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篇
  免费   0篇
医药卫生   20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目的 寻找早期预测面罩无创正压通气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病急性发作期患者有效的指标。方法 动态观察面罩无创正压通气(NIPPV)治疗前后的血气指标变化,分析有效组与无效组患者临床特征及辅助检查结果异同,寻找早期判断NIPPV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急性发作斯患者是否成功的指标。结果 58名COPD急性发作患者进入该研究。NIPPV最终治疗成功率达41.4%,综合患者血浆白蛋白浓度、SAPSⅡ积分、  相似文献   
12.
20例哮喘急性发作期患者血小板表面α-颗粒膜蛋白分子数/血小板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说明哮喘发作期患者血小板表面α-颗粒膜蛋白含量增高,血小板在体内处于激活状态。  相似文献   
13.
老年人呼吸道感染105例的特征沈浮,余世全,董吉祥临床资料1.105例老年人呼吸道感染均为住院病人,资料完整。男75例,女30例。发病年龄60~98岁,平均年龄70.5岁。2.诊断上呼吸道感染(包括急性支气管炎)20例,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21例,慢...  相似文献   
14.
伴呼吸衰竭的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46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探讨伴发呼吸衰竭的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 (MODS)患者的临床特征及预后。方法 :对 4 6例伴发呼吸衰竭的MODS患者分为存活组 (2 2例 )与非存活组 (2 4例 ) ,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特征并分析影响患者预后的因素。结果 :病死率 5 2 .2 % ;器官衰竭数目、APACHEⅢ评分及APS评分 ,机械通气时间等因素与伴发呼吸衰竭的MODS患者的病死率关系显著 (P <0 .0 5 )。结论 :针对伴发呼吸衰竭的MODS病死危险因素进行积极处理 ,可能是降低伴发呼吸衰竭的MODS病死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厌氧血培养对疑似血流感染患者血培养阳性率的影响,为临床及时正确的诊断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 血液标本采用双套需氧瓶加厌氧瓶血培养,用BACTEC-9120全自动血培养仪进行检测后用VITEK-32仪器及鉴定卡分析鉴定.结果 血培养送检标本1744份,阳性215份,阳性率为12.33%,分离出菌株80株;需氧血培养、厌氧血培养均阳性为84份,占39.07%,需氧血培养阳性、厌氧血培养阴性为111份,占51.63%,需氧血培养阴性、厌氧血培养阳性为20份,占9.30%,需氧血培养及厌氧血培养结果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23.536,P<0.05);需氧血培养及厌氧血培养均阳性的标本中,5株病原菌为厌氧血培养提前2 d出现阳性,2株为提前ld出现阳性.结论 厌氧血培养可提高疑似血流感染患者血培养的阳性率;双套需氧血培养加厌氧血培养模式可提高血培养阳性率,更早期得出培养结果,避免不必要的漏检,可对疾病进行及时正确的诊断及治疗,对提高患者的治愈率有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急性有机磷中毒时胆碱酯酶复能剂应用时间的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探讨急性有机磷中毒(AOPP)48h后继续应用复能剂对胆碱酯酶(ChE)活性和疗效的影响,将32例AOPP患者根据复能剂使用时限分为治疗组(17例)和对照组(15例),均在综合内科治疗基础上合用复能剂。对照组应用复能剂不超过48h,而治疗组应用复能剂平均1w左右,并监测ChE监测。认为治疗组治疗1w内ChE活性及恢复正常时间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1)。认为在AOPP时,复能剂应用原则是早期,足量,反复,持续用药,直至ChE活性正常。复能剂的应用时间一般应在1w左右。  相似文献   
17.
目的:运用药动、药理学知识,帮助临床制定治疗方案,探讨临床药师在临床治疗团队中的作用。方法:通过1例抗精神病药致恶性综合征的案例,临床药师全程跟踪患者情况,进行药学干预,调整治疗方案并进行药学监护。结果:患者病情好转出院。结论:临床药师在药源性疾病诊治中具有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试图阐明非呼吸系统病理因素对面罩正压机械通气(NIPPV)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急性发作期患者临床疗效的影响。方法根据NIPPV最终治疗效果,将患者分为有效组与无效组,比较2组非呼吸系统病理因素的差异,分析无效组患者最终放弃NIPPV治疗措施的原因。[HTH结果进入研究的58例COPD急性发作期患者,有效组与无效组患者呼吸系统的基本病理状态、基础治疗以及进入ICU时血气分析结果无明显差别。但是,经过仅1个小时的NIPPV治疗后,有效组患者的高碳酸血症及呼吸性酸中毒得到明显改善。NIPPV治疗前无效组患者血浆白蛋白浓度〔(32.5±7.2)g/L〕明显低于有效组〔(37.2±5.0)g/L〕。无效组中47.1%的患者是非直接的呼吸系统因素(循环状态恶化、烦躁和消化系统紊乱)导致最终放弃NIPPV治疗,而行气管插管后的机械通气治疗。结论对于COPD急性发作期患者,在实施NIPPV治疗的同时,积极控制感染、纠正低蛋白血症及内环境紊乱,尤其是加强循环系统监护治疗,将有助于提高NIPPV治疗的成功率。  相似文献   
19.
经皮气管穿刺导入气管套管术在ICU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前,国内已开展经皮气管穿刺导入气管套管术,但尚未普及。作为一种微创手术,其适应证、禁忌证和操作中的注意事项有待进一步探讨。我们将其应用于14例呼吸衰竭的危重症患者,取得了较为满意的临床效果,现报道如下。资料和方法一般资料2002年以来本院ICU收治气管插管患者30例,均  相似文献   
20.
20例哮喘息性发作期患者血小板表面α-颗粒膜蛋白(GMP-140)分子数/血小板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01),说明哮喘急性发作期患者血小板表面α-颗粒胰蛋白含量增高,血小板在体内处于激活状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