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7篇
  免费   6篇
医药卫生   43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0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8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3篇
  2011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1.
目的 观察左氧氟沙星和莫西沙星治疗豚鼠实验感染鼠疫的疗效。方法 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药典》成人剂量,用施新猷的动物折算系数法换算成豚鼠每日每千克体重用药剂量[左氧氟沙星40 mg/(kg·d),莫西沙星32 mg/(kg·d)],用灭菌生理盐水稀释成水剂后,以皮下注射法治疗鼠疫菌141株感染24 h后的实验动物。连续用药9 d后停药,经医学观察9 d后处死,自然死亡及处死动物解剖取脏器进行鼠疫细菌学检验。结果 左氧氟沙星和莫西沙星治疗组实验动物全部存活,存活率均为100%;存活动物处死后,解剖取脏器进行细菌学检验,结果均为阴性。对照组动物于感染后3~5 d全部死亡,并从各脏器中分离到鼠疫菌,均为特异性死亡。结论 左氧氟沙星和莫西沙星对豚鼠实验感染鼠疫的治疗效果均有效,特殊情况下可替代链霉素用于鼠疫的预防和治疗。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分析青海高原藏系绵羊鼠疫病原生态学特征及流行病学意义.方法 以青海省1975-2009年间从藏系绵羊鼠疫所分离出的14株鼠疫菌株进行生化试验、毒力测定、毒力因子鉴定、质粒分析、差异片段(DFR)分型、宿主及媒介感染谱等研究.结果 14株鼠疫菌株的生物型为古典型,生态型均为青藏高原型.78.57%(11/14)的菌株具有鼠疫菌夹膜抗原(F1)、鼠疫杆菌素Ⅰ(PstⅠ)、毒力抗原因子(VW)、色素沉着因子(Pgm)4种毒力因子.毒力检测结果显示,14株鼠疫菌最小致死量(MLD)均在1 000个菌以下,为强毒菌.14株鼠疫菌均携带有3种质粒,其相对分子质量为6×106、45×106、65×106或6×106、45×106、52×106,其中具有分类意义的大质粒有65×106和52×106两种.玉树县、囊谦县、治多县地区分离的菌株携带65×106大质粒,而德令哈地区分离的菌株携带52×106大质粒.鼠疫菌DFR基因分型结果显示,玉树县、治多县分离的菌株均为5型,囊谦县分离的菌株1株为5型、1株为7型,德令哈市分离的菌株为8型.结论 藏系绵羊鼠疫分离的菌株均具备青藏高原鼠疫病原体特性,藏系绵羊参与鼠疫流行,使青海鼠疫流行演变出许多新的特点.因此,应加强藏系绵羊鼠疫的监测工作,尤其是在旱獭鼠疫流行地区.  相似文献   
13.
目的对玉树县果青地区国营牧场藏系绵羊(以下简称为藏羊)血清鼠疫FI抗体的检测,了解当地藏系绵羊鼠疫流行情况。方法应用鼠疫间接血凝(IHA)和鼠疫胶体金(GICA)2种方法检测该地区藏系绵羊血清和旱獭血清。结果应用IHA和GICA方法分别对所采集的755份藏羊血清进行检测,阳性血清6份,抗体滴度1∶40的5份、1∶80的l份。旱獭血清检测结果为阴性。结论该地区存在藏羊鼠疫的流行。应加强藏羊鼠疫的监测工作,尤其是在旱獭鼠疫流行地区,更应该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14.
