界值的PPD,两者一致性相对较差。T-Spot.TB(IRR8.6)和PPD(界值为5 mm、10 mm、15 mm的IRR值分别为3.8、6.1、2.9)均能帮助预测TB。以15 mm为界值的PPD,会漏掉54.8%的活动性结核病例和63.2%的微生物学确诊的病例。如果降低界值为5 mm或10 mm,能提高敏感性,但是却降低了特异性,这样就会导致更多的假阳性病例。结论在卡介苗覆盖率很高的中国,T-Spot.TB比PPD在预测家庭密切接触者是否患结核方面,价值更高。  相似文献   
34.
目的观察长春瑞滨 顺铂(NP)和异环磷酰胺 表阿霉素 顺铂(IAP)方案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78例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随机分为A组(42例)和B组(36例),分别采用NP和IAP方案化疗.结果A组有效率为52.38%(22/42),初治有效率为63.16%(12/19),复治有效率为43.48%(10/23);B组有效率为47.22%(17/36),初治有效率为62.50%(10/16),复治有效率为30.00%(6/20).两组间有效率及初治有效率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复治疗效率长春瑞滨组优于异环磷酰胺组(P<0.05).不良反应:两组主要不良反应均为骨髓抑制和恶心呕吐,但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两方案对晚期NSCLC均有较好的疗效,可以耐受,但对于复发病例,选择NP方案似乎更为合适.  相似文献   
35.
肺癌是全球发病率和死亡率最高的恶性肿瘤之一.因此对于肺癌治疗手段的研究也在不断深入,目前临床上主要有全身化疗、针对驱动基因阳性的靶向治疗、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的应用、抗肿瘤血管生成治疗以及上述不同治疗方法的联合等,这些方案的使用明显改善了大多数肺癌患者的预后,但晚期患者预后仍然不尽如人意.近年来,与免疫相关的肿瘤微环境(t...  相似文献   
36.
目的将我科采用纤维支气管镜代替胸腔镜对不明原因胸腔积液检查的结果与采用内科胸腔镜检查的53例不明原因胸腔积液的检查结果做出对比分析,评价纤维支气管镜代替胸腔镜与内科胸腔镜的优缺点及诊断价值。方法回顾分析我科于1995年1月至1997年12月采用纤维支气管镜代替胸腔镜对12例不明原因胸腔积液检查的结果,并与2007年1月至2010年4月采用内科胸腔镜检查的53例不明原因胸腔积液诊断结果做对比分析,比较其优缺点与确诊率。结果纤维支气管镜代替胸腔镜12例中确诊7例(58.3%),其中肺腺癌胸膜腔转移3例,鳞癌胸膜腔转移1例,胸膜间皮瘤2例,结核性胸膜炎1例;5例诊断不明,占41.7%(5/12)。内科胸腔镜检查53例中确诊50例(94.3%):(1)恶性肿瘤39例,占73.6%(39/53),其中肺癌并胸膜转移26例(49.1%,26/53,肺腺癌16例,肺鳞癌7例,小细胞肺癌3例);(2)恶性间皮瘤11例,占20.8%(11/53);淋巴瘤胸腔侵犯1例,占1.9%(1/53),胸腔转移瘤1例,占1.9%(1/53),结核性胸膜炎9例,占17%(9/53);(3)其他2例,为乳糜胸;(4)未能明确诊断者3例,占5....  相似文献   
37.
西安地区病毒性肝炎患者TTV DNA的检测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目的 调查西安地区不同类型肝炎患者输血传播病毒(TTV)感染状况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 在病毒ORF1区设计内/外两对引物,采取nested-PCR方法,检测病毒性肝炎患者147例和非病毒性肝炎患者128全血清中TTV DNA。结果 在肝炎组中,TTV基因检测阳性率分别淡非甲非戊型肝炎60.0%(9/15),庚型肝炎50.0%(6/12),乙型肝炎26.2%(21/80),丙型肝炎11.1%(3/  相似文献   
38.