目的 了解喜马拉雅旱獭鼠疫疫源地与南方家鼠鼠疫疫源地鼠疫菌表型及其遗传特征,为掌握两块鼠疫疫源地鼠疫菌病原学特征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选取我国喜马拉雅旱獭鼠疫疫源地和南方家鼠鼠疫疫源地内分离的412株鼠疫菌,对其进行糖醇酵解实验、毒力因子鉴定、DFR分型和CRISPR分型研究。结果 两块鼠疫疫源地鼠疫菌生化型呈明显的地区性分布特征,喜马拉雅旱獭鼠疫疫源地鼠疫菌被分为5个生化型;南方家鼠鼠疫疫源地鼠疫菌生化特性较为稳定,只有1个生化型。两块疫源地分离的鼠疫菌绝大多数能产生毒力因子Fl和PstI,其中喜马拉雅旱獭疫源地70.53%(201/285)菌株为VW阳性,Pgm阳性菌株占75.09%(214/285),Pgm阴性菌株占20.00%(57/285),Pgm混合型菌株占5.26%(15/285);南方家鼠鼠疫疫源地37.80%(48/127)菌株为VW阳性,Pgm阳性菌株占29.13%(37/127),Pgm阴性菌株占58.27%(74/127),Pgm混合型菌株占12.60%(16/127)。DFR分型发现喜马拉雅旱獭鼠疫疫源地鼠疫菌包括22种基因型,其主要基因型为5、7、8、10、1...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天峻县鼠疫菌生物学特性及流行病学意义,为鼠疫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选择1957-2009年从天峻县境内不同宿主分离到的34株鼠疫菌为研究对象,开展生化试验、毒力测定、毒力因子鉴定、质粒分析、差异片段(different region genotyping,DFR)分型研究。结果34株鼠疫菌的生物型为古典型,生化型为青藏高原型,基因型主要为8、5型;鼠疫菌菌株均携带分子质量为6×106、45×106、65×106的3种质粒;31株鼠疫菌具备4个毒力因子,占91.18%(31/34),毒力检测结果显示均为强毒菌。结论天峻县分离的鼠疫菌具有青藏高原喜马拉雅旱獭鼠疫疫源地病原特性,属强毒菌,如动物间疫情扩散波及人类,后果将不堪设想,因此该地区鼠疫防控工作不容松懈。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利用微量法间接检测青海高原喜马拉雅旱獭血清中特异性鼠疫噬菌体抗体,为后续噬菌体和哺乳动物免疫学之间的相互作用、噬菌体治疗、噬菌体与生态学研究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以青藏高原鼠疫疫源地分离的3株野生型鼠疫噬菌体和实验室诊断用鼠疫噬菌体为抗原,利用微量板法和双层琼脂平板法定性检测青海高原同德县、贵南县、共和县、兴海县、天峻县5个疫源县采集于2020年、2021年7—9月份喜马拉雅旱獭血清中的特异性鼠疫噬菌体免疫抗体。结果 4株鼠疫噬菌体分别与847份喜马拉雅旱獭血清进行中和试验,通过点滴法均未检测到与鼠疫噬菌体抗原反应的特异性噬菌体免疫抗体。结论 青海高原喜马拉雅旱獭血清中未发现特异性鼠疫噬菌体抗体,这与2020—2021年青海省天峻县、同德县、共和县、兴海县、贵南县5个鼠疫疫源县采样地点的鼠疫流行病学显示为静息期无鼠疫病原体存在的流行特点一致,即无鼠疫病原体的存在,间接说明这些鼠疫疫源地鼠疫噬菌体不存在或者比较微弱的存在,故检测不到特异性鼠疫噬菌体免疫抗体。可能反映了宿主动物与鼠疫噬菌体自然接触频率少,抗噬菌体抗体可能与鼠疫感染的形式和疾病的强度有关。  相似文献   
17.
目的:通过对西藏地区29个县(市),不同宿主分离的116株鼠疫菌生化,毒力,毒力因子,质粒及外膜蛋白的分析,了解该疫源地内鼠疫病原体间的群落关系及遗传变异的规律性。方法:各项检查均按常规方法进行。结果:目前该地区仅有岗底斯山型和青藏高原型两种生态型菌株,二者分别占据一定的地理区域,以念青唐古拉山脉为天然屏障,从藏北地区分离的菌株为青藏高原型,藏南地区及其西南部所分离的菌株均为岗底斯山型。结论:西藏地区是以喜玛拉雅旱獭为主要宿主的鼠疫自然疫源地,就其鼠疫菌生物学特性分析表明,藏北高原疫源地可能是青藏高原喜玛拉雅旱獭疫源地的延伸,而藏南谷地可能是由于有天然屏障的存在,形成了自己特定的地理环境,从而表现为相对独立的一块鼠疫自然疫源地。  相似文献   
18.