乙型肝炎病毒DNA定量检测及意义   总被引:11,自引:3,他引:8  
目的 检测血清中乙型肝炎病毒 DNA拷贝数 ,并了解 HBV感染的不同血清学指标组合相应的 HBV- DNA含量分布 ,以指导临床 .方法 采用 Ampli Sensor PCR定量方法 ,检测 2 0 8份不同临床类型血清标本的 HBV- DNA含量 ,再用EL ISA方法测定 HBV- M,统计不同免疫指标组合的 HBV-DNA平均含量 .结果 病毒量分为高、中、低三度 ,大于 10 7拷贝· m L- 1 为高滴度 ;10 7~ 10 5 拷贝· m L- 1 为中等滴度 ;10 5拷贝· m L- 1 以下为低滴度 .6 0例 HBs Ag(+) HBe Ag(+)HBc Ab(+)血清 ,HBV- DNA全部阳性 ,平均含量为 1.8× 10 8拷贝· m L- 1 ;48例 HBs Ag(+) HBe Ab(+) HBc Ab(+)血清 ,HBV- DNA平均含量为 6 .4× 10 6 拷贝· m L- 1 ;30例 HB-s Ag(+) HBc Ab(+)血清 ,HBV- DNA平均含量为 8.5× 10 5拷贝· m L- 1 ;13例 HBs Ab(+) HBe Ab (+) HBc Ab(+)血清 ,HBV- DNA平均含量为 2 .1× 10 5拷贝· m L- 1 .结论 定量 PCR可真实反应 HBV感染、复制及病程变化 ,对乙型肝炎临床诊断及治疗均有较大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39.
对主支气管断裂外科吻合后主支气管完全闭锁的治疗 ,国内报道较少。近期 ,我科运用纤维支气管镜 (纤支镜 )下微波治疗 1例右主支气管外伤性断裂外科手术吻合后完全闭锁患者 ,获得成功。临床资料 患者 ,男性 ,18岁 ,未婚。主因汽车压伤胸部 ,颈、胸、背部肿胀 ,胸痛 ,呼吸困难 5h于 2 0 0 1年 5月 6日急诊入我院胸外科。入院胸外科经查体、纤维支气管镜及X线胸片等检查发现 :右侧气胸 ,左Ⅱ、Ⅲ、Ⅳ肋骨骨折 ,纵隔气肿 ,胸、颈部皮下气肿 ,右下颌骨骨折 ,右主支气管完全断裂。于 2 0 0 1年 6月 4日全身麻醉下行“右主支气管端端吻合术”及…  相似文献   
40.
目的 探讨2种不同高压球囊扩张方法在支气管结核性瘢痕样狭窄治疗中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选择支气管结核性狭窄患者40例,要求狭窄仅存在于左主支气管,全身及局部病情稳定,无肉芽组织,狭窄最小直径为3~5 mm。根据就诊顺序编号并随机分为2组,间歇加压扩张组采用传统的球囊扩张方法,即每次5 min,间隔1 min后再次扩张,重复5次,共30 min;持续加压扩张组采用持续扩张的方法,即一次扩张持续30 min。分别于术前、术后、术后2周及术后1个月进行气道直径测量,并监测2组术前、术中、术后心率、氧饱和度、血压及出血、局部黏膜撕裂等情况。结果 2组首次扩张后间歇加压组直径(9.55±0.50)mm,持续加压组(9.51±0.40)mm,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在术后2周及1个月复查间歇加压扩张组气道缩窄程度仍明显,扩张直径分别为(7.48±1.00)mm、(7.27±1.00)mm,持续加压扩张组直径分别为(8.69±0.50)mm、(8.64±0.50)mm,组间同期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持续加压扩张组支气管黏膜撕裂较间歇加压组明显,其余并发症发生率2组之间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单次持续扩张较传统扩张方法可获得更好的疗效,且具有安全方便、操作性强的优点,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