青海高原藏系绵羊鼠疫流行病学和病原学特征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分析青海高原藏系绵羊鼠疫流行病学和病原学特征。方法 汇总1975-2009年青海省藏系绵羊鼠疫背景资料,分析其地区、时间和人间分布及感染途径和传播的生态学因素,并对藏系绵羊鼠疫分离的14株菌进行生化试验、毒力测定、毒力因子鉴定、质粒分析、差异片段(DFR)分型等研究。结果 1975-2009年从青海省藏系绵羊体内分离的鼠疫菌共14株。由藏系绵羊作为传染源引起人间鼠疫10起,鼠疫病例25例,死亡13例。首发病例均有剥食鼠疫病死藏羊史,其次为接触鼠疫病例而感染;以腺鼠疫为首发病例,由腺鼠疫继发为肺鼠疫、败血型鼠疫病例多且病死率高。藏系绵羊动物鼠疫及人间鼠疫几乎均发生于甘南生态区,与其独特的生态地理景观密切相关。藏羊动物鼠疫与藏羊引发的人间鼠疫几乎一致,其中11月(旱獭入蛰后)从藏羊体内分离的鼠疫菌株数及藏羊作为传染源引发的人间鼠疫病例数最多,构成了青海高原藏羊鼠疫流行时间明显滞后于旱獭鼠疫的特点。分离的14株鼠疫菌均为青藏高原型,其毒力因子及毒力检测均显示为强毒菌。鼠疫菌基因型DFR分析显示,玉树、治多县分离的菌株均为5型,囊谦县分离的2株菌分别为5型和7型,德令哈市分离的菌株为8型。结论 藏系绵羊可感染鼠疫并作为传染源引发人间鼠疫,分离的菌株均具备青藏高原鼠疫病原体特性,并具有青海鼠疫流行演变新特点。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青海省黄南藏族自治州鼠疫菌株生物学特点及流行病学意义,为该地区的鼠疫防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1954-1991年青海省黄南州分离的26株鼠疫菌株进行生化试验、毒力测定、毒力因子鉴定、质粒分析、鼠疫菌差异区段(Different Region,DFR)分型等研究。结果 26株鼠疫菌生物型均为古典型,20株(76.92%)生态型为青藏高原型,6株(23.07%)生态型为祁连山型;22株(84.61%)鼠疫菌具备全部4个毒力因子;23株(95.83%)鼠疫菌为鼠疫强毒株。18株(69.23%)鼠疫菌携带6×10~6、45×10~6、65×10~63种质粒,8株(30.76%)鼠疫菌携带6×10~6、45×10~6、52×10~63种质粒。结论青海省黄南州分离的鼠疫菌具备青藏高原鼠疫病原体特性,鼠疫菌的毒力强,因此要加大鼠疫防控宣传力度和对非法猎捕旱獭行为的打击力度,严防人间鼠疫发生。  相似文献   
20.
中国鼠疫耶尔森菌差异区段分型及其地理分布特征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研究中国鼠疫耶尔森菌差异区段(DFR)分型及地理分布特征。方法 对分离自中国11个疫源地3 044株鼠疫菌,应用23个DFR和质粒验证(PMT1)PCR扩增,进行鼠疫菌DFR基因组分型及地理分布特征分析。结果 3 044株鼠疫菌共包括52个基因组型,其中19个为主要基因组型、33个为次要基因组型。在以往鉴定的31个基因组型基础上又增加了 21个新基因组型。其中增加的3个新基因组型均为主要基因组型,即青藏高原喜马拉雅旱獭鼠疫自然疫源地新增加32型、44型,内蒙古高原长爪沙鼠鼠疫自然疫源地新增加50型。结论 在新增加的 21个新基因组型中有3个为主要基因组型,中国鼠疫菌DFR主要基因组型具有明显的地理分布特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